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意义]研究知识管理理论中的SECI模型在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中的应用及创新实践,旨在完善学科情报服务中的知识管理,有效提升服务水平,巩固和增强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的竞争力,并为SECI模型在学科情报服务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构建基于SECI模型的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加以实证分析,对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基于此模式开展的创新服务实践进行总结。[结果/结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蕴含在学科情报服务的多个环节中。将SECI模型引入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中,可以解决学科情报服务中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为专业图书馆开展学科情报服务创新实践提供思路及方法上的指导,有效促进学科情报服务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SECI 专业图书馆 学科情报服务 知识管理 模式构建 实践
分类号:G252
当前,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个体和组织开展创新实践。而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个体或组织,如果不能实现对知识的有效管理和应用,就无法实现创新,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专业图书馆应为用户提供动态的、主动的、增值性的知识服务,因此更应该时刻保持知识管理的前瞻性,保证学科情报服务对知识的高水平利用,从而实现学科情报服务的创新及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解国内已有的相关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利用专业检索式进行检索,检索式为:TI=(“SECI”+“知识管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图书馆”+“图书情报”+“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情报研究”+“学科情报”+“学科服务”),得到检索结果2 380篇,相关论文数量较多,论文发表数量于2007年前后达到高峰,表明当时有关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有较高的热度。2011年后,论文发表数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研究内容也与往年趋同。总体来看,主要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模式研究、策略研究、评价研究以及知识管理的应用与展望研究等方面展开[1]。
理论研究方面,赵海丽从构建高效的知识管理团队、知识库系统、知识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等多个角度,将知识管理理念引入图书馆的工作中[2],较为全面地对图书馆加强知识管理的途径进行了介绍;程实借鉴社会学符号互动理论在网络情境中的应用,分析图书馆情境中隐性知识的转移问题,为图书馆运用知识场理论加强隐性知识管理做出探索[3]。除此之外,有关理论探索的研究文章还有很多且研究内容相对成熟。模式研究方面,学者们致力于利用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或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构建合理有效的圖书馆知识管理模式,包括采用BP神经网络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4]、高校图书馆“三级知识管理”模式框架[5]、基于知识协同的知识管理模式[6]等。这些模式或模型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还有一些学者对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策略和原则进行探讨,提出图书馆加强知识管理的可行性建议[7-8]。另外有一些与图书馆知识管理评价相关的文章,主要通过借助一些现有的模型框架,结合图书馆的特点,为改善图书馆知识管理平台、提高知识管理能力提供参考[9-10]。此外,已有研究还从图书馆的服务知识的管理和用户知识的管理展开,为知识管理理念在图书馆不同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做出了探索和尝试。
国内有关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研究主题的范围较广,但围绕SECI模型在图书馆中应用的文章多数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11-13],缺少模式的提炼总结以及实践应用和成功案例的介绍,研究对象也多以高校图书馆为主。而国外有关图书馆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行为与检索、信息和通讯技术等方面,较为重视技术实践探索和实际应用,但也多为尝试性研究。笔者将SECI模型引入专业图书馆的学科情报服务中,对其具体应用途径和方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SECI模型的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模式,总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基于此模式开展的服务创新实践。在研究对象、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方面对图书馆在知识管理领域的服务实践和学术研究能力进一步提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可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文献基础和理论参考,并为推广SECI模型在更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中的应用提供有效思路和启发。
1 理论概述
1.1 知识管理与SECI模型
霍顿在其1979年的著作中,以资源管理演化的角度提出知识管理的概念[14]。自知识管理概念被提出以来,有关知识管理的定义众说纷纭[15-17]。1995年,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I. Nonaka)和竹内弘高(H. Takeuchi)出版了《创造知识的企业》一书,并在该书中提出了经典的知识管理理论——SECI模型[18]。模型中包含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相互转换的4个阶段——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显化(Externalization)、结合化(Combination)和内隐化(Internalization),阐述了在知识创造过程中个人、群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19]。社会化即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分享经验转化新的隐性知识。外显化是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是进行知识创造的关键。在外显化阶段,隐性知识通过清晰的概念和语言等被表达,使个体或组织能够更方便地进行知识分享。结合化是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结合化将显性知识转变成更加复杂和系统化的显性知识集合,使知识更加具体、易于理解和使用。内隐化则是由显性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通过内隐化,将显性知识在组织中进行分享,进而转化为个体内部的隐性知识,这一过程通常以“从做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的形式实现。知识的内隐化使得个体和组织的知识不断积累,促进下一轮知识转化过程的发生,使“知识螺旋”得以不断攀升。其图示化过程见图1。此后,野中郁次郎等学者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场”和知识引导、知识资产、知识愿景等概念,将其知识管理理论进一步完善,本文即基于此理论展开研究。 1.2 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
