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并逐步渗透,教育界越来越关注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责任,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中,无论是日常习惯、个性以及人格都存在欠缺的部分,如若教师能够利用好这个科目,培养学生的各项思维和能力,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我班而言,留守儿童居多,这类儿童日常缺乏父母的管束,无论是个性还是能力都存在滞后的情况,故就更需要加强探究留守儿童语文核心素养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留守儿童;语文核心素养;策略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等亲属或者是非亲属看管的孩子。这类孩子年龄小,且正处于成长中,缺乏了父母的约束、教育和关爱,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出现品格、性格等方面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就可以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留守儿童实施教育,不断地提升留守儿童的思想素质、团体精神、学习能力等综合性素养,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一、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增强留守儿童对古诗词学习兴趣
古诗词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古诗词和平时的一些基础性阅读文本是存在差别的,需要学生在深入研究之后才能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就决定了古诗词存在一定的难度,一些留守兒童缺乏自我的约束力,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也不高。基于此,教师就要创新课堂,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升留守儿童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以“枫桥夜泊”为例,该首古诗从细小的景色出发,绘制了一幅幽美、清冷的江南水乡秋夜图,全诗包含生动的意象、凝练的语言以及真挚的情感。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设备,向学生呈现出枫桥的美景,让学生先感知这个美景,并用,自己的话语展开想象,描写景色。接着引导学生阅读枫桥夜泊,体会枫桥夜泊中描写的意境。随后分析诗句,感受秋夜的寂静以及诗人的愁苦。
二、融入引导阅读法,培养留守儿童对古诗词的理解以及鉴赏能力
列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首古诗词,其语言都是精美的、精炼的,且具备一定的哲理。且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非常的丰富,有思乡的、有送别的、有包含友情的,也有田园风光的,教师要借助古诗词教学,提升留守儿童的文化素养以及审美情趣。在开展古诗词阅读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阅读法,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以“己亥杂诗”这一内容,需要学生能够品味语言,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以及相关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爱国之心。在学习该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法开展:
1.出示己亥杂诗创作的背景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百姓民不聊生。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题目叫作己亥杂诗,是什么含义呢?
3.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试着感受诗句表达的含义以及渗透的情感。
4.试着根据已有的注释,翻译整个古诗,并在小组内部整合,在课堂中回答。
5.教师点拨,并总结,完成整个古诗的理解赏析。
从引导阅读法中可以看出,在整个课堂中是以留守儿童为主开展的教学,且通过图片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总结,在无形中便提升了留守儿童对古诗词的理解力,也提升了其审美鉴赏的意识和能力。
三、挖掘古诗词内涵,培养留守儿童的爱国情怀
每一个古诗词在创作时,都有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比如有的表达的是思乡之情,有的表达的是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也有的是对国家的担忧之情。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要充分的挖掘古诗词的中心和主题,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培养留守儿童,完善留守儿童的品格,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以“从军行”这一古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从基础的景物描写逐步过渡到战士的一些情怀,整个诗的基调。了解到该首古诗的三四两句,属于情景交融,且从环境逐步转变为抒情,更展示了战士的一种情怀精神。基于该篇古诗文,教师逐步培养留守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融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
作为现代化人才,必须要具备团体精神以及合作能力,这也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并渗透的。而团体精神的养成,离不开教师在班级中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小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团体的力量,逐步提升合作的能力。以“示儿”这首古诗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对该首古诗进行预习,可以通过课本以及网络中的资料,对整个古诗进行分析。在分析之后要用清晰的思路,展现出示这首古诗创作的背景、表达的含义以及中心思想等,并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身在小组内部探究的过程和成果,表现最好的小组可以给予奖励。在竞争和合作的过程中,便增强了学生对古诗提前预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体精神。
五、结语
就当下社会而言,留守儿童依旧很多,这类儿童心理比较脆弱且敏感,极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蛊惑,如若不及时关注这些留守儿童,很容易导致留守儿童的不健康成长。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文本中的古诗词或者是具有育人成分的文本,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逐步培养留守儿童对语文古诗词学习的兴趣,鉴赏的能力,健康的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张兴华.新课改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思考[J].新课程,2021(2):149.
