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jia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从独立思考中培养学生独立性思维能力、从勇于质疑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从阅读积累中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从比较阅读中培养学生思维迁移能力。
  【关键词】散文阅读教学 独立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逻辑性思维 迁移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2-0125-02
  从以往的语文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语文教学多以传授知识为主,很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或者单纯地以高考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一般而言,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往往决定其学习能力,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又反过来影响其思维能力,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思维能力培养逐渐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思考、放飞思维,不再将语文学习束缚于僵化的知识学习中,才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应不懈追求的方向。
  一、从独立思考中培养学生独立性思维能力
  独立性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在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不会过于依赖或轻信他人,能够学会在独立思考中完成相应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思维能力就是独立性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设置阅读悬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与求知欲。很显然,传统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容易致使学生形成定式思维,不利于学生独立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好每个问题,使学生能够找到独立性思维的触发点,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中有效培养独立性思维能力。
  比如,在《记念刘和珍君》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从这句话中,我们怎样理解‘背部’这个词?”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当学生遇到问题或没有找到深入思考的切入点时,教师可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适当的引导:“同学们,假如你是刘和珍或者请愿队伍中的一员,当你们前往执政府进行请愿的时候,会不会想到有人会公然在执政府面前开枪杀人?”此时会有学生回答:“当然不会!”“这就对了,既然她们觉得不会,那么突如其来的‘背部’杀人,说明什么呢?”学生回答道:“这是因为开枪杀死刘和珍的人在她后面,而开枪那一刻刘和珍并没有察觉到背后有人开枪,她可能更没有想到竟然有人敢在执政府门前从背后开枪杀人。”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那么请大家再想想,开枪杀人是不是有预谋的呢?文章中哪句话或者哪个词揭露了这场枪杀案完全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而不是突发事件?”学生此时再次认真地阅读,不约而同地指出“罗网”这个词。这时候有一名学生说道:“刘和珍她们完全是去执政府前请愿的,而这时候段祺瑞政府早就做好了完整的工作部署,加上鲁迅在文章中写到‘罗网’这个词,就已经说明中弹并非因为请愿队伍与执政府产生正面冲突,而是在他们去之前执政府就已经布置好了杀手,因此有人能够在刘和珍背后偷偷地开枪。”在这节阅读课中,学生显然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并没有干预他们的独立思考过程。阅读本身就是一次在独立思考中不断深入认识、理解文章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提出深层次问题,正好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其独立性思维能力。
  二、从勇于质疑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也可以理解为推陈出新性思维,能够在质疑中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与措施,发展创造能力。宋代朱熹曾经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上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朱熹对读书的看法,读书不会质疑,就是读书的人不会进行思考的具体表现。在疑问中进行思考,在质疑中勇于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使学生在质疑中思考,围绕问题的中心不断挖掘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
  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为例,从写人记事散文技巧上来看,这篇散文对高中生产生十分显著的典范引导效应。高中生具有较强的阅读整理能力与归纳能力,以及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一般来说,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借助批注式阅读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这一过程相当于让学生在脑海中对文章进行二次加工。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认识与理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甚至批判,使其从更深层次去理解、体会文章的内涵。也就是说,让学生带着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去阅读,并在阅读中质疑,活跃思维,产生思维碰撞火花。这种碰撞火花,实质上就是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源泉。因此,笔者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同学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有哪些疑问需要大家一起讨论吗?”有学生问道:“梁任公先生为何要在演讲前利用《箜篌引》作为演讲开头呢?”教师此时可以这样鼓励该生:“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那你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该生根据“公无渡河”的故事侃侃而谈。在与其他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另外有学生提出疑问:“河流的暗喻是否和梁任公的生平事迹有着一定的关联呢?”顺着这个问题的思路,师生之间开展更加深入的讨论。这样教學,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通过讨论不断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知,进而在质疑与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升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从阅读积累中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
  良好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具体体现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就是能够对文章进行客观分析和概括,并能进行综合性总结。这种客观分析、概括以及归纳综合的能力,也被称为逻辑性思维能力。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体现在能否读懂文章,以及理解的质量高低,等等。事实上,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以及在分析与概括中的表现,这正与学生自身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阅读中认真分析文章字词、理解大意、概括全文主旨。但从现今的高中生实际状况来看,大多数高中生很难在阅读中抓住文章中心,一般仅仅能理解文章的表层含义,无法从深层次中理解文章。因此,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明显的不耐烦心理,囫囵吞枣式地阅读,在阅读积累中既没有学会分析,又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同样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梁任公先生最喜爱《桃花扇》?如果同学们找到思路的话,不妨从《桃花扇》和梁任公个人经历入手进行思考。”大部分学生可能都看过《桃花扇》这部剧本。该剧本讲述了明末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而亡的故事,崇祯皇帝生前有抱负、有理想,因为希望自己能够改变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所以在十七年的执政生涯中他一直勤勤恳恳。可惜明朝王气已尽,崇祯皇帝无力回天,只能通过自缢这种方式向世人述说着大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节。然而,梁任公为《桃花扇》的故事感到的悲痛,实际上并非是悲痛崇祯皇帝,而是那个变法维新的光绪皇帝。从崇祯皇帝联想到光绪皇帝,再联想到自己在百日维新中的艰难苦楚,想到这个大清王朝无异于那个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而这一切实际上正是梁任公先生满腔爱国情怀的表现之一。实际上,这一联想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从比较阅读中培养学生思维迁移能力
