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回忆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stronger7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寒冷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
  我始终觉得,童年时代的冬天要比现在冷的很多,官方的说法是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暖冬,而我觉得还是那时候生活贫困。试想,过冬的衣服只是一身既无衬衣衬裤又无外套而且一穿就是几年的棉袄棉裤,凛冽的寒风从这条裤腿钻进去,便从那条裤腿跑出来,任其自由流动,走风漏气,不冷才怪气。
  穷人家的冬天来的更早。因为没有毛裤或绒裤过渡,国庆过后,萧瑟的秋风已经有了几分寒意,于是,母亲便从凉房的木架杆上取出我们的棉袄棉裤在太阳下晒上大半天,驱除潮气和异味。因为我们正是长身体的年龄,去年穿过的棉衣一定是短小了,母亲就会在裤脚袖口处续上一截,男孩子贪玩废衣服,往往需要在膝盖处打一块补丁,这样一件棉衣至少也要穿三四年,再拆洗拆洗传给弟弟,当然,我也一定是穿着哥哥顶下來的棉衣,这似乎就是一条规矩。做棉衣的布是母亲用煮黑自己染的,穿一两年就会落色,斑斑驳驳。因为没有外套,我们又不会遮在,袖口脯子上黑明黑明,油光可鉴。最讨厌的是虱子,我不知道从哪来的那么多,缝隙处不必说,就是每个走针线的地方,都是虱子的安身之地。晚上,等我们睡下,母亲便把衣服铺在炕塄边,找一只碗,用碗底碾压,蹦蹦作响,数九天干脆冻在外面,早上起来一抖,虱子虮子像麸皮一般飘落。
  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大人们又怕吹下毛病,就一直捂着,冬天是那样漫长,脱掉棉衣大概是五一劳动节前后了,当铠甲般的棉衣从身上卸掉后,是那样的轻松自在,走路的步伐也轻快了许多。
  我极害怕冬天,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受伤的总是我。一九七七年农历十月,我娘娘在老家去世,办完丧事后,我怕误了课程,第二天早上就坐顺路的毛驴车车返程。那个冬天出奇的冷,同行的大人用皮袄把我身体裹了,而没注意我的光头,寒风刮到脸上,如刀割一般疼,我感到整个脸都冻僵了,连说话都张不开嘴,开始我还省得用手不时捂捂耳朵,后来两耳就没了知觉,再后来竟有灼烧的感觉。回到家,细心的母亲看到我的两个发红变大的耳朵,意识到冻伤了,便煮了糜草,用汁儿反复洗,但无济于事,黄豆大的燎泡一个挨着一个,后来干脆连成一片,黄水一滴接着一滴往下掉,我感到这两只耳朵恐怕保不住了。父亲很是自责,破天荒到供销社给我们弟兄三个每人买了一顶崭新的羊皮棉帽,天天领我到公社卫生院洗伤,等用光了一大瓶冻疮膏后,两只耳朵变得黑黑的,结了一层硬壳,痒痒的开始有了知觉,接二连三的蜕了几层皮,父母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有一年,“西三旗”大旱,公社从鄂托克旗拉回一批救灾羊,父亲响应组织的号召,也买几只回来,几年后,就发展成一小群。放羊的是离我家四五里路山那边的裴三爷爷,但是在上学之前,须将羊送到裴爷爷家,晚上还得把羊接回来,这个任务自然而然落在我的身上。除了害怕道路两侧闪着鬼火的坟墓,狭路相逢的野狗,各种昆虫奇怪的叫声,再就是冬天的寒风大雪了。尽管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但终究还是敌不过凛冽的寒风,如若再下一场大雪,那更是极其严峻的考验。手里拿着羊铲,双脚踩着厚厚的雪,走在高高的山岭上,风像鞭子一样猛烈抽打着你,简直寸步难行,手脚被冻得像生铁一样,肿的像红萝卜,回家由不住到火炉边烤火,那个疼啊,比刀割了也厉害。冻疮是有残疾的,每到冬天手和脚自然就肿了起来。
