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合理分工 动手实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多种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所以,合作学习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应用。本文仅就如何小组合作学 谈自己的认识。
一、将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教师要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很多数学老师认为好或者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帮助差的学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有意识的按照学习成绩为好、中、差的学生搭配在一个学习小组中。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这样分组其实是很危险的。这不但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也容易给一部分学生造成某种优越感或自卑感,影响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一个好的分组方法应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为小组集体贡献力量。分组前要充分考虑许多问题,如本课时合作的问题的知识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合作的教学氛围、现有教学资源等。只有这样合作小组内部才能进行合理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组内每个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填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只有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在共同的任务中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责任,才能消除组员差异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学生才能在“合作学习”中取得成功。
二、教师恰当引导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一个主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将合作学习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主动、活泼地学习。它为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必备素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通过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机一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法,在讨论、不同解法的正确性和优缺点的过程中,解题思路越来越明晰,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许多凭。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集体的智慧,常常被创造性地i加以解决。合作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发j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还能激发个人的求异思维能力。“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非合作化环境,而“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提供充裕的时空环境和热情的帮助环境,并选择恰当时机适时适当的激励。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個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
三、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知识,应用知识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小组中把学习看作一项合作性的活动。权威现象减∥7,代之以浓厚的民主关系。这样一来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彼此交流、各展所长、互相弥j}、互相帮助、共同学习的环境氛围。例如,在认识了米和厘米后,学生要进行对物体的测量。如测量自己一步的长、课桌的长、黑板的长、教室的长等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活动,就克服了原来老师只带两名学生测量收集数据,其他学生只当旁观者的局面。在课上合作小组中每一名成员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有的测量,有的记录,遇到困难老师及时给以指导。学生们在这次实践中真正的掌握了长度单位和物体的测量。同时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就学习而言,已有认知结构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每个学生总是在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就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不仅亲自参与了概念形成的过程,更有利于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而且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体现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但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什么样的策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提高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合理分工 动手实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多种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所以,合作学习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应用。本文仅就如何小组合作学 谈自己的认识。
一、将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教师要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很多数学老师认为好或者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帮助差的学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有意识的按照学习成绩为好、中、差的学生搭配在一个学习小组中。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这样分组其实是很危险的。这不但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也容易给一部分学生造成某种优越感或自卑感,影响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一个好的分组方法应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为小组集体贡献力量。分组前要充分考虑许多问题,如本课时合作的问题的知识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合作的教学氛围、现有教学资源等。只有这样合作小组内部才能进行合理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组内每个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填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只有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在共同的任务中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责任,才能消除组员差异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学生才能在“合作学习”中取得成功。
二、教师恰当引导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一个主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将合作学习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主动、活泼地学习。它为学生提供了终身学习必备素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通过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机一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法,在讨论、不同解法的正确性和优缺点的过程中,解题思路越来越明晰,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许多凭。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集体的智慧,常常被创造性地i加以解决。合作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发j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还能激发个人的求异思维能力。“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非合作化环境,而“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提供充裕的时空环境和热情的帮助环境,并选择恰当时机适时适当的激励。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個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
三、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知识,应用知识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小组中把学习看作一项合作性的活动。权威现象减∥7,代之以浓厚的民主关系。这样一来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彼此交流、各展所长、互相弥j}、互相帮助、共同学习的环境氛围。例如,在认识了米和厘米后,学生要进行对物体的测量。如测量自己一步的长、课桌的长、黑板的长、教室的长等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活动,就克服了原来老师只带两名学生测量收集数据,其他学生只当旁观者的局面。在课上合作小组中每一名成员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有的测量,有的记录,遇到困难老师及时给以指导。学生们在这次实践中真正的掌握了长度单位和物体的测量。同时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就学习而言,已有认知结构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每个学生总是在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就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不仅亲自参与了概念形成的过程,更有利于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而且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体现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但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什么样的策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提高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