凡图书馆藏书是专业化的,服务对象是专业群体,工作人员在某一特定学科方面受过专业训练,并为读者提供专门化服务的图书馆,都可称之为专业图书馆[20]。学科情报服务即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对信息内容及其内在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知识化表现[21]。学科情报服务本质上是知识流动的过程,涉及到多种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产生、收集、组织、传播和利用,立足于特定学科或主题,以学科服务团队为核心,以学科用户需求为导向,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来满足用户的需求。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升级,学科情报服务不应满足于已有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必须积极应对环境改变,实现知识创新和服务创新。
2 基于SECI模型的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模式
在当前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的知识管理中,普遍存在知识的交流共享机制不健全、知识组织和知识管理方法不完善、知识内容创新性与体系化不足以及知识利用的经济效用低等问题。将SECI模型引入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中,能够利用SECI模型不同转化阶段的知识管理理念和手段,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构建基于SECI模型的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模式(见图2),可以促进SECI模型在学科情报服务中的应用,帮助提高学科情报服务水平,启发学科情报服务创新实践。
2.1 利用SECI社会化促进知识交流共享
应用SECI模型的社会化理论,可促进学科情报服务中学科馆员与科研人员及学科馆员相互之间的隐性知识交流共享。
(1)促进学科馆员与科研人员的知识交流。首先,学科馆员在提供学科情报服务时,要明确科研人员的服务需求,完成需求分析。而做好需求分析的前提是学科馆员与科研人员之间有充分的隐性知识交流。学科馆员要主动融入到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中,在熟悉其具体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了解科研人员的真实需求,“融入一线”提供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双方还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对于需求、疑问应及时沟通,保证将学科馆员的服务“嵌入”到科研人员课题研究的全部过程当中。其次,在将学科情报成果交付给科研人员后,还应主动寻求回访机会,了解科研人员对服务过程和服务产品的满意度、建议和意见。这种交流能够为促进双方形成共通的心智模式、思维模式,为下一次服务提供参考,也便于双方增强信任,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面对当今如此激烈的知识服务行业竞争环境,与服务对象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2)促进学科馆员内部的知识共享。学科馆员相互之间的隐性知识交流共享也是学科情报服务社会化阶段的重要内容。学科情报服务团队内部的隐性知识交流是促进团队整体服务水平提升的关键。在SECI模型的社會化阶段,“师徒制”被看作是隐性知识交流的良好实践形式。对应在学科情报服务中,可以通过“老馆员”带“新馆员”的方式,形成“服务小组”,协同完成服务工作。专业图书馆可定期开展学科馆员交流会,设定不同的交流主题,鼓励学科馆员围绕相关主题开展头脑风暴等开放性讨论,积极营造开放共享的团队氛围,促进团队内部隐性知识的转化。
2.2 利用SECI外显化完善知识管理方法
应用SECI模型的外显化理论,能够为知识组织工具和知识管理技术的应用提供方向,有助于完善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的知识管理方法。
(1)结合先进知识工具及先进技术完善知识管理方法。在明确科研人员的需求后,学科馆员之间可以通过讨论确定服务方案,包括具体服务时采取的工作方法、平台、预计完成时间等。将这些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计划性文档,即为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一种形式。同时,为使显性化后的知识更加具象且便于理解,还可以通过基于过去经验产生于头脑中的认知地图与具有知识导航、知识动态联系功能的知识地图相结合的方式,将隐性知识以图示化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出来,加强科研人员和学科馆员对隐性知识的理解。除知识工具以外,对云计算、自动分类、机器学习等各种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应用,同样有助于完善学科情报服务的知识管理方法。
(2)建设知识管理系统,保存服务经验。学科馆员的工作方法、思想灵感、成功或失败经验等,都可以通过即时通讯、馆员交流论坛等形式,转化为可查看、可学习的显性知识。具体操作时,可以通过将知识进行概念化等手段对经验或方法进行命名,创造出更加形象的、易于理解掌握的显性化知识。为便于学科馆员随时随地将工作感想、经验方法上传保存,应为学科馆员提供相应的知识管理系统,这种“隐性知识宝库”的显性化存在形式将成为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区别于他馆及其他类型知识服务机构的重要指标,也是其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宝贵财富。
2.3 利用SECI结合化构建知识服务体系
应用SECI模型的结合化,将显性知识变得具体而系统,有助于拓展学科情报服务中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形成系统的知识内容体系和服务体系。
(1)搭建基于显性知识库的体系化平台。学科情报服务的内容创新和知识服务体系建设,基于学科情报知识服务平台、知识产品研发与管理服务平台、学科情报知识库等系统的建设。学科情报服务产生大量的学科情报分析报告、战略情报规划报告等显性化知识。将这些知识进一步整理、分类及深层次加工,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内容创新,加强情报产品的全方位管理,便于知识的留存与体系化建设,有助于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品牌的确立和传播。
(2)加强服务知识的规范化管理。学科情报服务的效果也与学科情报服务团队内部的工作流程规范、学科报告内容规范等程式化内容体系有关。学科情报服务包括基础性情报研究、战略性情报研究、科技政策情报研究等多种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又依据科研人员学科领域、课题内容的不同存在着多种主题。提升学科情报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应尽快完善相关文档的撰写规范、内容要求、分析方法的服务规范体系,对知识加以分解提炼,总结出概念知识和操作知识,供后续的学科情报服务使用。同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需求对相关规范进行特色化处理,实现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还要注意对内容进行及时的增删和修改,实现体系内容的动态更新。 2.4 利用SECI内隐化提升知识利用价值
应用SECI模型的内隐化,有利于挖掘学科情报服务的深层次价值,拓展学科情报服务的知识深度,帮助提升知识利用的经济效用。
(1)将知识存量催化为知识增量。服务团队内部要定期开展培训项目,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典型人物的作用,促使团队内的成员将优秀的工作方法、服务流程、精神品质延伸到自己的工作过程中,将个人的以及团队中的显性知识内化为个人可借鉴、可应用的隐性知识,为下一次更好地开展学科情报服务积累知识经验,将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存量催化为知识增量。
