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插至上腔静脉的导管。利用PICC将药物输液注在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PICC;置管术;护理
1. PICC的定义
1.1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使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深静脉导管植入术。
1.2 PICC的适应症
需要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血液制品,高渗、粘稠性液体,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如:化疗药、氨基酸、脂肪乳、全血、血小板等。
2. PICC的并发症及护理
2.1 静脉炎:临床症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通常发生在置管后3-6天,表现为触红、发红等症状,包括血栓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
2.1.1原因 ①在小静脉内放置过大的导管,持续刺激静脉内皮;②在导管穿刺过程中静脉壁受到刺激;③通过尖端不在中心静脉内的导管输入刺激性药物。
2.1.2预防置管前选择好血管和导管,首选肘正中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静脉瓣少,血管粗)。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输入刺激性药物如某些化疗药时,可用硫酸镁湿敷。若封管前输的是刺激性药物,宜用生理盐水冲净药物后再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
2.1.3处理方法一旦发生静脉炎,应及时处理。如抬高患肢,放松肢体,上臂予湿热敷。加强置管后的护理,置管后24h应换药1次,此后每周1-2次,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侵入血管,造成细菌性静脉炎。
2.3.1 感染
多由于无菌操作不严或换药不及时等原因引起,无论置管过程还是置管后的导管护理都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定期换药、更换肝素帽、导管口做细菌培养,还应观察体温变化及局部有无红、肿、痛、渗血、渗液。
2.4.1堵管
PICC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并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原因:①导管被夹闭;②导管打折;③不正确、不充分的冲管和封管方法;④输入过高浓度的液体。
2.4.1.1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是正确的冲管、封管、更换肝素帽,每天治疗结束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用10ml肝素盐水冲管,当肝素盐水剩余1ml时正压封管,边退针边推封管液,直至针头退出,未输液时每1~3天封管1次,保持PICC导管的顺畅,避免扭曲、打折。
2.4.1.2 如输注脂肪乳、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才能封管。2.5.1 血栓
血栓的形成多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及导管周围血流速度减慢所致。主要表现为液体流速减慢,远端肢体浮肿、穿刺部位渗液、局部疼痛、冲洗受阻。2.5.1.1 每次输液应先抽回血检查有无血栓,若有阻力切勿用液体加压冲洗,可用力抽吸,借负压吸血栓,若无效可用尿激酶50万u+20mlNS溶栓。
2.5.1.2 血栓形成后应立即进行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后,与血管外科联系,可先不急于拔管,在血管外科,可利用PICC管将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栓子处,边溶栓边拔管,溶栓期间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6. 导管异位:导管异位是PICC常见的问题,原因①主要是由于病人肢体频繁活动,导管固定不牢;②更换贴膜时不及时或手法不正确。
2.6.1.1预防告知病人穿刺肢体勿频繁活动,妥善固定导管。
2.6.1.2 定期检查并记录外留导管的位置和长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及时更换贴膜。更换贴膜时手法轻稳、正确,顺着导管方向从下往上揭去贴膜,以免将导管拔出。
2.7. 导管漂移或脱出护理
2.7.1 用敷贴覆盖导管体外部分并用纸胶布妥善固定,每周更换贴膜,防止卷曲、松动。更换贴膜时要自下而上去除,每次观察导管的刻度并记录。
2.7.2 对护士及家属进行培训,正确合理对导管进行维护,教会患者及家属改良术肢衣袖,避免穿脱上衣时将导管拔出,尤其在睡眠时保护好导管,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儿童患者应嘱咐不要玩弄PICC外露部分,以免将导管拉出体外。
2.8. 导管破裂或断裂护理:查找损坏点,确定导管种类和规格。如果导管发生破裂要马上拔管,若断裂,断裂部分游离入体内应尽快定位并取出导管。
3. PICC拔管护理
当治疗结束或发生并发症需要拔管时,应向患者讲述拔管过程,缓解患者紧张心理。患者取仰卧位,外展穿刺侧上肢,嘱患者做深呼吸,缓慢拔出导管,拔管后检查导管是否完整,按压穿刺点不少于5分钟,并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24小时,嘱患者拔管后24小时内尽量减少穿刺肢体活动,以防出血。
4. 讨论
PICC导管为癌症患者及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PICC导管可留置1年,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用药过程中患者的恐惧,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成功地穿刺留置导管后,离不开细致的导管护理,PICC导管毕竟是一种异物,长期留在体内,在留置期间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无菌技术,做好相应的护理,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春妹 护理操作对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4,185(6B):1099-1100
[2]沈建英,呼宾.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85-786.
[3]许璧瑜,成守珍,揭素铭.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3,9(5):361-362.
[4]于健春,王秀荣,蒋朱明.X线辅助经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
[5]刁永书,李虹,许辉琼,等.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和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B):3-5.
[6]薛巧香,郝立新 2例PICC导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3,17,(1):41
[7]李新萍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59-860
[8]朱璐,王红,金桂荣,等.改良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实用医学杂志,2006,8.
[9]Rounteer D.将导管由末梢插入中心静脉的方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2,11(2):74.
