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来源 :北京支部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c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7年前,刚到“三八女子抽粪班”报到时,班长问李萌是怎么考虑的。“我认为环卫工很好,这是我自己选的。”李萌爽快的回答,让很多人都很惊讶。7年来,她对自己的选择从没后悔过,并且干得有声有色。
  500多个日日夜夜,23000多吨粪便,10000多个来回……7年间,东城区环卫中心十所“三八女子抽粪班”副班长李萌用實际行动,践行着前辈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无私奉献精神。她和她所在的集体——“三八女子抽粪班”用辛勤付出,保证了东城区南片的100余个公厕的正常使用。
  “我的选择与我当过兵是分不开的”
  在退伍之初,李萌有过不少选择。当她把自己选择当一名環卫工人的决定告诉家人的时候,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相比环卫工,家人希望我能找一份更‘体面’的工作。”家人觉得,当环卫工人会让别人瞧不起,但是李萌却不这样认为。
  回想起18岁入伍后的岁月,李萌觉得,当兵教她学会了吃苦。作为一个生在北京的独生女,她被家人视作掌上明珠,在家连地都没扫过。“在部队就不一样了,什么活都得干,还用洗脸盆掏过牛粪呢……部队教会了我踏实肯干、不怕吃苦的品格,让我受用终生。我之所以能在环卫岗位一干就是7年,与我曾经当过兵是分不开的。”
  2011年,20岁的李萌被分配到东城区环卫中心十所——全国著名劳模时传祥生前所在的单位。当时,这里因有一支清一色女将组成的“三八女子抽粪班”而被人称道。李萌的加入,更为这个团队注入了年轻的活力。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水儿的女汉子。”李萌如此评价。那时,三八班和青年班、综合班、夜班一共30多人,负责着东城区南片的400多座粪井。每天早晨7点左右,景泰桥下,抽粪车一到,李萌和队友们便陆续上车,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天4车,每车3吨,一共12吨粪便,这是她们每天每个人需要完成的工作量。“上午的5个小时全部用来抽粪,下午到各处查看管道、粪井有无损坏。抽粪管充满粪便时足有近百斤重,工作的时候脸贴得很近,喘口气都是臭的,夏天时更是让人难以呼吸。”李萌说。
  相较于男性,面对抽粪这项工作,女性则需要付出更多。抽粪时要把二三十斤重的抽粪管子抱上抱下,腿和肚子都要用上。一天下来,胳膊被粪管压的又红又肿,抬不起来。一到夏天,粪井打开后臭气熏天,干完活回去很长时间都吃不下饭。到了冬天,井盖会被冰封住,根本就拉不开。“有一回我去干活儿,井盖冻得死死的,我怎么都拉不开,幸亏路过俩小伙子过来帮我,才把井盖打开。”
  除了身体上的劳累,还有心理上的压力。在一般人眼里,粪井又脏又臭,抽粪工作怎么也不会有女孩子愿意来干。李萌刚入职那会儿,每次出车去抽粪,总会有路人用好奇的眼光上下打量这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有的还会走过来问,一个小姑娘干点什么不好?怎么来干这个?”李萌说,“工作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职业不同,分工不同而已。同样是凭自己的劳动生活,我并不觉得自己这份工作低人一等。”
  “我觉得自己的劳动很有价值”
  在工作中,李萌一直是个“行动派”。为了弄清粪井溢满规律,每天干完活,李萌都会骑车巡查,并做好记录。“干上了这行,咱就要用心干好。”
  李萌所负责的琉璃井地区,由于胡同狭窄闭塞,可容纳的空间有限,为了尽量减少对居民出行的影响,李萌与胡同的街坊们约定,每周三9点准时将清运车辆开进胡同为公厕清运粪便,希望大伙儿尽量为抽粪车的进出创造空间。“3年中,我们彼此都没有爽约过。”李萌满是自豪地说。
  付出就有收获。来自周围居民的理解与支持越来越多。冬天下雪了,街坊们怕李萌在作业中摔跤,就把烧完的炉渣均匀地洒在粪井周边;夏天天热,大爷大妈给李萌送茶送水。“记得有一回作业,冒雨干活儿的我,身上突然没有了淋雨的感觉,回头一看,原来一位老奶奶为我撑着伞,自己淋湿了大半个身子。当时我叫了声奶奶,泪水就流了下来。”李萌说,街坊们这一点一滴的暖心举动,是她坚守的动力。
  转眼间,李萌做抽粪工作已经7年。“我对身上的味道已经不太敏感了,每天的工作,也已经能做到得心应手。对于别人的评价,我更不觉得有什么困扰。因为我坚信自己的追求是正确的,我觉得自己的劳动很有价值,很有意义,我愿意用自己的汗水,换来首都的干净、清洁。”
  “我要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时传祥”
  如今,李萌已经是“三八女子抽粪班”的副班长了。她坦言,能有今天的成绩,与自己身边的师傅们分不开。“老师傅们对工作那种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着我,正是他们的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崇高行业精神,也让我深感作为时传祥接班人所肩负的责任与重担。”
  如今的环卫作业,已经告别了前辈那时肩背粪桶手拿粪勺,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淘粪的年代,实现了全机械化作业。“但我们不能忘记的是时传祥老前辈热爱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这些值得我们年轻人永远学习。”
  在工作之余,李萌还与“三八女子抽粪班”的其他队员一起,帮助附近的居民清理胡同中的杂物。“虽然我们力气不大,但是我们可以多搬几次,胡同宽敞了,百姓居住环境好了,出行方便了,我们的日常工作也好开展,是双赢的好事儿。”
  “部队,改变了我的散漫与娇气;环卫工作,教会了我朴实和奉献,让我一生受用不尽。”李萌说,爱美的年轻女孩,一样也能做好抽粪工做。“我的梦想就是,有一天我也能像时传祥一样,成为全国劳模,用我的双手,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干干净净的生活。”
