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应用于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技术早期识别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建立犬顿抑心肌(A组)和梗死心肌(B组)模型,分别获取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前、结扎后30 min 及再灌注5 min、15 min、30 min和输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后的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观二维、M型和IB图像,观察周期变化幅度(CVIB)、标化平均声像强度(标化AII)和室壁增厚率(WT)的动态变化.结果 A组于冠状动脉闭塞后,标化AII略升高,WT和CVIB则明显下降;再灌注后,标化AII很快恢复至基础水平,而WT和CVIB于再灌注30 min 时尚未完全恢复到基础水平,分别为基础值的 62.57%±18.18% 和 67.50%±11.88%.B组标化AII的变化趋势与A组相似,而WT和CVIB于再灌注后无改善.再灌注30 min 时,A、B两组CVIB的差异虽有显著性意义(P=0.021),但A组中仍有3条犬的CVIB与B组交叉;输注多巴酚丁胺后A组局部WT增加的同时CVIB也明显增加,而B组无显著改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且无交叉值.结论多巴酚丁胺应用于IB技术可以早期识别存活心肌,提高了IB技术检测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