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十一月二十日,我有幸到井冈山参加江西省实施的“国培计划”集中培训。带着莫名的兴奋与困惑,我虔诚地走进江西省教育厅井冈山培训中心——八角楼山庄,走进了“国培”。
每天的学习很辛苦。白天听专家讲座,参与互动交流,晚上小组研讨、案例分析、说课、写反思日志,每晚都要忙到很晚才能入睡。角色已经转换,一个个俨然成了辗转于“课堂——食堂——房间”三点一线的学生。前三天的通识培训让我感受颇多,在培训日志中我写下了自己的这段感受:
赣鄱国培实施忙,教坛精英聚井冈。
专家学者巧点拨,八角楼灯更明亮。
问题搭桥案为梁,通识经验共分享。
半月时短恨日西,恐不能至心彷徨。
緊凑的培训生活又是幸福的。每天都能开拓视野,提升认识。当自己能跳出每日忙碌的教学,站在理论的高处,回望自己的教学生涯,豁然开朗,心情如阳光普照,春风拂面,真有“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陶然与飘逸。教师不学习,怎能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师不学习,怎能教育学生与时俱进;教师不学习,又怎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呢。
本次培训是江西师大组织策划的,培训内容充实,效果很好。培训的模式为“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分享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各类丰富的专题讨论、案例观摩、交流互动,使原本枯燥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而一些专家的专题讲座更是使我感受到教育教学的艺术,使我们这些来自农村地区的教师有机会坐下来有针对性地倾听、交流在自己课堂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的看法,了解和接受最新的教育理论,课堂动态。理论与联系实际的精彩讲解,使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信心。
十五天的集中培训是短暂而紧张的,有些东西还没有来得及经过认真回味和反思,我会永远记住这短暂的培训;但是学习的帷幕才刚刚拉开,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天的积累意味着将来的收获。这些天的培训学习,是对教育思想的洗礼和升华,也是对教育方法的改进和提升,通过讨论、交流、互动以及反思,发现了以前教育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也找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
1.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教学的科学发展观
这次培训,我认真地聆听了赖大仁、刘德林、谢翌、舒曼等专家的通识培训,懂得了老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应做不断充电的“长明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引导者。要改变传统的授业解惑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立足做凡人,力争做好人”,见贤思齐,不断提升人生境界。在任何社会,教师的道德修养都必须高于社会的一般水平,如果不能保证老师具备这样的素养,整个社会发展必将走向荒谬,教师要正确对待压力,把外部压力转变为自我内在的动力,如果一件事是应该做的,而且非做不可的话,那么就不如愉快的去做,既能把它做好,又能从中获得快乐,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新知的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道德品质也在一并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才做出贡献,就象我们在北山陵园宣誓时所承诺: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民主教学,和谐课堂,全面发展。
2.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培训,我真正体会了课堂教学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它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浇灌,才会开出美好的艺术之花,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教科研水平与名师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努力,一定会有突破,以后,我将不断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每上一节课都要认真准备,精心揣摩,努力构建高效的课堂。
这次培训,为我破除了教研的神秘感,很多专家为我们充实了理论依据,对教研的方法、形式等都做了具体的引领,让我认识到教师要做自己的研究,必须不断地思考,做个有心人,用心去发现、去研究,勇于实践,提炼总结,只有这样,专业素养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这也是成为专家的必由之路。
3.重新认识了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
古人云:学而无友,孤陋寡闻。在学习过程中,多方交流,互通有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就象焦建利博士所讲“知之为知之,不知‘谷歌’知”,除了自学以外,尽可能与教师之间多沟通、多交流,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己的技术意识和能力,参加教育部全国继续教育网的学习和互动,同时要积极组织校本教研,带动引领其他教师共同进步,将教师实践中的问题、困惑专题化,调动全体教师和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运用科学的方法共同研讨,探求最优的解决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在这里,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带着新的理念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信念,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和思考并没有停止,也不能停止!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努力改善自己,勇敢迎接更多挑战,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于教育事业,使自己真正起到了一个骨干教师的作用。
常有慕贤意,飞赴井冈山。专为聆听教理,旧思换新念。每日传经解惑,更有交流切磋,素养已融合,国培功不没。
时代变,角色转,教育先。一十五日过去,竟在眨眼间,可上专题研讨,可下课堂示范,轻松自如还。教坛无难事,只要肯扬帆。
四十五年前,毛主席乘车重上井冈山,并在山上住了八天,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水悼歌头•重上井冈山》,至今毛主席的豪言壮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还回荡在我的耳边,联想这次培训,我模仿了这首诗词以表达对此次培训的感想。