(2)强化服务主动性,延伸服务链条。在完成学科情报服务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学科馆员保持服务的积极主动性,主动地从实践过程中总结问题。以不断创新的知识增量为基础,延伸服务链条,主动挖掘科研人员服务的完整需求,为科研成果的创造、评估、孵化、应用及扩散提供保障,使学科情报服务能够高效运转,不断创新与发展。
3 应用SECI服务模式的学科情报服务成功实践
基于SECI模型的学科情报服务模式在实践中能够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深入理解SECI模型的内涵,基于SECI模型的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模式指导本馆的学科情报服务,在学科情报服务涉及知识管理的多个环节开展了创新性的服务实践,具体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3.1 畅通知识沟通渠道,加强知识交流共享(S)
在学科情报服务的知识社会化阶段,应用SECI模型的社会化(S),畅通知识沟通渠道,加强知识交流共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各级省科院之间建立联盟,通过制定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形成联合服务机制、建立服务保障体系及协同服务机制,促进联盟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流通、协作交流和利益互惠。与上海科学院、江西省科学院、贵州省科学院、山东省科学院等多家科学院展开战略合作,并于2013年11月5日成立全国科学院联盟文献情报分会[22]。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学科馆员团队以“用户为本、需求驱动、融入科研、支撑创新”为服务理念,将学科情报服务融入科研一线,嵌入科研过程。在开展针对中国科学院各个研究所的学科情报服务时,为各个研究所配备专业责任馆员,调研其日常科研服务需求,开展学科馆员“下所”活动,实现线上线下畅通的沟通交流。面向研究所“创新2020”“十三五规划”等创新规划,通过学科馆员到所调研、召开研究所专家座谈等手段,及时了解科研人员对学科情报服务的新需求,从战略层面统筹规划,进行前瞻性部署[23]。学科馆员向科研用户发放需求调查问卷、走访重点科研用户、融入课题组组会,对科研需求进行分析,形成了持续有效的用户需求调研模式,产出了包括《全院文献情报系统服务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等产品,畅通了知识沟通的渠道。
学科馆员内部则通过定期开展学科馆员培训等形式,促进学科馆员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提升学科服务整体实力,培养优秀的新学科馆员。新学科馆员需要参加资源建设部、学科服务部等各个主要业务部门的知识培训,包括基础知识培训、技能学习培训、岗位知识培训等。同时通过以“老”带“新”形式开展下所服务实践,使得新学科馆员能够真正参与到具体的服务实践当中,在老学科馆员的带领与协助下,完成规范的上岗三步培训流程:基础培训+专题培训+带岗实践,帮助新学科馆员顺利且高效地投入到学科化服务的正轨行列中。
3.2 健全科学数据管理,开展新型智库服务(E)
在学科情报服务的知识外显化阶段,应用SECI模型的外显化(E),实现科学数据的有效管理,开展新型智库服务。科学数据与知识管理在复杂的数据知识环境中变得日益重要。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科学数据与知识管理上明确定位,基于科学与文献大数据的分布式云存储、云汇聚、云分发及关联融汇展开研究,实现对大数据的知识化管理,同时面向数据密集型科研创新的新需求,进行知识分析研究和知识发现,研究基于大数据的主题抽取、自动分类、热点揭示、趋势预測等,并致力于建立数据管理服务系统,开发一系列信息监测服务平台和科研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官网首页的科技动态栏目,其内容则来源于网络科技信息自动监测服务云平台的“重点领域信息门户”和“研究所一线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最新的科技报道、重要报告和快报等三种科技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还致力于为科研用户提供科技大数据精准知识服务,全面推动学科服务向智能化、精准化、即时性的方向转型,新的服务产品和服务平台也在不断地进行研发并陆续上线。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国家战略[24]。 而图书馆与智库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能够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发挥作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合作,搭建NSTL国家重大战略信息服务平台,开展智库研究与服务,建设动态跟踪、信息服务、政策集萃、研究成果、知识地图栏目。具体产品包括检测快报、专题简报、产业情报、研究报告,具体服务包括战略决策支撑、产业发展支撑、企业发展支撑等,同时专门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专题。其内容丰富、服务深入,紧跟时代发展和智库建设的要求。
3.3 打造知识服务体系,开展移动互联与在线直播(C)
在学科情报服务的知识结合化阶段,应用SECI模型的结合化(C),可以促进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知识平台和体系的搭建。2017年5月,“中国科讯”正式版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中国科讯”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精心打造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知识服务平台,同时辅以微信公众号、网页版等多平台知识服务功能。中国科讯APP具备学者主页、科研题录、科研交流、文献数据资源整合、论文发现与管理、情报个性化推送等丰富的学科情报服务功能,并携手百度学术、微软学术等构建科研人员交流社区,构建移动学术传播网络,促进学科交流。从资源供应、科研服务、知识平台等多方面,构建新型科研知识服务生态,为科研人员提供多功能、多平台的立体化知识服务。致力于满足技术、产业、社会、经济等对科技信息的迫切需求,不断拓展知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打造面向整个创新价值链的知识服务生态体系,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的知识服务品牌。 “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进一步催生了信息和知识的新型传播模式,其中也包括移动在线直播的发展。移动在线直播以其内容丰富、交互性强、不受地域和空间限制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和科研人员的追捧。“中国科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举办数场在线直播,涵盖论文写作发表、数据管理、项目信息、技能培训、成果转化等多种类型的直播内容,为科研人员提供移动的双向互动的学术交流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实践,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欢迎,单场直播的在线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学科服务体验。
3.4 延伸服务链条,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I)
