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学制”的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or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导学”顾名思义,“导”使之“学”也,即通过教师的“导”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进行自我探讨内化,以达到“教”为“不教”的目的。一方面是“导学”,即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督导学生学会规范,教导学生学会发展;另一方面是“导学制”,即探究这一实施过程中教育运行机制及发展模式,坚持“学为主体,导为主线,能为主旨”的教学思想,着力寻求“教”与“学”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师生多向互动的“共振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发生深层对话,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学制
  【中图分类号】G623.2
  2012最新修订《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修订稿)指出:“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为贯彻这一要求,我校语文组立足本校实际,将导疑、导研、导练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结合,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标中,找到了提升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的引擎,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精彩转身。
  (一)导疑——在自主学习中积累
  课标修订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钻研文本,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展开积极的思维,激发智慧的火花,引发强烈的求知欲,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形成觉悟,为接下来的导研做好必要的知识支撑。
  要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进步,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学生明于心而不明于口时,并不要直接道出答案,而是通过侧面点拨,给予一定的思考方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去发现。导疑可以是小学语文教材中预设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预习作业中暴露出的問题,还可以是学生主动思考提出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种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打开学生思路,引导学生自我释疑。引导学生课堂质疑不是教师越俎代庖的强推,也不是学生无聊幼稚式的作秀,如何启发学生从低效质疑步入高效质疑,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质疑的基本方法有比较法、怀疑法、想象法、求异创新法等。
  (二)导研——在合作学习中提炼
  课标修订稿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引导学生研习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导研既可以是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求得问题解决和认识深入,也可以师生互动,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交流研究,提炼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结构。
  导研,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路,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思、写、辩、议,指导学生围绕重点、难点,有目的地探究课文,展开思维,引领学生由宏观到微观、有粗浅到深入、由此及彼进行合作学习,努力做好知识的挖掘、迁移和提炼工作。在课堂上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踊跃表达,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以师导促生学,以师导促生研,在疑问中研究,在研究中交流,在交流中释疑,在释疑中归纳,在归纳中提炼,力求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学习是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化感受过程,学生每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思考过程。因此,导研需要弹性,有“弹”性才有“活”性,有“活”性才有“灵”性,有“灵”性才有“创造”性,弹性不仅表现在课堂提问、设计、评价上,更表现在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上,学生可能会一时答不上来,此时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将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在此基础上交流想法,各抒己见,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使小学语文课堂绽放出互动共进的生命之花。
  (三)导练——在探究学习中检验
  问题的研究、知识的积累、规律的发现不是最终目的,而这之后的实践与思考才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才是教者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基础,因而课堂导练必不可少。课标修订稿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课堂导练是引导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反馈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训练中它不仅具有帮助学生联系旧知的再现功能,还具有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比较的综合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我校语文组从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在训练中提高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导学制” 的三制模式:审批制、选择制、追踪制。训练的编写采取“审批制”,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把关。“选择制”,必须制定知识分布明细表,合理安排能力要求;习题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原创性;检测具有信度、效度、区分度;提供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努力使作业的设计符合课程要求,具有恰当的难度、合理的梯度、适当的题量。 “追踪制”,学生训练反馈情况要及时矫正, 采取“批改——订正——再批改——再订正……”的多轮循环矫正的方式,坚决做到“适当、适量、适时,不达标的坚决不放过”的训练要求。
  导练的形式可以是讲练结合,如先讲后练、先练后讲、讲练交替等;也可以是条块结合,每块均由“讲解”“练习”“小结”构成;还可以是在教学推进的过程中穿插微型训练等。
  总之,“导学制” 框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它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结合,强调尊重学生的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但“导学制” 框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其它教学模式一样,只是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活动顺序,是一种在摸索探讨中的程式,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绝对不能简单的程式化、规范化;如果一味遵循模式,则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张庆著:《我的小学语文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吴忠豪:《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小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3期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本文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就生活化实现的方法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2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其承担着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使命。但就目前的課堂教学情况看,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知行严重脱节的现象。针对这样的教学弊端,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将现实生活
摘要:新课改虽然实施了很多年了,但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还是困难重重。我校针对“新课标下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就“如何开展新课标下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一致认为需要做到:改变观念,试行专任生物教师任课制;强化培训,树立全面的教育教学理念;创设条件,为新课改实施保驾护航;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试行多种教学方式,以期找到更适合我校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农村中学 新课标
摘要:把数学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练习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现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让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方法;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创设具体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