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习俗,春节贴“福”字,是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与愿望。在清代,皇帝于春节来临之前,亲自书写“福”字赏赐大臣,是个例行工作,也被视为对臣子的莫大荣宠。
据《清稗类钞》记载,清朝皇帝写“福”字赐予大臣最早起源于满清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康熙皇帝。此后,皇帝“于嘉平朔日,开笔书福”成为有清一代的惯例,意思是,皇帝于每年农历十二月初一开始写“福”字,以便及时赏赐给大臣们供奉张贴。
乾隆朝,每年都会很隆重地举行皇帝御书“福”字的仪式。十二月初一日清晨,乾隆皇帝先去阐福寺拈香祈福,然后摆驾回重华宫,在既庄重又喜庆的气氛中,写下第一个“福”字。但这个“福”字不赐给别人,而是张贴在他自己的办公室——乾清宫正殿,其意无外乎是:皇帝享受天下第一大福!而乾隆写这“天下第一福”所用的御笔,笔管上镌刻“赐福苍生”四字,字填金粉,据说是他最敬爱的祖父康熙皇帝留贈给他的,他极其珍视,每年只用来亲笔书写一次“福”字,用过后,立即收藏进紫檀木盒中。接下来,乾隆皇帝会用绘有金云龙的丹砂绢笺写很多“福”字,用于除夕在宫殿御园里张贴,同时“分赏余福”,皇子以及王公贵族、亲近大臣,包括各省督抚、驻防将军一级的封疆大吏,都有机会得到皇帝赐“福”,感受皇恩。这么看来,春节前夕,清朝皇帝书写“福”字的劳动量还挺大的。
乾隆皇帝书写“福”字,也即兴就此赋诗。如乾隆己巳年(1749年),他笔墨酣畅地写过一大批“福”字后,赋了首《书福》诗,其中有四句可见赐“福”的盛况与初衷:“近始藩屏逮百僚,临轩书福庆恩昭”“不徒弄翰钦敷锡,家法绳承仰圣尧”。此外,他还兴致勃勃地写了一些对联、长寿字以及一些吉祥帖子,“不下百余幅,皆亲染宣毫”。
嘉庆、道光、咸丰乃至于同治、光绪、宣统,几朝皇帝都沿袭惯例写“福”字赐给皇族、大臣,而实际掌控清朝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也常写“福”字赏给大臣,以示恩宠笼络。而被皇帝、太后赐“福”字的大臣们,则格外感激涕零,加深了对“主子”的感恩和效忠度。
清代王公大臣的日记、文字中,常有受赐“福”字的记载。如嘉庆朝的礼亲王昭梿在《啸亭杂录》中记述了嘉庆朝及之前各位皇帝在年终岁末,都“开笔书福字笺,以迓新禧,凡内廷王公大臣皆遍赐之”。
及至晚清,除了王公大臣、皇帝亲信之外,清代的尚书、总督、巡抚以上的高级官员们,几乎都能得到皇帝的赐“福”。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曾国藩在日记、家书中,多次郑重记述了被赐“福”之事。如咸丰年间,曾国藩在前线经常获得皇室从京城通过驿递发来的春节赏赐,包括荷包、银钱、银锞以及食物等,其中最让他受宠若惊的是收到皇帝亲自书写的“福”字,每次他都派专人寄回湖南老家珍藏,光宗耀祖。然而,因路程遥远,当时除了快马之外没有更先进的交通工具,皇帝御赐“福”字从京城送到前线的曾国藩手中时,已然过了民间传统贴“福”的除夕。如咸丰九年(1859年)正月十三日接到“蒙内赏福字荷包等件”,咸丰十年(1860年)正月十九日“蒙恩赏福字、荷包、银锞、食物等件”,相对除夕来说都延后了十多天。
同治二年(1863年)曾国藩收到赏赐“福”字比较早,正月初二日就收到了,其时是湘军与太平军决战的关键时期,正当用人之际,在赏赐曾国藩“福”字以及其他物件、食物之外,“又加赏‘寿’字一个”,算是格外开恩。当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后,驻地保定靠京城很近,所以这段时期收到赏赐“福”字时间较早,在除夕能及时地供奉贴挂起来。
纵观清朝的各代皇帝,雍正皇帝是一位勤政又精明的帝王,书法也别具一格。他在各省将军、督抚上奏的恭谢颁赐“福”字折子上,有过这样的阐述:“福乃天下之公,非一身一家之私”,并且,他还借“福”字引申出治国理政的大道理:“封疆大吏董率文武,必所辖地方家给人足,乐业安居,始足为一省之福,推而至于天下,莫不皆然。”——告诫省级地方大员要兢兢业业治理辖区,当官有为,造福一方,如果每个省的长官都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天下百姓就真是有福了。
