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头痛、头晕的治疗,民间用得最多的莫过于天麻。使用天麻的人很多,真正懂用天麻的人却很少。怎样才能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请看本期专家评药——
特约专家: 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李 文
山东淄博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整理: 杨春霞
古时候,大山深处有一个部落,住着百多户人家,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有一天,部落里突然流行一种奇怪的疾病。这种病一旦缠身,头痛得像裂开似的,严重的会四肢抽搐、半身瘫痪。人们占卜求医,但都不见效果。
部落首领见人们被病魔折磨而自己又束手无策,心中十分难受,就决心去寻找能治愈这种病的“神医”。首领翻山越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神医”住的地方。没想到他刚到门口,就头晕目眩、四肢抽搐,一头栽倒在地上。不知道过了多久,首领醒过来。正在这时,走进来一位老爷爷,手中端着一碗药,让首领喝下去。老爷爷说:“你和部落的人们生的病一样,要靠一种药材医治。药材已准备好,就放在石桌,病好后带回部落里去。这种药材如果吃不完,就把它藏在背阴的烂树叶里,它就会永远用不完。”话音刚落,老爷爷已不见踪影。首领知道自己遇到的是“神医”,他的药材是天赐之物。
回到部落,首领把“神医”赐的药材熬了一大锅,让生病的人喝下。喝了这种药水之后,部落里生病的人逐渐好了。他把剩下的药材,依照“神医”所嘱,藏在背阴处的烂树叶里,从此,这药材就一年年地流传下来。
人们说这药材是“神医”所赐的上天之物,又专治头晕目眩、半身麻痹瘫痪,所谓天降神草,能治麻痹,就把这种药材叫做天麻。
天麻 “档案”
天麻,又名鬼督邮、明天麻、水洋芋、赤箭,为兰科植物的干燥块茎。主产于四川、云南、湖北、陕西、贵州等省。东北及华北各地亦产。
外形天麻呈长椭圆形,略扁,皱缩或稍弯曲。长5~13厘米,宽2~6厘米,厚1~3厘米。顶端有残留茎基或红棕色干枯的芽孢,习称“鹦哥嘴”,亦称“红小辫”。另一端有自母天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习称“脐疤”。表面淡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具环节,有点状突起,节上常有膜质鳞叶。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半透明,角质样,黄白色至淡棕色。
分类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者为“冬麻”,质佳;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色晦暗,空心者为“春麻”,质次。
饮片在中药材市场所出现的天麻有的为横切片。横切薄片呈不规则肾形、椭圆形,外皮淡黄或淡棕色,质坚实。切面为类白色或淡黄色、光亮、半透明、角质状,有时中空,质脆易折断。气味同原药材,味甘。
◆真假天麻的鉴别
市面上常有人兜售天麻,但伪品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商陆的块根(表皮粗糙,久嚼麻舌);紫茉莉根(断面不平坦,味淡有刺喉感);大丽花(菊)根(断面类白色,有臭气,味淡);羽列蟹甲草根(表面灰棕色、半透明、环节明显);土豆(较光滑,有纵皱纹及浅沟纹,底部无圆形疤痕)。
这些伪品没有天麻的功用,有的甚至有毒,如商陆。从外形看,它们与正品天麻的最大区别点有3个方面:一无点状斑痕组成的横环纹,二无“鹦哥嘴”,三无“肚脐眼”。另外,正品天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略平坦;味微苦而甜,嚼之发脆而带粘性;隔水蒸后,有马尿样的气味。
◆保存
天麻宜置坛内密封,于干燥通风处保存,并经常翻晒,以防霉蛀。如发现霉变,可用温水刷净、晒干或烘干。
◆野生天麻与人工栽培天麻
试验表明,两者所含成分大致相同,质量相当;有试验发现,人工栽培天麻的药性在某些方面还胜过野生天麻。
◆天麻的加工方法
新鲜天麻,经过洗涤后可以食用;若要久存,就要及时加工,否则久放会影响质量。
新鲜天麻的加工,常用的方法是蒸笼法,即用蒸笼来蒸制天麻。此法加工的天麻色泽鲜艳,质量最好。具体方法是,将天麻用清水洗净表皮泥沙,擦去表皮上的膜衣和黑迹,再用清水洗净,分大、中、小三级分别放进笼内蒸10~20分钟,小的时间要短,大的时间稍长,以蒸透无白心为度。
天麻善治风邪引起的头痛、头晕
