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和展示的有效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4701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课程改革进行了一个学期,从老师的角色定位到学生的主体性,教与学确实有了明显的变化。当然,变化是个复杂的过程,身在其中的我们,或许还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我们所获得的宝贵经验。
  第一部分 讨 论
  情境一:是我要求学生讨论,还是学生渴望讨论?
  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中,90人中,不会超过10个人曾经要求过我,说“老师让我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课堂80%以上的讨论都是由我“硬性”要求的,原因是讨论是程序,不讨论就没课改啊。学生想讨论就讨论,不想讨论也得讨论。老师提问,学生答案漏洞百出,这也算是一种讨论的结果吧。只是效率问题如何解决?
  情境二:我想讨论!
  面对难题、挑战题,基础好的学生显然有着很强的挑战心理,他们不希望老师把挑战题的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希望以个体,或以组的形式抢先一步比其他人或小组找到正确答案,从而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和优越感。于是,讨论的真正动力就出现了,便是求知欲,辅助动力的便是优越感和自信心。当学生有想法的时候,就渴望讨论,他们渴望让大家来认同自己的观点,而不仅仅是和老师报出答案一致那么直接。
  可惜的是,求知欲不是所有学生都有,对于优秀的学生也会有求知欲的短暂消退。当整个班级对某篇课文所持有的态度偏向消极时,那么一个尴尬的我,一群麻木的学生,活生生地构建出了一个苍白无力的讨论程序。下课之后我也会反思,一篇不适合讨论的课文,我为什么要学生讨论?
  情境三:我的性格决定我的讨论
  有的说“我趴着的时候未必没思考,我抬头的时候未必就思考了。”有的说“我知道了我未必会说。”有的说“倾诉不如倾听。”或许我们会很糟糕地将学生说的这些话归结为一个字“懒”,其实不然,这不过是学生的性格和学习方式不一样罢了,或内向、或外向,或寡言,或巧辩。《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虽然人们各有各的爱好,恬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就会感到高兴和自足。我相信,很多自学能力强,但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虽然不太爱讨论,同样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情境四:
  当预习情况比较好时,讨论的问题质量高,问题快速解决,学生和老师形成默契,完成教学任务。当预习情况不好时,讨论无法开展,问题质量不高,教学进度减慢,结果只有两种:为保教学进度,中止讨论;为保学生讨论,延长课时。课内做不完的变成复习作业,复习作业占据了预习作业的时间,第二天又是恶性循环。在无法完全掌握学生预习情况的现实情况中,面对课堂的不发把控,我们是该是中止讨论,还是延长课时?
  第二部分 展 示
  疑问一:我们为什么要板书?
  让学生板书,有助于打破板书由教师一人包办的局面,对于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合作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兴趣,启发思维,丰富想象,强化记忆,感悟知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很难达到理想的状态。
  疑问二:究竟选择怎样展示,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
  应该说,每一堂课都是崭新的。即使老师将一篇课文讲了很多遍,但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境,老师都会有新的认识,获得新的启发。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去设计教学的方案,却不能够、也没有办法去限制课堂的思维空间,因为学生的思维是无法完全估计到的。
  那么,是板书还是口头展示。是事先就预设好的吗?
  疑问三:展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证明?还是分享?
