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诺骨牌‘1969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kk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几乎每天都要工作,但他是骑着马去的——只要不是雨雪天气,清早他必须带领几百名犯人,浩浩荡荡到田地里去干活。犯人必须徒步行走,他和其他的管教骑马挎枪,前后巡视;队伍的行进过程通常都需要一到两个小时,后面跟有一驾马车,装满了锄头或者镰刀,只有全体人员到达了田头,在警卫监视之下,才能把上述农具仔细发放给每一个犯人。然后他严密监视他们下地,监视他们所有的一举一动,等到收工时分,这些铁器再度被清点后集中装上马车。他在这时候挎枪上马,马已经被犯人饮好了,鞍子也是由他们备妥,每次当他骑上马背,都会感到视野开阔了许多……
  说这番话的人,是我当时在开往齐齐哈尔的列车上遇到的一位同龄青年,他也是上海人,我们一起吃冰糕,在一个茶缸里喝茶,抽“握手”牌香烟。后来他才对我说了上述这些内容——他并没有直接参加过任何农业劳动,一直在某劳改农场当一名管教。
  我明白在他那个农场,保存着我似曾相识的记忆。
  他表示拥有半自动步枪已经3年有零了,但是枪法一直不好。
  问:如果犯人逃跑呢?
  ——按照条例,我鸣枪示警。如果犯人继续逃逸,我可以击毙。我有这个权力。
  他的眼睛坚定地看着飞快掠过的松嫩平原。
  他的这种工作,在当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我只是个平常的劳动青年,因此无须向他介绍自己情况。之后,旅程结束了,我们没有说再见。
  倾听他这番谈话,只是想到了我熟悉的一些男女青年们的记忆——按现在说,这些人是曾经的“上海的男孩女孩”,当时十六、七岁年纪,眼神清澈,头发乌黑,有一天吵吵闹闹来到了陌生的农场麦地附近。天交八月,周遭一场大水,科勒河满溢,熟透的麦穗露在水面之上,沧沧茫茫,明黄的麦映照浑黄的水,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天之尽头;麦子远在远方,也近在每个人的眼下,显现在面前的水中,它们没有归仓,还做不成馒头或者面条。众人一番犹豫,再三犹豫,仍然是被催促,被点名道姓,最后自由跳人,或被推人到水中;人们必须要割麦了,大部分人的小腿苍白,镰刀都没有磨好,我们学不会打捆,时常吵闹。
  所在地的原国营东北劳改农场X分场吴管教,此刻静站在地头,冷眼看这些唧唧喳喳的上海人。此地曾是一所国内最大型的劳改农场,苏联专家设计,拥有13个分场,每分场土地1500公顷以上,机械化程度80%,几乎是自给自足一个农业王国,场牌上“劳改”两字在我们到达时已被去除,曾经隶属吴管教名下700名劳改犯人,业已奉命撤离——他的新任务只是,如何使眼下这批男女青年尽快学会劳动和生活。
  半个小时里,割麦的进度仍然缓慢,土地被泡得相当烂,现有的捷克、波兰、东德进口收割机都开进不去,十月革命时期的苏式马拉收割机也进不去,不谙农活的人是进去了,但不出活。
  一小时以后,大家都听到凄厉的警报声,远处有6辆南京嘎斯飞一样驶来,前后两辆为警卫车,上面架有美式机枪,一前一后对准中间4辆犯人车辆,这些车装满了男人,远看都像是40—60岁的各类土匪和盲流集团,饱含下山老虎气势,伴随绵延拉起的几百米滚滚黄尘,越来越近;8月的阴霾天气,这些人已经是严冬打扮,身著破烂棉袄,肮脏凌乱的老羊皮大氅,有多人戴着《老兵新传》崔巍的黑白杂花狗皮帽,峥嵘额角显露褪色的解放帽帽檐,看见有一名莽汉靠近车厢板敞开了棉裤,在高速和颠簸之中朝车外小解。
  一切都如半空幻景,在水中的男孩们都停下镰刀,由衷发出一阵惊叹,这惊叹或许来自于各自遗传的神经反射;年轻小狼会因突然蹿出成年的狂野雄性,警惕地竖起自己颈毛、也夹紧尾巴预备逃路——以此形容男孩们瞬间的内心恐惧,应该毫不为过。
  而事实上,什么威胁和危险都没有发生,车辆停靠地头,前后两辆警卫车的土兵全部跳下来高度戒备,他们枪口时刻对准犯人;押解队队长先是与地头静候的吴管教、现在的吴指导员握手,然后喝令犯人下车;远方隆隆而来的气势此刻都涣散了,车上每一名男子都驯然下车,各车领头的4名犯人头目,最后站立在这列破烂但是齐整的犯人队伍前,喝令报数,然后面孔朝外,按顺序先后跨出一步,脚跟靠紧,朗声一喝:报告!