天麻的籽很小,用肉眼根本看不见,所以古人说“凡人无法能栽种”。当然,这种说法后来被菌种专家推翻。菌种专家研究了天麻生长的环境,用环密栽培天麻获得成功,使这一山间“神药”变成了人工栽种植物,其使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天麻味甘性平。中医认为甘入脾,脾在五行属土,土能胜湿,因此,天麻的作用之一是去除脾之湿气。天麻“入肝经气分”,肝属木,在自然界为“风”,因此天麻的另一重要作用是治“风”。风邪的特点是善行而数变,并且风邪可以其它邪气侵犯人体,如风湿、风寒、风热等。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证明,天麻既可以治疗内风,也可以治疗外风。
治内风引起的头痛、头晕内风指的是肝风。肝风上扰,脑窍不利,可以出现头晕、头痛、颈项不适、舌质淡红、舌苔白或黄、脉弦。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风挟湿上扰,出现头晕、头重、头胀、颈项酸痛、肢体困重、恶心纳呆、口干不想饮水、舌淡苔白腻、脉弦滑,可以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肝风化热,肝火上炎则会出现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肢体震颤、失眠、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可以用镇肝熄风汤治疗。
治外风引起的头痛、头晕一般外感风邪后头痛,常发生在枕部或在太阳穴,单侧或双侧,有时限于头皮,但痛处不定,肢体酸楚,舌质红、苔或白或黄,风挟寒或挟热,脉弦紧或弦数。治疗外风最好的药物不是天麻,而是川芎、蔓荆子、防风等解表类药物,因此,可以用解表药配以天麻来治疗外风头痛。
可见,天麻并非治疗头痛之良药,而是治“风”之良药,只有根据天麻的药性用药,才能恰当准确,不能见到头痛、头晕就用天麻。
天麻的多种新用途
现代研究发现,天麻的块茎含天麻素、香荚兰醇、香荚兰醛、维生素 A 、琥珀酸、甙类、天麻多糖、结晶性中性物质及微量生物碱、黏液质。天麻素和天麻多糖是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天麻素可调节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产生镇静、安眠和镇痛作用。
天麻与其它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如天麻蜜环菌片、天麻杜仲胶囊、复方天麻胶囊、天麻丸等,可用来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耳源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风、风湿性腰腿关节疼痛、抽搐等。
天麻最好配伍而用
《本草衍义》说:“天麻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天麻归肝经,常用于热极生风和肝风内动诸证,有“定风神药”之美誉。但从古至今,天麻很少单独使用,良好的配伍往往能让其发挥特殊功效。与天麻配伍的药很多,根据医治的疾病不同而不同,最常见的当属钩藤、人参、白术、牛膝等。
1.用于肝风内动引起的惊痫抽搐。治小儿急惊风,可与羚羊角、钩藤、全蝎等息风止痉药配伍,如钩藤饮子;治小儿脾虚慢惊,则与人参、白术、白僵蚕等补脾息风药配伍,如醒脾丸;治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常与天南星、白附子、防风等祛风止痉药配伍,如玉真散。
2.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治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常与钩藤、石决明、牛膝等平肝潜阳的药同用,如天麻钩藤汤;治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常与半夏、白术、茯苓等健脾燥湿化痰药同用,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3.用于肢麻痉挛抽搐、风湿痹痛。治手足不遂、肢体麻木、痉挛抽搐等证,常与川芎同用,如天麻丸;治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者,多与秦艽、羌活、桑枝等祛风湿药同用,如秦艽天麻汤。
天麻不是补品
由于天麻对头痛、眩晕等疾病效果显著,故常被人当成“补品”,不管自己是否有适应证,都盲目应用。其实,这种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天麻有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服用时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注意事项。
◆禁忌证
《本经逢原》云:“天麻性虽不燥,毕竟风剂,若血虚无风、火炎头痛、口干便闭者,不可妄用。”清代名医吴仪洛更是直言:“血液衰少及非真中风者忌用。”由此可看出,有两种情况不能用天麻,一种是气血亏虚之人,一种是火热毒邪为病者。