  从现代教育心理学来看,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在知识理解、记忆、迁移与运用各阶段所体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而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迁移往往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思维迁移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分为四种形式,即知识迁移、方法迁移、角度迁移与学科迁移。无论是哪门科目,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新认知的过程中,总需要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从而能够收获更加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各方面均会存在一些相同性要素,当学生在新旧知识的主动联系活动中愈渐频繁的时候,其思维迁移能力就愈渐容易形成。因此,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某些新知识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是因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相同要素掌握得好,所以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加有效,基础也愈加扎实,而这体现了学生更为优异的思维迁移能力。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开展教学,鼓励学生学会利用比较法分析同一作者在不同作品中所存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在掌握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迁移能力的目的。
  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课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不妨让学生把朱自清的另外一篇散文《背影》作对比,利用比较阅读法分析两篇作品,体会其描述的人、事所存在的异同。《背影》这篇课文主要在作者父亲的背影下进行构思,将父亲的背影作为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布局结构,描述父亲的形象,表达父子之情。在文章开头,作者说忘不了父亲的背影。这种写作方法相当于用写诗的手法进行点题,存在一定的悬念性。而在《荷塘月色》的描述中,整篇散文在布局方面似乎就显得较为随意,充分体现了“散”的特征,可是在深层阅读理解中又可以领悟文章的匠心独具。这篇散文通过起承转合、首尾呼应以及回环反复等方式,表现散文的结构艺术特征。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中进行提问:“同学们在阅读《背影》中,可以看到文章简洁朴素的文字描写、实录,没有华丽辞藻修饰,用数个动词和人物的言语感染读者。我们在阅读《荷塘月色》中,有没有这种感觉?”这个问题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否定,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背影》全文基调是怎样的?悲伤、无奈,令人感到情思绵绵、余音袅袅,那么《荷塘月色》呢?”有学生说道:“《荷塘月色》整体给人予比较理想化的画面,因为它更注重写景。描写的景象魅力十足,烘托了全文特有的诗意,所以我在理解这两篇文章的时候,可以理解为‘现实’与‘愿景’的对比,前者主要描述了生活中的多苦多难,而后者主要描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美,发现美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能力。”这一回答得到全班学生的赞同。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十分重要,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系统性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不断增长。
  【参考文献】
  [1]汤  艳.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J]. 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10).
  [2]严  浩.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J]. 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7).
  (責编 卢建龙)
其他文献
本文以2020年全国高考英语III卷的阅读理解题为例,结合题目设置特点,解析高考阅读理解真题解题方法,提出提高高三学生阅读理解备考效率的教学方法:明确高三复习阶段词汇教学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当代的语文教学中写作与阅读两者紧密相连.语文教学对当代小学生来说是接受母语教学的开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只
本文以《故都的秋》为例,论述散文教学的有效路径,提出解读标题、解读句子、解读意境、解读身世等策略,以揣摩作者情感、品知作者情感、体悟作者情感、深味作者情感,最大化发
【摘 要】本文基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课堂,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中华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 融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6-0117-02  在中职语文课堂上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向学生渗透我国优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素养培养未能融入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专业技能尚待提高、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素养培养措施:换岗实践,进行角色互换;多措并举,提高专业技能;建立可循环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前教育 “双师型”教师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英语课堂存在的班额大、人数多导致大部分学生得不到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的问题,提出以小组活动的课堂形式作为对应策略,论述精心选择话题、做好准备工作、找准话题的切入点、顾全个体与整体、落实操作规程和优化组合、确保活动评价标准恰当等做法,旨在有效提升高中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 小组活动 话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
【摘 要】本文阐明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普通话教学的必要性,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的现状,提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普通话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2-0127-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19 条规定“国家
本文以玉林市福绵高级中学为例,论述以分组合作教学模式为核心的“五步教学法”的实施基础以及“课前自主学习—预习问题反馈—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展评点拨—当堂达标巩固”
【摘 要】本文阐明休闲体育产业的内涵,分析休闲体育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发展观念、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人才培养的策略,以促进休闲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关键词】休闲体育 发展问题 产业结构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2-0155-02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了,对休闲和体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摘 要】本文基于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特性,分析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存在问题,论述改变课程教学理念、建设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教学策略,以优化课程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中职学校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6-0121-02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作为学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