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要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首先得从理解词句开始,包括对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以及对特殊句式的理解。作为中考,只求通其意,而不要求通其法,即以了解文意为目的,而不考查古汉语知识。
[备考指要]
文言文复习要以课内文言文为主,因为即使命题材料来自课外,试题也是依据课内所应掌握的内容设计的。如有超出,一般会有相应的注释。
文言文阅读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1 解释常见的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复习重在积累。复习时要注意文言实词一般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要注意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等现象。文言实词的词义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根据相邻的字推断,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
例1 (2009江苏徐州)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臣之妻私臣 (2)皆以美于徐公 (3)面刺寡人之过者 (4)卒得反国
解析:“私”“以”的词义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面”的词义可以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反”可以根据通假字知识推断。
2 了解重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
中考一般考查“之、其、于、以”等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复习文言虚词首先要弄懂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课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其次是要按一定的体例进行分类、整理、归纳。
例2 (2008江苏连云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吏护还之乡”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 至之市,而忘操之 B 久之,目似瞑 C 先帝称之曰能 D 辍耕之垄上
例3 (2009江苏扬州)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 涓人言于君曰 余将告于莅事者
C 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其真无马邪
D 隗且见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 理解文言文中重要的语句
重要的语句往往是作者抒发感情、表达观点的语句,是与文言文内容和表现方式相关联的语句。理解了这些语句,对准确把握文言文内容至关重要,因此要重点揣摩。同时,还要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文中重要语句的意思。
例4 (2008江苏苏州)“水落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
例5 (2009吉林)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景象。
4 翻译文言文语句
翻译文言语句要做到“信、达、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直译时主要应运用“替、扩、留、补、删、调”六字法。
文言语句翻译的步骤是:通读全文,把握大意;通读全句,标注要点;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语序,符合规范;检查校正,防止误译。
例6 (2009江苏无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被灾尤剧。 (2)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
例7 (2009江苏徐州)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3)吾知所以亡矣。
5 美丽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然后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落实对各段的理解;并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要的语句,进而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8 (2008江苏宿迁)阅读两文,回答问题。
甲文通过“_________”这句富有侮辱性的话,表现了楚王的傲慢无礼;乙文通过“勿杀!寡人闻命矣”这句话,表现了景公的_________;甲乙两文则共同表现了晏子的________。
6 对浅易文言文的内容进行评价,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对文言文内容进行评价的前提是准确理解文言文内容,评价要联系文言文内容。看法和体验要言之有理,语言表述要准确、严密。
例9 (2009江苏徐州)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原因:________
启发:________
例10 (2008江苏镇江)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为什么会发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的感慨?
[典例精析]
例1 (2009江苏苏州)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5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荚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 1 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B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C
能谤讥于市朝
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闻寡人之耳者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小石潭记》)
E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2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A 今齐地方千里
B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C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 “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取得了什么效果?
5 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例2 (2009江苏镇江)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6~10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1 下列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A
遂许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B
庶竭驽钝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C
至于斟酌损益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黔之驴》)
D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E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答:_______和_______
2 “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是一个表示结果的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致”。下列各句中的“以”跟它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C 遂许先帝以驱驰
D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选段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该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字短语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的这首怀古绝句歌咏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说说你对诗中“遗恨”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挎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挎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于是信孰视之,僥出祷下( ) ②又不能治生商贾(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 ②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
③常从人寄食饮( ) ④数月,亭长妻患之( )
3 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①又不能治生商贾。
②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4,“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韩信是真的胆怯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要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首先得从理解词句开始,包括对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以及对特殊句式的理解。作为中考,只求通其意,而不要求通其法,即以了解文意为目的,而不考查古汉语知识。
[备考指要]
文言文复习要以课内文言文为主,因为即使命题材料来自课外,试题也是依据课内所应掌握的内容设计的。如有超出,一般会有相应的注释。
文言文阅读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1 解释常见的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复习重在积累。复习时要注意文言实词一般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要注意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等现象。文言实词的词义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根据相邻的字推断,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
例1 (2009江苏徐州)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臣之妻私臣 (2)皆以美于徐公 (3)面刺寡人之过者 (4)卒得反国
解析:“私”“以”的词义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面”的词义可以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反”可以根据通假字知识推断。
2 了解重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
中考一般考查“之、其、于、以”等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复习文言虚词首先要弄懂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课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其次是要按一定的体例进行分类、整理、归纳。
例2 (2008江苏连云港)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吏护还之乡”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 至之市,而忘操之 B 久之,目似瞑 C 先帝称之曰能 D 辍耕之垄上
例3 (2009江苏扬州)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 涓人言于君曰 余将告于莅事者
C 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其真无马邪
D 隗且见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 理解文言文中重要的语句
重要的语句往往是作者抒发感情、表达观点的语句,是与文言文内容和表现方式相关联的语句。理解了这些语句,对准确把握文言文内容至关重要,因此要重点揣摩。同时,还要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文中重要语句的意思。
例4 (2008江苏苏州)“水落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
例5 (2009吉林)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景象。
4 翻译文言文语句
翻译文言语句要做到“信、达、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直译时主要应运用“替、扩、留、补、删、调”六字法。
文言语句翻译的步骤是:通读全文,把握大意;通读全句,标注要点;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语序,符合规范;检查校正,防止误译。
例6 (2009江苏无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被灾尤剧。 (2)孰谓人心之淳,风俗之厚,今不若古哉!
例7 (2009江苏徐州)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3)吾知所以亡矣。
5 美丽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然后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落实对各段的理解;并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要的语句,进而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8 (2008江苏宿迁)阅读两文,回答问题。
甲文通过“_________”这句富有侮辱性的话,表现了楚王的傲慢无礼;乙文通过“勿杀!寡人闻命矣”这句话,表现了景公的_________;甲乙两文则共同表现了晏子的________。
6 对浅易文言文的内容进行评价,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对文言文内容进行评价的前提是准确理解文言文内容,评价要联系文言文内容。看法和体验要言之有理,语言表述要准确、严密。
例9 (2009江苏徐州)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原因:________
启发:________
例10 (2008江苏镇江)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为什么会发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的感慨?
[典例精析]
例1 (2009江苏苏州)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5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荚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 1 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B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C
能谤讥于市朝
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闻寡人之耳者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小石潭记》)
E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2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A 今齐地方千里
B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C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 “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取得了什么效果?
5 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例2 (2009江苏镇江)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6~10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1 下列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A
遂许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B
庶竭驽钝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C
至于斟酌损益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黔之驴》)
D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E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答:_______和_______
2 “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是一个表示结果的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致”。下列各句中的“以”跟它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C 遂许先帝以驱驰
D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选段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该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字短语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的这首怀古绝句歌咏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说说你对诗中“遗恨”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挎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挎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于是信孰视之,僥出祷下( ) ②又不能治生商贾(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 ②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
③常从人寄食饮( ) ④数月,亭长妻患之( )
3 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①又不能治生商贾。
②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4,“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韩信是真的胆怯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