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是,民主也可能成为暴力工具。民主成为暴力必须是民主成为工具、民主异化、民主与强权和霸权结合、少数人利用民主等。
【关键词】民主;暴力;条件
民主应该是多数人的统治,民主是中性的。而民主暴力不是民主,而是异化了的民主。这种异化是对民主本性的背叛与扭曲。因此,民主暴力是有其自身条件的。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1.民主成为工具
俞可平先生的《民主是个好东西》认为:“民主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民主竞选。二是分权制衡。三是舆论监督。四是结社自由。”“民主有很多重要价值。第一,民主是自由、平等的保障机制。第二,民主能产生巨大的生产力。第三,民主是腐败的克星。第四,民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的途径。”
以上内容说明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民主只能是一种工具,是手段。他就好像一把剑,好人可以用他来保护自己,好的政府可以用他来保护人民——因此他可以是好东西。坏人也可以利用他去杀人,坏的政府可以利用他推销自己的产品,包括自己的价值观。谁不听,或者不满意谁,他就可以用他进行“革命”,干涉别国事务,用金钱扶持所谓的民主势力,或者用枪炮支持民主斗士,甚至大打出手,让你国家的领导人上国际军事法庭,上绞刑架、或者直接用枪打死。并且美其名曰:民主。因此他也可以是坏东西。
因此,我认为,民主是剑,是工具。
2.民主的异化
2.1民主本身不是暴力
人们通常认为,民主一词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此后一直是个政治概念,只意味着政治民主。严格地说,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或主权在民,其本义只能是人民的民主。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时反复指出,无产阶级的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王绍光先生在《民主四讲》中给“民主”概念下了一个“最原始、最简单的”定义:“由全体人民(而不是他们选出的代表)平等地、无差别地参与国家决策和进行国家管理。”
归纳以上内容,对我们认识民主的性质和工具性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因此,我认为,民主应该是多数人的统治。但是多数人的统治可以是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也可以是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代议制),但是必须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而不是代表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和意志。
民主本身是中性的,没有暴力的。民主是工具,关键是这个工具或者剑谁控制、利用它。好人控制、利用它就是好剑;坏人控制、利用它就会成为暴力!所以,民主成为暴力的工具,是民主暴力的重要条件。
民主本身具有普适性价值,这是没有疑义的。
2.2西方民主的异化
因为“选举”是有产者在政治领域中操纵无产者的“看不见的手”,恰如“市场”是有产者在经济领域操纵无产者的“看不见的手”。我们都知道,自称“民主”的体制未必民主;其实,形式上看似“民主”的体制(如有定期选举和多党竞争)运作起来也未必符合民主的原则。例如,当“民主”这部机器的关键部件要靠金钱的“润滑剂”来维持运转的话,“民主”变成了“钱主”,那些看似“好”的东西还是真正的“好东西”吗?
3.民主与强权、霸权结合
民主与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结合,就形成了民主暴力。近年随著美国民主在一些国家的强行推销,结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甚至带来的是灾难。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以及搞“阿拉伯之春”、“颜色革命”争等,导致不少国家社会分裂、动荡,西方媒体一直将其中的街头暴力抗议鼓吹为“民主”,还常给那些示威者冠以“民主的希望”这样的美誉,同时动辄指责那些国家的政府进行专制镇压。近期发生在乌克兰“颜色革命”的乱象,美国等西方国家直接支持、甚至用美金资助所谓的亲西方的民主人士对抗政府,推翻政府,对政府的行为大加指责;而民主派上台后,却指责亲俄民众,直接支持镇压。其民主的两面性暴露无遗。而发生在“民主发源地”希腊的同类事件,其乱象与“颜色革命”何其相似,却不见有西方政客或媒体出来声援“民主”,倒是听到不少“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幽灵”的激烈声讨,还要求政府采取断然措施恢复秩序。西方一些人在民主问题上的虚伪十足和双重标准,可谓再次表现得淋漓尽致。按理说,民主政治可以保证各利益群体平等协商、社会规范有序,在凝聚民心、汇集民智、整合民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蔓延的形势下,更应该发挥民主制度的优势来团结人民共度时艰。泰国危机、希腊危机、叙利亚危机等教训足以令一些陷入“民主迷思”的人清醒:民主不是万能的,运用不好可能适得其反,尤其是一味迷信和神化所谓“西方民主”,更是值得深刻反思。大家在沉默反思美国式民主的真正价值,而且都在问:民主到底是好?还是坏? 就连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学者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4.少数人利用民主
民主是个好东西,因为是多数人的统治。但是如果被少数人利用,也会形成暴力。
