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破,家何在?太平日子何在?
读蒋殊先生的散文《一碗饭,一条命》,我一次次在思索这个问题。回望上个世纪那场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国不国,家不家,民不聊生,饥寒交迫,多少耻辱、多少血泪、多少绝望啊!
作者选取的人物是“一介草民”,时间背景是宏阔的抗日战争,然而,她拒绝了大的叙述、大的描写,回忆了“曾祖父喝一碗和子饭”的故事。拼凑出这个完整的故事的,不是作者,而是作者曾祖母、爷爷、奶奶、姑姑和母亲三代人的回忆,这个口口相传的故事,内核就是:曾祖父赴死的那种姿势——逆风而跑!回家吃饭!绝不当日本鬼子枪口下的饿死鬼!
他藐视鬼子、仇视鬼子、辱骂鬼子、敢于赴死!他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难掩男儿血性,可他毕竟是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只剩下自己一条老命,除了举家逃亡、骂骂敌寇、活活地任人宰割之外,他没有其他的选择。他不甘心哪!他就偏偏不相信鬼子能把手無寸铁的他怎么样!他后来就真的骂鬼子了,真的就不怕死了,变成一个不向鬼子低头的中国人了!这,相比那些真枪真刀的抗日将士,也是一种抗日的方式!
中华民族无声的巨大的“怒吼声”!
我非常佩服这个男人,明白了他为什么逆风而跑的原因。他一定是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但他为什么又去赴死呢?作者寥寥几句,说“我的曾祖父,他不慌不忙,就在日本人面前,从容喝完那碗和子饭,如饮酒一般酣畅。之后,他摔碎那只给了他最后温暖的碗”,说“爷爷们发现他时,不粘一粒米的瓷片们,碎裂在他的腿边”,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他“一定是边倒下边痛骂,钢刀才越来越愤怒,直到血窟窿布满周身,直到他再也无法出声”,一个独特的人物性格便跃然纸上!接下来,作者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去假设曾祖父为什么回家吃饭的原因,假设老人家当时的心理:也或许,他还大喝一声:“即便死,也不能让亲手种下的粮食喂进狗嘴里!”我们可以感受了作者那一个字、一个字的想象的力量!无疑,“拼凑”加上“想象”,也让作者这个不曾亲历、敢爱敢恨的老人家的死,变得何等荡气回肠、气壮山河!
还有一个细节:“灶台边的碎片”,作者在文中两处提到。她强忍住悲痛的泪水在告诉读者:如果把所有的碎片拼凑起来,那可是“曾祖父”摔碎了的碗。忘记历史,忘记苦难,等于忘记我们自己。记住耻辱,我们才能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
所以我想,作者哪是在写“一碗饭,一条命”,分明在写“中华民族的碗,中华民族的命”啊!
责任编辑:青芒果
读蒋殊先生的散文《一碗饭,一条命》,我一次次在思索这个问题。回望上个世纪那场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国不国,家不家,民不聊生,饥寒交迫,多少耻辱、多少血泪、多少绝望啊!
作者选取的人物是“一介草民”,时间背景是宏阔的抗日战争,然而,她拒绝了大的叙述、大的描写,回忆了“曾祖父喝一碗和子饭”的故事。拼凑出这个完整的故事的,不是作者,而是作者曾祖母、爷爷、奶奶、姑姑和母亲三代人的回忆,这个口口相传的故事,内核就是:曾祖父赴死的那种姿势——逆风而跑!回家吃饭!绝不当日本鬼子枪口下的饿死鬼!
他藐视鬼子、仇视鬼子、辱骂鬼子、敢于赴死!他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难掩男儿血性,可他毕竟是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只剩下自己一条老命,除了举家逃亡、骂骂敌寇、活活地任人宰割之外,他没有其他的选择。他不甘心哪!他就偏偏不相信鬼子能把手無寸铁的他怎么样!他后来就真的骂鬼子了,真的就不怕死了,变成一个不向鬼子低头的中国人了!这,相比那些真枪真刀的抗日将士,也是一种抗日的方式!
中华民族无声的巨大的“怒吼声”!
我非常佩服这个男人,明白了他为什么逆风而跑的原因。他一定是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但他为什么又去赴死呢?作者寥寥几句,说“我的曾祖父,他不慌不忙,就在日本人面前,从容喝完那碗和子饭,如饮酒一般酣畅。之后,他摔碎那只给了他最后温暖的碗”,说“爷爷们发现他时,不粘一粒米的瓷片们,碎裂在他的腿边”,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他“一定是边倒下边痛骂,钢刀才越来越愤怒,直到血窟窿布满周身,直到他再也无法出声”,一个独特的人物性格便跃然纸上!接下来,作者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去假设曾祖父为什么回家吃饭的原因,假设老人家当时的心理:也或许,他还大喝一声:“即便死,也不能让亲手种下的粮食喂进狗嘴里!”我们可以感受了作者那一个字、一个字的想象的力量!无疑,“拼凑”加上“想象”,也让作者这个不曾亲历、敢爱敢恨的老人家的死,变得何等荡气回肠、气壮山河!
还有一个细节:“灶台边的碎片”,作者在文中两处提到。她强忍住悲痛的泪水在告诉读者:如果把所有的碎片拼凑起来,那可是“曾祖父”摔碎了的碗。忘记历史,忘记苦难,等于忘记我们自己。记住耻辱,我们才能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
所以我想,作者哪是在写“一碗饭,一条命”,分明在写“中华民族的碗,中华民族的命”啊!
责任编辑:青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