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讲清楚“素质教育”的问题是较难的,这旨因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所致。我仅从学校体育的角度,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看法。
一、从才才规格谈素质教育
怎样理解素质教育,众说纷纭。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利用现有的条件,使他们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心等素质都得到培养和教育。可见,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当前,向素质教育转轨中的要要问题是受应试教育的冲击,轻“体”松“德”。尤其对体育处于理论上重视而实际忽视这样一种极大落差的态势,在全面发展的三育中无一席之地。近20年我国三次大规模地对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的监测中已说明,以心肺耐力逐年下降的身体素质状况和视力不良居高不下的健康状况,都处于令人担忧的程度。
二、对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应试教育”的反思
当我们认识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重要意义时,也应看到学校体育领域本身也还存在“应试教育”的弊端,或者说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罗列以下几方面,与大家一起商议。
1.从指导思想上,用竞技成绩评定学校的业绩,致使轻体育教学,重运动训练;轻群众体育,重运动竞赛;轻终身效益,重急功近利等。
2.从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上,只抓体育能力的培养,忽视体育习惯的养成;在体育教学中也不注重品德情操的熏陶和良好社会行为的形成等。
3.从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看,考什么教什么,测什么练什么,为考试而考试,为达标而达标,搞突击训练。
4.体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不高,部分教师师德修养不太高,为人师表的尊严不太足,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5.从课余训练出现的偏向中看,那种为搞比赛夺奖牌而搞代表队的突击性的短期集训,忽视体育的普及作用。
三、建立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中的学校体育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学校体育日益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传统观念不断受到受到挑战,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这就对一代新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新世纪的素质教育更加受到教育界和体育界的关注。我想提出如下意见:
1.转变观念,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构建学校体育的框架体系
学校体育已不再认为只是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活动,而把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身受益联结,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意识,成为学生个体的内在需求,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成为身心协调发展的自然的追求乐趣。
2.把提高体育教育质量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重智轻体松德是“应试教育”顽固表现。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应以不屈的敬业精神,不断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业绩,争得素质教育的一席之地。为此,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使全体学生懂得体育价值,引起兴趣,形成意识,培养能力,在掌握“三基”过程中,朝着快乐体育、生活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
同时,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尽可能使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着重体现学校体育的文化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科学态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目标。
3.按照两类课程整体改革的思路,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学校体育改革关键在体育课程改革,1996年国家教委下发《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改革方案》。实施这个“方案”是面向21世纪学校体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学科类体育课程在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中已有所体现,但编好活动类体育是当务之急。两类课程整体改革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体育学科文化的含量,有助于丰富课程的内容。如能再把两类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相融,使课内外一体化,必将为提高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建设一支较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的任务极为艰巨。给合当前情况,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快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改革步伐。对体育专业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提高提出更高要求,切实改革体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深化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办学意识,使培养出来的新型体育教师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二,加大岗位培训的力度,通过多种培训渠道提高知识、能力层次,改变学历结构,达到《教师法》对教师的标准。
第三,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学术活动,提高在职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尤其对农村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这项任务更为紧迫。
一、从才才规格谈素质教育
怎样理解素质教育,众说纷纭。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利用现有的条件,使他们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心等素质都得到培养和教育。可见,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当前,向素质教育转轨中的要要问题是受应试教育的冲击,轻“体”松“德”。尤其对体育处于理论上重视而实际忽视这样一种极大落差的态势,在全面发展的三育中无一席之地。近20年我国三次大规模地对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的监测中已说明,以心肺耐力逐年下降的身体素质状况和视力不良居高不下的健康状况,都处于令人担忧的程度。
二、对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应试教育”的反思
当我们认识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重要意义时,也应看到学校体育领域本身也还存在“应试教育”的弊端,或者说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罗列以下几方面,与大家一起商议。
1.从指导思想上,用竞技成绩评定学校的业绩,致使轻体育教学,重运动训练;轻群众体育,重运动竞赛;轻终身效益,重急功近利等。
2.从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上,只抓体育能力的培养,忽视体育习惯的养成;在体育教学中也不注重品德情操的熏陶和良好社会行为的形成等。
3.从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看,考什么教什么,测什么练什么,为考试而考试,为达标而达标,搞突击训练。
4.体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不高,部分教师师德修养不太高,为人师表的尊严不太足,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5.从课余训练出现的偏向中看,那种为搞比赛夺奖牌而搞代表队的突击性的短期集训,忽视体育的普及作用。
三、建立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中的学校体育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学校体育日益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传统观念不断受到受到挑战,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这就对一代新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新世纪的素质教育更加受到教育界和体育界的关注。我想提出如下意见:
1.转变观念,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构建学校体育的框架体系
学校体育已不再认为只是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活动,而把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身受益联结,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意识,成为学生个体的内在需求,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成为身心协调发展的自然的追求乐趣。
2.把提高体育教育质量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重智轻体松德是“应试教育”顽固表现。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应以不屈的敬业精神,不断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业绩,争得素质教育的一席之地。为此,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使全体学生懂得体育价值,引起兴趣,形成意识,培养能力,在掌握“三基”过程中,朝着快乐体育、生活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
同时,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尽可能使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着重体现学校体育的文化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科学态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目标。
3.按照两类课程整体改革的思路,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学校体育改革关键在体育课程改革,1996年国家教委下发《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改革方案》。实施这个“方案”是面向21世纪学校体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学科类体育课程在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中已有所体现,但编好活动类体育是当务之急。两类课程整体改革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体育学科文化的含量,有助于丰富课程的内容。如能再把两类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相融,使课内外一体化,必将为提高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建设一支较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的任务极为艰巨。给合当前情况,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快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改革步伐。对体育专业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提高提出更高要求,切实改革体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深化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办学意识,使培养出来的新型体育教师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二,加大岗位培训的力度,通过多种培训渠道提高知识、能力层次,改变学历结构,达到《教师法》对教师的标准。
第三,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学术活动,提高在职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尤其对农村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这项任务更为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