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教学管理工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管理中,我们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逐步完善和谐的育人机制,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教学管理 和谐校园 科学教育发展观
和谐是美的体现,和谐是文明的标志。自然和则美,生命和则康,学校和则兴,国家和则强,社会和则安——人们呼唤和谐。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高等学校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引导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文化机构,理当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这不仅是社会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良性互动、和衷共济、内和外顺、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一种以校园为纽带的全面、自由、优化的育人环境,实现学校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达到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协调运转这样的境界。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构建和谐校园”科学教育发展观的过程中,教学管理工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管理中实践“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教育观呢?
一、提高认识,在教学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
1、以人为本,势在必行。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人的因素,认为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主体地位是的人的本质的重要体现。高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重要基地,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全面分析国内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我国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当今,一些高校陈旧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日益显现出与时代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不和谐的一面。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已成为时代的潮流,改革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教学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牢固树立“以教学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和服务思想,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和创新,努力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把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根本利益放在一切发展的首位,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和归宿点。
2、坚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队伍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都需要通过教师来提升。因此,作为高校一切管理工作核心的教学管理,就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在改革教学管理机制和实施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权益与利益,尊重教师的个性与感情,关心教师的生活,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和舒适的工作环境。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在用人机制上,要充分信任教师,要让教师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给每个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用人文去关爱教师,让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团体的力量,在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到作为人民教师的荣耀,用爱的力量来激励他们为实现高校发展和个人价值目标而努力奋斗。
3、坚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各军,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接班人。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坚持用科学教育发展观来指导教学管理工作,坚持实事求是、遵循教学和育人的客观规律。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教学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而不重学生,在相应的管理体制中难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种抽离了情感、人格、精神、价值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妨碍了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高等学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个宗旨来展开。众所周知,人都有自尊心,渴望得到承认,得到重视。遵循这一客观规律,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观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差异,发挥学生的特色和专长,关心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的个性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视学生的发展为学校管理的生命线,把实现人的和谐,实现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总目标。
总之,坚持了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高校的建设才能奏响和谐的旋律。才能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注入新的血液,增添新的活力。
二、高度重视,在教学管理中逐步完善和谐的育人机制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学校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要把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必须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以工作和事业为重。在班子内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聪明才智,实现工作效率、人际融洽和班子整体效能的最大化。其次,必须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高校管理得好不好,质量水平高不高,各级领导班子是关键。领导干部是学校的掌舵人,他们不仅要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执政能力,更要有一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工作态度。领导班子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校的战略,按照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全面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把师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自主发展,共同进步。
2、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服务于教学活动的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教学管理出成效的有力保证,它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规范作用。健全的、科学的制度能合理划分学校各级组织的职能,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实现资源各要素有效配置,从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加强教学管理制度,个人随意性将会减少,秩序规范将得到加强,教学日常工作就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高校要把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完善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 各种关系,使一切活动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定期对重要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从制度上保证决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提高决策执行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校办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办学方向和办学水平的标志,是学校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动力源泉,是学校社会价值与社会地位的支撑。提高办学质量是高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质量教育贯彻体现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一方面,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以制度建设来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激励教师大力推进教学创新。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的振兴靠教师,办高质量的学校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不行。因此,学校应该通过教师队伍的建设来优化教师的整体素质,注意培养和造就一批“双师型”、“创新型”高素质的优秀教师。同时要通过各种政策和机制调动和鼓励广大教师热爱教学,精心教学,创新教学,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中去,为每一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形成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的氛围,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创造活力,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创造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促进师德和教风的不断优化。要想方设法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使每个人心情舒畅,把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三、认真实践,在教学管理中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1、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需要。人际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到整个高校活动的秩序和基本目标的实现。要实现人际和谐化,领导对师生,就要做到公正、公平。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与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困,形成人心向一,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营造平等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发动者,因此,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替身和行为的典范。这就要求教师举止言行都要起表率作用,教师不仅要关心每个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宽容和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爱戴、感激和依恋。师生之间才会真正的建立一种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关心、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2、创建文明先进的校园文化,创建文明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校园文化带有很强的教育和向导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以及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文明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等等。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性情,而且还能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个性得到发展,思想得到净华,兴趣得到生发,素质得到提升。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大学文化的接受者。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就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不断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总之,和谐校园是推动高校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但构建和谐校园却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需要在教学管理中不断探索,不断挖掘新路子的永恒主题。这就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和谐生活力,把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教学管理 和谐校园 科学教育发展观
和谐是美的体现,和谐是文明的标志。自然和则美,生命和则康,学校和则兴,国家和则强,社会和则安——人们呼唤和谐。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高等学校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引导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文化机构,理当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这不仅是社会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良性互动、和衷共济、内和外顺、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一种以校园为纽带的全面、自由、优化的育人环境,实现学校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达到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协调运转这样的境界。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构建和谐校园”科学教育发展观的过程中,教学管理工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管理中实践“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教育观呢?
