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思路、理念、目标中定位,确定了“全面生态化”的发展方向,使生态环境和水文化得到合理有效的展示和利用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这里有看不完的蓝天白云,吸不尽的清新空气,这里有人间至清的山泉,世间最美的阳光,这里是金丝大峡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金丝峡水利风景区依秦岭东南而居,缘丹江润泽而兴,沪陕高速可达。风景区面积41.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9%,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
景区是以森林植被为基础,以嶂谷系统为主体,以水体景观为特色,以道教及民俗文化为补充的山水生态旅游区。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生态中国先进单位”等20多项殊荣。开发建设中形成的“金丝峡精神”,创造的 “金丝峡价值”,被旅游业界誉为生态旅游的一面旗帜。
设计生态化
创意设计是高科技运用的过程,也是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生态化景区的前提条件。金丝峡景区从思路、理念、目标中定位,确定了“全面生态化”的发展方向,以确保项目策划包装、规划设计、功能定位、措施保护的全面生态化,使生态环境、水文化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展示和利用。
金丝峡在总体规划设计中,按照打造“水韵奇峡”的目标,做足水文章,彰显水特色,保持原生态。并围绕丹江和小河流域,谋划“一江带两岸,四片齐发展”的园区化发展格局。 设计者在规划时首先充分考虑了地方地理和生态环境因素,讲究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其次充分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在原有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实现自然循环利用,使得景点既能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又能保护水利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
而景区内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太吉湖的船型游客中心,它以丹江为背景,在不破坏原生态的基础上,以生态设计为原则依河而建,船水依依,通过将原有自然景观与人工修饰过的景观有机结合,实现建筑和治理工程景观化、生态化,水和建筑和谐互融的景象。
在景观、景点的规划设计方面,景区着力构建具有音乐旋律起伏变化的水体景观,形成韵律有序、灵动活泼的景观序列。景区利用多级瀑布和峡谷溪流修建叠瀑、人工湖20多处,形成“一瀑一形、一潭一韵、一湖一色、一泉一味”的独特景观群,让游客更好地亲水、观水、戏水。2010年启动的丹江漂流扩建工程,对漂流码头、漂流河道、重要节点等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增加了沙滩浴、沙滩排球、游泳、洗浴等休闲服务性项目,使丹江风光成为旅游大产业的支柱。
建设生态化
金丝峡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坚持实施生态化建设。尊重“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尊重自然、永续利用”的原理,在建设基础服务设施时,景区内的游步道、服务设施、交通基础设施都使用石材等生态材料,实施环保建设,将各项建设融入自然环境。
当游客步入景区时,道路林网化、停车林荫化、河流林带化、山坡景观化会是他们的直观感受。景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高起点地推进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建设这一主线,严格按照旅游精品景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选料上全部使用木材、石材和竹材等生态原材料。
金丝峡在滑漂工程建设过程中,就是选用绿色环保且具有可塑性的材料,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坚持“依弯就势,原汁原味”的原则,不随意动一土一石,不乱砍一草一木;不改变河道水路,以保持建设的生态化。
同时,为做好景区绿化、美化建设,防止各种灾害发生,景区筹资8000余万元,用于道路、河流、山坡、停车场等绿化美化工作,并在河流、河谷、山体上建设防生护坡、拦砂坝、护堤坝、积水坝等20余座,治理、清理河道12公里,栽植各类树木12万株;在景区周边农家乐新建沼气池,村民们可以利用沼气取暖、做饭,沼气渣种果树,以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景区内全部使用太阳能灯,每年仅用电就能节约几万度。对游客中心、宾馆等污水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达标排放,景区内使用14个生物环保厕所,以实现零排放。
这些做法为金丝峡全方位生态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景区在白龙峡中栽植上百万株蕙兰,每年举办一次“中国秦岭金丝峡兰花节”,以生态文化节庆活动宣传展示生态文明,推动社会经济全面进步。
管理服务生态化
景区内部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和服务,管理上减少人员,以达到高效便捷、周到的服务。并制定节能环保的行动,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得到学习机会,增长知识、寓教于游,提高全民的节能环保意识。还实行定岗定责、竞争上岗、减员增效的政策。
在对游客的服务上坚持“生态旅游、环保先行”的原则,并在2009年开设了“环保课堂”。当游客进入景区,第一件事就是必须先进行5分钟的环保教育,他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图片展示,熟悉景区的环保规定,然后再入景区。景区内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全天巡视,在看到游客的一些错误做法时,会及时做出提醒。最后让游客受到教育,使景区成为一个“环保大课堂”。
此外,景区在游客中开展“拾垃圾有奖”活动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签名活动,使游客的旅游行为与环保行为融为一体,让游客充分参与到环保的过程中,寓教于乐,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
为了使当地居民融入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景区将富有特色的原生态的文化元素进行放大提升。管委会对景区周边6个旅游新村的600户农家乐进行改造,按照当地文化特色统一规划设计,为景区提供餐饮、食宿、停车、购物等各种服务。
现在,景区每年为周边村民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吸收当地农民从事旅游服务业,有200多位老农变成了老板,成为旅游服务的主力军,使当地居民与景区相融相生,共同发展。2011年金丝峡水利风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0.2万人,实现门票收入3012.5万元。
