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一听到要写作文便觉得头疼,甚至逃避作文,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即使完成,也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学生的心中没有一定的写作素材,缺少相应的生活体验,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关键词】作文 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中在强调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也十分强调学生生活的积累。指出:学生的习作,要开阔思路,解放手脚……这规定是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把金钥匙。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是作文的灵魂。我认为这“米”应从生活中来,应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走作文生活化之路。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体验,用心灵感悟生活,学会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达到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生活积累,走作文生活化之路呢?下面我就此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要立足于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平时作文“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善于观察,观察是学习写作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就必须引导学生观察,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着眼于自己身边的生活,调动多种感官,怀着真挚的情感去观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要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这样才能获得更全面的、更深刻的认识,有了收获就记下来。在生活中如果不做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素材就会从笔下溜走。因此,要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在教学中我提倡让学生写日记,在写日记之前,我要求学生进行“日忆”即每日一忆,对当天的事进行一次回忆,想想什么事可以成为日记的素材,然后记下来。日记是在记录自己的生活,必须是真实的,真实的情感使日记有强大的生命力。只要你观察生活,把每天发生在你身边的事,还有你的情感和态度,用你的笔记录下来,这就足够了。我还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日记擂台赛,看谁写的日记真实、有意义。在比赛时,我总是以身作则,和学生一起参赛。对于每一篇日记,我都会实行“高分政策”“鼓励表扬政策”,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尤其是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于日记写得好的学生可以免写课本中的作文。日记是学生生活的直接反映,学生写起来束缚小,自然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就被激发起来了。
二、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亮点
老师要有双慧眼,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常常听到学生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殊不知,世界精彩就在于生活中的小插曲。其最根本特点就是具有偶然性。因为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还处在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于是便会如流水般悄悄溜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情的主动意识,老师首先要做捕捉素材的能手。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这样笔下就会流淌出潺潺的清泉。
三、鼓励学生体验生活
学生对身边发生的许多人和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的、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的小事感到没必要写。这也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缺少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因此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勤观察、善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描写生活,善于抓住每一次机会、每一件事、每一处美景。我在作文时,会先让学生进行生活的体验。如要写《放风筝》,我就会带上学生一起到操场上放一次风筝。感受放风筝的艰难,放上后的快乐。通过观察和体验,学生作文时的语言就生动而富有个性了。
四、开发学生写作资源
文章的真情实感归根结底源于真实的生活。要使学生有丰富的习作内容,老师要努力为学生丰富内容创造条件,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开发学校生活,抓住社会生活;安排随文练笔、设计课堂练笔,捕捉时事练笔……针对学生不爱惜粮食的情况,在班内开展讨论,以《一粒米的自述》为题,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很好地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又如,结合作文《我的好朋友》,组织学生开展“夸夸自己”“夸夸我的好朋友”的主题活动。在教室,我还开辟了“习作园地”鼓励学生积极投稿,让他们尝到稿子被录用的甜头,激励他们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作文材料大大丰富了,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分幻想和想象。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就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由于不把作文教学局限于课本,而将学生的眼光引向更为广阔的生活领域,所以,学生就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以“真”为作文的标准,求真知、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走作文生活化之路。
(作者单位:溧阳市别桥中心小学)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作文 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中在强调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也十分强调学生生活的积累。指出:学生的习作,要开阔思路,解放手脚……这规定是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把金钥匙。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是作文的灵魂。我认为这“米”应从生活中来,应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走作文生活化之路。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体验,用心灵感悟生活,学会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达到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生活积累,走作文生活化之路呢?下面我就此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要立足于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平时作文“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善于观察,观察是学习写作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就必须引导学生观察,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着眼于自己身边的生活,调动多种感官,怀着真挚的情感去观察。对于观察到的现象,要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这样才能获得更全面的、更深刻的认识,有了收获就记下来。在生活中如果不做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素材就会从笔下溜走。因此,要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在教学中我提倡让学生写日记,在写日记之前,我要求学生进行“日忆”即每日一忆,对当天的事进行一次回忆,想想什么事可以成为日记的素材,然后记下来。日记是在记录自己的生活,必须是真实的,真实的情感使日记有强大的生命力。只要你观察生活,把每天发生在你身边的事,还有你的情感和态度,用你的笔记录下来,这就足够了。我还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日记擂台赛,看谁写的日记真实、有意义。在比赛时,我总是以身作则,和学生一起参赛。对于每一篇日记,我都会实行“高分政策”“鼓励表扬政策”,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尤其是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于日记写得好的学生可以免写课本中的作文。日记是学生生活的直接反映,学生写起来束缚小,自然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就被激发起来了。
二、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亮点
老师要有双慧眼,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常常听到学生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殊不知,世界精彩就在于生活中的小插曲。其最根本特点就是具有偶然性。因为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还处在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于是便会如流水般悄悄溜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情的主动意识,老师首先要做捕捉素材的能手。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这样笔下就会流淌出潺潺的清泉。
三、鼓励学生体验生活
学生对身边发生的许多人和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的、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的小事感到没必要写。这也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缺少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因此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勤观察、善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描写生活,善于抓住每一次机会、每一件事、每一处美景。我在作文时,会先让学生进行生活的体验。如要写《放风筝》,我就会带上学生一起到操场上放一次风筝。感受放风筝的艰难,放上后的快乐。通过观察和体验,学生作文时的语言就生动而富有个性了。
四、开发学生写作资源
文章的真情实感归根结底源于真实的生活。要使学生有丰富的习作内容,老师要努力为学生丰富内容创造条件,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开发学校生活,抓住社会生活;安排随文练笔、设计课堂练笔,捕捉时事练笔……针对学生不爱惜粮食的情况,在班内开展讨论,以《一粒米的自述》为题,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很好地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又如,结合作文《我的好朋友》,组织学生开展“夸夸自己”“夸夸我的好朋友”的主题活动。在教室,我还开辟了“习作园地”鼓励学生积极投稿,让他们尝到稿子被录用的甜头,激励他们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作文材料大大丰富了,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分幻想和想象。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就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由于不把作文教学局限于课本,而将学生的眼光引向更为广阔的生活领域,所以,学生就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以“真”为作文的标准,求真知、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走作文生活化之路。
(作者单位:溧阳市别桥中心小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