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网络服务(SNS)流行原因分析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n1985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性网络服务(SNS)是WEB2.0时代标志性的网络服务新型模式,它成为连接虚拟网络与真实人际关系的桥梁,也成为人们青睐的人际传播新工具。它的普及与兴起到底说明了什么?为何人们在已经拥有众多传播工具的同时,仍然需要如此依赖于社会性网络服务的使用?其流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社会性网络服务到底有何法宝?
  [关键词]社会性网络服务 人际传播 人际交往
  
  一、社会性网络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2000年2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了第一份有关互联网络与社会关系的调研报告(Internet and Society Report),报告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不是为人们之间的互联提供了技术支持,相反的,而是在技术发达的社会中使人们更加孤单。该报告引发了互联网络发展是否造成社会资本流失的广泛讨论。正是这种恐惧社会资本流失和网络技术所造就的孤独感,使得软件的社会化程度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发展。2003年4月,在美国的ETCon(Emerging Technogies Conference)大会上,学术界的精英如美国纽约大学教授Chy Sherky等,他们关于社会性软件的主题发言将社会性软件的讨论推向了一个高峰,引发了在世界范围对社会性软件的关注。
  社会性网络(SNS,全称Social Nec-working Services)。或者叫“社交网络服务”。从内涵上讲,就是社会型网络社区,即社交关系的网络化。它将我们现实中的社会圈子搬到网络上,根据不同的条件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
  2003年3月,SNS网站在美国悄然兴起,短短的五个月内就风靡整个北美地区。据统计,在硅谷工作的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使用SNS来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在国内,校内网、开心网、占座、人际中国、亿友等提供SNS服务的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二、社会性网络服务流行的原因分析
  
  网络中能够进行人际传播的工具并不少见。在SNS出现之前,比如各种个人聊天软件如QQ、MSN,如以交流发布意见与观点为主的社区BBS,还有个人网络邮箱与网络日志早巳大规模普及。网络传播的渠道五花八门、多不胜数。为何社会性网络服务还能异军突起,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这取决于社会性服务网络在人际传播方面的特殊优势。同时,这些特有的传播特点和优势也是社会性网络服务吸引网民、走红网络的现实原因。
  1 相对真实摆脱虚拟束缚
  “关系”是人际传播中的中心议题,它指双方对他们的行为的一系列期望,是建立在双方交往模式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关系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通过交流和互动建立起来的。既然管理与扩展人际关系是人们热衷于使用社会性网络服务的根本动机,那我们首先就要知道人与人为什么要发生人际关系呢?
  卡西尔曾经说过:“只有在我们与人类的直接交往中。我们才能洞察人的特性。要理解人,我们就必须在实际上面对着人,必须面对面地与人交往卡西尔道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只有在人与人的真实交往中,人才能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社会。
  而网络技术的普及似乎把人们带到了一个虚幻的世界。美国传播学者罗杰斯菲德勒说:“对于未来的电脑技术,可能不知道甚至不在乎我们正在与之进行交互的究竟是男一个人还是一个数字实体。”现实中的人们往往以假身份在网络中活动,网络虚拟也就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这样一面虚拟身份构建的传播之镜是很难让人看清“镜中我”的。在虚拟网络交往中,除了认识自己的目的难以实现,人际传播的另一个重要目的——获取对别人的了解更如一场空谈。
  社会性网络服务却如一道亮光照亮了这难分真假的网络世界,告诉人们“网络不完全是虚拟的,它也可以真实。”正如“校内网”创办者王兴所说:“网络并不一定是虚无飘渺的另一个世界和另一套秩序。”SNS最大的亮点就是以现实社会关系为基础,能够拓展用户的真实交际圈,力求回归现实中的人际传播。在SNS真实模式下,网络化社区形成了一个真正的社会群体,工作、感情和现实的生活都紧密相连,相互之间传达的信息是真实而可靠的,并付诸真实的思维和行动,使网络摆脱了虚拟形态的束缚,与现实人际传播渴望真实的需要完美结合。现实生活的交往需要与网络世界不再是隔离、对立的两面,而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延伸,通过线上线下的双重接触,更好的实现人际传播的最终目的。
