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峡:将生态化进行到底

来源 :中国生态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3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思路、理念、目标中定位,确定了“全面生态化”的发展方向,使生态环境和水文化得到合理有效的展示和利用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这里有看不完的蓝天白云,吸不尽的清新空气,这里有人间至清的山泉,世间最美的阳光,这里是金丝大峡谷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金丝峡水利风景区依秦岭东南而居,缘丹江润泽而兴,沪陕高速可达。风景区面积41.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9%,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
  景区是以森林植被为基础,以嶂谷系统为主体,以水体景观为特色,以道教及民俗文化为补充的山水生态旅游区。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生态中国先进单位”等20多项殊荣。开发建设中形成的“金丝峡精神”,创造的 “金丝峡价值”,被旅游业界誉为生态旅游的一面旗帜。
  设计生态化
  创意设计是高科技运用的过程,也是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生态化景区的前提条件。金丝峡景区从思路、理念、目标中定位,确定了“全面生态化”的发展方向,以确保项目策划包装、规划设计、功能定位、措施保护的全面生态化,使生态环境、水文化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展示和利用。
  金丝峡在总体规划设计中,按照打造“水韵奇峡”的目标,做足水文章,彰显水特色,保持原生态。并围绕丹江和小河流域,谋划“一江带两岸,四片齐发展”的园区化发展格局。 设计者在规划时首先充分考虑了地方地理和生态环境因素,讲究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其次充分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在原有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实现自然循环利用,使得景点既能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又能保护水利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
  而景区内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太吉湖的船型游客中心,它以丹江为背景,在不破坏原生态的基础上,以生态设计为原则依河而建,船水依依,通过将原有自然景观与人工修饰过的景观有机结合,实现建筑和治理工程景观化、生态化,水和建筑和谐互融的景象。
  在景观、景点的规划设计方面,景区着力构建具有音乐旋律起伏变化的水体景观,形成韵律有序、灵动活泼的景观序列。景区利用多级瀑布和峡谷溪流修建叠瀑、人工湖20多处,形成“一瀑一形、一潭一韵、一湖一色、一泉一味”的独特景观群,让游客更好地亲水、观水、戏水。2010年启动的丹江漂流扩建工程,对漂流码头、漂流河道、重要节点等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增加了沙滩浴、沙滩排球、游泳、洗浴等休闲服务性项目,使丹江风光成为旅游大产业的支柱。
  建设生态化
  金丝峡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坚持实施生态化建设。尊重“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尊重自然、永续利用”的原理,在建设基础服务设施时,景区内的游步道、服务设施、交通基础设施都使用石材等生态材料,实施环保建设,将各项建设融入自然环境。
  当游客步入景区时,道路林网化、停车林荫化、河流林带化、山坡景观化会是他们的直观感受。景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高起点地推进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建设这一主线,严格按照旅游精品景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选料上全部使用木材、石材和竹材等生态原材料。
  金丝峡在滑漂工程建设过程中,就是选用绿色环保且具有可塑性的材料,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坚持“依弯就势,原汁原味”的原则,不随意动一土一石,不乱砍一草一木;不改变河道水路,以保持建设的生态化。
  同时,为做好景区绿化、美化建设,防止各种灾害发生,景区筹资8000余万元,用于道路、河流、山坡、停车场等绿化美化工作,并在河流、河谷、山体上建设防生护坡、拦砂坝、护堤坝、积水坝等20余座,治理、清理河道12公里,栽植各类树木12万株;在景区周边农家乐新建沼气池,村民们可以利用沼气取暖、做饭,沼气渣种果树,以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景区内全部使用太阳能灯,每年仅用电就能节约几万度。对游客中心、宾馆等污水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达标排放,景区内使用14个生物环保厕所,以实现零排放。
  这些做法为金丝峡全方位生态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景区在白龙峡中栽植上百万株蕙兰,每年举办一次“中国秦岭金丝峡兰花节”,以生态文化节庆活动宣传展示生态文明,推动社会经济全面进步。
  管理服务生态化
  景区内部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和服务,管理上减少人员,以达到高效便捷、周到的服务。并制定节能环保的行动,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得到学习机会,增长知识、寓教于游,提高全民的节能环保意识。还实行定岗定责、竞争上岗、减员增效的政策。
  在对游客的服务上坚持“生态旅游、环保先行”的原则,并在2009年开设了“环保课堂”。当游客进入景区,第一件事就是必须先进行5分钟的环保教育,他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图片展示,熟悉景区的环保规定,然后再入景区。景区内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全天巡视,在看到游客的一些错误做法时,会及时做出提醒。最后让游客受到教育,使景区成为一个“环保大课堂”。
