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它深深植根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沃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万世而铸人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深扎根于神州大地。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的德育逐项任务,如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观点和规律、历史责任感的教育,最终应转化、落实到学生的行为规范中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处事,学会做人。
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古今中外著名的政治家、发明家、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为一种新制度的建立、一种新技术的发明、一种新理论的诞生等进行不懈奋斗的事迹,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无不具有启发教育作用。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首要内容,在中学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中教师首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历史教学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增强民族自豪感。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并且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荣耀、民族的骄傲。通过这些内容的讲授,一是要让学生继承、弘扬祖国灿烂的文化、优秀的传统并发扬光大;二是要激发起他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要放眼世界、大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为我所用,塑造具有全球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
历史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国情、激发斗志。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是一部奋斗史、探索史。近代以来,列强入侵,民族垂危。各阶层的爱国志士,自觉地承担起挽救中华民族、捍卫国家独立的重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一个独立、自立的新中国。讲授这些内容,要着重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样来的?”要能够激发学生奋进、图强,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责任感。从中国翻天覆地的发展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适合中国国情的图强之路在哪里?历史教师要用历史告诉学生,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改革开放为强国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
历史老师首先要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作出分析和概括,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道德规范,认识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原则,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如忧国忧民、报效祖国、以死殉国,天下为公、至大至公、舍生取义、求索攻坚、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尊师敬业、谦虚礼让,勤俭节约、崇俭反奢,诚实正真等等。历史教学在选择提供典型的道德形象及丰富的评价材料时,既要选取正面历史人物,也要注意选取反面的历史人物,使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谦虚、诚实、坚强、坚忍不拔、创新都是良好的思想品质。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修养
正确认识个人和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也是学生必备的良好的思想品质。唐朝名臣魏征曾说过:“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力量。历史上任何一个政权、朝代的兴起衰退无不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人民拥护的政权日益强大,失去人民拥护的政权则日益没落,最终被推翻。故史书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任何时代的进步,任何事件的成功都不能归功于某一个人,只能归功于人民群众。仅凭个人的力量是不能成大业的。那些所谓的英雄只是把许多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汇集起来罢了。
历史教学要通过讲授历史杰出人物和社会英雄的故事,致力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公民。中学历史教学道德知识的教育,主要是借助历史道德形象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等道德知识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道德观念与道德信念。中学历史教学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历史的道德知识去教育学生。古往今来,人民群众和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情操铸成中华五千年美德,正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基石。历史课肩负着向学生灌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而历史名人和社会英雄,他们的成长过程以及言行,为学生提供了人生榜样和精神坐标,是进行人生观教育的鲜活教材。学生从这些人身上定会有所启示和感悟,镜鉴出许多做人的道理。
总之,学校必须坚持德育为首,注重通过各种渠道去实施德育,这不仅是学校教育工作中应考虑的重中之重,在当前也是响应贯彻落实江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之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紧扣历史教材中的内容,通过老师讲授、学生讨论、观看一些历史声像资料、甚至可以发挥学生的想像让学生表演一些历史剧情等方式去感受历史、体验历史、认识历史,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人。
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古今中外著名的政治家、发明家、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等为一种新制度的建立、一种新技术的发明、一种新理论的诞生等进行不懈奋斗的事迹,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无不具有启发教育作用。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首要内容,在中学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中教师首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历史教学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增强民族自豪感。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并且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荣耀、民族的骄傲。通过这些内容的讲授,一是要让学生继承、弘扬祖国灿烂的文化、优秀的传统并发扬光大;二是要激发起他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要放眼世界、大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为我所用,塑造具有全球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
历史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国情、激发斗志。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是一部奋斗史、探索史。近代以来,列强入侵,民族垂危。各阶层的爱国志士,自觉地承担起挽救中华民族、捍卫国家独立的重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一个独立、自立的新中国。讲授这些内容,要着重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样来的?”要能够激发学生奋进、图强,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责任感。从中国翻天覆地的发展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适合中国国情的图强之路在哪里?历史教师要用历史告诉学生,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改革开放为强国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
历史老师首先要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作出分析和概括,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道德规范,认识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原则,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如忧国忧民、报效祖国、以死殉国,天下为公、至大至公、舍生取义、求索攻坚、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尊师敬业、谦虚礼让,勤俭节约、崇俭反奢,诚实正真等等。历史教学在选择提供典型的道德形象及丰富的评价材料时,既要选取正面历史人物,也要注意选取反面的历史人物,使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谦虚、诚实、坚强、坚忍不拔、创新都是良好的思想品质。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修养
正确认识个人和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也是学生必备的良好的思想品质。唐朝名臣魏征曾说过:“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力量。历史上任何一个政权、朝代的兴起衰退无不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人民拥护的政权日益强大,失去人民拥护的政权则日益没落,最终被推翻。故史书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任何时代的进步,任何事件的成功都不能归功于某一个人,只能归功于人民群众。仅凭个人的力量是不能成大业的。那些所谓的英雄只是把许多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汇集起来罢了。
历史教学要通过讲授历史杰出人物和社会英雄的故事,致力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公民。中学历史教学道德知识的教育,主要是借助历史道德形象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等道德知识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道德观念与道德信念。中学历史教学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历史的道德知识去教育学生。古往今来,人民群众和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情操铸成中华五千年美德,正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基石。历史课肩负着向学生灌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而历史名人和社会英雄,他们的成长过程以及言行,为学生提供了人生榜样和精神坐标,是进行人生观教育的鲜活教材。学生从这些人身上定会有所启示和感悟,镜鉴出许多做人的道理。
总之,学校必须坚持德育为首,注重通过各种渠道去实施德育,这不仅是学校教育工作中应考虑的重中之重,在当前也是响应贯彻落实江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之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紧扣历史教材中的内容,通过老师讲授、学生讨论、观看一些历史声像资料、甚至可以发挥学生的想像让学生表演一些历史剧情等方式去感受历史、体验历史、认识历史,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