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胰腺炎的效果,并加以比较,为给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于我科进行治疗的12例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皮下注射组)6例和B组(微量注射泵组)6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明显低于A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A组,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胰腺炎的治疗中采用微量注射泵给药的方式效果较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大为降低,故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关键词:奥曲肽;皮下注射;微量注射泵;胰腺炎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55-01
胰腺位于左上腹部,胃的后方,呈细长带状形。胰腺分泌消化糖、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胰腺炎时胰腺水肿或坏死出血,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急剧上腹痛,向后背放射,恶心、呕吐、发烧、血压降低,血、尿淀粉酶升高为特点。急性胰腺炎坏死出血型病情危重,很快发生休克、腹膜炎,部分患者发生猝死。因此如不及时治疗,此病的预后较为凶险。选取12例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并观察不同给药方式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12月于我科进行治疗的12例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皮下注射组)6例和B组(微量注射泵组)6例。A组的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5~59岁, B组的26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36~5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进行统计,P均>0.05,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加用奥曲肽进行治疗,但是给药方式却不相同。A组采用皮下注射的方法给药,给予患者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每6~8小时注射1次。B组患者则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奥曲肽溶入生理盐水中,以25 ug/h的速度以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两组患者均治疗4 d为1个疗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遵从各项健康宣教内容,无暴饮暴食等诱发其复发的行为发生。
1.3 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评价:痊愈:各项症状及体征均消失,血尿淀粉酶均降至正常水准;有效:各项症状及体征均有较大改善,血尿淀粉酶水平也有所降低;无效:各项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同时血尿淀粉酶水平也无改善或进一步升高。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研究比较,具体比较结果可见,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进行比较,B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A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B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B组的治疗效果和显效时间方面均较A组有较大的优势。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研究比较,具体比较结果,
可见,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进行比较,B组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而B组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A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B组的远期疗效也优于A组,且用药较为安全可靠。
3 讨 论
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可引起胰腺炎。其主要症状为剧烈腹痛 突然发作,呈刀割样或绞痛、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作。腹痛位置以上腹正中或上腹偏左为多。合并胆道疾病时疼痛在右上腹为重。多向腰背部放射,以左侧为著。其治疗多采用奥曲肽,奥曲肽可抑制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胃肠道和胰腺内分泌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故可用于突眼性甲状腺肿,肢端肥大症的治疗,并可缓解由胃肠道和胰腺内分泌肿瘤(如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胰高血糖素瘤、胰岛素瘤、类癌综合征等)引起的症状。抑制胆囊排空,抑制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的分泌,减少胰酶分泌,减轻已激活胰酶的损害作用;有利于胰液的排泄;对胰腺细胞膜有直接保护作用,有利于胰腺病变的恢复;可提高肝、脾、网状内皮系统的抗炎功能,减少胰腺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可用于急性胰腺炎和胰腺损伤,胰腺围术期的治疗,可预防胰腺手术后并发症。本品对缓解慢性胰腺炎的症状如疼痛亦有很好的疗效。
通过奥曲肽不同给药方式在胰腺炎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比较,发现微量注射泵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也短于注射治疗的患者,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明显低于注射治疗的患者,复发率也明显低于注射治疗的患者,这些数据与以往的报道相一致,说明了奥曲肽微量注射泵给药方式的较佳的效果及其安全性,较多的优势决定了奥曲肽微量注射泵给药方式的可取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胰腺炎的治疗中采用微量注射泵给药的方式效果较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大为降低,故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关键词:奥曲肽;皮下注射;微量注射泵;胰腺炎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55-01
胰腺位于左上腹部,胃的后方,呈细长带状形。胰腺分泌消化糖、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胰腺炎时胰腺水肿或坏死出血,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急剧上腹痛,向后背放射,恶心、呕吐、发烧、血压降低,血、尿淀粉酶升高为特点。急性胰腺炎坏死出血型病情危重,很快发生休克、腹膜炎,部分患者发生猝死。因此如不及时治疗,此病的预后较为凶险。选取12例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并观察不同给药方式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12月于我科进行治疗的12例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皮下注射组)6例和B组(微量注射泵组)6例。A组的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5~59岁, B组的26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36~5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进行统计,P均>0.05,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加用奥曲肽进行治疗,但是给药方式却不相同。A组采用皮下注射的方法给药,给予患者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每6~8小时注射1次。B组患者则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奥曲肽溶入生理盐水中,以25 ug/h的速度以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两组患者均治疗4 d为1个疗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遵从各项健康宣教内容,无暴饮暴食等诱发其复发的行为发生。
1.3 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评价:痊愈:各项症状及体征均消失,血尿淀粉酶均降至正常水准;有效:各项症状及体征均有较大改善,血尿淀粉酶水平也有所降低;无效:各项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同时血尿淀粉酶水平也无改善或进一步升高。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研究比较,具体比较结果可见,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进行比较,B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A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B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B组的治疗效果和显效时间方面均较A组有较大的优势。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研究比较,具体比较结果,
可见,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进行比较,B组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而B组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A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B组的远期疗效也优于A组,且用药较为安全可靠。
3 讨 论
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可引起胰腺炎。其主要症状为剧烈腹痛 突然发作,呈刀割样或绞痛、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作。腹痛位置以上腹正中或上腹偏左为多。合并胆道疾病时疼痛在右上腹为重。多向腰背部放射,以左侧为著。其治疗多采用奥曲肽,奥曲肽可抑制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胃肠道和胰腺内分泌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故可用于突眼性甲状腺肿,肢端肥大症的治疗,并可缓解由胃肠道和胰腺内分泌肿瘤(如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胰高血糖素瘤、胰岛素瘤、类癌综合征等)引起的症状。抑制胆囊排空,抑制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的分泌,减少胰酶分泌,减轻已激活胰酶的损害作用;有利于胰液的排泄;对胰腺细胞膜有直接保护作用,有利于胰腺病变的恢复;可提高肝、脾、网状内皮系统的抗炎功能,减少胰腺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可用于急性胰腺炎和胰腺损伤,胰腺围术期的治疗,可预防胰腺手术后并发症。本品对缓解慢性胰腺炎的症状如疼痛亦有很好的疗效。
通过奥曲肽不同给药方式在胰腺炎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比较,发现微量注射泵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也短于注射治疗的患者,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明显低于注射治疗的患者,复发率也明显低于注射治疗的患者,这些数据与以往的报道相一致,说明了奥曲肽微量注射泵给药方式的较佳的效果及其安全性,较多的优势决定了奥曲肽微量注射泵给药方式的可取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胰腺炎的治疗中采用微量注射泵给药的方式效果较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大为降低,故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