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俗话说:百人百性,没有两个人的性格是一样的。学生的性格、智力、知识、经验等各不相同,存在不同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如果忽略这种差异性,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也会受影响。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教师要尊重和理性看待学生的差异性,做好教学工作,让全体学生都所有进步和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运用
俗话说:百人百性,没有两个人的性格是一样的。同样,在学习时,学生由于环境、智力、性格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其知识背景和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过,要因材施教。然而,目前教育主要采取大班教学的方式,班上学生比较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严重打击的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厌学情绪严重。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进步和提高。这就需要教师要尊重和理性看待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开展分层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学习数学,提高课业学习水平。那么,在大班教学的背景下,初中數学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分层教学呢?
一、以全体学生为主,把握基本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在一节课结束后,一些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所学知识,甚至能举一反三。然而,一部分学生却仍旧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解题,对数学学习充满了畏惧;还有一部位学生觉得题太简单,没有任何挑战性,自然也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就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不会很高,对作业更是没有兴趣,长期下去,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严重下降。这都会加剧差生和优生的两级分化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学生存在的这种差异性,并通过各种手段,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合理划分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开展不同的备课、作业设计和评价等,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达到最近发展区的目的。开展分层教学,就需要以全体学生为主,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全体性原则: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2、因材施教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案、作业设计和评价,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每一个学生。
3、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个人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实现学习目的。
4、动态性原则:学生的學习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呈现出提高或者降低的动态变化,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的"递进"留有阶梯。
二、分层教学的组建与实施
1、把学生进行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掌握课本基本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2、教学过程层次化
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3、课堂提问层次化
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在于是否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收获。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把基础性的问题由C、B层的学生先回答,逻辑性强、难度大的问题则由A层次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使提问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此外,大多数问题,教师都可以先提问层次低的学生,看他们能不能回答再问层次高的学生,以此来激励各层次的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初二“函数的定义及应用”一课,在学生复习完相应的旧知识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1)什么是“一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
(2)函数中的两个变量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3)函数的解析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4)你能举出生活中多个服从函数的例子吗?并求出它的解析式。
然后让A组学生回答1、2题,B组学生回答3题,C组学生回答4题。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充分揭示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础上成功的体验“突破难点”。课堂语言尽可能的简洁、严谨而不失幽默,让全体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在快乐中学习。
4、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
总之,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及教师要客观看待这种差异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全面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合理分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成长,,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姚红菊;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0(9)
[2]郑国;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4)
[3]王炜;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浅谈[J];数理化学习,2011(9)
[4]李岚;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的实践模式[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5)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运用
俗话说:百人百性,没有两个人的性格是一样的。同样,在学习时,学生由于环境、智力、性格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其知识背景和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过,要因材施教。然而,目前教育主要采取大班教学的方式,班上学生比较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严重打击的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厌学情绪严重。作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进步和提高。这就需要教师要尊重和理性看待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开展分层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学习数学,提高课业学习水平。那么,在大班教学的背景下,初中數学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分层教学呢?
一、以全体学生为主,把握基本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在一节课结束后,一些学生能够完全掌握所学知识,甚至能举一反三。然而,一部分学生却仍旧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解题,对数学学习充满了畏惧;还有一部位学生觉得题太简单,没有任何挑战性,自然也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就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不会很高,对作业更是没有兴趣,长期下去,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严重下降。这都会加剧差生和优生的两级分化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学生存在的这种差异性,并通过各种手段,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合理划分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开展不同的备课、作业设计和评价等,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达到最近发展区的目的。开展分层教学,就需要以全体学生为主,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全体性原则: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2、因材施教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案、作业设计和评价,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每一个学生。
3、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个人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实现学习目的。
4、动态性原则:学生的學习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呈现出提高或者降低的动态变化,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的"递进"留有阶梯。
二、分层教学的组建与实施
1、把学生进行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掌握课本基本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2、教学过程层次化
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3、课堂提问层次化
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在于是否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收获。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把基础性的问题由C、B层的学生先回答,逻辑性强、难度大的问题则由A层次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使提问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此外,大多数问题,教师都可以先提问层次低的学生,看他们能不能回答再问层次高的学生,以此来激励各层次的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初二“函数的定义及应用”一课,在学生复习完相应的旧知识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
(1)什么是“一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
(2)函数中的两个变量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3)函数的解析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4)你能举出生活中多个服从函数的例子吗?并求出它的解析式。
然后让A组学生回答1、2题,B组学生回答3题,C组学生回答4题。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充分揭示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础上成功的体验“突破难点”。课堂语言尽可能的简洁、严谨而不失幽默,让全体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在快乐中学习。
4、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
总之,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及教师要客观看待这种差异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全面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合理分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成长,,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姚红菊;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0(9)
[2]郑国;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4)
[3]王炜;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浅谈[J];数理化学习,2011(9)
[4]李岚;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的实践模式[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