其他文献
全球瞩目、万众期待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建议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这一特大喜讯让首都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欢欣鼓舞、倍感振奋。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抓好“两贯彻一落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是当前全市各区、各部门的首要任务。  就如何抓好当前工作,市委领导重点围绕“把方向、谋大事、抓党建、保平安”提出明确要求。  把方向,就
期刊
十九大报告指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东城区崇外街道各社区党委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为居民排忧解难,为居民们办实事好事,赢得了居民广泛赞誉。  发挥志愿力量 打造“互助居家”养老模式  西花市南里东区社区是典型的回迁社区,社区居民中老年人口占有很大的比例。20
期刊
北京城建集团和它带领的施工队,被称为北京建筑业“铁军”,曾让鸟巢、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T2T3航站楼等世界知名建筑拔地而起。2015年8月23日和2016年2月25日,这家企业两次中标北京新机场主体工程后,负责这项工程的新机场项目部,漂亮地打了三场战役。  一战基础桩  北京新机场不仅有世界最大的单体机场航站楼,还是世界第一个有高铁、地铁下穿的机场。这两个世界之最,又让北京新机场成了世界上基础桩最
期刊
创新背景  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出现党员召集难、党员管理难、党员系统学习难等问题,基层党建工作存在“人手短缺、时间有限、能力有限”的实际困难。为此,延庆区委创新运用“互联网+党建”理念,在全区推广使用“党员小书包”手机客户端,为党员打造在线学习和移动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宽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渠道,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主要举措  一、试点先行,积极稳妥。将区委组织部作为试点,率先安装使用“党员小
期刊
“平北暨北平以北”,即北抵内蒙、东达承德、西抵张家口之间2.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  这是一块英雄的土地:这里有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唯一的青年知识分子团(老十团)抗日部队;有日本侵略者制造的骇人听闻的 “千里无人区”“人圈”“肉丘坟”;有大渡河十七勇士之一的熊尚林壮烈牺牲的阵地;我军众多高级将领、英雄部队与这里息息相关……  1938年至1940年间,党领导八路军3次挺进这里,在敌人的大后方与日本侵略
期刊
他是一名“80”后,也是有着71年辉煌历史的“毛泽东号”机车组第12任司机长;他带领机车组驾驶“毛泽东号”机车安全走行1038万公里,续写了英雄机车的新传奇;他进入铁路工作18年,始终牢记开好“领袖车”的政治责任,他说,是“毛泽东号”精神激励他永不懈怠……  他,就是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毛泽东号”机车组班组党支部书记、司机长刘钰峰。  开好“领袖车”:“规章一口清,技能一手精”  1946年10
期刊
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行动纲领,系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大观点、重要判断、重大举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全市民政系统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广大党员要在深刻
期刊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表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及各种风险考验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在新的历史坐标中准确把握党的建设新方位。  面对全球治理的深刻变革,亟须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从世情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
期刊
2017年除夕之夜,正当全市人民沉浸在万家灯火、亲人团聚的喜庆中时,李云婷却端坐在北京市环保局大气监测中心监测大厅的屏幕前,聚精会神地关注着全市空气质量数据的变化。这是她担任大气室主任以来在监测大厅度过的第5个除夕之夜。  “自打孩子生下来,你没有陪过他一个年三十儿,今年能不能破回例?”除夕前两天,丈夫特意向她提出要求。李云婷为难地回答:“到时再说吧。”年三十儿白天,她又打扫屋子又下厨房,丈夫以为
期刊
2009年秋的一天,刘黎陪父母来到自己工作的法庭。70多岁的老父亲看到庄严的法台,感慨地叮嘱:“这个地方就是为百姓主持公道的,闺女,你好好干吧!”  刘黎,眉清目秀,中等个头,走路生风,给人干练的感觉。9月5日,记者慕名采访了刘黎。提及工作感受,她敞开了心扉:“每一次看到当事人如释重负地离开法庭,自己就打心眼里高兴。”  用真情解開百姓心结  2006年9月,刘黎法官调入奥运村法庭,成为一名民事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