因此,凡患者见津液衰少、舌干口燥、咽干、便秘、虚损以及经脉失养等属血虚阴虚的眩晕和头痛者,均须慎用天麻。即使是针对肝阳上亢、痰阻经络等实证时,使用天麻也要详审病情,把握病机,随证加减,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中医认为,药物是用来纠正阴阳气血之偏的,如果没有机体之偏,就不能用药,否则无益。所以,不能随随便便用药。
◇ 个别人对天麻过敏
有的人对天麻过敏,服用天麻或天麻制剂后会出现头晕、恶心、胸闷、皮疹、瘙痒等,个别会出现面部或全身浮肿,甚至脱发等现象。若出现天麻过敏,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应用抗过敏药物。
◇ 久服天麻无益
《本草纲目》云:“久服天麻,遍身发出红丹。”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不可随意久用。
天麻的吃法
天麻有许多食疗方。但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
>>经典食疗方
◆天麻山药炖乳鸽
材料:鲜天麻、鲜山药、葱白段各100克,乳鸽4只,生姜片25克,料酒35克,精盐10克。
烹制方法:上述药料加水用大火烧开,撇去表面浮沫后,小火炖60分钟,加入精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补肝益肾、健脾益胃、补气益肺、滋肾固精。可治疗病后虚弱、阳痿早泄、消渴、妇女血虚、月经不调、头痛、眩晕等证。
◆天麻鸭子
材料:鲜天麻100克,枸杞子15克,母鸭1只。
烹制方法:将鸭宰杀,去毛及内脏,与天麻、枸杞子共炖。鸭子熟后,加入食盐、味精等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潜阳,平肝息风。适用于阴虚阳亢、先兆流产、目眩头晕、耳鸣头痛、口苦咽干等证。
◆天麻炖甲鱼
材料:甲鱼1只(约450克),天麻片15克,调料适量。
烹制方法:用沸水将甲鱼稍烫一下后,刮去表面泥膜,挖净体内黄油。用甲鱼胆在甲鱼壳背上涂1圈,腹向上置于容器中,再将天麻片、葱、姜覆盖其上,加黄酒适量盖好,隔水炖1.5~2小时即可。
功效:滋养肝肾、平肝潜阳、活血散淤。适用于高血压、肝炎出现肝阳上亢、血淤等证者。
◆天麻竹沥粥
材料:天麻10克,粳米100克,竹沥30克,白糖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浸软,切成薄片,与粳米加水煮粥,调入竹沥、白糖即成。分2次服用。
功效:平肝息风、清热化痰。适用于肝风痰热等证。
◆天麻鱼头煲
材料:鲢鱼头 500克,天麻35克,茯苓20克,枸杞子10克,姜5克,盐3克,胡椒粉1克 。
烹制方法:鱼头去鳃,从中间劈开剁成块,用水冲洗干净,焯一下水;天麻片、茯苓、枸杞子分别用水洗净;将焯好的鱼头及天麻片、茯苓、姜片放入砂煲内,加入鸡汤后,用大火烧开,撇去表面浮沫;再放入枸杞子盖好,改用小火煲1小时左右,放盐、味精、胡椒粉调好口味即成。
功效:滋阴潜阳、平肝息风。适用于阴虚阳亢、先兆流产出现目眩头晕、耳鸣头痛、口苦咽干者。
>>天麻酒3方
◇ 方1
方药:天麻15克,蕲蛇12克,羌活、五加皮、秦艽、当归各6克,红花9克,防风3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将以上8味药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湿、活血通络。
主治:风湿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关节疼痛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30~60毫升,每日2次。
◇ 方2
原料:天麻、牛膝、制附子、杜仲各6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将4味药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备用。
功效:祛风通络、温肾壮腰。
主治:妇人风痹、半身不遂。
用法:口服。每次温服5~10毫升,每日2~3次。
◇ 方3
原料:天麻、人参、牛膝各30克,炙黄芪60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备一只洁净纱布袋、一只装酒容器。先将人参、天麻、牛膝、炙黄芪研碎为粗粉,装入纱布袋,扎紧袋口。再放入盛有白酒的容器浸泡。半个月左右,将其取出压榨留汁液。再将汁液与药酒混合,静置后过滤。最后装瓶贮备即可。风湿痹痛患者,可以适量在配方中加入羌活、独活、桂枝各10克。
功效:补气益脾,舒活筋脉。适用于气虚血少、肢体麻木、关节疼痛和病后体弱者。
用法:每日服用2~3次,每次服用10毫升。孕妇忌用。
