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教学作为有效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足。文章主要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教学实际应用,从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得出改进不足的有效措施,介紹了改进情境教学不足过程中的找准情境切入、推进情境发展、重视情境创新等几种教学指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教学反思
情境教学是教师为学生构建一定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学生适应抽象数学知识学习,在教学中较多的采用情境教学方式进行课堂知识讲解,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增进了解,加深理解。但在教学实施阶段中,情境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教学效率并不是特别高,与运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初衷有所出入。教师在反思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不足,改进不足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找准情境切入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起点是教师能够确定情境教学的切入点,即在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时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很多时候情境教学并不成功的原因在于教师不能对情境切入点进行准确把握,一方面没有对课堂教学实际内容进行准确定位,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进行准确定位。教师只有对课堂参与元素都进行准确掌握才能够找准情境教学的切入点,顺利将情境教学与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相融合,为学生创造适合的学习情境,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
“克与千克”教学过程中,教师观察到学生对二者之间的换算比较有兴趣,因此决定将原本讲解与练习的模式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境模拟,一名学生扮演超市当中的小商贩,另一名学生扮演前来买糖果的消费者。称重时显示消费者手中的糖果一共是350克,但是超市当中的标价是按照每千克10元标价的,消费者糖果重量用千克表示就是0.35千克,与价钱相乘,最终消费者与小商贩一同算出消费者需要付的钱数是3.5元。学生在生动的扮演情境中对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进行演绎,学生在教师找准切入点的情境中得到了数学知识。
二、推进情境发展
情境教学是动态教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情境教学过程中却总会落入局部静态化误区当中,成为一种片段式的情境教学。有时候教师还会打断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体验,向学生讲解其中的数学知识,这对学生的情境体验而言是非常消极的教学行为。教师应该在学生进行情境体验过程中保持观察者身份,在学生结束情境体验后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指出,帮助学生改正。只有教师做好观察者的工作,才能够使学生有更好的情境体验,推动数学教学中情境的不断向前发展。
“观察物体(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利用狗狗玩偶作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观察,为学生创设简单的实物情境,并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图片使学生能够将狗狗玩偶的不同面与图片进行一一对应。有一名学生在观察玩偶时十分仔细,但是不能将各面与对应图片进行联系。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应对学生的这种行为进行准确记录。结束实物情境后,教师向学生讲述“特点+方位”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简便有效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情境后指导有利于推进学生的情境学习发展,获得更好的情境体验。
三、重视情境创新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具体的形式可以采用,很多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过程中往往只使用固定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情境教学,学生在固定的情境形式中开展学习活动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疲劳,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形式多样的情境能够使学生见识到数学知识的多种可能,还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思考,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扩散。因此,在改进情境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情境的创新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形式不一的情境,帮助学生在更自由的数学环境中学习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情境教学模式很多时候集中在演绎情境方式中,对其他情境构建方式重视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演绎情境方式外还能够利用其他情境方式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涉及到实际物体的数学知识教学可以利用实物为学生展示情境,涉及到动手绘制的教学环节可以利用图画描绘情境,在讲述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可以利用语言描述为学生构建理解情境,辅之以一定的多媒体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这些手段为学生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多姿多彩的学习情境中增进对数学知识的了解。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属于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重要教学方法,能够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到种种误区当中,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找准情境切入点、注意推进情境发展以及对情境教学方式的创新利用,切实发挥情境教学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学明.寓情于境,激活数学思维——例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139.
[2]陈青青,卫宝华,郝利玲,王一军.小学数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设计原则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8):169-170+173.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教学反思
情境教学是教师为学生构建一定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学生适应抽象数学知识学习,在教学中较多的采用情境教学方式进行课堂知识讲解,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增进了解,加深理解。但在教学实施阶段中,情境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教学效率并不是特别高,与运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初衷有所出入。教师在反思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不足,改进不足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找准情境切入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起点是教师能够确定情境教学的切入点,即在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时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很多时候情境教学并不成功的原因在于教师不能对情境切入点进行准确把握,一方面没有对课堂教学实际内容进行准确定位,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进行准确定位。教师只有对课堂参与元素都进行准确掌握才能够找准情境教学的切入点,顺利将情境教学与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相融合,为学生创造适合的学习情境,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
“克与千克”教学过程中,教师观察到学生对二者之间的换算比较有兴趣,因此决定将原本讲解与练习的模式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境模拟,一名学生扮演超市当中的小商贩,另一名学生扮演前来买糖果的消费者。称重时显示消费者手中的糖果一共是350克,但是超市当中的标价是按照每千克10元标价的,消费者糖果重量用千克表示就是0.35千克,与价钱相乘,最终消费者与小商贩一同算出消费者需要付的钱数是3.5元。学生在生动的扮演情境中对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进行演绎,学生在教师找准切入点的情境中得到了数学知识。
二、推进情境发展
情境教学是动态教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情境教学过程中却总会落入局部静态化误区当中,成为一种片段式的情境教学。有时候教师还会打断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体验,向学生讲解其中的数学知识,这对学生的情境体验而言是非常消极的教学行为。教师应该在学生进行情境体验过程中保持观察者身份,在学生结束情境体验后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指出,帮助学生改正。只有教师做好观察者的工作,才能够使学生有更好的情境体验,推动数学教学中情境的不断向前发展。
“观察物体(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利用狗狗玩偶作为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观察,为学生创设简单的实物情境,并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图片使学生能够将狗狗玩偶的不同面与图片进行一一对应。有一名学生在观察玩偶时十分仔细,但是不能将各面与对应图片进行联系。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应对学生的这种行为进行准确记录。结束实物情境后,教师向学生讲述“特点+方位”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简便有效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情境后指导有利于推进学生的情境学习发展,获得更好的情境体验。
三、重视情境创新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具体的形式可以采用,很多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过程中往往只使用固定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情境教学,学生在固定的情境形式中开展学习活动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疲劳,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形式多样的情境能够使学生见识到数学知识的多种可能,还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思考,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扩散。因此,在改进情境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情境的创新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形式不一的情境,帮助学生在更自由的数学环境中学习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情境教学模式很多时候集中在演绎情境方式中,对其他情境构建方式重视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演绎情境方式外还能够利用其他情境方式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涉及到实际物体的数学知识教学可以利用实物为学生展示情境,涉及到动手绘制的教学环节可以利用图画描绘情境,在讲述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可以利用语言描述为学生构建理解情境,辅之以一定的多媒体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这些手段为学生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多姿多彩的学习情境中增进对数学知识的了解。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属于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重要教学方法,能够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到种种误区当中,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找准情境切入点、注意推进情境发展以及对情境教学方式的创新利用,切实发挥情境教学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学明.寓情于境,激活数学思维——例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139.
[2]陈青青,卫宝华,郝利玲,王一军.小学数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设计原则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8):169-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