收稿日期:2011-09-12
每天的学习很辛苦。白天听专家讲座,参与互动交流,晚上小组研讨、案例分析、说课、写反思日志,每晚都要忙到很晚才能入睡。角色已经转换,一个个俨然成了辗转于“课堂——食堂——房间”三点一线的学生。前三天的通识培训让我感受颇多,在培训日志中我写下了自己的这段感受:
赣鄱国培实施忙,教坛精英聚井冈。
专家学者巧点拨,八角楼灯更明亮。
问题搭桥案为梁,通识经验共分享。
半月时短恨日西,恐不能至心彷徨。
緊凑的培训生活又是幸福的。每天都能开拓视野,提升认识。当自己能跳出每日忙碌的教学,站在理论的高处,回望自己的教学生涯,豁然开朗,心情如阳光普照,春风拂面,真有“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陶然与飘逸。教师不学习,怎能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师不学习,怎能教育学生与时俱进;教师不学习,又怎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呢。
本次培训是江西师大组织策划的,培训内容充实,效果很好。培训的模式为“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分享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各类丰富的专题讨论、案例观摩、交流互动,使原本枯燥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而一些专家的专题讲座更是使我感受到教育教学的艺术,使我们这些来自农村地区的教师有机会坐下来有针对性地倾听、交流在自己课堂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的看法,了解和接受最新的教育理论,课堂动态。理论与联系实际的精彩讲解,使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信心。
十五天的集中培训是短暂而紧张的,有些东西还没有来得及经过认真回味和反思,我会永远记住这短暂的培训;但是学习的帷幕才刚刚拉开,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天的积累意味着将来的收获。这些天的培训学习,是对教育思想的洗礼和升华,也是对教育方法的改进和提升,通过讨论、交流、互动以及反思,发现了以前教育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也找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
1.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教学的科学发展观
这次培训,我认真地聆听了赖大仁、刘德林、谢翌、舒曼等专家的通识培训,懂得了老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应做不断充电的“长明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引导者。要改变传统的授业解惑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立足做凡人,力争做好人”,见贤思齐,不断提升人生境界。在任何社会,教师的道德修养都必须高于社会的一般水平,如果不能保证老师具备这样的素养,整个社会发展必将走向荒谬,教师要正确对待压力,把外部压力转变为自我内在的动力,如果一件事是应该做的,而且非做不可的话,那么就不如愉快的去做,既能把它做好,又能从中获得快乐,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新知的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道德品质也在一并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才做出贡献,就象我们在北山陵园宣誓时所承诺: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民主教学,和谐课堂,全面发展。
2.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培训,我真正体会了课堂教学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它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浇灌,才会开出美好的艺术之花,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教科研水平与名师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努力,一定会有突破,以后,我将不断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每上一节课都要认真准备,精心揣摩,努力构建高效的课堂。
这次培训,为我破除了教研的神秘感,很多专家为我们充实了理论依据,对教研的方法、形式等都做了具体的引领,让我认识到教师要做自己的研究,必须不断地思考,做个有心人,用心去发现、去研究,勇于实践,提炼总结,只有这样,专业素养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这也是成为专家的必由之路。
3.重新认识了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
古人云:学而无友,孤陋寡闻。在学习过程中,多方交流,互通有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就象焦建利博士所讲“知之为知之,不知‘谷歌’知”,除了自学以外,尽可能与教师之间多沟通、多交流,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己的技术意识和能力,参加教育部全国继续教育网的学习和互动,同时要积极组织校本教研,带动引领其他教师共同进步,将教师实践中的问题、困惑专题化,调动全体教师和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运用科学的方法共同研讨,探求最优的解决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在这里,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带着新的理念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信念,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和思考并没有停止,也不能停止!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努力改善自己,勇敢迎接更多挑战,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于教育事业,使自己真正起到了一个骨干教师的作用。
常有慕贤意,飞赴井冈山。专为聆听教理,旧思换新念。每日传经解惑,更有交流切磋,素养已融合,国培功不没。
时代变,角色转,教育先。一十五日过去,竟在眨眼间,可上专题研讨,可下课堂示范,轻松自如还。教坛无难事,只要肯扬帆。
四十五年前,毛主席乘车重上井冈山,并在山上住了八天,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水悼歌头•重上井冈山》,至今毛主席的豪言壮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还回荡在我的耳边,联想这次培训,我模仿了这首诗词以表达对此次培训的感想。
收稿日期:201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