  2 管理边界实现社会穿透
  桑德拉-佩特罗尼奥(sandra Petro—nio)在“传播边界管理理论”(Commu—nicatlon Boundary Management)中提出,人际关系中的各方不停地进行边界管理的工作。他们主要是管理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之间的边界。在此,边界是指在思想和情感上愿意与对方分享的和不愿意分享的之间的边界。
  与公共论坛(BBS)相比,虽然BBS以开放式的交流著称,但它也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完全没有私人空间,一切活动是以“帖”为单位,以“帖”为中心的。帖子一发出去,就不再属于个人了。相对于BLOG而言,BLOG虽然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完全的个人化。但也有它的遗憾,就是博客缺乏公共空间,完全是一个人的自说自话,如果写了博客没人看的话,这对于那些期望通过写博客来获得一定成就感和认同度的人来说,挫败感是不言而喻的。快捷即时的聊天软件虽然方便迅速。也有一定的聊天记录功能,但时间久了聊天记录也会自动消失。QQ群虽然能够群体同时交流,但它的非保存性同样也是它的一大软肋。与传统校友录网站相比,同学录主要是局限于熟人之间,巩固已有的感情,这样就把它的交流范围太大地缩小了,对于扩大社会人际交往圈无甚帮助。而且传统校友录网站还具有重集体轻个人理念的弊病。
  对传播边界的管理常常是透露与隐藏中辩证的过程——你何时透露自己的信息?何时不透露?应该透露哪些信息?向谁透露?以往互联网中过度公众化,或过度私人化的特性,使与入分享和保护自己的需求之间经常存在冲突,人们被困在透露信息不安垒与发布信息无人分享的窘境中。而实现信息的分享却是实现社会穿透,增进友谊的关键。社会穿透(social Penetration)是指随着时间的流逝,交流双方会透露出越来越多的有关个人的信息,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简而言之,社会穿透就是关系当中增进亲密感和信息透露的过程。
  SNS却很好的将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相结合,同时拥有个性的blog和方便的交友功能、论坛群等,还具有强大用户搜索功能。社会性网络服务的用户可以通过隐私设置使SNS网外以及好友之外的人无法浏览自己的主页信息,他们可以放心的在自己的小圈子内管理发布自我信息,也可以及时了解到朋友们的最新情况,还可以通过“朋友的朋友”与网内搜索、交友功能不断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在自我的透露与好友信息的获取中不断增进圈内情感和亲密感,深化拓展人际关系。社会性网络服务不仅帮助用户权衡网络个人空间与公共领域,找到合适的传播的边界,还有助于他们拓展人际关系,分享个人信息,实现社会穿透。
  
  三、结语
  
  “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三段论,是麦克卢汉的一个天才般的预言。人们曾经在部落化时代,面对面地进行口耳交流,而网络科技的发展虽然使在人们之间架起了信息的高速公路,却也把人类锁进了各自的“盒子”。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但村里的人却很少出门抛头露面,甚至不知道隔壁住的是男是女或者只是一条狗,亲近的信息距离与遥远的心理距离使网络社会进入令人尴尬的状态。社会性网络服务的出现使人类在重新部落化的过程中,找回了村里的亲近感,回到了个人对个人真实交往的形态,这也显示出了人们对于回归真实人际交流的内在需求与渴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性网络服务是在人类通过互联网及相关技术手段重新部落化的进程中,帮助人类由单纯地拉近技术信息距离,到真正走入鸡犬相闻、人际互动的地球村,实现部落里“技术信息”、“人际关系”内外共进的完善与进化过程。
其他文献
我觉得,有时候,我行我素一点也没什么不好。  干嘛那么在意别人。在意别人怎么想,自己就不敢想了。在意别人怎么说,自己就张不开嘴了。而且,在意的久了,光阴就会有了重量。一来,会过得沉重,二来,容易压得自己没了主见没了方向。  抽刀断水太过磨叽,不如直接快刀斩乱麻。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你不来利索的,它就给你来啰嗦的。  当然了,我行我素不是彻底地对周遭不管不顾,而是少一点瞻前顾后,少一点畏首畏尾。有时
[摘要]本文针对2008年8月以来大陆媒体的陈水扁家族洗钱案报道,究其报道的客观性和倾向性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对样本报道性质、报道内容、媒介叙事、报道成因等方面的分析,分析出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共存的原因,进而得出实际工作中如何使得两者的关系达到平衡。  [关键词]陈水扁涉金案 客观性 倾向性    2008年8月以来,媒体上出现了很多关于“陈水扁涉金案”的报道。本文试图通过详细的文本调查、统
