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同意异 情感纷呈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uarius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
  唐代三位大诗人在诗句中都用了“猿”意象,他们表达的情感一致吗?
  诗歌意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花﹑草﹑虫﹑鱼等物,也可以是日﹑月﹑星辰等物。高考主要考查对意象的识别,对其象征意义的感悟,对其特征的把握,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猿,哺乳动物,与猴相似,比猴大,颊下没有囊,没有尾巴,如猩猩和长臂猿。《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是这样描写的:“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转响,哀转不绝。”前面例举几句诗都借用“猿声”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两句诗选自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是杜甫寓居夔州时所做。诗人晚年漂泊无依,潦倒不堪,更兼身体多病。读了这两句诗,我们的眼前会浮现出一位身历战乱、饱经忧患、面容憔悴、身材瘦削的伟大的爱国诗人在秋风中登高远望,看见:天高云淡,洲清沙白,飞翔的鳥儿盘旋徘徊。夔州向以猿多著称,耳边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哀转不绝”的意味。秋日的长江景色自然激起了老病孤愁的诗人的复杂情感。此时的读者也会联想起当时的百姓因为战乱而面容枯槁,衣衫褴褛的情景。这里的“猿啸”就表达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感。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选自李白《早发白帝城》的三四句。诗人早晨才辞别了满天彩霞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只听得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断,轻快的小船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奇想和夸张,写得流丽飘逸,美轮美奂,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美感丰富,百读不厌。诗人是把遇赦回江陵时愉快的心情和壮丽多姿的江山﹑轻快流畅顺水而下的小船融为一体表达了出来。前人对第三句“猿”的意象好评如潮,如吴昌琪《删订唐诗解》卷一三:“插猿声一句,布景着色之。”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此句的意境恰似我们夏季到江南旅游的情境。一行人坐在豪华舒适的空调车里,快速行进在高速路上,公路两旁水洼连片,蛙声不断,游人谈笑风生,等走了上千里路,耳边还回响着连续不断的蛙鸣声。此句的诗人就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兴奋”的情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选自白居易的《琵琶行》。白居易生活于唐代由盛转衰的时代,社会矛盾尖锐。元和元年,任左拾遗的白居易,向唐宪宗提出了改革弊政的数条措施,结果触动权贵利益而遭受打击,从长安贬了到九江。《琵琶行》写于他被贬江州时。有一次白居易送客人到湓浦口,在船上听到琵琶女弹出哀怨的乐曲,听到琵琶女不幸的身世,不禁觉得同病相怜,感慨万千,激起感情的共鸣,写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绝唱,并且坦露了自我形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诗人贬为江州司马时,从早到晚听到的是什么?“杜鹃啼血猿哀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一身心系百姓,胸怀富国富民愿望的伟大诗人,此刻听到“杜鹃啼血猿哀鸣”,怎能不使人联想到统治阶级飞扬跋扈﹑喝神断鬼的丑态,老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痛苦呻吟之状!这句诗中“猿”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凄苦”的情态。
  这三位大诗人都用了“猿”意象,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致。这样的例子在古诗中屡见不鲜。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的“猿”意象表达了诗人“愉快”的情感。《送魏二》中“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中的“猿”意象表达了诗人“孤愁”的情感。《楚江怀古》中“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的“猿”意象表达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情感。“猿”意象在古诗中多次出现,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表达诗人各自不同的情怀。古典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的,在意象表面意义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也是高考试题中极易出现的知识点﹑难点﹑考点。
其他文献
09年高考是福建省新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对高考试卷的题型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今后的课堂教学,对2010年高考复习有也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试卷的主要变化    09年的福建省高考英语试题是以09年《福建省英语科考试说明》为依据而命制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词汇增加:由往年的1900个单词增加到现在的3500个单词。  (二)阅读量增大:首先,完形填空文章词数由原来的
期刊
在《月相》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方式,即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从观察到的现实形成对知识的正确认识。课堂上的效果极好,可是在练习题的评价结果上较差。结合学生的认识,对此种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形成的原因,同时也领悟到了新课标要求的更多内涵。新课标提出的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不是学习的形式而是思维方法的形成过程,不是某一方法的简单重复应用,而是它的两端,即为什么选用这样的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完成
期刊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之所以要批判,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却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标准》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也就是说,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即培养学生的人文性。“人文性”应是语文的本质属性之一,《标准》反复强调,语文不仅具有“工
期刊
摘要: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开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所以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则在于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尊重学生提问的权力,遵循能力发展的规律,让学生“想问”、“敢问”、“会问”、“有问”、“多问”。  关键词:教学 培养 问题 策略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維的
期刊
摘要:本文重点围绕联合办学这一新生事物而展开,探析长塘小学的英语教育模式之现状与发展方向。尝试从认知科学上探讨英语习得方法,推进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教育 认知科学 英语教学    本文主要以东莞市大朗镇长塘小学五年级(二)班为研究对象,探讨在现今联合办学的新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开展小学英语教育。在第一节首先澄清了本文的基本教育立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群体教育的困难所在。在
期刊
新的地理课程倡导“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也就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而目标教学中的导学达标这一环节,将过去的“讲授新课”改为“导学达标”,强调了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导”,同时又强调了学生学习新知识与技能主要是靠自己主动地“学”。
期刊
摘要:真正的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自己善于发现并思考问题,这是探索新知识的基石,也是创新的动力。但在职业中学,大多数学生仍处在不会提问、不想提问的状态中,只有激发他们提问的潜能,教会学生问问题才是培养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关键。  关键词:数学课无问题 分析与对策 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更是创新的源泉。教学生学习固然很重要,而教他们善于问问
期刊
摘要:本文从英语教师自身文化修养入手,论述英语教师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在外语教学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策略,通过课堂教学和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使文化意识的培养成为整個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进而对英语教师通过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对学生发展渗透影响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修养 文化意识培养 原则 方法    一、英语教师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紧迫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的
期刊
一、教材及学生学情的分析    《品牌的介绍和演示》是《市场学基础》(高教版)第五章《产品策略》第四节《品牌策略》的部分内容。教材五章至八章为核心内容,第五章《产品策略》是其他策略的出发点和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已知道了营销学的核心是顾客需求,知道企业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来满足顾客需求,并理解了产品是个整体概念。本课中的品牌,则是产品整体化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品牌已有了较为
期刊
摘要:语法在语言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因学习意识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更是如此。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学习英语语法的经历以及语法教学的经验得到的体会。文中分析了现行中职英语语法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并对中职英语语法学习及教学提出几点建议,指出语法学习与教学中要体现“做中得学”(Learn by doing)与“错中得学”(Learn from mistak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