在学科情报服务的知识内隐化阶段,应用SECI模型的内隐化(I),可以拓展专业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深度,延伸服务链条,助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新时期,国家持续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助力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中国科学院全面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加强科技成果供给侧结构改革[25]。以此为契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通过完善知识转移体系,总结以往实践中的经验与不足,紧跟时代发展,将科技信息服务嵌入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环节,为科研成果的选题立项、形成成果、中试孵化、企业化生产、技术扩散及规模化生产提供市场分析、专利培训、技术评估、成果对接、技术推广等一系列服务,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2017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为山东绿色化工发展制定规划研究报告,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参与“中国科学院-山东省绿色化工技术创新研讨会暨院士专家科技行活动”,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院所的30余位专家以及山东各地科技局、山东中心及各分中心、省内重点化工企业负责人共300余人参会,会上专家发布权威观点,并组织相关成果对接及企业调研。2018年,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发布《膜状皮肤护理产品行业发展报告》,对面膜行业关键核心技术、行业市场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现已基本形成面向科研人员、面向政府机构、面向行业企业、面向创客的全链条式的学科情报服务体系,多层级多角度入手积极促进科技创新的应用,避免成果变为“陈果”,最终服务于科技创新和社会的经济发展。
4 总结
知识管理的SECI模型在众多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中得到了有效应用,构建基于SECI模型的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模式,对SECI模型的应用及专业图书馆的服务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以图2所构建的基于SECI模型的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模式为指导,在学科情报服务的社会化阶段,组建学科服务联盟,实施责任馆员制度,深层次开展用户需求调研,并对馆员实行基础培训+专题培训+带岗实践等,促进知识的交流共享;在学科情报服务的外显化阶段,实施大数据知识化管理、研究知识分析和知识发现,开展信息监测服务、精准推荐服务及新型智库服务,完善服务知识的管理;在学科情报服务的结合化阶段,构建情报服务体系,发展知识服务品牌,将图书馆服务系统化体系化;在学科情报服务的内隐化阶段,进一步开展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及全链条式学科情报服务,有效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利用价值,如图3所示:
图3 应用SECI模型开展专业图书馆创新性服务实践
除理论分析和模式构建以外,本文结合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围绕该模式开展的创新服务成功实践加以实证,丰富了图书馆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内容,弥补了以往研究中一些系统性总结和实践案例的欠缺,能够启发SECI模型在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中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为更多图书馆开展学科情报服务创新实践提供参考。为形成更加系统性、体系化的研究,有待调研更多实践主体及案例,更好地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促进学科情报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不断增强图书馆的服務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宇, 宫平. 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 情报探索, 2016(4): 114-117, 121.
[2] 赵海丽. 试论知识管理理论在图书馆的运用[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11): 41-42, 53.
[3] 程实. 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场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14(5): 32-36.
[4] 李超, 周瑛.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现代情报, 2012, 32(5): 92-97, 103.
[5] 钟戈.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与实施策略[J].图书馆学刊, 2015, 37(4): 15-18.
[6] 江涛.基于知识协同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2, 35(8): 56-59.
[7] 王振兴.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 2012(13): 224,226.
[8] 罗兴社, 马莎, 赵大志, 等.知识管理视域下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分享与转化策略探究[J].图书馆研究, 2015, 45(1): 39-43.
[9] 穆颖丽.图书馆知识管理能力评价及实证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3):83-86.
[0] 张瑞红.基于过程控制的图书馆知识管理动态评价模型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7):69-72.
[1] 张宝宁.基于SECI模型的图书馆知识转化[J].图书馆学刊, 2010, 32(3): 1-2, 5.
[12] 周凤飞, 陆倩倩.大数据时代基于SECI的学科馆员知识服务探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4, 26(12): 157-160.
[13] 刘青, 李瑾.基于SECI知识创造螺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建设研究[J].图书馆, 2017(4): 58-64. [14] 孫敬霞.现代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研究[J].企业活力, 2005(3): 60-61.
[15] 秦程程, 宋庆功, 胡勃,等.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知识转移模型[J].图书馆学刊, 2014, 36(10): 60-63.
[16] 张晓艳.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J].图书馆论坛, 2011, 31(3): 133-135, 160.
[17] 张玲玲.业务流程导向的知识管理模型研究[C]// 2007年两岸三地管理科学暨企业经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 2007: 405-415.
[18] 魏辅轶, 周凤飞.基于SECI模型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型信息共享空间(KSIC)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0, 54(9): 39-42.
[19] NONAKA I, TOYAMA R, KONNO N.SECI, Ba and Leadership: 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J]. Long range planning, 2000, 33(1): 5-34.
[20] 孙成权.关于专业图书馆加强情报研究工作的几点思考[C]// 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 敦煌研究院.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青海: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 2009: 5.
[21] 王春, 方曙, 杨志萍, 等.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 2007, 51(2): 107-109, 148.
[22] 尤越, 贾苹.专业图书馆服务科研机构的创新型实践与探索——以国家科学图书馆与省科院合作联盟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6(3): 71-76.
[23] 吴鸣, 杨志萍, 张冬荣.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 2013, 57(2): 28-31.
