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图书这一传统的界面媒体不断摄取和利用信息,是增强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学校图书馆应当将图书作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主要对象,致力于激励教师读书。首先是导读,即将教师读书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急于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观需求;其次是助读,即为教师及时、准确地摄取相关的知识营养提供高品住的服务,协助教师用科学的方法涉猎知识海洋中的精品。
关键词:图书馆:导读:助读:教师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在终身教育已成为世界潮流的信息化时代,不断摄取和利用信息,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逐步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方法学校图书馆是教育信息资源的中心,应当肩负起传递教育信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大责任,经过近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第一,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主要對象是图书。在界面媒体中,图书作为一种存储信息的传统方式与其它存储方式相比,具有轻便、价格低、取放随意、可供每个人在各处翻阅等多种优势,据伦敦营销处的“欧洲监测报告”统计,近年来世界图书销售量正以每年8%的比率递增,全球年图书营业额约720亿美元,在世界销售总量中,美国占近三分之一,为240亿美元;日本其次为100亿美元,法国第三为90亿美元。其中,电子版图书虽有便于检索复制、图文并茂等优势但在销售和阅读中仍居次要地位,在美国近五年出售的所有书籍中,其比率仅占10%。而目前我国全国人均年消费图书5,23册约合4美元图书纯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以上的水平。作为发展中国家小型图书馆,更应当把激励教师读书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之一。第二,激励读书的方法有两种,即导读与助读,现仅就激励方法做初步探讨。
一、制造需求,激发求知的欲望
导读,就是要引导激励教师读书。首先应诱发其产生读书以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观需求,然后是为教师提供读书的条件和方法否则教师的读书只是一种形式,达不到读书的预期效果。导读的目的,在于将教师客观潜在的读书需求转化为主观需求,有一个转化潜在需求的故事发人深省。据说英、美各有一家鞋厂,同时派员到太平洋某岛国搞推销,第二天两人各发回一份电报。英国人说:当地人习惯光脚,从不穿鞋,没有市场,明日即同。美国人说:当地连一双鞋子都没有,是极大的潜在市场,准备长期驻扎。请速寄礼品鞋100双。他把礼品赠给当地的头面人物穿,激起了公众的羡慕和需求,引发了一场销售热。美国人的精明在于将缺鞋穿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想穿鞋的主观需求。就引导教师读书而言,在素质教育的客观现实中,教师应有读哪些书的潜在需求?怎样将这些潜在需求转化为教师的主观需求,是学校图书馆应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是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的。
(一)考察拟定潜在需求
图书馆应变封闭型为开放型,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并走访教育专家、教育科研人员,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拟订教师的客观需求:(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2)掌握教育科学。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育史为重点,为其依据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3)提高文化素质。学习相关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积淀文化底蕴,逐步实现自身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整合,具备一般的文化素质。(4)加大学科专业知识储备,深入探索任教学科专门性知识,学习临近学科的相关知识,逐步达到精专与博通相结合。(5)初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电化教学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常识。
(二)促进潜在需求向主观需求的转化
图书馆要变被动服务型为积极教育型,协助学校多形式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编撰印发“教师应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等专题综述,引导教师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社会为本位。社会满足了教师的需求(地位、待遇),教师应满足社会的需求(读书、教书)。(2)制作“教书与读书”等专题讲座录象片,运用网上资源剪辑专家教授阐述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读书与提高教师素质之间的关系的相关音像资料,联系校方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分期组织收看,并发布在学校的局域网上。(3)进行“知识经济与现代化社会”等专题宣传。通过橱窗、刊板、广播等传播媒体揭示知识经济特性与终身教育内涵。(4)借助学校的艺术节、教师节等文艺舞台,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演出“书香伴我育英才”系列节目,颂扬读书勤教,贬谪不学无术,展示图书馆的形象。
