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学科小学教育专业的重心和导向,也是各院校提升办学质量的关键。本文研究了西安文理学院修订的五个版本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展示了小学教育专业发展中应用型实践性办学特色日益明晰的动态过程,总结了在实践教学中成效显著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小学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2009年,具有百年历史的西安师范学校并入西安文理学院,完成了三级师范到二级师范的跨越。西安文理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作为2013年首批校级转型试点专业,秉持“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小学教育师资专业人才,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专业定位,凸显应用型、实践性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高度契合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方针,通过不断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应用型和实践性
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相比以前的中师生,阅历和学识更广,知识技能更新,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优势明显。但是,西安多所小学的领导教师都反映学生基本功水平下滑,在理论和学历水平提升的同时如何迅速提升实践能力,这也成为摆在所有小学教育本科专业面前的一个难题。
针对基层学校教学一线反映的问题,我专业对2014年之前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加大了《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与法规》等必考课程的教学时数,并对课程开设的学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同时,适当压缩部分专业基础课的理论课时,重点开设了《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等实践类课程,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在2014年修订的基础上,我校对2016年人才培养方案再次修订,“应用型”与“实践性”的课程设置特色就非常明确,表现如下:第一,专业课程主要由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实践与创新活动五部分构成,总学分172学分,其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42学分,第二课堂实践与创新活动8学分。实践教学总学分 62.6 ,占总学分 36.4% ,小学教师培养类课程(理论课程与各类实践类课程以及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小学名师专题讲座等)约占总学分的70%以上。第二,各学科都制定了实践教学计划,程度不同地压缩专业课理论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对见、实习周数及实习学期进行了优化调整;结合小学实际需求,将基本功技能考核成绩纳入到“集中性实践”学分中,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功考核证书制度化的要求细则。第三,创新了特色实践教学模式,依据“早接触、长流水、不断线”的原则,确立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全程不断线的大实践全程教学观。整个实践体系由技能训练——见习、实习——第二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等四个主要环节组成,呈现出全程性、完整性、阶段性、递进性的特色。
二、改革创新课程学习,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方法改革
大多数专业课程的教师主动与相关的基本功考核或比赛对接,给学生提供实践操练的机会和自我展示的平台。如,学生在现代汉语课上学会普通话正确发音,在口语课上提升口头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数学技巧课程上进行各项技巧的训练,在其他文学数学类专业课上充实了知识素养,最后在小学语文及数学课程教法课上各项能力得以综合呈现和提升。同时依托校外重要活动赛事,带动校内课堂实践质量的提升。每年都有学生参与国家、省部级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课题研究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提升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手段改革
各科老师教学中的多媒体使用率为100%,使用的门类手段丰富多样。随着网络迅速发展,通过QQ、微信建群答疑、资源共享成了小学教育专业师生交流的常用方式。网上答疑指导、收交作业也成为每位教师的日常工作,很多比赛辅导、作业批改及论文修改等工作都寒暑假及周末利用网络完成。
(三)课程考核的改革
第一,考试形式更加灵活,100%的专业课程实行了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由之前的以考试课为主变为考试和考查并存,呈现形式可以是试卷、小论文、教学设计等纸质材料,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制作的音频视频等,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试卷类型也根据课程需要申请开卷考试的比例增大。第二,考试内容更倾向于学生创造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而非知识的机械记忆,与小学教学的结合紧密的试题增多。考试材料贴近小学教材和小学生的生活学习,考核目标由本学科目标向小学教师专业方向靠拢。如,《儿童文学》考试中的赏析童话《丑小鸭》的题目变为根据你对《丑小鸭》的主题及现实意义的理解设计一个小语课堂教学的拓展环节。第三,成绩评定比例更加灵活,理论性更强的考试科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比例是3:7,而实践操作性更强的考查科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比例可以是5:5。第四,试卷中主观题比例加大,注重题目延伸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专业实践内容。对更注重能力考核的主观试题,试卷参考答案不作为阅卷时的唯一标准,鼓励学生思维创新求异。
三、建立协同育人关系,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条件
我专业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西安市各级各类小学积极建立了长期协同育人关系。先后与西安市16所名优小学签订了实习实训协议书,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小、新知小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2013年起与西安市及各区教育局合作“顶岗实习-置换研修项目”;2015年与经开区政府签订协议,合作共建经开六小;2016年与新城区教育局签署了《大队辅导员培训项目》,2017年与新城区教育局签署了《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项目》。这种合作模式依托高校的人力和科研资源、小学的人才和教育实践资源,强调“合作共赢,协同创新”,统筹兼顾、协同培养小学师资。小学教育专业与各协同主体共同构建合作共同体,充分利用多个平台,深入开展教育实践、课程开发、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多项合作。一是借助16所“教育实习基地”和2所“产学研基地”,联合有经验的小学及小学教师共同参与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见习实习指导、教师技能的训练、课外活动指导、毕业论文指导等全方位的教学实践活动。