[摘要]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有着宣传成力。媒介自身的地位以及受众对其的认可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媒介公信力。然而,危机公关的出现使得媒介公信力的塑造和提升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危机传播的角度出发,引申探讨新闻媒介公信力的现状及其缺失原因,进而揭示媒介公信力塑造、甚至重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危机公关 媒介公信力缺失塑造    在传媒竞争激烈的当代,公信力对于传媒来说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摘要]新年伊始,《新闻记者》一年一度的十大假新闻又新鲜出炉。假新闻、低俗新闻为何屡禁不止?许多媒体为何降低品格、趋向于低俗化?很多业界和学界的专家给出了他们自己的思考和答案,笔者也在此做一总结,希望能给以警醒和启示。  [关键词]假新闻 低俗化    一、一些现象    2009年新年伊始,《新闻记者》一年一度的“十大假新闻”又新鲜出炉了。其中有这样几条新闻:一、《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
关于南京的两部电影在4月下旬“背靠背”公映,其引发的社会舆论反映出人们尤其是思维活跃的年轻人,正在以怎样的态度和历史观,来面对一个集体记忆中的巨大创伤。    都是叙述1937年冬天的南京,《南京!南京!》说着中国人在破城之后的抵抗和营救,《拉贝日记》说着德国人拉贝在南京城难民营里的拯救。这两部电影在4月下旬“背靠背”公映,其引发的社会舆论反映出人们尤其是思维活跃的年轻人,正在以怎样的态度和历史观
【数据】  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7%,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案例】  疫情期间,京东方推出了多款专业医疗显示产品及解决方案,其中10.4英寸、12.1英寸等专业医疗显示产品已应用于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医疗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另外,智能会议一体机、远程会诊平台等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也应用于多家医院,为抗击疫情提供了科技支撑。
[摘要]文章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重,最关注了知识产权融资领域的研究现状,发现国内研究在触资理论的创新和实证研究的严谨性上,与国外的研究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对国内外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和评析,希望达到如下目的:一是总结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的典型内容或方法特点,并指出国内研究存在的主要差距;二是重点对知识产权融资的创新进行理论与方法上的梳理;三是提出进一步开
[摘要]新闻媒介不论是在任何国家、任何政治体制下都要面对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倡导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论已成为现今时代的主流新闻思想,在这种大背景下,一系列问题需要被提出:在我国,媒体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又如何去承担责任。而在探讨这些问题时;一个不可回避的基点是我国的传媒构建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取向,换句话说,我国媒体也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这种特色体现在哪22本文将从《南方周末》的一个版
第十一届NOC活动 网络教研团队 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初中英语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八年级上册 U6 Project The world around us  2.达成目标:  通过观看录像教学资源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运用所学及与小组topic相关的拓展资料,形成英文short passage,配上相应的图片,对其进行适当的排版,最终在实践中学会网页的设计。
[摘要]在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话语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了它,就拿到了信息传播主动权。本文主要围绕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媒体如何掌握信息传播展开论述,以“拉萨事件”、“瓮安事件”等为剖析对象,阐述了在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中,传统媒体掌握传播的主动权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作为目前主流信息传播渠道的传统媒体,在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如何掌握主动权,引导舆论使事件向好的方面转化,是本文的主要关注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