[24] 初景利, 唐果媛.图书馆与智库[J].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1): 46-53.
[25] 科学网.中科院公布2017年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亮点:科技成果 这样产出和应用[EB/OL].[2018-04-10].http: //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2/402326.shtm.
关键词:SECI 专业图书馆 学科情报服务 知识管理 模式构建 实践
分类号:G252
当前,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个体和组织开展创新实践。而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个体或组织,如果不能实现对知识的有效管理和应用,就无法实现创新,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专业图书馆应为用户提供动态的、主动的、增值性的知识服务,因此更应该时刻保持知识管理的前瞻性,保证学科情报服务对知识的高水平利用,从而实现学科情报服务的创新及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专业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解国内已有的相关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利用专业检索式进行检索,检索式为:TI=(“SECI”+“知识管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图书馆”+“图书情报”+“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情报研究”+“学科情报”+“学科服务”),得到检索结果2 380篇,相关论文数量较多,论文发表数量于2007年前后达到高峰,表明当时有关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有较高的热度。2011年后,论文发表数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研究内容也与往年趋同。总体来看,主要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模式研究、策略研究、评价研究以及知识管理的应用与展望研究等方面展开[1]。
理论研究方面,赵海丽从构建高效的知识管理团队、知识库系统、知识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等多个角度,将知识管理理念引入图书馆的工作中[2],较为全面地对图书馆加强知识管理的途径进行了介绍;程实借鉴社会学符号互动理论在网络情境中的应用,分析图书馆情境中隐性知识的转移问题,为图书馆运用知识场理论加强隐性知识管理做出探索[3]。除此之外,有关理论探索的研究文章还有很多且研究内容相对成熟。模式研究方面,学者们致力于利用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或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构建合理有效的圖书馆知识管理模式,包括采用BP神经网络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4]、高校图书馆“三级知识管理”模式框架[5]、基于知识协同的知识管理模式[6]等。这些模式或模型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还有一些学者对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策略和原则进行探讨,提出图书馆加强知识管理的可行性建议[7-8]。另外有一些与图书馆知识管理评价相关的文章,主要通过借助一些现有的模型框架,结合图书馆的特点,为改善图书馆知识管理平台、提高知识管理能力提供参考[9-10]。此外,已有研究还从图书馆的服务知识的管理和用户知识的管理展开,为知识管理理念在图书馆不同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做出了探索和尝试。
国内有关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研究主题的范围较广,但围绕SECI模型在图书馆中应用的文章多数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11-13],缺少模式的提炼总结以及实践应用和成功案例的介绍,研究对象也多以高校图书馆为主。而国外有关图书馆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行为与检索、信息和通讯技术等方面,较为重视技术实践探索和实际应用,但也多为尝试性研究。笔者将SECI模型引入专业图书馆的学科情报服务中,对其具体应用途径和方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SECI模型的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模式,总结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基于此模式开展的服务创新实践。在研究对象、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方面对图书馆在知识管理领域的服务实践和学术研究能力进一步提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可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文献基础和理论参考,并为推广SECI模型在更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中的应用提供有效思路和启发。
1 理论概述
1.1 知识管理与SECI模型
霍顿在其1979年的著作中,以资源管理演化的角度提出知识管理的概念[14]。自知识管理概念被提出以来,有关知识管理的定义众说纷纭[15-17]。1995年,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I. Nonaka)和竹内弘高(H. Takeuchi)出版了《创造知识的企业》一书,并在该书中提出了经典的知识管理理论——SECI模型[18]。模型中包含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相互转换的4个阶段——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显化(Externalization)、结合化(Combination)和内隐化(Internalization),阐述了在知识创造过程中个人、群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19]。社会化即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分享经验转化新的隐性知识。外显化是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是进行知识创造的关键。在外显化阶段,隐性知识通过清晰的概念和语言等被表达,使个体或组织能够更方便地进行知识分享。结合化是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结合化将显性知识转变成更加复杂和系统化的显性知识集合,使知识更加具体、易于理解和使用。内隐化则是由显性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通过内隐化,将显性知识在组织中进行分享,进而转化为个体内部的隐性知识,这一过程通常以“从做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的形式实现。知识的内隐化使得个体和组织的知识不断积累,促进下一轮知识转化过程的发生,使“知识螺旋”得以不断攀升。其图示化过程见图1。此后,野中郁次郎等学者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场”和知识引导、知识资产、知识愿景等概念,将其知识管理理论进一步完善,本文即基于此理论展开研究。 1.2 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
凡图书馆藏书是专业化的,服务对象是专业群体,工作人员在某一特定学科方面受过专业训练,并为读者提供专门化服务的图书馆,都可称之为专业图书馆[20]。学科情报服务即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对信息内容及其内在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知识化表现[21]。学科情报服务本质上是知识流动的过程,涉及到多种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产生、收集、组织、传播和利用,立足于特定学科或主题,以学科服务团队为核心,以学科用户需求为导向,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来满足用户的需求。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升级,学科情报服务不应满足于已有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必须积极应对环境改变,实现知识创新和服务创新。