注:以上是比较常见的配方。有需要者宜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随证加减药味,治疗效果会更理想。
特约专家: 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李 文
山东淄博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整理: 杨春霞
古时候,大山深处有一个部落,住着百多户人家,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有一天,部落里突然流行一种奇怪的疾病。这种病一旦缠身,头痛得像裂开似的,严重的会四肢抽搐、半身瘫痪。人们占卜求医,但都不见效果。
部落首领见人们被病魔折磨而自己又束手无策,心中十分难受,就决心去寻找能治愈这种病的“神医”。首领翻山越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神医”住的地方。没想到他刚到门口,就头晕目眩、四肢抽搐,一头栽倒在地上。不知道过了多久,首领醒过来。正在这时,走进来一位老爷爷,手中端着一碗药,让首领喝下去。老爷爷说:“你和部落的人们生的病一样,要靠一种药材医治。药材已准备好,就放在石桌,病好后带回部落里去。这种药材如果吃不完,就把它藏在背阴的烂树叶里,它就会永远用不完。”话音刚落,老爷爷已不见踪影。首领知道自己遇到的是“神医”,他的药材是天赐之物。
回到部落,首领把“神医”赐的药材熬了一大锅,让生病的人喝下。喝了这种药水之后,部落里生病的人逐渐好了。他把剩下的药材,依照“神医”所嘱,藏在背阴处的烂树叶里,从此,这药材就一年年地流传下来。
人们说这药材是“神医”所赐的上天之物,又专治头晕目眩、半身麻痹瘫痪,所谓天降神草,能治麻痹,就把这种药材叫做天麻。
天麻 “档案”
天麻,又名鬼督邮、明天麻、水洋芋、赤箭,为兰科植物的干燥块茎。主产于四川、云南、湖北、陕西、贵州等省。东北及华北各地亦产。
外形天麻呈长椭圆形,略扁,皱缩或稍弯曲。长5~13厘米,宽2~6厘米,厚1~3厘米。顶端有残留茎基或红棕色干枯的芽孢,习称“鹦哥嘴”,亦称“红小辫”。另一端有自母天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习称“脐疤”。表面淡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具环节,有点状突起,节上常有膜质鳞叶。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半透明,角质样,黄白色至淡棕色。
分类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者为“冬麻”,质佳;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色晦暗,空心者为“春麻”,质次。
饮片在中药材市场所出现的天麻有的为横切片。横切薄片呈不规则肾形、椭圆形,外皮淡黄或淡棕色,质坚实。切面为类白色或淡黄色、光亮、半透明、角质状,有时中空,质脆易折断。气味同原药材,味甘。
◆真假天麻的鉴别
市面上常有人兜售天麻,但伪品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商陆的块根(表皮粗糙,久嚼麻舌);紫茉莉根(断面不平坦,味淡有刺喉感);大丽花(菊)根(断面类白色,有臭气,味淡);羽列蟹甲草根(表面灰棕色、半透明、环节明显);土豆(较光滑,有纵皱纹及浅沟纹,底部无圆形疤痕)。
这些伪品没有天麻的功用,有的甚至有毒,如商陆。从外形看,它们与正品天麻的最大区别点有3个方面:一无点状斑痕组成的横环纹,二无“鹦哥嘴”,三无“肚脐眼”。另外,正品天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略平坦;味微苦而甜,嚼之发脆而带粘性;隔水蒸后,有马尿样的气味。
◆保存
天麻宜置坛内密封,于干燥通风处保存,并经常翻晒,以防霉蛀。如发现霉变,可用温水刷净、晒干或烘干。
◆野生天麻与人工栽培天麻
试验表明,两者所含成分大致相同,质量相当;有试验发现,人工栽培天麻的药性在某些方面还胜过野生天麻。
◆天麻的加工方法
新鲜天麻,经过洗涤后可以食用;若要久存,就要及时加工,否则久放会影响质量。
新鲜天麻的加工,常用的方法是蒸笼法,即用蒸笼来蒸制天麻。此法加工的天麻色泽鲜艳,质量最好。具体方法是,将天麻用清水洗净表皮泥沙,擦去表皮上的膜衣和黑迹,再用清水洗净,分大、中、小三级分别放进笼内蒸10~20分钟,小的时间要短,大的时间稍长,以蒸透无白心为度。
天麻善治风邪引起的头痛、头晕
天麻的籽很小,用肉眼根本看不见,所以古人说“凡人无法能栽种”。当然,这种说法后来被菌种专家推翻。菌种专家研究了天麻生长的环境,用环密栽培天麻获得成功,使这一山间“神药”变成了人工栽种植物,其使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天麻味甘性平。中医认为甘入脾,脾在五行属土,土能胜湿,因此,天麻的作用之一是去除脾之湿气。天麻“入肝经气分”,肝属木,在自然界为“风”,因此天麻的另一重要作用是治“风”。风邪的特点是善行而数变,并且风邪可以其它邪气侵犯人体,如风湿、风寒、风热等。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证明,天麻既可以治疗内风,也可以治疗外风。