据《清稗类钞》记载,清朝皇帝写“福”字赐予大臣最早起源于满清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康熙皇帝。此后,皇帝“于嘉平朔日,开笔书福”成为有清一代的惯例,意思是,皇帝于每年农历十二月初一开始写“福”字,以便及时赏赐给大臣们供奉张贴。
乾隆朝,每年都会很隆重地举行皇帝御书“福”字的仪式。十二月初一日清晨,乾隆皇帝先去阐福寺拈香祈福,然后摆驾回重华宫,在既庄重又喜庆的气氛中,写下第一个“福”字。但这个“福”字不赐给别人,而是张贴在他自己的办公室——乾清宫正殿,其意无外乎是:皇帝享受天下第一大福!而乾隆写这“天下第一福”所用的御笔,笔管上镌刻“赐福苍生”四字,字填金粉,据说是他最敬爱的祖父康熙皇帝留贈给他的,他极其珍视,每年只用来亲笔书写一次“福”字,用过后,立即收藏进紫檀木盒中。接下来,乾隆皇帝会用绘有金云龙的丹砂绢笺写很多“福”字,用于除夕在宫殿御园里张贴,同时“分赏余福”,皇子以及王公贵族、亲近大臣,包括各省督抚、驻防将军一级的封疆大吏,都有机会得到皇帝赐“福”,感受皇恩。这么看来,春节前夕,清朝皇帝书写“福”字的劳动量还挺大的。
乾隆皇帝书写“福”字,也即兴就此赋诗。如乾隆己巳年(1749年),他笔墨酣畅地写过一大批“福”字后,赋了首《书福》诗,其中有四句可见赐“福”的盛况与初衷:“近始藩屏逮百僚,临轩书福庆恩昭”“不徒弄翰钦敷锡,家法绳承仰圣尧”。此外,他还兴致勃勃地写了一些对联、长寿字以及一些吉祥帖子,“不下百余幅,皆亲染宣毫”。
嘉庆、道光、咸丰乃至于同治、光绪、宣统,几朝皇帝都沿袭惯例写“福”字赐给皇族、大臣,而实际掌控清朝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也常写“福”字赏给大臣,以示恩宠笼络。而被皇帝、太后赐“福”字的大臣们,则格外感激涕零,加深了对“主子”的感恩和效忠度。
清代王公大臣的日记、文字中,常有受赐“福”字的记载。如嘉庆朝的礼亲王昭梿在《啸亭杂录》中记述了嘉庆朝及之前各位皇帝在年终岁末,都“开笔书福字笺,以迓新禧,凡内廷王公大臣皆遍赐之”。
及至晚清,除了王公大臣、皇帝亲信之外,清代的尚书、总督、巡抚以上的高级官员们,几乎都能得到皇帝的赐“福”。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曾国藩在日记、家书中,多次郑重记述了被赐“福”之事。如咸丰年间,曾国藩在前线经常获得皇室从京城通过驿递发来的春节赏赐,包括荷包、银钱、银锞以及食物等,其中最让他受宠若惊的是收到皇帝亲自书写的“福”字,每次他都派专人寄回湖南老家珍藏,光宗耀祖。然而,因路程遥远,当时除了快马之外没有更先进的交通工具,皇帝御赐“福”字从京城送到前线的曾国藩手中时,已然过了民间传统贴“福”的除夕。如咸丰九年(1859年)正月十三日接到“蒙内赏福字荷包等件”,咸丰十年(1860年)正月十九日“蒙恩赏福字、荷包、银锞、食物等件”,相对除夕来说都延后了十多天。
同治二年(1863年)曾国藩收到赏赐“福”字比较早,正月初二日就收到了,其时是湘军与太平军决战的关键时期,正当用人之际,在赏赐曾国藩“福”字以及其他物件、食物之外,“又加赏‘寿’字一个”,算是格外开恩。当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后,驻地保定靠京城很近,所以这段时期收到赏赐“福”字时间较早,在除夕能及时地供奉贴挂起来。
纵观清朝的各代皇帝,雍正皇帝是一位勤政又精明的帝王,书法也别具一格。他在各省将军、督抚上奏的恭谢颁赐“福”字折子上,有过这样的阐述:“福乃天下之公,非一身一家之私”,并且,他还借“福”字引申出治国理政的大道理:“封疆大吏董率文武,必所辖地方家给人足,乐业安居,始足为一省之福,推而至于天下,莫不皆然。”——告诫省级地方大员要兢兢业业治理辖区,当官有为,造福一方,如果每个省的长官都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天下百姓就真是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