  ——报告政府!!——报告武装!!——本小队原有人数X人!实际到达人数X人!绝对服从劳改!!——请指示!!——报告完毕j!! ——人列! ——报告!——报告政府!!——报告武装!!——本小队……
  “政府”尚可理解。“武装”一句,实指目下的士兵——绝对严格规定犯人禁止直呼“解放军”,此称实有“解放”彼辈之嫌。
  报告毕,4名报告者顺从鱼贯到最后一辆汽车,各自在枪口下领取大捆的镰刀,然后返回队伍前,大声唱数,此起彼伏,将镰刀一一发到每个犯人的手里。
  士兵把车上的条凳,水桶,小红旗杆拿下来,其中两名犯人立刻奋勇拿过红旗,趟水下田,一直涉至远方1000米开外,两边间隔300米,各插一旗,然后回来;其他的旗子,都由犯人自然熟练地插于地头和汽车之间,形成一个显眼的红色区域。
  域外就是枪口。这样的场景也如戏班子搭台的过程,域内是舞台,预示将要有相当丰富的表演,外围只留给冷眼的看客。
  犯人头目此刻正给每个下属分配任务,同刚才青年们领受到的任务一样,他们每人也是割10条麦垄,地头上空11 21 31 41 51……一片苍凉杂乱的点数之声;由镰刀尖拨开了每一条麦垄,仔细计数,机器播种的垄趟从不会乱,每条都平行延伸1.5—2公里的长度。每人都要记住自己这10条垄,把这些麦子割倒,一直割到远方。这些人安静等待着指派分配,站到自己固定的位置一字排开,如田径赛开局场景。
  有一名犯人穿部队旧汗背心,印有“北京卫戍IX"暗淡的红字。
  有人戴深度近视眼镜。
  有人颈后有深长刀疤。
  有人手背刺青。手臂刺青。胸口有刺青。
  有人目露凶蛮,或满脸书生神情。
  或病弱,或慈眉如佛,或大车店掌柜,或电器行小老板,或师爷、少爷、小开,或银行职员,或打杂、跑堂、司阍,或阿飞无赖,草民小贩,引车卖浆之流。
  相同的特征是,这些人员都预备了一副老农的粗手,晦暗的咖啡色,酱色,树根色,粗糙,筋络凸起,厚茧,指甲发黑,指头秃钝有力,一旦攥住了镰刀便有条件反射,本能抓出磨刀石,埋头熟练磨刀。
  然后按照口令,他们安然驯顺下水割麦,他们都比较谨慎守旧,注重保养,没有一人卷起裤管裸露小腿下水,有人打着绑腿,打法各有样式,“鱼鳞”式多为50以上年龄者,像是民初兵勇、家丁的花样,比较繁复;平缠式绑腿是“八路”或者早年“国军”风致,多为布绑腿,有一人用皮绑腿,或许是旧军头或者目前的牢头。不裹绑腿者都扎紧了裤脚,与胶鞋的布帮连接处扎死,显得干练利落。还有几人在左腿前从容围上围裙——骑兵缝有皮裤裆,厨子,铁匠,杀猪都有围裙,农民和犯人都可以有围裙,只是样子和围法各一——割麦时候,捆妥的麦捆子需要靠紧左腿向后掀走,一个滚翻撂地,如同康拜因收割机吞吐麦草,一个一个遗留在身后,比较磨耗裤管。
  接下来是人世难得一见的奇境。
  他们下了水淹的麦地,开始割麦。他们没有一个人说话,没有人咳嗽吐痰,没人抽烟,没有人流汗,没有呼吸,没有喘气,没有人打喷嚏,只有水声,刀刃飞快割断麦草发出的飕飕声,打“麦腰”和迅速捆麦的声音,安静,快速,机器一样推进;他们整体朝着遥远前方的小红旗全面推进,没有人落后,没有人领头,没有人累,没有人朝前看,没有人伸臂捶腰;他们组成浩大宽广的一副多米诺骨牌,由麦地边缘向纵深处推进;稳重,狠毒,坚定,无畏,充满饥渴,逐渐席卷、吞食、消化这整片的麦田,这是一股超越生命动能的现象,也是一种天文、地理的运动概念,一种季节才具有的风卷残云的气势,朝前滚动蔓延。
  我们都回到地头。
  我们从没有见过这样神奇的组织和劳动的气氛,不相信肉体能够焕发出如此巨大的效能。
  我们呆滞在地头,停止了吵闹。
  “武装”坐在地头的条凳上,膝盖上平搁着揭开保险的半自动长枪、仿AK-47。
其他文献
5月21日,“璀璨中华故土情——易至群书画作品展”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该书画展由海南省文联主办、《海风》杂志社协办,展览共展出八十多幅易至群先生近年来创作的书画作品,易志群先生画作题材丰富,海南题材有《海瑞》、《五公》系列画像和《黎苗风情》、《木棉红》等佳作;大型主题创作《璀璨中华108图》和历史文化题材《天国神游图卷》《神勇武圣关云长》《钟馗醉酒图》等作品。  省文联主席张萍出席开幕式,省美协副
期刊
海南素有我国“天然药库”之称。海南沉香久负盛名,产量大,质量佳,是地道的南药“十大品种”之一,是海南天然药库中的瑰宝。  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树产的含有树脂的木材。国产沉香来源于白木香,又叫土沉香、女儿香、芽香、莞香、六麻树等,因它产于海南,所以人们又叫它“海南沉香”。  沉香是我国沿用历史相当久远的珍贵中药。最早始记于梁代陶弘景(公元502-566年)《名医别录》,被列为“上品”。宋代苏颂(