治内风引起的头痛、头晕内风指的是肝风。肝风上扰,脑窍不利,可以出现头晕、头痛、颈项不适、舌质淡红、舌苔白或黄、脉弦。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风挟湿上扰,出现头晕、头重、头胀、颈项酸痛、肢体困重、恶心纳呆、口干不想饮水、舌淡苔白腻、脉弦滑,可以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肝风化热,肝火上炎则会出现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肢体震颤、失眠、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可以用镇肝熄风汤治疗。
治外风引起的头痛、头晕一般外感风邪后头痛,常发生在枕部或在太阳穴,单侧或双侧,有时限于头皮,但痛处不定,肢体酸楚,舌质红、苔或白或黄,风挟寒或挟热,脉弦紧或弦数。治疗外风最好的药物不是天麻,而是川芎、蔓荆子、防风等解表类药物,因此,可以用解表药配以天麻来治疗外风头痛。
可见,天麻并非治疗头痛之良药,而是治“风”之良药,只有根据天麻的药性用药,才能恰当准确,不能见到头痛、头晕就用天麻。
天麻的多种新用途
现代研究发现,天麻的块茎含天麻素、香荚兰醇、香荚兰醛、维生素 A 、琥珀酸、甙类、天麻多糖、结晶性中性物质及微量生物碱、黏液质。天麻素和天麻多糖是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天麻素可调节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产生镇静、安眠和镇痛作用。
天麻与其它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如天麻蜜环菌片、天麻杜仲胶囊、复方天麻胶囊、天麻丸等,可用来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耳源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风、风湿性腰腿关节疼痛、抽搐等。
天麻最好配伍而用
《本草衍义》说:“天麻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天麻归肝经,常用于热极生风和肝风内动诸证,有“定风神药”之美誉。但从古至今,天麻很少单独使用,良好的配伍往往能让其发挥特殊功效。与天麻配伍的药很多,根据医治的疾病不同而不同,最常见的当属钩藤、人参、白术、牛膝等。
1.用于肝风内动引起的惊痫抽搐。治小儿急惊风,可与羚羊角、钩藤、全蝎等息风止痉药配伍,如钩藤饮子;治小儿脾虚慢惊,则与人参、白术、白僵蚕等补脾息风药配伍,如醒脾丸;治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常与天南星、白附子、防风等祛风止痉药配伍,如玉真散。
2.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治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常与钩藤、石决明、牛膝等平肝潜阳的药同用,如天麻钩藤汤;治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常与半夏、白术、茯苓等健脾燥湿化痰药同用,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3.用于肢麻痉挛抽搐、风湿痹痛。治手足不遂、肢体麻木、痉挛抽搐等证,常与川芎同用,如天麻丸;治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者,多与秦艽、羌活、桑枝等祛风湿药同用,如秦艽天麻汤。
天麻不是补品
由于天麻对头痛、眩晕等疾病效果显著,故常被人当成“补品”,不管自己是否有适应证,都盲目应用。其实,这种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天麻有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服用时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注意事项。
◆禁忌证
《本经逢原》云:“天麻性虽不燥,毕竟风剂,若血虚无风、火炎头痛、口干便闭者,不可妄用。”清代名医吴仪洛更是直言:“血液衰少及非真中风者忌用。”由此可看出,有两种情况不能用天麻,一种是气血亏虚之人,一种是火热毒邪为病者。