  当然,冬天也给我带来童年的欢乐,滑冰车、冰上打陀螺、打擦擦、堆雪人、打雪仗自然是少不了的。最有趣的要数滑冰车了,首先要自制一个冰车,弄一块完整的木板几乎是不可能的,就找来几根比较粗壮的树枝,用钉子钉或铁丝绑成一个木架,在上面钉几块木条,在与冰接触的梁上钉两根粗铅丝,有条件的钉的是马簧或钢筋,最好的当然是安装四个轴承,摩擦力小,自然滑得快,一路遥遥领先。做冰锥则简单的多,找两截擀面杖粗细的木棍,在一头钉粗一点的铅丝或钢筋,尖处磨成锥样。为做一个冰车,常常捣了指甲划破指头弄得满手是伤,即使这样也乐此不疲。那时候,我家门前那条小河四季都长流水,冬天便满河槽的冰,向前,向前,有十多里,放学后,小伙伴们各自拿了冰车,飞快奔向小河,一溜烟向远处划去。我的冰车冰锥质量是最差的,不一会儿,就被甩在后面,即使这样也不甘落后奋力追赶。衣服常常被炎水浸湿,冻成硬片,遭到母亲的嗔怨。
  冬天还有美轮美奂的景色便是窗冰花。太阳落山,母亲便开始做晚饭,热气慢慢腾起,弥漫着笼罩了小屋,窗子的玻璃便潮湿起来,窗外则温度骤降,玻璃上便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冰花来,有的像巍峨的大山,有的像奔腾的溪水,有的像树林,有的像花草,还有的像抽烟的老头,像玩耍的孩童,像鸟,像鱼,像各种动物,冬姑娘是最好的画家,信手拈来,每一副都是绝美的山水写意画。
  念师范时有一次受冻记忆犹新。一年级放寒假,在技工学校上学的同学捎话过来,有顺车可以搭乘回家,省钱便捷当然求之不得。下午,我们一帮同学坐在卡车的马槽上,我以为有三叔借我的大皮袄应该抵挡寒冷之苦,谁知车出了毛病,走走停停,三四十里的路走了三四个小时,浑身已被冻僵,晚上只能住在罕台煤矿的刘文亮老师家里,嫂夫人为我们做了热气腾腾的面条,两碗下肚,头上便冒出汗来,鼓胀的肚子开始剧烈蠕动,竟当着众人的面放了一连串响屁,笑坏了满屋子的人。
  参加工作后,最挨冻的一次属毛莲圪卜污水圈抢险,二零零七年十二月,我刚刚回到水利局工作不到一个月,毛莲圪卜污水圈垮坝,我和白玉宝同志负责指挥武警战士封堵决口,在零下二十多度的野外,整整坚持了二十四小时,为了取暖,就地能烧的柴火都烧掉了,真是高处不胜寒,额头、鼻子、嘴唇全被冻伤,直到过年伤口才愈合。
  极度的严寒,能历练人的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也许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有益的,但其痛苦也是刻骨铭心的。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再也不会遭这种罪了。
其他文献
下棋是小镇人一大乐趣,故棋迷甚众。  平日村人各自为营,忙活在自家的田里,春种秋收,夏播冬藏,不敢怠慢,是难得休闲的。待到农闲或雨天,则三五成群野上一阵,找块合适的地方摆开棋摊,杀得难解难分。  棋摊是男人的世界,两军对垒,自有一番狂劲。赢者,眉飞色舞;输者,抓耳挠腮。便有好事者四处张扬,将战况送至各家留守大营的女将,也便有了女人喋喋不休的评论,棋迷中的能征善战者,也便在这喋喋不休的品评中排定座次
期刊
人这一辈子,谁都希望活得轻轻松松。其实,所谓轻松只是一种奢望,人就生活在无穷的麻烦中,人永远行走在艰难奔波的路上。  我的孩童时代,生活的艰难重负都由父母担着。但生活的艰难困苦与社会压力很早就让我备尝艰辛。1996年“文革”风潮来临,我家所在村子由于离旗政府近,受旗里动乱的影响,村子里有些不安分的人立即投身这场“革命”,他们参加了简称“东总”的东方红造反派。我家属于外来户,历来受村里大户的排挤欺凌
期刊
进入知天命之年的某日,我与朋友们坐在一起神聊,青春呀理想呀之类年轻时常常挂在嘴边的字眼早已淡出了话题。当然,更多的是对日子发些感叹,对生活开些玩笑,对生命作些检讨。偶尔,也扯些生之如何,死之如何的闲谈。有一位朋友说,人最好不要思考,人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  呵呵一笑之后,想想,觉得人生真是无奈,英雄也罢,俗人也罢。然而,造物主造了人,人便不能不思考,有奈也罢,无奈也罢。特别是像人是什么,吃饭是为
期刊