【摘要】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插至上腔静脉的导管。利用PICC将药物输液注在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PICC;置管术;护理
1. PICC的定义
1.1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使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深静脉导管植入术。
1.2 PICC的适应症
需要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血液制品,高渗、粘稠性液体,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如:化疗药、氨基酸、脂肪乳、全血、血小板等。
2. PICC的并发症及护理
2.1 静脉炎:临床症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通常发生在置管后3-6天,表现为触红、发红等症状,包括血栓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
2.1.1原因 ①在小静脉内放置过大的导管,持续刺激静脉内皮;②在导管穿刺过程中静脉壁受到刺激;③通过尖端不在中心静脉内的导管输入刺激性药物。
2.1.2预防置管前选择好血管和导管,首选肘正中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静脉瓣少,血管粗)。穿刺及送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壁。输入刺激性药物如某些化疗药时,可用硫酸镁湿敷。若封管前输的是刺激性药物,宜用生理盐水冲净药物后再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
2.1.3处理方法一旦发生静脉炎,应及时处理。如抬高患肢,放松肢体,上臂予湿热敷。加强置管后的护理,置管后24h应换药1次,此后每周1-2次,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侵入血管,造成细菌性静脉炎。
2.3.1 感染
多由于无菌操作不严或换药不及时等原因引起,无论置管过程还是置管后的导管护理都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定期换药、更换肝素帽、导管口做细菌培养,还应观察体温变化及局部有无红、肿、痛、渗血、渗液。
2.4.1堵管
PICC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并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原因:①导管被夹闭;②导管打折;③不正确、不充分的冲管和封管方法;④输入过高浓度的液体。
2.4.1.1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是正确的冲管、封管、更换肝素帽,每天治疗结束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用10ml肝素盐水冲管,当肝素盐水剩余1ml时正压封管,边退针边推封管液,直至针头退出,未输液时每1~3天封管1次,保持PICC导管的顺畅,避免扭曲、打折。
2.4.1.2 如输注脂肪乳、血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才能封管。2.5.1 血栓
血栓的形成多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及导管周围血流速度减慢所致。主要表现为液体流速减慢,远端肢体浮肿、穿刺部位渗液、局部疼痛、冲洗受阻。2.5.1.1 每次输液应先抽回血检查有无血栓,若有阻力切勿用液体加压冲洗,可用力抽吸,借负压吸血栓,若无效可用尿激酶50万u+20mlNS溶栓。
2.5.1.2 血栓形成后应立即进行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后,与血管外科联系,可先不急于拔管,在血管外科,可利用PICC管将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栓子处,边溶栓边拔管,溶栓期间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6. 导管异位:导管异位是PICC常见的问题,原因①主要是由于病人肢体频繁活动,导管固定不牢;②更换贴膜时不及时或手法不正确。
2.6.1.1预防告知病人穿刺肢体勿频繁活动,妥善固定导管。
2.6.1.2 定期检查并记录外留导管的位置和长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及时更换贴膜。更换贴膜时手法轻稳、正确,顺着导管方向从下往上揭去贴膜,以免将导管拔出。
2.7. 导管漂移或脱出护理
2.7.1 用敷贴覆盖导管体外部分并用纸胶布妥善固定,每周更换贴膜,防止卷曲、松动。更换贴膜时要自下而上去除,每次观察导管的刻度并记录。
2.7.2 对护士及家属进行培训,正确合理对导管进行维护,教会患者及家属改良术肢衣袖,避免穿脱上衣时将导管拔出,尤其在睡眠时保护好导管,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儿童患者应嘱咐不要玩弄PICC外露部分,以免将导管拉出体外。
2.8. 导管破裂或断裂护理:查找损坏点,确定导管种类和规格。如果导管发生破裂要马上拔管,若断裂,断裂部分游离入体内应尽快定位并取出导管。
3. PICC拔管护理
当治疗结束或发生并发症需要拔管时,应向患者讲述拔管过程,缓解患者紧张心理。患者取仰卧位,外展穿刺侧上肢,嘱患者做深呼吸,缓慢拔出导管,拔管后检查导管是否完整,按压穿刺点不少于5分钟,并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24小时,嘱患者拔管后24小时内尽量减少穿刺肢体活动,以防出血。
4. 讨论
PICC导管为癌症患者及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PICC导管可留置1年,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用药过程中患者的恐惧,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成功地穿刺留置导管后,离不开细致的导管护理,PICC导管毕竟是一种异物,长期留在体内,在留置期间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无菌技术,做好相应的护理,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春妹 护理操作对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4,185(6B):1099-1100
[2]沈建英,呼宾.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85-786.
[3]许璧瑜,成守珍,揭素铭.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3,9(5):361-362.
[4]于健春,王秀荣,蒋朱明.X线辅助经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
[5]刁永书,李虹,许辉琼,等.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和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B):3-5.
[6]薛巧香,郝立新 2例PICC导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3,17,(1):41
[7]李新萍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59-860
[8]朱璐,王红,金桂荣,等.改良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实用医学杂志,2006,8.
[9]Rounteer D.将导管由末梢插入中心静脉的方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2,1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