部分台湾学生以反对服贸协议为名占领立法院20多天,实际上就是以台湾民进党为首的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民主暴力。他们利用民主反对服贸协议,表面看是民主行为,实际上是对法律的蔑视,对政府的蔑视,对多数人的蔑视。况且占领立法院的学生还有不明真相,甚至不知道服贸协议具体内容的。接着民进党又开始了“反核四”的所谓民主运动。就连李登辉都出来说:“如果台湾不搞核电站,电哪里来?”.民主是多数人的,民进党反对“核四”能够代表多数人吗?实际上也是少数人对多数人实施的民主暴力。
香港少数人以“占中”要挟中央政府实行他们所谓的民主选举,实际上也是少数人对多数人实施民主暴力。
网络本身是个好东西,是民主的重要载体。但是现在出现了“网络暴力”的新问题。这也是民主暴力的新现象。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暴力的根源就是人肉搜索,人肉搜索是中性的,但如果有的人借助人肉搜索来进行恶意行为,那就是网络暴力了。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如果大多数网民形成“言论统一阵线”,那么对世界上任何一个个体、企业、机构、政府及国家而言都构成严峻的挑战。网络的开放性打破了政府和社会精英的政治话语垄断,为草根大众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了“虚拟公共社会场域”。网民身份的匿名性、虚拟性特征可以使网民在发表意见、传播信息时无须顾虑现实利害,畅所欲言。但网络信息传播和网络言论的发表缺乏事前把关人,又缺乏事后的责任追惩,导致非理性言论的盛行和虚假信息的泛滥,愈是偏执、情绪化、非理性的言论往往更容易被众多网民关注和追捧,多数人的意见经常淹没少数人的声音,从而经常出现政治学中所谓的“多数人暴政”问题。网络多数人暴政是指多数网民在网络民主的旗帜下,就涉及少数网民的议题结成虚拟意见团体,以民主的名义形成网络舆论压力,进而侵害少数网民正当权利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少数网民的基本公民权利,扭曲了网民政治心理。网络多数人暴政的主要行为方式之一是通过“人肉搜索”引擎搜寻网民私密信息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权“人肉搜索”引擎是一个依托来自五湖四海的网民而不再依赖网络数据库的新型搜索工具,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之二是通过个别网络“大V”制造舆论,形成不明真相的“多数人”跟风,在社会上制造混乱与麻烦,最终形成“网络暴力”。
【关键词】民主;暴力;条件
民主应该是多数人的统治,民主是中性的。而民主暴力不是民主,而是异化了的民主。这种异化是对民主本性的背叛与扭曲。因此,民主暴力是有其自身条件的。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1.民主成为工具
俞可平先生的《民主是个好东西》认为:“民主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民主竞选。二是分权制衡。三是舆论监督。四是结社自由。”“民主有很多重要价值。第一,民主是自由、平等的保障机制。第二,民主能产生巨大的生产力。第三,民主是腐败的克星。第四,民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的途径。”
以上内容说明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民主只能是一种工具,是手段。他就好像一把剑,好人可以用他来保护自己,好的政府可以用他来保护人民——因此他可以是好东西。坏人也可以利用他去杀人,坏的政府可以利用他推销自己的产品,包括自己的价值观。谁不听,或者不满意谁,他就可以用他进行“革命”,干涉别国事务,用金钱扶持所谓的民主势力,或者用枪炮支持民主斗士,甚至大打出手,让你国家的领导人上国际军事法庭,上绞刑架、或者直接用枪打死。并且美其名曰:民主。因此他也可以是坏东西。
因此,我认为,民主是剑,是工具。
2.民主的异化
2.1民主本身不是暴力
人们通常认为,民主一词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此后一直是个政治概念,只意味着政治民主。严格地说,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或主权在民,其本义只能是人民的民主。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时反复指出,无产阶级的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王绍光先生在《民主四讲》中给“民主”概念下了一个“最原始、最简单的”定义:“由全体人民(而不是他们选出的代表)平等地、无差别地参与国家决策和进行国家管理。”
归纳以上内容,对我们认识民主的性质和工具性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因此,我认为,民主应该是多数人的统治。但是多数人的统治可以是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也可以是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代议制),但是必须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而不是代表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和意志。
民主本身是中性的,没有暴力的。民主是工具,关键是这个工具或者剑谁控制、利用它。好人控制、利用它就是好剑;坏人控制、利用它就会成为暴力!所以,民主成为暴力的工具,是民主暴力的重要条件。
民主本身具有普适性价值,这是没有疑义的。
2.2西方民主的异化
因为“选举”是有产者在政治领域中操纵无产者的“看不见的手”,恰如“市场”是有产者在经济领域操纵无产者的“看不见的手”。我们都知道,自称“民主”的体制未必民主;其实,形式上看似“民主”的体制(如有定期选举和多党竞争)运作起来也未必符合民主的原则。例如,当“民主”这部机器的关键部件要靠金钱的“润滑剂”来维持运转的话,“民主”变成了“钱主”,那些看似“好”的东西还是真正的“好东西”吗?