(三)尝试成功,体验收获的喜悦
图书馆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激励加大教师的读书动机激发度,使其自觉地、持久地保持读书的积极性。心理学原理指出:若动机引导的行为取得了好结果,就可使该行为不断出现,产生正面强化功能。因此,图书馆应当尽量为教师提供成功的机会,并多渠道展示教师的读书成果,不断加大内滋激励和外附激励,可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1)协助学校定期开展教书与读书征文评选和演讲比赛活动,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论证读书活动的自身价值,营造酷爱读书的文化氛围,从内部激发教师对读书的认同感和责任感。(2)编辑“自然学科人文内涵集锦”或“学科教学中的美育集锦”,通过校园局域网刊发教师展示读书成果的优秀短文,使教师领略科学精神的气质,鉴赏教材中的美,引发来自情绪方面的趣味感、成就感和创造感。(3)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读书活动调查,总结教研室和个人的典型事例,并以此为素材,编辑“读书情况简报”,进行外部动机激发。(4)协助学校进行读书活动“十佳个人”年度评比表彰活动,印发典型经验。让教师尝试成功,体验收获的喜悦属于精神激励范畴,具有多样性、持久性和长期不变性,能引导教师自觉地、持久地保持读书积极性,应当引起学校图书馆的高度重视。
二、领略精品,感受知识的魅力
助读,就是要利用图书管理人员在时间上和精力上接触图书比教师多这一优势,协助教师用科学的方法涉猎信息海洋中的精品,体验茅塞顿开、渐入佳境、心领神会、如逢甘露的乐趣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魅力,逐步培养酷爱读书的健康情感。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对读书方法进行深入探究对信息质量进行严谨判读,对知识板块进行有机组合和精细加工,致力于提供精品,为教师及时、准确地摄取相关的知识营养提供高品位的服务。
(一)提供开启“精品屋”的钥匙
历史上“青灯黄卷,皓首穷经”,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却不明白书中道理的大有人在,所以会读书是最根本的。经过反复筛选探究,笔者认为读书方法可以概括为16个字,即“目标专一,统略精储,三思为用,记贵新疑”。目标专一:搞建筑首先要有图纸,有图纸才能挑选最适合建筑需要、最能体现建筑风格的材料,读书也如此,有了探求知识的既定目标,就会挑选最有助于实现目标的图书资料。正如歌德所说:“最大的艺术本领在于懂得限制自己。”统略精储:先学 会通读,运用浏览、跳读、扫视等快速略读法涉猎大量资料,了解某个领域发展的全貌、整体、梗概,在此基础上,通过精读中的领会、摘录和记忆,把所需要的知识要点摄取储存起来。三思为用:“学而不思则殆”,读书的良方在于思考,读书的目的在于应用。读书好比钻井,独立思考是钻头,钻头愈坚,井愈深,泉愈甘。一要通过归纳性思考选择合适的联系线索并分清文章的主干和分支:二要通過关联性思考将孤立零散的知识联结成网,以求纲举目张:三要通过对比性思考弄清各个基本概念原理之间的逻辑关系,思考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应用。记贵新疑:不动笔墨不读书,要通过摘记、提纲、心得等多种记录形式,将发现的新观点、新事例积累起来;“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将与自己看法不同的记下来,以备日后进一步探究验证。
(二)制作理论、知识集块
针对某些教育热点问题,教育界的专家、研究人员、记者等发表了不少有独到见解的文章或调查报告,纳百家之言,听异曲同工,对于教师澄清模糊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具有较大的作用。但这些文章是不同的教育报刊、不同的网络在不同的时间发表的,馆员可按专题分类收集,经严谨判读后,构成某个专题的理论或知识集块,包括文章标题、报刊期号、馆员简要评述等。以发情况通报的形式发至学校局域网,供教师参阅。例如,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起步阶段,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大部分人仅有一种较为模糊的印象,我们则将下类文章构成了一个集块:《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思考》、《简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现代化与素质教育》、《解放思想,放眼世界》、《素质教育的特别报道》、《素质教育不是“筐”》。这些文章从宏观、中观、微观的空间上、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从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上阐明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有利于教师从多个侧面认识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
(三)“包装”精品
中国的商品前几年不注意包装,在国外被评价为“一等质量,二等包装,三等价格”。受其影响某些质量较高的教育论著也不注重对内客的“包装”,前言中介绍理论体系、论述对象、指导价值等往往寥寥数语,却注重介绍作者的身份与地位,令人看后“不识庐山真面目”,因此,某些可称得上精品的论著引不起读者的关注。馆员可收集报刊上的书评,也可请教研人员写书评,然后将打印稿附在图书的扉页上,以指导教师把握其精髓。另外,古今中外经典名著中凝结着各民族的历史、道德、哲学、社会等文化领域的智慧和经验,是教师了解不同民族文化传统、提高人文素质的便捷途径。因《名作欣赏》等阅读指导性书刊较少,给教师领悟作品造成一定的困难,图书馆人员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名著鉴赏之类的信息分类发布在局域网上,并编辑鉴赏目录附于名著扉页,供教师阅读时查阅。例如,围绕《楚辞》可收集如下相关信息:《屈原的生平与作品》、《<离骚>中大量地使用神话素材》、《屈原作品中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通过上述方法,引导教师从微观上摘取名著的精华,从宏观上领略文化的睿智。