一、提高认识,在教学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
1、以人为本,势在必行。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人的因素,认为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主体地位是的人的本质的重要体现。高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重要基地,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全面分析国内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我国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当今,一些高校陈旧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日益显现出与时代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不和谐的一面。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已成为时代的潮流,改革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教学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牢固树立“以教学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和服务思想,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和创新,努力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把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根本利益放在一切发展的首位,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和归宿点。
2、坚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队伍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都需要通过教师来提升。因此,作为高校一切管理工作核心的教学管理,就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在改革教学管理机制和实施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权益与利益,尊重教师的个性与感情,关心教师的生活,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和舒适的工作环境。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在用人机制上,要充分信任教师,要让教师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给每个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用人文去关爱教师,让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团体的力量,在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到作为人民教师的荣耀,用爱的力量来激励他们为实现高校发展和个人价值目标而努力奋斗。
3、坚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各军,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接班人。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坚持用科学教育发展观来指导教学管理工作,坚持实事求是、遵循教学和育人的客观规律。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教学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而不重学生,在相应的管理体制中难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种抽离了情感、人格、精神、价值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妨碍了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高等学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个宗旨来展开。众所周知,人都有自尊心,渴望得到承认,得到重视。遵循这一客观规律,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观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差异,发挥学生的特色和专长,关心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的个性有充分发展的空间,视学生的发展为学校管理的生命线,把实现人的和谐,实现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总目标。
总之,坚持了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高校的建设才能奏响和谐的旋律。才能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注入新的血液,增添新的活力。
二、高度重视,在教学管理中逐步完善和谐的育人机制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学校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要把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必须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以工作和事业为重。在班子内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聪明才智,实现工作效率、人际融洽和班子整体效能的最大化。其次,必须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高校管理得好不好,质量水平高不高,各级领导班子是关键。领导干部是学校的掌舵人,他们不仅要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执政能力,更要有一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工作态度。领导班子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校的战略,按照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全面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把师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自主发展,共同进步。
2、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服务于教学活动的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教学管理出成效的有力保证,它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规范作用。健全的、科学的制度能合理划分学校各级组织的职能,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实现资源各要素有效配置,从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加强教学管理制度,个人随意性将会减少,秩序规范将得到加强,教学日常工作就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高校要把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完善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 各种关系,使一切活动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定期对重要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从制度上保证决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提高决策执行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校办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办学方向和办学水平的标志,是学校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动力源泉,是学校社会价值与社会地位的支撑。提高办学质量是高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质量教育贯彻体现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一方面,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以制度建设来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激励教师大力推进教学创新。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的振兴靠教师,办高质量的学校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不行。因此,学校应该通过教师队伍的建设来优化教师的整体素质,注意培养和造就一批“双师型”、“创新型”高素质的优秀教师。同时要通过各种政策和机制调动和鼓励广大教师热爱教学,精心教学,创新教学,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中去,为每一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形成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的氛围,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创造活力,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创造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促进师德和教风的不断优化。要想方设法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使每个人心情舒畅,把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三、认真实践,在教学管理中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1、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需要。人际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到整个高校活动的秩序和基本目标的实现。要实现人际和谐化,领导对师生,就要做到公正、公平。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与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困,形成人心向一,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营造平等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发动者,因此,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替身和行为的典范。这就要求教师举止言行都要起表率作用,教师不仅要关心每个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宽容和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爱戴、感激和依恋。师生之间才会真正的建立一种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关心、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2、创建文明先进的校园文化,创建文明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校园文化带有很强的教育和向导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以及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文明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等等。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性情,而且还能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个性得到发展,思想得到净华,兴趣得到生发,素质得到提升。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大学文化的接受者。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就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不断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总之,和谐校园是推动高校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但构建和谐校园却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需要在教学管理中不断探索,不断挖掘新路子的永恒主题。这就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和谐生活力,把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推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