(作者系金丝峡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本文图片均由金丝峡景区管委会提供)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这里有看不完的蓝天白云,吸不尽的清新空气,这里有人间至清的山泉,世间最美的阳光,这里是金丝大峡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金丝峡水利风景区依秦岭东南而居,缘丹江润泽而兴,沪陕高速可达。风景区面积41.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9%,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
景区是以森林植被为基础,以嶂谷系统为主体,以水体景观为特色,以道教及民俗文化为补充的山水生态旅游区。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生态中国先进单位”等20多项殊荣。开发建设中形成的“金丝峡精神”,创造的 “金丝峡价值”,被旅游业界誉为生态旅游的一面旗帜。
设计生态化
创意设计是高科技运用的过程,也是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生态化景区的前提条件。金丝峡景区从思路、理念、目标中定位,确定了“全面生态化”的发展方向,以确保项目策划包装、规划设计、功能定位、措施保护的全面生态化,使生态环境、水文化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展示和利用。
金丝峡在总体规划设计中,按照打造“水韵奇峡”的目标,做足水文章,彰显水特色,保持原生态。并围绕丹江和小河流域,谋划“一江带两岸,四片齐发展”的园区化发展格局。 设计者在规划时首先充分考虑了地方地理和生态环境因素,讲究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其次充分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在原有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实现自然循环利用,使得景点既能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又能保护水利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
而景区内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太吉湖的船型游客中心,它以丹江为背景,在不破坏原生态的基础上,以生态设计为原则依河而建,船水依依,通过将原有自然景观与人工修饰过的景观有机结合,实现建筑和治理工程景观化、生态化,水和建筑和谐互融的景象。
在景观、景点的规划设计方面,景区着力构建具有音乐旋律起伏变化的水体景观,形成韵律有序、灵动活泼的景观序列。景区利用多级瀑布和峡谷溪流修建叠瀑、人工湖20多处,形成“一瀑一形、一潭一韵、一湖一色、一泉一味”的独特景观群,让游客更好地亲水、观水、戏水。2010年启动的丹江漂流扩建工程,对漂流码头、漂流河道、重要节点等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增加了沙滩浴、沙滩排球、游泳、洗浴等休闲服务性项目,使丹江风光成为旅游大产业的支柱。
建设生态化
金丝峡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坚持实施生态化建设。尊重“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尊重自然、永续利用”的原理,在建设基础服务设施时,景区内的游步道、服务设施、交通基础设施都使用石材等生态材料,实施环保建设,将各项建设融入自然环境。
当游客步入景区时,道路林网化、停车林荫化、河流林带化、山坡景观化会是他们的直观感受。景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高起点地推进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建设这一主线,严格按照旅游精品景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选料上全部使用木材、石材和竹材等生态原材料。
金丝峡在滑漂工程建设过程中,就是选用绿色环保且具有可塑性的材料,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坚持“依弯就势,原汁原味”的原则,不随意动一土一石,不乱砍一草一木;不改变河道水路,以保持建设的生态化。
同时,为做好景区绿化、美化建设,防止各种灾害发生,景区筹资8000余万元,用于道路、河流、山坡、停车场等绿化美化工作,并在河流、河谷、山体上建设防生护坡、拦砂坝、护堤坝、积水坝等20余座,治理、清理河道12公里,栽植各类树木12万株;在景区周边农家乐新建沼气池,村民们可以利用沼气取暖、做饭,沼气渣种果树,以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景区内全部使用太阳能灯,每年仅用电就能节约几万度。对游客中心、宾馆等污水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达标排放,景区内使用14个生物环保厕所,以实现零排放。
这些做法为金丝峡全方位生态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景区在白龙峡中栽植上百万株蕙兰,每年举办一次“中国秦岭金丝峡兰花节”,以生态文化节庆活动宣传展示生态文明,推动社会经济全面进步。
管理服务生态化
景区内部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和服务,管理上减少人员,以达到高效便捷、周到的服务。并制定节能环保的行动,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得到学习机会,增长知识、寓教于游,提高全民的节能环保意识。还实行定岗定责、竞争上岗、减员增效的政策。
在对游客的服务上坚持“生态旅游、环保先行”的原则,并在2009年开设了“环保课堂”。当游客进入景区,第一件事就是必须先进行5分钟的环保教育,他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图片展示,熟悉景区的环保规定,然后再入景区。景区内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全天巡视,在看到游客的一些错误做法时,会及时做出提醒。最后让游客受到教育,使景区成为一个“环保大课堂”。
此外,景区在游客中开展“拾垃圾有奖”活动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签名活动,使游客的旅游行为与环保行为融为一体,让游客充分参与到环保的过程中,寓教于乐,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
为了使当地居民融入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景区将富有特色的原生态的文化元素进行放大提升。管委会对景区周边6个旅游新村的600户农家乐进行改造,按照当地文化特色统一规划设计,为景区提供餐饮、食宿、停车、购物等各种服务。
现在,景区每年为周边村民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吸收当地农民从事旅游服务业,有200多位老农变成了老板,成为旅游服务的主力军,使当地居民与景区相融相生,共同发展。2011年金丝峡水利风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0.2万人,实现门票收入3012.5万元。
(作者系金丝峡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本文图片均由金丝峡景区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