关键词:图书馆:导读:助读:教师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在终身教育已成为世界潮流的信息化时代,不断摄取和利用信息,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逐步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方法学校图书馆是教育信息资源的中心,应当肩负起传递教育信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大责任,经过近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第一,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主要對象是图书。在界面媒体中,图书作为一种存储信息的传统方式与其它存储方式相比,具有轻便、价格低、取放随意、可供每个人在各处翻阅等多种优势,据伦敦营销处的“欧洲监测报告”统计,近年来世界图书销售量正以每年8%的比率递增,全球年图书营业额约720亿美元,在世界销售总量中,美国占近三分之一,为240亿美元;日本其次为100亿美元,法国第三为90亿美元。其中,电子版图书虽有便于检索复制、图文并茂等优势但在销售和阅读中仍居次要地位,在美国近五年出售的所有书籍中,其比率仅占10%。而目前我国全国人均年消费图书5,23册约合4美元图书纯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以上的水平。作为发展中国家小型图书馆,更应当把激励教师读书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之一。第二,激励读书的方法有两种,即导读与助读,现仅就激励方法做初步探讨。
一、制造需求,激发求知的欲望
导读,就是要引导激励教师读书。首先应诱发其产生读书以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观需求,然后是为教师提供读书的条件和方法否则教师的读书只是一种形式,达不到读书的预期效果。导读的目的,在于将教师客观潜在的读书需求转化为主观需求,有一个转化潜在需求的故事发人深省。据说英、美各有一家鞋厂,同时派员到太平洋某岛国搞推销,第二天两人各发回一份电报。英国人说:当地人习惯光脚,从不穿鞋,没有市场,明日即同。美国人说:当地连一双鞋子都没有,是极大的潜在市场,准备长期驻扎。请速寄礼品鞋100双。他把礼品赠给当地的头面人物穿,激起了公众的羡慕和需求,引发了一场销售热。美国人的精明在于将缺鞋穿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想穿鞋的主观需求。就引导教师读书而言,在素质教育的客观现实中,教师应有读哪些书的潜在需求?怎样将这些潜在需求转化为教师的主观需求,是学校图书馆应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是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的。
(一)考察拟定潜在需求
图书馆应变封闭型为开放型,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并走访教育专家、教育科研人员,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拟订教师的客观需求:(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2)掌握教育科学。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育史为重点,为其依据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3)提高文化素质。学习相关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积淀文化底蕴,逐步实现自身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整合,具备一般的文化素质。(4)加大学科专业知识储备,深入探索任教学科专门性知识,学习临近学科的相关知识,逐步达到精专与博通相结合。(5)初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电化教学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常识。
(二)促进潜在需求向主观需求的转化
图书馆要变被动服务型为积极教育型,协助学校多形式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编撰印发“教师应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等专题综述,引导教师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社会为本位。社会满足了教师的需求(地位、待遇),教师应满足社会的需求(读书、教书)。(2)制作“教书与读书”等专题讲座录象片,运用网上资源剪辑专家教授阐述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读书与提高教师素质之间的关系的相关音像资料,联系校方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分期组织收看,并发布在学校的局域网上。(3)进行“知识经济与现代化社会”等专题宣传。通过橱窗、刊板、广播等传播媒体揭示知识经济特性与终身教育内涵。(4)借助学校的艺术节、教师节等文艺舞台,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演出“书香伴我育英才”系列节目,颂扬读书勤教,贬谪不学无术,展示图书馆的形象。
(三)尝试成功,体验收获的喜悦