二是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与各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实践基地小学教师合作开展课题研究,这种合作形式分为两种类型:一方面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指导一线小学教师用理论水平提升实践智慧,帮助他们完成课题及教学反思;另一方面建立产学研基地,共同确立课题,开展行动研究,小学教育专业教师选择确立的教育课题,邀请小学教研员、教师充实、落实教育实践价值。三是师资角色互换,优势互补。一方面,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到小学轮岗实践,改进教学策略,获得理论提升和实践感悟,更好引领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另一方面,聘请小学一线名师到学院兼职授课,将生动的教学实践带入大学课堂,参与大学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参与培养方案的研制。每年召开大学教师与小学校长关于小学教师职前职后培养研讨交流会。建设了大学与小学的微信交流平台,参与其中的小学校长有80余人。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合作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站,利用两校特色优势,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小学师资,已培养教育硕士(小学教育)25名。
四、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
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中,西安文理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形成了教学相长,师生携手共进的良好局面。
第一,学生在校外各项比赛屡创佳绩。在全国高师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语文类师范生片段教学竞赛中,2014年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2015年特等奖2人,并荣获最佳组织奖,2016年二等奖2人,2017年特等奖1人、二等奖1人;在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儿童诗画比赛中,2014年4人获奖、一等奖1人,2015年9人获奖、一等奖2人,2016年8人获奖、一等奖3人,并获最佳组织奖,2017年5人获奖;在2017年全国大学生语文微课比赛中,获特等奖第一名。西安文理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得到国内同行们的认可。第二,学生综合能力迅速提升,缩短了学生的成才周期。2014—2017连续三学年,我专业对200个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包括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等进行了毕业生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满足工作需要状态,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及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等方面,受到用人单位的较高评价,好评率平均在84.7%以上。13届毕业生杨同学毕业三年成长为市级教学能手,16届毕业生郭同学毕业一年成长为市级教学新秀。第三,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近三年中前两学年学生就业率达到100%,第三学年接近100%,远远高于陕西省本科生就业率。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高慧,1973年生,女,西安文理学院師范学院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特聘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小学读写教学、儿童文学。
参考文献
[1] 2012-2016年各版《人才培养方案》 曹莹、王华、曹建玲、李晶等.
[2] 2017年《西安文理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评估汇报材料》 曹莹、王华、国晓华、黄玲侠、耿飞飞等.
关键词:小学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2009年,具有百年历史的西安师范学校并入西安文理学院,完成了三级师范到二级师范的跨越。西安文理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作为2013年首批校级转型试点专业,秉持“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小学教育师资专业人才,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专业定位,凸显应用型、实践性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高度契合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方针,通过不断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应用型和实践性
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相比以前的中师生,阅历和学识更广,知识技能更新,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优势明显。但是,西安多所小学的领导教师都反映学生基本功水平下滑,在理论和学历水平提升的同时如何迅速提升实践能力,这也成为摆在所有小学教育本科专业面前的一个难题。
针对基层学校教学一线反映的问题,我专业对2014年之前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加大了《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与法规》等必考课程的教学时数,并对课程开设的学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同时,适当压缩部分专业基础课的理论课时,重点开设了《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等实践类课程,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在2014年修订的基础上,我校对2016年人才培养方案再次修订,“应用型”与“实践性”的课程设置特色就非常明确,表现如下:第一,专业课程主要由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实践与创新活动五部分构成,总学分172学分,其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42学分,第二课堂实践与创新活动8学分。实践教学总学分 62.6 ,占总学分 36.4% ,小学教师培养类课程(理论课程与各类实践类课程以及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小学名师专题讲座等)约占总学分的70%以上。第二,各学科都制定了实践教学计划,程度不同地压缩专业课理论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对见、实习周数及实习学期进行了优化调整;结合小学实际需求,将基本功技能考核成绩纳入到“集中性实践”学分中,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功考核证书制度化的要求细则。第三,创新了特色实践教学模式,依据“早接触、长流水、不断线”的原则,确立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全程不断线的大实践全程教学观。整个实践体系由技能训练——见习、实习——第二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等四个主要环节组成,呈现出全程性、完整性、阶段性、递进性的特色。
二、改革创新课程学习,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方法改革