[2]云清.素质教育环境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探讨[J].新课程,2021(1):88-89.
关键词:留守儿童;语文核心素养;策略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等亲属或者是非亲属看管的孩子。这类孩子年龄小,且正处于成长中,缺乏了父母的约束、教育和关爱,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出现品格、性格等方面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就可以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留守儿童实施教育,不断地提升留守儿童的思想素质、团体精神、学习能力等综合性素养,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一、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增强留守儿童对古诗词学习兴趣
古诗词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古诗词和平时的一些基础性阅读文本是存在差别的,需要学生在深入研究之后才能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就决定了古诗词存在一定的难度,一些留守兒童缺乏自我的约束力,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也不高。基于此,教师就要创新课堂,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升留守儿童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以“枫桥夜泊”为例,该首古诗从细小的景色出发,绘制了一幅幽美、清冷的江南水乡秋夜图,全诗包含生动的意象、凝练的语言以及真挚的情感。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设备,向学生呈现出枫桥的美景,让学生先感知这个美景,并用,自己的话语展开想象,描写景色。接着引导学生阅读枫桥夜泊,体会枫桥夜泊中描写的意境。随后分析诗句,感受秋夜的寂静以及诗人的愁苦。
二、融入引导阅读法,培养留守儿童对古诗词的理解以及鉴赏能力
列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首古诗词,其语言都是精美的、精炼的,且具备一定的哲理。且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非常的丰富,有思乡的、有送别的、有包含友情的,也有田园风光的,教师要借助古诗词教学,提升留守儿童的文化素养以及审美情趣。在开展古诗词阅读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阅读法,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以“己亥杂诗”这一内容,需要学生能够品味语言,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以及相关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爱国之心。在学习该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法开展:
1.出示己亥杂诗创作的背景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百姓民不聊生。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题目叫作己亥杂诗,是什么含义呢?
3.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试着感受诗句表达的含义以及渗透的情感。
4.试着根据已有的注释,翻译整个古诗,并在小组内部整合,在课堂中回答。
5.教师点拨,并总结,完成整个古诗的理解赏析。
从引导阅读法中可以看出,在整个课堂中是以留守儿童为主开展的教学,且通过图片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总结,在无形中便提升了留守儿童对古诗词的理解力,也提升了其审美鉴赏的意识和能力。
三、挖掘古诗词内涵,培养留守儿童的爱国情怀
每一个古诗词在创作时,都有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比如有的表达的是思乡之情,有的表达的是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也有的是对国家的担忧之情。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要充分的挖掘古诗词的中心和主题,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培养留守儿童,完善留守儿童的品格,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以“从军行”这一古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从基础的景物描写逐步过渡到战士的一些情怀,整个诗的基调。了解到该首古诗的三四两句,属于情景交融,且从环境逐步转变为抒情,更展示了战士的一种情怀精神。基于该篇古诗文,教师逐步培养留守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融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
作为现代化人才,必须要具备团体精神以及合作能力,这也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并渗透的。而团体精神的养成,离不开教师在班级中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小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团体的力量,逐步提升合作的能力。以“示儿”这首古诗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对该首古诗进行预习,可以通过课本以及网络中的资料,对整个古诗进行分析。在分析之后要用清晰的思路,展现出示这首古诗创作的背景、表达的含义以及中心思想等,并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身在小组内部探究的过程和成果,表现最好的小组可以给予奖励。在竞争和合作的过程中,便增强了学生对古诗提前预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体精神。
五、结语
就当下社会而言,留守儿童依旧很多,这类儿童心理比较脆弱且敏感,极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蛊惑,如若不及时关注这些留守儿童,很容易导致留守儿童的不健康成长。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文本中的古诗词或者是具有育人成分的文本,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逐步培养留守儿童对语文古诗词学习的兴趣,鉴赏的能力,健康的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张兴华.新课改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思考[J].新课程,2021(2):149.
[2]云清.素质教育环境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探讨[J].新课程,2021(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