2 基于SECI模型的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模式
在当前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的知识管理中,普遍存在知识的交流共享机制不健全、知识组织和知识管理方法不完善、知识内容创新性与体系化不足以及知识利用的经济效用低等问题。将SECI模型引入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中,能够利用SECI模型不同转化阶段的知识管理理念和手段,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构建基于SECI模型的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模式(见图2),可以促进SECI模型在学科情报服务中的应用,帮助提高学科情报服务水平,启发学科情报服务创新实践。
2.1 利用SECI社会化促进知识交流共享
应用SECI模型的社会化理论,可促进学科情报服务中学科馆员与科研人员及学科馆员相互之间的隐性知识交流共享。
(1)促进学科馆员与科研人员的知识交流。首先,学科馆员在提供学科情报服务时,要明确科研人员的服务需求,完成需求分析。而做好需求分析的前提是学科馆员与科研人员之间有充分的隐性知识交流。学科馆员要主动融入到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中,在熟悉其具体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了解科研人员的真实需求,“融入一线”提供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双方还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对于需求、疑问应及时沟通,保证将学科馆员的服务“嵌入”到科研人员课题研究的全部过程当中。其次,在将学科情报成果交付给科研人员后,还应主动寻求回访机会,了解科研人员对服务过程和服务产品的满意度、建议和意见。这种交流能够为促进双方形成共通的心智模式、思维模式,为下一次服务提供参考,也便于双方增强信任,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面对当今如此激烈的知识服务行业竞争环境,与服务对象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2)促进学科馆员内部的知识共享。学科馆员相互之间的隐性知识交流共享也是学科情报服务社会化阶段的重要内容。学科情报服务团队内部的隐性知识交流是促进团队整体服务水平提升的关键。在SECI模型的社會化阶段,“师徒制”被看作是隐性知识交流的良好实践形式。对应在学科情报服务中,可以通过“老馆员”带“新馆员”的方式,形成“服务小组”,协同完成服务工作。专业图书馆可定期开展学科馆员交流会,设定不同的交流主题,鼓励学科馆员围绕相关主题开展头脑风暴等开放性讨论,积极营造开放共享的团队氛围,促进团队内部隐性知识的转化。
2.2 利用SECI外显化完善知识管理方法
应用SECI模型的外显化理论,能够为知识组织工具和知识管理技术的应用提供方向,有助于完善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的知识管理方法。
(1)结合先进知识工具及先进技术完善知识管理方法。在明确科研人员的需求后,学科馆员之间可以通过讨论确定服务方案,包括具体服务时采取的工作方法、平台、预计完成时间等。将这些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计划性文档,即为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一种形式。同时,为使显性化后的知识更加具象且便于理解,还可以通过基于过去经验产生于头脑中的认知地图与具有知识导航、知识动态联系功能的知识地图相结合的方式,将隐性知识以图示化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出来,加强科研人员和学科馆员对隐性知识的理解。除知识工具以外,对云计算、自动分类、机器学习等各种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应用,同样有助于完善学科情报服务的知识管理方法。
(2)建设知识管理系统,保存服务经验。学科馆员的工作方法、思想灵感、成功或失败经验等,都可以通过即时通讯、馆员交流论坛等形式,转化为可查看、可学习的显性知识。具体操作时,可以通过将知识进行概念化等手段对经验或方法进行命名,创造出更加形象的、易于理解掌握的显性化知识。为便于学科馆员随时随地将工作感想、经验方法上传保存,应为学科馆员提供相应的知识管理系统,这种“隐性知识宝库”的显性化存在形式将成为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区别于他馆及其他类型知识服务机构的重要指标,也是其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宝贵财富。
2.3 利用SECI结合化构建知识服务体系
应用SECI模型的结合化,将显性知识变得具体而系统,有助于拓展学科情报服务中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形成系统的知识内容体系和服务体系。
(1)搭建基于显性知识库的体系化平台。学科情报服务的内容创新和知识服务体系建设,基于学科情报知识服务平台、知识产品研发与管理服务平台、学科情报知识库等系统的建设。学科情报服务产生大量的学科情报分析报告、战略情报规划报告等显性化知识。将这些知识进一步整理、分类及深层次加工,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内容创新,加强情报产品的全方位管理,便于知识的留存与体系化建设,有助于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品牌的确立和传播。
(2)加强服务知识的规范化管理。学科情报服务的效果也与学科情报服务团队内部的工作流程规范、学科报告内容规范等程式化内容体系有关。学科情报服务包括基础性情报研究、战略性情报研究、科技政策情报研究等多种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又依据科研人员学科领域、课题内容的不同存在着多种主题。提升学科情报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应尽快完善相关文档的撰写规范、内容要求、分析方法的服务规范体系,对知识加以分解提炼,总结出概念知识和操作知识,供后续的学科情报服务使用。同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需求对相关规范进行特色化处理,实现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还要注意对内容进行及时的增删和修改,实现体系内容的动态更新。 2.4 利用SECI内隐化提升知识利用价值
应用SECI模型的内隐化,有利于挖掘学科情报服务的深层次价值,拓展学科情报服务的知识深度,帮助提升知识利用的经济效用。
(1)将知识存量催化为知识增量。服务团队内部要定期开展培训项目,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典型人物的作用,促使团队内的成员将优秀的工作方法、服务流程、精神品质延伸到自己的工作过程中,将个人的以及团队中的显性知识内化为个人可借鉴、可应用的隐性知识,为下一次更好地开展学科情报服务积累知识经验,将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存量催化为知识增量。
(2)强化服务主动性,延伸服务链条。在完成学科情报服务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学科馆员保持服务的积极主动性,主动地从实践过程中总结问题。以不断创新的知识增量为基础,延伸服务链条,主动挖掘科研人员服务的完整需求,为科研成果的创造、评估、孵化、应用及扩散提供保障,使学科情报服务能够高效运转,不断创新与发展。
3 应用SECI服务模式的学科情报服务成功实践
基于SECI模型的学科情报服务模式在实践中能够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深入理解SECI模型的内涵,基于SECI模型的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模式指导本馆的学科情报服务,在学科情报服务涉及知识管理的多个环节开展了创新性的服务实践,具体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3.1 畅通知识沟通渠道,加强知识交流共享(S)
