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中结合工学培养学生性格的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部分,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帮助学生结合高职工学特点培养良好的性格。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工学结合培养学生性格的机会,我们应抓住上课氛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关键词 性格 体育教学 性格培养工学结合
  体育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结合高职工学特点培养性格。体育的教学潜伏着许多培养性格的机会,通过工学结合实践比较容易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一、性格的定义
  性格的定义,众说不一,且有广义、陕义之分,通常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二、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人在社会中生活,会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同时,人也往往对现实持有一定的态度,并做出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如果一个人对现实生活的各种态度和相应的行为,不断地重复、强化而得到巩固,形成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就构成了性格。
  性格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性格的稳定性只是指一个人性格的基本结构不变,而不是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一成不变。由于人的性格总是受其生活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所以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明显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性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性格除了有稳定性一面外,还有可塑性。
  三、高职体育教学对大学生性格的影响
  影响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家庭、高职大学教育、社会实践及人的自我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力等。家庭奠定了儿童性格形成的基础,而在大学生性格的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高职体育教育和社会实践过程。
  大学生入学后,其性格形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高职院校结合专业特点扩大了其生活范围。在班级集体中,大学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和对待现实的态度。此时,校风、班风、任课教师的性格和行为、大学生与教师和其它同学间的关系,以及大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的地位都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性格,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因材施教,切忌以单一的方式粗暴地教育学生。
  高职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高职体育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于增强体质,而且应结合工学特点形成良好的性格。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大学生参加自己所喜爱的体育运动,可以使性格产生相应的变化,表现出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如球类运动有助于发展机智、勇敢、灵活、顽强和集体主义精神等性格特征;长跑运动有助于发展大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自强、自制等性格特征;学习体育舞蹈可以培养学生彬彬有礼、文明向上的性格。
  四、高职体育教学与大学生基于工作过程性格培养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要是把培养学生的性格作为一个目标,那就必须根据这一目标的要求,把体育运动的场合组织成相应的结构特征。
  所谓体育教学,不单是指运动场、体育馆,还应包括所使用的教材、学生的条件、教师条件、社会集体的性质、传统、学校和班级的气氛等具有动力性质的整个文化情境。也就是说,体育的教学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整个最主要方面内容。
  (一)促进与抑制的体育教学场合
  场合的结构体育教学管理机制 是促进及抑制个人的需要和意图。具有促进作用的体育教学场合,对个人的需要和意图没有任何妨碍,较容易产生抑制力差、情感不稳定等性格特征;而起抑制作用的场合,常常阻碍欲望和意图,为了满足欲望,必须越过许多障碍。体育教学场合,虽然能形成意志坚强、勤奋努力的性格,但弄不好就会使乖僻、猜疑、忌妒行为等性格得到发展。上述两种环境场合,如果发展到极端,对性格的培养都是不利的。要想使大学生的性格按所期望的那样发展,必须构成中性的和谐环境场合。此外,教师给予学生的强烈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的性格发生变化。
  (二)集体的气氛
  集体的气氛在性格形成方面,具有左右效果的作用。研究证明,要培养理想的态度和性格,必须懂得怎样组织和领导学习集体,即要求教师和学生要经常一起考虑问题,齐心协办地完成高职工学结合任务。只有具备这种高职工学结合气氛的集体,才能培养良好的态度和性格。
  在高职体育集体的场合中有教师和学生,也有伙伴和竞争对手。另外,那里还有必须克服的困难、力争取得的成功和需要争取的荣誉等。而且,体育运动几乎包含人类一切形成的活动,如身体的、认识的、情绪的、意志的等。体育课中集体的工学结合气氛对体育运动起决定作用。
  (三)体育教学中竞争、比赛的场合
  比赛是高度紧张的竞争,充满强烈的竞争意识,洋溢着紧张兴奋的情绪。在这种场合,如果缺乏巧妙的指导,会产生错误的态度,如同学或班级间的不和睦,体育教学比赛报复心理等。不过,教学比赛场面大多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会产生学习生活更富乐趣的效果。当然,重要的是要适当的组织和巧妙应用教学竞争场面和比赛情景。
  五、通过体育教学培养性格
  综上所述,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性格,就要适当地构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服务的社会环境,并不断地改进教学环境。这个环境应使大学生考虑别人,考虑自己的行动对别人的影响,并学会对自己和别人的关系采取应有的态度。
  在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的相互关系和师生关系中,能学到的是具有社会价值的高度适应能力,以正义感、正直诚实、协作、宽容、责任感、尊重别人、遵守纪律等性格特征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对别人的这种态度逐渐变成对待自己本身的态度,这就是自尊心、优越感、义务观念、自卑等。
  体育教师应抓住在体育教学中培养性格的这种机会,根据体育教学指导目标,有意识地列入教学指导计划中去。在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方面,都以做到这一点,但在大学生性格培养方面却往往被忽略。如果这样,作为教学体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将使高职院校的整个体育教育产生严重的缺陷。
  参考文献:
  [1] 祝蓓里.体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日]松井三雄著,杨宗义,张春,崔东振译.体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校体育发展起来了,有利于国家体育的全面健康发展,是我国教育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完成高校体育目的和任务,高校必须重视体育教学。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的意义和体能发展的特点进行探讨,概括出了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能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学生 体能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的意义  一般来说,体能发展包括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两个方面。所谓身
摘 要 大家都知道游戏在体育教学中,以它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有趣的组织形式,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因为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能结合课的主题使每一体育课,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动作技术,锻炼身体,提高素质。  关键词 体育 教学 游戏  一、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游戏既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更容易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在不断推进与发展,传统的高校体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本文针对高校体育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 高校 体育 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工作在不断的推行和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组成环节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高校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已经成为了目前高校体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
摘 要 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任务,尤其是对高校公体课的影响较大。通过近十年的公体课教学实践,高校公共体育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上有所改观,但与学生主体意愿仍存在一定差距,不能有效达到新《纲要》要求,使得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危机。只有从根源上找到制约公体课教学目标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完成新《纲要》
摘 要 本文从教师视角研究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强调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要符合实际,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优化教学,并且要有敬业创新意思。只有做好这些方面,才能不断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研究 新课程  一、设计教学目标要符合实际  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把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告诉学生,以激发其学习动机。我们老师要强调“因
摘 要 在初中阶段实施快乐体育教学,促进初中生个性和谐发展,使初中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产生运动兴趣,增强对健康的理解,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关键词 快乐体育 教学 培养 教育  “快乐体育”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中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在我国多数学校出现了“快乐体育”的教学氛围,而且这种氛围以很快的速度传播开来。  一、“快乐体育”的概念  所谓的“快乐体育”是学生在心里
摘 要 “90后”大学生是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具有思想开放、个性独立、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等鲜明特点,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代。本文从这一群体的特点出发,探讨根据其特点开展体育课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特点 体育课教学  “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到1999年出生,现在进入大学的中国公民,是当前大学生的主体。“90后”大学生是在国家物质丰富的条件下成长的一代,特殊的成长环境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