因此,凡患者见津液衰少、舌干口燥、咽干、便秘、虚损以及经脉失养等属血虚阴虚的眩晕和头痛者,均须慎用天麻。即使是针对肝阳上亢、痰阻经络等实证时,使用天麻也要详审病情,把握病机,随证加减,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中医认为,药物是用来纠正阴阳气血之偏的,如果没有机体之偏,就不能用药,否则无益。所以,不能随随便便用药。
◇ 个别人对天麻过敏
有的人对天麻过敏,服用天麻或天麻制剂后会出现头晕、恶心、胸闷、皮疹、瘙痒等,个别会出现面部或全身浮肿,甚至脱发等现象。若出现天麻过敏,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应用抗过敏药物。
◇ 久服天麻无益
《本草纲目》云:“久服天麻,遍身发出红丹。”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不可随意久用。
天麻的吃法
天麻有许多食疗方。但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
>>经典食疗方
◆天麻山药炖乳鸽
材料:鲜天麻、鲜山药、葱白段各100克,乳鸽4只,生姜片25克,料酒35克,精盐10克。
烹制方法:上述药料加水用大火烧开,撇去表面浮沫后,小火炖60分钟,加入精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补肝益肾、健脾益胃、补气益肺、滋肾固精。可治疗病后虚弱、阳痿早泄、消渴、妇女血虚、月经不调、头痛、眩晕等证。
◆天麻鸭子
材料:鲜天麻100克,枸杞子15克,母鸭1只。
烹制方法:将鸭宰杀,去毛及内脏,与天麻、枸杞子共炖。鸭子熟后,加入食盐、味精等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潜阳,平肝息风。适用于阴虚阳亢、先兆流产、目眩头晕、耳鸣头痛、口苦咽干等证。
◆天麻炖甲鱼
材料:甲鱼1只(约450克),天麻片15克,调料适量。
烹制方法:用沸水将甲鱼稍烫一下后,刮去表面泥膜,挖净体内黄油。用甲鱼胆在甲鱼壳背上涂1圈,腹向上置于容器中,再将天麻片、葱、姜覆盖其上,加黄酒适量盖好,隔水炖1.5~2小时即可。
功效:滋养肝肾、平肝潜阳、活血散淤。适用于高血压、肝炎出现肝阳上亢、血淤等证者。
◆天麻竹沥粥
材料:天麻10克,粳米100克,竹沥30克,白糖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浸软,切成薄片,与粳米加水煮粥,调入竹沥、白糖即成。分2次服用。
功效:平肝息风、清热化痰。适用于肝风痰热等证。
◆天麻鱼头煲
材料:鲢鱼头 500克,天麻35克,茯苓20克,枸杞子10克,姜5克,盐3克,胡椒粉1克 。
烹制方法:鱼头去鳃,从中间劈开剁成块,用水冲洗干净,焯一下水;天麻片、茯苓、枸杞子分别用水洗净;将焯好的鱼头及天麻片、茯苓、姜片放入砂煲内,加入鸡汤后,用大火烧开,撇去表面浮沫;再放入枸杞子盖好,改用小火煲1小时左右,放盐、味精、胡椒粉调好口味即成。
功效:滋阴潜阳、平肝息风。适用于阴虚阳亢、先兆流产出现目眩头晕、耳鸣头痛、口苦咽干者。
>>天麻酒3方
◇ 方1
方药:天麻15克,蕲蛇12克,羌活、五加皮、秦艽、当归各6克,红花9克,防风3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将以上8味药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4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用:祛风湿、活血通络。
主治:风湿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关节疼痛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30~60毫升,每日2次。
◇ 方2
原料:天麻、牛膝、制附子、杜仲各60克,白酒1500毫升。
制法:将4味药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备用。
功效:祛风通络、温肾壮腰。
主治:妇人风痹、半身不遂。
用法:口服。每次温服5~10毫升,每日2~3次。
◇ 方3
原料:天麻、人参、牛膝各30克,炙黄芪60克,白酒2000毫升。
制法:备一只洁净纱布袋、一只装酒容器。先将人参、天麻、牛膝、炙黄芪研碎为粗粉,装入纱布袋,扎紧袋口。再放入盛有白酒的容器浸泡。半个月左右,将其取出压榨留汁液。再将汁液与药酒混合,静置后过滤。最后装瓶贮备即可。风湿痹痛患者,可以适量在配方中加入羌活、独活、桂枝各10克。
功效:补气益脾,舒活筋脉。适用于气虚血少、肢体麻木、关节疼痛和病后体弱者。
用法:每日服用2~3次,每次服用10毫升。孕妇忌用。
注:以上是比较常见的配方。有需要者宜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随证加减药味,治疗效果会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