在学科情报服务的知识社会化阶段,应用SECI模型的社会化(S),畅通知识沟通渠道,加强知识交流共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各级省科院之间建立联盟,通过制定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形成联合服务机制、建立服务保障体系及协同服务机制,促进联盟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流通、协作交流和利益互惠。与上海科学院、江西省科学院、贵州省科学院、山东省科学院等多家科学院展开战略合作,并于2013年11月5日成立全国科学院联盟文献情报分会[22]。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学科馆员团队以“用户为本、需求驱动、融入科研、支撑创新”为服务理念,将学科情报服务融入科研一线,嵌入科研过程。在开展针对中国科学院各个研究所的学科情报服务时,为各个研究所配备专业责任馆员,调研其日常科研服务需求,开展学科馆员“下所”活动,实现线上线下畅通的沟通交流。面向研究所“创新2020”“十三五规划”等创新规划,通过学科馆员到所调研、召开研究所专家座谈等手段,及时了解科研人员对学科情报服务的新需求,从战略层面统筹规划,进行前瞻性部署[23]。学科馆员向科研用户发放需求调查问卷、走访重点科研用户、融入课题组组会,对科研需求进行分析,形成了持续有效的用户需求调研模式,产出了包括《全院文献情报系统服务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等产品,畅通了知识沟通的渠道。
学科馆员内部则通过定期开展学科馆员培训等形式,促进学科馆员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提升学科服务整体实力,培养优秀的新学科馆员。新学科馆员需要参加资源建设部、学科服务部等各个主要业务部门的知识培训,包括基础知识培训、技能学习培训、岗位知识培训等。同时通过以“老”带“新”形式开展下所服务实践,使得新学科馆员能够真正参与到具体的服务实践当中,在老学科馆员的带领与协助下,完成规范的上岗三步培训流程:基础培训+专题培训+带岗实践,帮助新学科馆员顺利且高效地投入到学科化服务的正轨行列中。
3.2 健全科学数据管理,开展新型智库服务(E)
在学科情报服务的知识外显化阶段,应用SECI模型的外显化(E),实现科学数据的有效管理,开展新型智库服务。科学数据与知识管理在复杂的数据知识环境中变得日益重要。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科学数据与知识管理上明确定位,基于科学与文献大数据的分布式云存储、云汇聚、云分发及关联融汇展开研究,实现对大数据的知识化管理,同时面向数据密集型科研创新的新需求,进行知识分析研究和知识发现,研究基于大数据的主题抽取、自动分类、热点揭示、趋势预測等,并致力于建立数据管理服务系统,开发一系列信息监测服务平台和科研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官网首页的科技动态栏目,其内容则来源于网络科技信息自动监测服务云平台的“重点领域信息门户”和“研究所一线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最新的科技报道、重要报告和快报等三种科技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还致力于为科研用户提供科技大数据精准知识服务,全面推动学科服务向智能化、精准化、即时性的方向转型,新的服务产品和服务平台也在不断地进行研发并陆续上线。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国家战略[24]。 而图书馆与智库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能够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发挥作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合作,搭建NSTL国家重大战略信息服务平台,开展智库研究与服务,建设动态跟踪、信息服务、政策集萃、研究成果、知识地图栏目。具体产品包括检测快报、专题简报、产业情报、研究报告,具体服务包括战略决策支撑、产业发展支撑、企业发展支撑等,同时专门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专题。其内容丰富、服务深入,紧跟时代发展和智库建设的要求。
3.3 打造知识服务体系,开展移动互联与在线直播(C)
在学科情报服务的知识结合化阶段,应用SECI模型的结合化(C),可以促进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知识平台和体系的搭建。2017年5月,“中国科讯”正式版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中国科讯”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精心打造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知识服务平台,同时辅以微信公众号、网页版等多平台知识服务功能。中国科讯APP具备学者主页、科研题录、科研交流、文献数据资源整合、论文发现与管理、情报个性化推送等丰富的学科情报服务功能,并携手百度学术、微软学术等构建科研人员交流社区,构建移动学术传播网络,促进学科交流。从资源供应、科研服务、知识平台等多方面,构建新型科研知识服务生态,为科研人员提供多功能、多平台的立体化知识服务。致力于满足技术、产业、社会、经济等对科技信息的迫切需求,不断拓展知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打造面向整个创新价值链的知识服务生态体系,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的知识服务品牌。 “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进一步催生了信息和知识的新型传播模式,其中也包括移动在线直播的发展。移动在线直播以其内容丰富、交互性强、不受地域和空间限制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和科研人员的追捧。“中国科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举办数场在线直播,涵盖论文写作发表、数据管理、项目信息、技能培训、成果转化等多种类型的直播内容,为科研人员提供移动的双向互动的学术交流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实践,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欢迎,单场直播的在线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学科服务体验。
3.4 延伸服务链条,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I)
在学科情报服务的知识内隐化阶段,应用SECI模型的内隐化(I),可以拓展专业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深度,延伸服务链条,助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新时期,国家持续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助力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中国科学院全面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加强科技成果供给侧结构改革[25]。以此为契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通过完善知识转移体系,总结以往实践中的经验与不足,紧跟时代发展,将科技信息服务嵌入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环节,为科研成果的选题立项、形成成果、中试孵化、企业化生产、技术扩散及规模化生产提供市场分析、专利培训、技术评估、成果对接、技术推广等一系列服务,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2017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为山东绿色化工发展制定规划研究报告,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参与“中国科学院-山东省绿色化工技术创新研讨会暨院士专家科技行活动”,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院所的30余位专家以及山东各地科技局、山东中心及各分中心、省内重点化工企业负责人共300余人参会,会上专家发布权威观点,并组织相关成果对接及企业调研。2018年,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发布《膜状皮肤护理产品行业发展报告》,对面膜行业关键核心技术、行业市场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现已基本形成面向科研人员、面向政府机构、面向行业企业、面向创客的全链条式的学科情报服务体系,多层级多角度入手积极促进科技创新的应用,避免成果变为“陈果”,最终服务于科技创新和社会的经济发展。