初春,一场飞飞扬扬的大雪,一夜间把世界改变了模样。  天是灰白色的,大地白雪茫茫,天地间连成一片。美丽乡村沉浸在皑皑白雪的雪景之中。围墙是白的,房顶是白的,院里大大小小的车辆和农具堆满了积雪,甚至被雪覆盖。枯黄的杂草,树上的枝杈,都裹满了银白色的雪挂,彎曲的乡村道路被雪埋没,村与村、户与户之间,仿佛是云中的宫殿,缭绕漂泊在灰白色的空气里。偶尔,雾霭的上空飞来几只饥饿觅食的小鸟,“啾啾”地叫着…… 
期刊
前面就是光秃秃的夜,层层翻滚的乌云射出零星的细雨后隐遁了。  这儿的老板是个秃子,在招待所门前点起了一个巨大的火堆,叮嘱一个昏昏欲睡的胖子给看护好,好像担心谁会偷了这堆火似的。我将行李卸下,闻着满屋子的廉价肥皂味儿,借了亮度不够的灯光,翻拣出旧书店淘来的一本书《萨拉齐县志》,决定在此过夜。  我是在做近代萨拉齐垦务研究时返回这里的,萨拉齐县是我的老家,我无意间在《萨拉齐县志》上发现了阿色楞这个人,
期刊
1  叫做昭君的故乡,不过几十里远,我也很少回去。每次回去,总有绵细隐秘的疼痛流淌。  那堵曾横亘在老屋旁边的土墙,密密麻麻的缝隙里,塞满了我的私语与指印。如今,它已为硬邦邦的红砖墙所取代,像我记忆中故乡的一切风物,只有在梦境里,才会偶然重现。  “你的胞衣还埋在那个院子里。”我幼年离开村子时,还是小青年的邻居大哥,如今已满脸岁月斑驳,明晃晃的阳光照在他的鬓角上,白花花的刺目,根本无法与我记忆中的
期刊
我感恩鄂尔多斯,感谢达拉特,是因为这片热土和这里的人们给了我许多值得珍惜的荣誉和财富。  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土人,出生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王爱召镇石拉塔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古人云:寒门生贵子,贫居出贤人。其实寒门不一定生出贵子,多数是“穷子”,贫居也不一定能出了贤人,大多是“苦人”。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有志气,能吃苦倒是真的。我永远也不能忘记,从小学到中专念书十四年,学校从来没有收过我一分钱的学费
期刊
看着明镜的窗外飘洒着细雨,心中难免伤感,也许这是一份小小的情怀,一份小小的忧愁吧,因为感时伤怀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宣泄。  我天生喜欢雨天,喜欢雨天唯美的忧伤,也喜欢雨天的那份清凉与落寞,雨会带着淡淡的忧郁,也会带着淡淡的宁静,总之就是喜欢。  静静的时候总是喜欢一个人俯视街上的车水马龙,看着人们从眼前闪过,就像我们无声无息逝去的青春岁月。多年前的我们都在追求学业的道路上拼搏,今天的我们都在奋斗生
期刊
宽容,是一个温暖人心而渊深海阔的词语。  宽容精神源远流长。在我国历史上,周公就是一个非常宽容的人。为巩固基业,他一饭三吐哺,勤谨不怠,广纳贤才,赢得了天下归心,百鸟朝凤,使他成为和孔子一样的大名鼎鼎的人物,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一个胸襟宽容的人,又有深邃进取的理念,所以敢于重用反对过自己但才智超群、谋略过人、刚正无私的魏征,并且勤于听政,勇于就谏,牢牢把握时机,达成历史上的黄金
期刊
中国西部散文网是一家国内大型门户网站。由经过国家民政部门正式批准的大区级专业作家学术团体——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主办,同时也是省级公开刊物《西部散文选刊》的官方网站。现点击量已近两千万,每天点击量均在一万人左右。  为反映我国西部散文事业发展的现状,搭建优秀的文学交流展示平台,汇聚、挖掘我国西部地区散文创作人才,同时为帮助散文作家扩大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为了扩大散文作家的知名度,中国西部散文网现免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