  此外,景区在游客中开展“拾垃圾有奖”活动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签名活动,使游客的旅游行为与环保行为融为一体,让游客充分参与到环保的过程中,寓教于乐,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
  为了使当地居民融入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景区将富有特色的原生态的文化元素进行放大提升。管委会对景区周边6个旅游新村的600户农家乐进行改造,按照当地文化特色统一规划设计,为景区提供餐饮、食宿、停车、购物等各种服务。
  现在,景区每年为周边村民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吸收当地农民从事旅游服务业,有200多位老农变成了老板,成为旅游服务的主力军,使当地居民与景区相融相生,共同发展。2011年金丝峡水利风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0.2万人,实现门票收入3012.5万元。
  (作者系金丝峡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本文图片均由金丝峡景区管委会提供)
其他文献
古生物化石地旅游只是第一步,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甚至成为城市名片,才是古生物强国应有的风采  一窝小小的化石,曾牵动温家宝总理的心。5年前,一块含有22枚,属于中国的恐龙蛋窝化石流失到美国,引起了中国古生物学专家的关注。他们联名上书温家宝总理,得到了批示:“要想方设法追缴流失化石,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珍贵古生物化石的保护。”为此,由国土资源部牵头,联合外交部、文物局、法制办等相关单位成立了追讨工作小
期刊
它们是“会飞的花朵”,它们是大自然中最娇艳的舞姬,它们尽情地飞舞在丛林山野里。天南地北的蝴蝶爱好者们,像候鸟一样在祖国大地上追随着蝴蝶的芳踪.....  中国拥有极为丰富的蝴蝶“宝藏”,估计在1700种左右,目前已命名的有1300余种,分别隶属于12科368属。其中以云南、海南、四川、广西四省区产蝶最为丰富,均在600种以上;其次为台湾、广东、福建、贵州和重庆,产蝶在400种以上。  近年来,世界
期刊
每年从盛夏七月到金秋十月,建党、建军和国庆等重要纪念日次第到来,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又将进入旺季。  在《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红色旅游一路飘红。景区迎来客流高潮,处处宾客盈门。但是,当红色纪念日过后,此类景区通常会转入淡季,生意也不那么好做了。  这种“冰火两极”似的旅游淡旺季现象,给红色旅游地的旅游资源与设施利用以及游客体验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果不加以重视,终将
期刊
有时候旅行就是一次对爱与美的探索,探索消失的部落以及遗失的传统  在生日之际,我前往川西新都桥山明水秀的人间仙境,相遇淳朴善良的藏人和朝圣者,实在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新都桥处于公路318国道南、北线的分叉路口,海拔约3300米,可以俯瞰整个川西平原风光,每到金秋,有恰到好处的光线,斑斓的色彩,因此被称为“摄影家的天堂”,“光与影的世界”。  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天上飘着小雨,出发时睡意朦胧,醒来
期刊
近年来,过度建设导致不少景区压力骤增,许多景区也开始了转型的实践,九寨沟“沟内游、沟外住”、黄山“山上游、山下住”等模式均产生了不错的反响。然而,这样的补救毕竟属于“后知后觉”。若要做到未雨绸缪,则必须在规划时期就少做加法。  景区规划的目标主要有资源、市场、社区三种导向,但归根结底都属于经济导向型。景区存在多重利益主体,诉求不一——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企业要效益,旅游者要风景,居民要增收。经
期刊
这几乎是当下大多数国人的出游观念,以“到此一游”式的游览观光仍然是被国人普遍接受的行为共识。  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中,因为门票和交通价格占去了旅行的大部分费用,游客只好克扣肚子和身子,买面包香肠充饥,住便宜的旅店,“出来是看景的,把钱花在吃住上太不值得了。”真应验了那句“秀色可餐”的老话,把美景当饭吃了。  跟团的经历也不美妙。十几个人一桌餐,清汤寡水的饭菜仅能抵饱。为了降低成本,餐标订
期刊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观鸟活动飘洋过海来到中国,民间观鸟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在一群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中间,林超英十分显眼,在他身边的是一群手拿雪茄,身背高倍望远镜的英国人。林超英和他们一样,玩起了闲情逸趣——观鸟。  猎鸟原本是一种原始的生活方式,但在18世纪中晚期英国贵族们的猎枪下,却愈渐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于是,观鸟活动兴起,到今天已经演变成世界上最流行的户外运动项目之一。  在很多香
期刊
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学会“休闲”、懂得“休闲”可并不容易。30年前,别说是休闲,就连休假都是奢侈品。现在,到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调节生活、享受人生已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习惯。在城市化问题空前严峻的全球背景下,人们愈发向往纯真的山水森林、淳朴的民俗民风,生态旅游活动方兴未艾,不少景区纷纷打出“生态牌”。  那么,选择怎样的休闲方式才能在有限的闲暇中充分愉悦身心?景区策划何种休闲产品才能够凸显生态旅游特色?笔
期刊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舌尖上的旅游”应运而火,从一小批人的自发探索,走向有规模的赏景寻“味”。其实品“味”本来就与看景一样精彩,与游乐一样惬意,但“舌尖上的旅游”却一直尴尬着,原因何在?  大部分游客重视看而忽视吃,宁可为看景而高价买单,却为品“味”而惜财,这是第一个原因;旅行社在设计产品、推荐旅游线过程中,更多迎合“看景”和“游乐”的需求,且压低成本,让每日必不可少的三餐变成“填肚
期刊
英国的饮食特色实在太简单,除了红茶就是炸鱼薯条和奶酪,烹饪方式非烤即煎,基本乏善可陈。但英国却有“文化”这件秘密武器,1840年贝德芙公爵夫人发明的下午茶,让英国的贵族文化历史伴着红茶味飘香万里,风靡全球。  就拿伦敦来说,这里一年四季都在办美食节,且花样翻新,巧克力节、奶酪与葡萄酒节、咖啡节……别管唱主角的是不是英国特产,伦敦美食节却无可争议,成为伦敦旅游中独具特色的亮点。  春天里,伦敦南岸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