4 总结
知识管理的SECI模型在众多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中得到了有效应用,构建基于SECI模型的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模式,对SECI模型的应用及专业图书馆的服务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以图2所构建的基于SECI模型的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模式为指导,在学科情报服务的社会化阶段,组建学科服务联盟,实施责任馆员制度,深层次开展用户需求调研,并对馆员实行基础培训+专题培训+带岗实践等,促进知识的交流共享;在学科情报服务的外显化阶段,实施大数据知识化管理、研究知识分析和知识发现,开展信息监测服务、精准推荐服务及新型智库服务,完善服务知识的管理;在学科情报服务的结合化阶段,构建情报服务体系,发展知识服务品牌,将图书馆服务系统化体系化;在学科情报服务的内隐化阶段,进一步开展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及全链条式学科情报服务,有效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利用价值,如图3所示:
图3 应用SECI模型开展专业图书馆创新性服务实践
除理论分析和模式构建以外,本文结合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围绕该模式开展的创新服务成功实践加以实证,丰富了图书馆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内容,弥补了以往研究中一些系统性总结和实践案例的欠缺,能够启发SECI模型在专业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中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为更多图书馆开展学科情报服务创新实践提供参考。为形成更加系统性、体系化的研究,有待调研更多实践主体及案例,更好地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促进学科情报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不断增强图书馆的服務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宇, 宫平. 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 情报探索, 2016(4): 114-117, 121.
[2] 赵海丽. 试论知识管理理论在图书馆的运用[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11): 41-42, 53.
[3] 程实. 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场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14(5): 32-36.
[4] 李超, 周瑛.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现代情报, 2012, 32(5): 92-97, 103.
[5] 钟戈.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与实施策略[J].图书馆学刊, 2015, 37(4): 15-18.
[6] 江涛.基于知识协同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2, 35(8): 56-59.
[7] 王振兴.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 2012(13): 224,226.
[8] 罗兴社, 马莎, 赵大志, 等.知识管理视域下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分享与转化策略探究[J].图书馆研究, 2015, 45(1): 39-43.
[9] 穆颖丽.图书馆知识管理能力评价及实证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3):83-86.
[0] 张瑞红.基于过程控制的图书馆知识管理动态评价模型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7):69-72.
[1] 张宝宁.基于SECI模型的图书馆知识转化[J].图书馆学刊, 2010, 32(3): 1-2, 5.
[12] 周凤飞, 陆倩倩.大数据时代基于SECI的学科馆员知识服务探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4, 26(12): 157-160.
[13] 刘青, 李瑾.基于SECI知识创造螺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建设研究[J].图书馆, 2017(4): 58-64. [14] 孫敬霞.现代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研究[J].企业活力, 2005(3): 60-61.
[15] 秦程程, 宋庆功, 胡勃,等.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知识转移模型[J].图书馆学刊, 2014, 36(10): 60-63.
[16] 张晓艳.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J].图书馆论坛, 2011, 31(3): 133-135, 160.
[17] 张玲玲.业务流程导向的知识管理模型研究[C]// 2007年两岸三地管理科学暨企业经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 2007: 405-415.
[18] 魏辅轶, 周凤飞.基于SECI模型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型信息共享空间(KSIC)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0, 54(9): 39-42.
[19] NONAKA I, TOYAMA R, KONNO N.SECI, Ba and Leadership: 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J]. Long range planning, 2000, 33(1): 5-34.
[20] 孙成权.关于专业图书馆加强情报研究工作的几点思考[C]// 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 敦煌研究院.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青海: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 2009: 5.
[21] 王春, 方曙, 杨志萍, 等.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 2007, 51(2): 107-109, 148.
[22] 尤越, 贾苹.专业图书馆服务科研机构的创新型实践与探索——以国家科学图书馆与省科院合作联盟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6(3): 71-76.
[23] 吴鸣, 杨志萍, 张冬荣.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 2013, 57(2): 28-31.
[24] 初景利, 唐果媛.图书馆与智库[J].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1): 46-53.
[25] 科学网.中科院公布2017年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亮点:科技成果 这样产出和应用[EB/OL].[2018-04-10].http: //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2/402326.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