大多数专业课程的教师主动与相关的基本功考核或比赛对接,给学生提供实践操练的机会和自我展示的平台。如,学生在现代汉语课上学会普通话正确发音,在口语课上提升口头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数学技巧课程上进行各项技巧的训练,在其他文学数学类专业课上充实了知识素养,最后在小学语文及数学课程教法课上各项能力得以综合呈现和提升。同时依托校外重要活动赛事,带动校内课堂实践质量的提升。每年都有学生参与国家、省部级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课题研究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提升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手段改革
各科老师教学中的多媒体使用率为100%,使用的门类手段丰富多样。随着网络迅速发展,通过QQ、微信建群答疑、资源共享成了小学教育专业师生交流的常用方式。网上答疑指导、收交作业也成为每位教师的日常工作,很多比赛辅导、作业批改及论文修改等工作都寒暑假及周末利用网络完成。
(三)课程考核的改革
第一,考试形式更加灵活,100%的专业课程实行了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由之前的以考试课为主变为考试和考查并存,呈现形式可以是试卷、小论文、教学设计等纸质材料,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制作的音频视频等,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试卷类型也根据课程需要申请开卷考试的比例增大。第二,考试内容更倾向于学生创造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而非知识的机械记忆,与小学教学的结合紧密的试题增多。考试材料贴近小学教材和小学生的生活学习,考核目标由本学科目标向小学教师专业方向靠拢。如,《儿童文学》考试中的赏析童话《丑小鸭》的题目变为根据你对《丑小鸭》的主题及现实意义的理解设计一个小语课堂教学的拓展环节。第三,成绩评定比例更加灵活,理论性更强的考试科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比例是3:7,而实践操作性更强的考查科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比例可以是5:5。第四,试卷中主观题比例加大,注重题目延伸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专业实践内容。对更注重能力考核的主观试题,试卷参考答案不作为阅卷时的唯一标准,鼓励学生思维创新求异。
三、建立协同育人关系,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条件
我专业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西安市各级各类小学积极建立了长期协同育人关系。先后与西安市16所名优小学签订了实习实训协议书,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小、新知小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2013年起与西安市及各区教育局合作“顶岗实习-置换研修项目”;2015年与经开区政府签订协议,合作共建经开六小;2016年与新城区教育局签署了《大队辅导员培训项目》,2017年与新城区教育局签署了《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项目》。这种合作模式依托高校的人力和科研资源、小学的人才和教育实践资源,强调“合作共赢,协同创新”,统筹兼顾、协同培养小学师资。小学教育专业与各协同主体共同构建合作共同体,充分利用多个平台,深入开展教育实践、课程开发、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多项合作。一是借助16所“教育实习基地”和2所“产学研基地”,联合有经验的小学及小学教师共同参与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见习实习指导、教师技能的训练、课外活动指导、毕业论文指导等全方位的教学实践活动。二是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与各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实践基地小学教师合作开展课题研究,这种合作形式分为两种类型:一方面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指导一线小学教师用理论水平提升实践智慧,帮助他们完成课题及教学反思;另一方面建立产学研基地,共同确立课题,开展行动研究,小学教育专业教师选择确立的教育课题,邀请小学教研员、教师充实、落实教育实践价值。三是师资角色互换,优势互补。一方面,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到小学轮岗实践,改进教学策略,获得理论提升和实践感悟,更好引领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另一方面,聘请小学一线名师到学院兼职授课,将生动的教学实践带入大学课堂,参与大学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参与培养方案的研制。每年召开大学教师与小学校长关于小学教师职前职后培养研讨交流会。建设了大学与小学的微信交流平台,参与其中的小学校长有80余人。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合作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站,利用两校特色优势,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小学师资,已培养教育硕士(小学教育)25名。
四、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
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中,西安文理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形成了教学相长,师生携手共进的良好局面。
第一,学生在校外各项比赛屡创佳绩。在全国高师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语文类师范生片段教学竞赛中,2014年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2015年特等奖2人,并荣获最佳组织奖,2016年二等奖2人,2017年特等奖1人、二等奖1人;在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儿童诗画比赛中,2014年4人获奖、一等奖1人,2015年9人获奖、一等奖2人,2016年8人获奖、一等奖3人,并获最佳组织奖,2017年5人获奖;在2017年全国大学生语文微课比赛中,获特等奖第一名。西安文理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得到国内同行们的认可。第二,学生综合能力迅速提升,缩短了学生的成才周期。2014—2017连续三学年,我专业对200个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包括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等进行了毕业生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满足工作需要状态,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及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等方面,受到用人单位的较高评价,好评率平均在84.7%以上。13届毕业生杨同学毕业三年成长为市级教学能手,16届毕业生郭同学毕业一年成长为市级教学新秀。第三,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近三年中前两学年学生就业率达到100%,第三学年接近100%,远远高于陕西省本科生就业率。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高慧,1973年生,女,西安文理学院師范学院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特聘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小学读写教学、儿童文学。
参考文献
[1] 2012-2016年各版《人才培养方案》 曹莹、王华、曹建玲、李晶等.
[2] 2017年《西安文理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评估汇报材料》 曹莹、王华、国晓华、黄玲侠、耿飞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