期刊
《怀疑论者漫步》,一个现在看来好无益惑力度的书名,要想吸引年轻一代眼球的亢奋,只怕很难。而这本书之所以出现在我的书架上,全因为当年的一部情景喜剧片——《我爱我家》中的一句台词——“你可以要求我追求真理,但不能要求我一定找到真理。”  这句台词来自《哲学思想录》中的第二十九节,它的作者是法国人狄德罗。生于1713,卒于1784,启蒙时代的一个风流人物。  因为那曾有过的真正喜悦,和时至今日《我爱我家
期刊
就好像戏台上的风光并不意味着,后台就没有勾心斗角和尔虞我乍;也好像风光无限被端上餐桌的菜,在后厨不过也就是庖牛解羊的腥脓血水,当我告别苦读日子,终于踏上异国土地的时候,我知道在高大的埃菲尔铁塔下,我要开始残酷的留学生活。  说起来,我的生存条件其实比同样初到法国的留学生要好很多。首先,我在国内读了两年的法语,来法也属于公派。说到法语学习呢,纯粹是属于利用工作之外业余时间,自学成材熏陶个人情操的。 
期刊
(策划人语)  文化是用一些书本堆砌而成的,或者是由一些文人排队而成的。这样的情景有点像在书店浏览,我们总会与一些人结下一些反复无常的交情。这些人用他们的感情记录,教我们熟识他们。印刷精美,图文并茂,并且附了他们的肖像。其中就有许多法国人,在他们的外文姓名之后,有个[法]的表示,几乎已经习以为常了。  这就是我们对“哈法”的最初认同。所有的“哈文化”,其实都是自得其乐,且流行的时尚因素表露无遗,这
期刊
巴黎从不把自己交给匆忙的人,她属于做梦者,属于那些知道在街上如何自得其乐的人,他们得到的奖赏,就是看到别人永远看不到的东西。            ——题记  “韩流”明星渐渐淡出大众视野。这个城市新一轮的域外来风开始刺激人们的眼球。这股风潮来自于法兰西——一个写满浪漫与优雅的国度,一个红白蓝三色组合的传奇。从周慧敏早期一首老歌的名字,到上海滩一家情调小店的名字,“C’est la vie这就是生
期刊
王孙别舍拥朱轮,不羡空名乐此身。   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  这首七绝是赠李翼的。这个李翼,不知何许人。这第一句七个字已勾勒出李翼是一个纨绔公子了。第二句恭维他的奢侈淫佚的生活,说他是为了“不羡空名”,而使此身得到享乐。这样一说,显得他的追求享乐是很高尚的了。第三、四句描写这位贵族公子的奢侈生活,并不容易,你看作者如何处理?他选择了两个特征:在这别舍的大门外,绿水潭中,驭夫都在洗刷马匹
期刊
把喝咖啡的场所弄成厅,我看可以列入大煞风景之一“煞”。厅,那么冷冰冰,事务性的,从舌头里踢出来的一个词,哪里像馆:G-U-AN,暖暖的气息包过来,没有喝已经先拢络住人了。法语CAFE,发出音也是轻轻地拢住嘴的,吹气如兰。而厅呢,多总是用来应酬吧,花厅,客厅,饭厅,一会子让人想到大理石,一会子又想到假山,再一会子想到钢砖,都跟装修材料铆上了,总的特点都是给客人看或用来训话,沾带着装腔作势,跟暖胃的咖
期刊
法兰西是欧洲大陆一抹蓝,就好像空心蓝、光电蓝、景泰蓝……我爱这抹琢磨不定的蓝,如果要给这份爱加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苏菲·玛索  如果天使可以诱惑人犯罪,如果魔鬼可以露出纯洁的微笑,那她的名字就是: 苏菲·玛索(SophieMarceau)。这个有着四分之一亚洲血统的法国女人,棕黑色头发,碧绿的眼睛,面庞平静时犹如一汪清澈的湖水,但在清澈背后又流露出一缕妩媚妖娆,在她出演《勇敢的心》一片中来自
期刊
法国人让我们更迷恋探寻叙述的方式。狄德罗是一种。巴黎公社也是我们的启蒙我们现在对巴黎公社也许中介一些记忆,理论上还知道这这全世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但公社的形式已经淡忘;不过,欧仁·鲍狄埃把《国际歌》留传给了我们至今。那是影响世界右史进程的。   在法国,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珠还有拿破伦,卢梭,居里夫人,戴高乐……对于我,也许还有“雅格宾派专政”和罗伯斯琵尔那是学习世界近代史,要死记硬背的;罗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