3.民主与强权、霸权结合
民主与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结合,就形成了民主暴力。近年随著美国民主在一些国家的强行推销,结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甚至带来的是灾难。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以及搞“阿拉伯之春”、“颜色革命”争等,导致不少国家社会分裂、动荡,西方媒体一直将其中的街头暴力抗议鼓吹为“民主”,还常给那些示威者冠以“民主的希望”这样的美誉,同时动辄指责那些国家的政府进行专制镇压。近期发生在乌克兰“颜色革命”的乱象,美国等西方国家直接支持、甚至用美金资助所谓的亲西方的民主人士对抗政府,推翻政府,对政府的行为大加指责;而民主派上台后,却指责亲俄民众,直接支持镇压。其民主的两面性暴露无遗。而发生在“民主发源地”希腊的同类事件,其乱象与“颜色革命”何其相似,却不见有西方政客或媒体出来声援“民主”,倒是听到不少“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幽灵”的激烈声讨,还要求政府采取断然措施恢复秩序。西方一些人在民主问题上的虚伪十足和双重标准,可谓再次表现得淋漓尽致。按理说,民主政治可以保证各利益群体平等协商、社会规范有序,在凝聚民心、汇集民智、整合民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蔓延的形势下,更应该发挥民主制度的优势来团结人民共度时艰。泰国危机、希腊危机、叙利亚危机等教训足以令一些陷入“民主迷思”的人清醒:民主不是万能的,运用不好可能适得其反,尤其是一味迷信和神化所谓“西方民主”,更是值得深刻反思。大家在沉默反思美国式民主的真正价值,而且都在问:民主到底是好?还是坏? 就连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学者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4.少数人利用民主
民主是个好东西,因为是多数人的统治。但是如果被少数人利用,也会形成暴力。
部分台湾学生以反对服贸协议为名占领立法院20多天,实际上就是以台湾民进党为首的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民主暴力。他们利用民主反对服贸协议,表面看是民主行为,实际上是对法律的蔑视,对政府的蔑视,对多数人的蔑视。况且占领立法院的学生还有不明真相,甚至不知道服贸协议具体内容的。接着民进党又开始了“反核四”的所谓民主运动。就连李登辉都出来说:“如果台湾不搞核电站,电哪里来?”.民主是多数人的,民进党反对“核四”能够代表多数人吗?实际上也是少数人对多数人实施的民主暴力。
香港少数人以“占中”要挟中央政府实行他们所谓的民主选举,实际上也是少数人对多数人实施民主暴力。
网络本身是个好东西,是民主的重要载体。但是现在出现了“网络暴力”的新问题。这也是民主暴力的新现象。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暴力的根源就是人肉搜索,人肉搜索是中性的,但如果有的人借助人肉搜索来进行恶意行为,那就是网络暴力了。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如果大多数网民形成“言论统一阵线”,那么对世界上任何一个个体、企业、机构、政府及国家而言都构成严峻的挑战。网络的开放性打破了政府和社会精英的政治话语垄断,为草根大众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了“虚拟公共社会场域”。网民身份的匿名性、虚拟性特征可以使网民在发表意见、传播信息时无须顾虑现实利害,畅所欲言。但网络信息传播和网络言论的发表缺乏事前把关人,又缺乏事后的责任追惩,导致非理性言论的盛行和虚假信息的泛滥,愈是偏执、情绪化、非理性的言论往往更容易被众多网民关注和追捧,多数人的意见经常淹没少数人的声音,从而经常出现政治学中所谓的“多数人暴政”问题。网络多数人暴政是指多数网民在网络民主的旗帜下,就涉及少数网民的议题结成虚拟意见团体,以民主的名义形成网络舆论压力,进而侵害少数网民正当权利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少数网民的基本公民权利,扭曲了网民政治心理。网络多数人暴政的主要行为方式之一是通过“人肉搜索”引擎搜寻网民私密信息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权“人肉搜索”引擎是一个依托来自五湖四海的网民而不再依赖网络数据库的新型搜索工具,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之二是通过个别网络“大V”制造舆论,形成不明真相的“多数人”跟风,在社会上制造混乱与麻烦,最终形成“网络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