  展示的概念是这样的:摆出来让人看,例如展现出自己美丽的一面,长处的一面。
  我想,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展示,学生的心态应该是乐观的、积极的,因为展示是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但是课堂中,展示的目的是什么?并非是让大家看到一个优秀、活跃的学生,可能是想尽一切办法找到正确答案,或者是想尽办法地揪出错误答案。当一个学生的答案在被大家不断地判定时,我想,他的心里应该是忐忑不安的。我都将自己最好的一面都展现出来了,结果还被评定为答案平平。我想,下一次他可能就不会再来展示的。
  如果是证明,学生就是带着包袱来展示,在乎别人的眼光,从而局限了自己。
  如果是分享,学生面对的就是一个话题,学生之间只有角度的不同,而不是纯粹的对错,这样学生反而能够敞开胸怀,不再惧怕。
  在我的课堂上,一般是要求普通话标准、有条理、声音洪亮、答题方向准确。这四点是必备的,而答案却是次要的。如果学生答题方向对了,回答有条理了,找到正确答案就不是难事,以后可以进行逐渐地积累,即使不够准确也不会受到同学的质疑以至受到信心的打击,而我也无需进行刻意地干涉。与其质疑学生的某一次回答,还不如建立信心期待下一次的进步。
  所以,我渴望的展示,更多的是一种分享,而不是一种证明。学生是带着一种享受学习的心态走进课堂,用一种分享的心态和大家交流。学生为什么会胆小不愿意开口,不就是害怕被评价和质疑么,在乎的正是其他同学和老师的眼光。如果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问题,而非学生个人,那么我们离目标才会越来越近。
  第三部分 解决方案
  1. 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既靠自己的主动性,同时又要借助于老师的引导。是否活跃主要看问题讨论的价值:①难度太大太小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②所有问题都进行讨论,则会审美疲劳;③教师须对预习检测进行及时、有效地控制,向学生强调不预习就不上课的观点。
  2. 对于个别学生参与讨论意愿低的:①适当引导,但不强迫;②学生协助,共同参与;③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结合。
  3. 课堂展示应在预设的前提下留下更多生成性的空间:①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适当引导,既保留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又在恰当的时候把话题收回;③教案中对某一具讨论性的话题进行非强制性的方案设定,如此题可采取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
  4. 学生展示时,在保护学生自信心的前提下,老师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①不要进行绝对性评价,尽量避免纯粹的对与错的判定;②多从学生解题思路上进行分析,如这道题三位同学都完成了,这位同学虽然答错了,但拓展了大家的思路,值得学习和借鉴;③多使用鼓励性评价。
其他文献
【摘要】从当前情况来分析,高中语文总复习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由于教育部对体制的改革与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对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引起了高度的认识。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复习语文课程,最重要的就是严格遵循高中语文复习教学的规律,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一来,才可以切实提高高中语文总复习的质量,使学生获得交换的语文成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
目的:  1、研究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infarction,LAACI)患者不同时间点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Treg细胞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Th17/Treg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成为当前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而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意在探讨通过发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的第一课时,核心内容是谈论交通方式(transportation),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熟悉,乐于去说,并且本课的句型较少,主要是通过两个特殊疑问句How do / does … get to school? How long does it take? 来讨论出行的交通方式及用时,并为后面一课时出现的How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近几年的中考命题在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方面体现尤为突出,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家电已成为命题的热点。  一、多档式家用电器  点拨:多档式家用电器其实就是有多种不同的电功率值
摘要:利用变分法,得了KdV方程与广义KdV方程新的精确解;利用直接积分法构造了广义KdV方程新的精确解.  关键词:KdV方程;广义KdV 方程;精确解;变分法;直接积分法  中图分类号:G4  0 引言  求解非线性发展方程是古老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尤其在目前微分方程研究的领域, 它们都是以应用为目的, 或以物理, 力学等其他学科问题为背景的问题, 因此, 希望得到方程的一些具有意义的精确解析
[摘要]课堂教学既是认知过程,也是情感过程,认识与情感相伴相随,相辅相成。课堂教学中,应适当抓住时机,精心制造课堂教学高潮,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来达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参与: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主阵地。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深化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任
化学,变化的科学,她不仅仅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基础科学.她总是那么富于变化,想要学好这门科学,就要先抓住她那颗善变的心.rn一、发现变化rn第一节化学课,我们要做的,是
古今中外,画坛名家如天上繁星不胜赘数。然而但凡画家,早年境遇多寒苦清贫,成名巨作亦多出于此。一旦画家功成名就,画作往往被指灵气不再,画者也往往受虚名所累。于是乎成名
常常,有一些教学习惯,我们熟视无睹。作为教师,我们从未想过这些习惯会在不经意间直接或间接地给学生带来种种影响或伤害。  常常,有一些事情,我们天天做着。作为教育者,我们没有因为这些事情联系着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而去思索它的“该不该”和“怎么样”。  然而,正是这些没过脑子的习惯和事情在折射着教育理念、体现着教学品质。  一、让教学不离主题  课堂上,一个小小的变故就让老师停止教学开始喋喋不休起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