图书馆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激励加大教师的读书动机激发度,使其自觉地、持久地保持读书的积极性。心理学原理指出:若动机引导的行为取得了好结果,就可使该行为不断出现,产生正面强化功能。因此,图书馆应当尽量为教师提供成功的机会,并多渠道展示教师的读书成果,不断加大内滋激励和外附激励,可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1)协助学校定期开展教书与读书征文评选和演讲比赛活动,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论证读书活动的自身价值,营造酷爱读书的文化氛围,从内部激发教师对读书的认同感和责任感。(2)编辑“自然学科人文内涵集锦”或“学科教学中的美育集锦”,通过校园局域网刊发教师展示读书成果的优秀短文,使教师领略科学精神的气质,鉴赏教材中的美,引发来自情绪方面的趣味感、成就感和创造感。(3)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读书活动调查,总结教研室和个人的典型事例,并以此为素材,编辑“读书情况简报”,进行外部动机激发。(4)协助学校进行读书活动“十佳个人”年度评比表彰活动,印发典型经验。让教师尝试成功,体验收获的喜悦属于精神激励范畴,具有多样性、持久性和长期不变性,能引导教师自觉地、持久地保持读书积极性,应当引起学校图书馆的高度重视。
二、领略精品,感受知识的魅力
助读,就是要利用图书管理人员在时间上和精力上接触图书比教师多这一优势,协助教师用科学的方法涉猎信息海洋中的精品,体验茅塞顿开、渐入佳境、心领神会、如逢甘露的乐趣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魅力,逐步培养酷爱读书的健康情感。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对读书方法进行深入探究对信息质量进行严谨判读,对知识板块进行有机组合和精细加工,致力于提供精品,为教师及时、准确地摄取相关的知识营养提供高品位的服务。
(一)提供开启“精品屋”的钥匙
历史上“青灯黄卷,皓首穷经”,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却不明白书中道理的大有人在,所以会读书是最根本的。经过反复筛选探究,笔者认为读书方法可以概括为16个字,即“目标专一,统略精储,三思为用,记贵新疑”。目标专一:搞建筑首先要有图纸,有图纸才能挑选最适合建筑需要、最能体现建筑风格的材料,读书也如此,有了探求知识的既定目标,就会挑选最有助于实现目标的图书资料。正如歌德所说:“最大的艺术本领在于懂得限制自己。”统略精储:先学 会通读,运用浏览、跳读、扫视等快速略读法涉猎大量资料,了解某个领域发展的全貌、整体、梗概,在此基础上,通过精读中的领会、摘录和记忆,把所需要的知识要点摄取储存起来。三思为用:“学而不思则殆”,读书的良方在于思考,读书的目的在于应用。读书好比钻井,独立思考是钻头,钻头愈坚,井愈深,泉愈甘。一要通过归纳性思考选择合适的联系线索并分清文章的主干和分支:二要通過关联性思考将孤立零散的知识联结成网,以求纲举目张:三要通过对比性思考弄清各个基本概念原理之间的逻辑关系,思考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应用。记贵新疑:不动笔墨不读书,要通过摘记、提纲、心得等多种记录形式,将发现的新观点、新事例积累起来;“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将与自己看法不同的记下来,以备日后进一步探究验证。
(二)制作理论、知识集块
针对某些教育热点问题,教育界的专家、研究人员、记者等发表了不少有独到见解的文章或调查报告,纳百家之言,听异曲同工,对于教师澄清模糊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具有较大的作用。但这些文章是不同的教育报刊、不同的网络在不同的时间发表的,馆员可按专题分类收集,经严谨判读后,构成某个专题的理论或知识集块,包括文章标题、报刊期号、馆员简要评述等。以发情况通报的形式发至学校局域网,供教师参阅。例如,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起步阶段,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大部分人仅有一种较为模糊的印象,我们则将下类文章构成了一个集块:《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思考》、《简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现代化与素质教育》、《解放思想,放眼世界》、《素质教育的特别报道》、《素质教育不是“筐”》。这些文章从宏观、中观、微观的空间上、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从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上阐明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有利于教师从多个侧面认识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
(三)“包装”精品
中国的商品前几年不注意包装,在国外被评价为“一等质量,二等包装,三等价格”。受其影响某些质量较高的教育论著也不注重对内客的“包装”,前言中介绍理论体系、论述对象、指导价值等往往寥寥数语,却注重介绍作者的身份与地位,令人看后“不识庐山真面目”,因此,某些可称得上精品的论著引不起读者的关注。馆员可收集报刊上的书评,也可请教研人员写书评,然后将打印稿附在图书的扉页上,以指导教师把握其精髓。另外,古今中外经典名著中凝结着各民族的历史、道德、哲学、社会等文化领域的智慧和经验,是教师了解不同民族文化传统、提高人文素质的便捷途径。因《名作欣赏》等阅读指导性书刊较少,给教师领悟作品造成一定的困难,图书馆人员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名著鉴赏之类的信息分类发布在局域网上,并编辑鉴赏目录附于名著扉页,供教师阅读时查阅。例如,围绕《楚辞》可收集如下相关信息:《屈原的生平与作品》、《<离骚>中大量地使用神话素材》、《屈原作品中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通过上述方法,引导教师从微观上摘取名著的精华,从宏观上领略文化的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