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民间借贷那道伤
存在感,一个饶有哲学意味的题目,令人想到了海德格尔的巨著《存在与时间》。
我的一位朋友,其小孙子刚刚一岁多。第一次见到我时,小家伙拿出了他所有的玩具,堆在我面前。当我夸他走得从容时,他开始表演爬行,正着爬继之以倒着爬。
这也是存在感——一种幼儿所特有的富有稚气与诗意的存在感。
在王小波笔下,曾出现过一位傻大姐。傻大姐一把年纪时,终于学会了缝扣子,她兴奋莫名。于是,无论见到什么人,她都会像扔石头一样,冷不丁地扔出一句话:我会缝扣子!
这也是存在感,只是相对于她的年龄而言,这种存在感未免滞后。但如果你因此报以冷笑或不屑,并不意味着你多么智慧或勇敢,因为这种“傻大姐”很多,甚至包括你自己。
当下,追逐财富是很多人的梦想,当然,也就是追逐存在感。但在大量击鼓传花的游戏中,曾经的存在感、陶醉感、成就感,最终会是噩梦感与毁灭感。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但在纳粹统治时期,海德格尔活得并不“诗意”,甚至出卖过自己的老师。也就是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无论对哲学家还是凡夫俗子,难度其实是一样大的。
寻找存在感、诗意感并没有错,但同时还要有道德感与方向感。不然,所有极具诱惑力的东西,如财富、权力、性爱等等,都极有可能是陷人于万劫不复之境的海洛因,最终让你葬身于欲望的河流中。
——乌耕(作家,著有《殇》《绝望的绿茵场》等)
逐利的过程中,寻找存在感
当母亲把10万元的存折递给谢又宁时,他鼻子一酸,心里难过至极。毕业十年,开KTV、开洗浴中心、结婚生子,最难的时候,他也没有跟母亲要过钱。没想到,因为给朋友还高利贷,他不得不跟母亲要钱。
母亲留谢又宁在家吃晚饭,谢又宁拿起筷子,泪就要落到碗里。他赶紧起身,找了个借口离开母亲家。开车在街上绕了一圈又一圈,他心里烦闷至极。三个月前,他还打算着趁手头宽裕,给妻子买辆Q5轿车作为生日礼物,没想到,妻子生日还没到,他就已经被曾经的“生死之交”骗了80多万元。
在鲁西南这座小县城,谢又宁算是半个土豪。父亲是政府部门公职人员,响当当的人物;他自己大学毕业后,有一份稳定清闲的工作。颇有经济头脑的谢又宁,最初通过买进卖出获得第一笔资金,随后和朋友王超在老家乡镇上,开了一家KTV和洗浴中心。车从10多万元的北京现代,换成了30多万元的吉普自由光,儿女双全,几乎每个月都有几天飞去别的城市休闲,想去哪里,不过一张机票的距离。当初因为学习成绩差累积多年的自卑,在现有的成就面前,所剩无几。
读中学时,谢又宁是被父母责骂、老师厌恶的“小混混”,在父母和老师眼里,毫无存在感。而毕业几年后,他发现,那些考上好大学、留在大都市的同学,过得并不如他。逢年过节,他们挤火车、赶春运,像极了流浪者;而房贷压得他们过早地白了头发,添了皱纹,小心翼翼地守着一份赖以生存的工作,活得像个木偶。
更让谢又宁觉得幸运的是,正是读书时“不务正业”,结交的众多朋友,让他人脉广泛,各种消息灵通。听说嘉祥大蒜涨价了,他和朋友们走乡串村收购大蒜;听说济南长清树木价格昂贵,他和朋友们贩卖树木。有时候,赚的钱甚至不够宴请朋友的一顿饭钱,但谢又宁享受饭桌上朋友们推杯换盏、酒酣心热的豪情。
曾经,谢又宁对这种生活很满足,日子安稳幸福,是父母眼里小小的骄傲,妻子贤惠,工作稳定,生意算不上兴隆,但也已经足够维持体面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王超悄悄告诉他:“现在融资放贷很火,咱们县城很多人都在做。”
王超和谢又宁认识近二十年,出生在同一个镇上。王超学习成绩不好,家庭条件也很差,高中没毕业就退学了,靠做小买卖维持生计。2010年,小镇开启城镇化建设,很多小镇村民失去了土地,拿到了在他们看来的“巨额”补偿金。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了家乡,拿着土地换来的补偿金,开始想着办法享受生活。谢又宁从中看到商机,和王超一拍即合,两人合伙相继开了KTV和洗浴中心,谢又宁出资,王超负责管理。
最初几年,生意火爆。谢又宁和王超成为小镇人人皆知的成功人士。那时候,很多人纷纷找王超借钱,王超收取一定的利息。他曾劝谢又宁放贷,可谢又宁有着更远大的志向:把KTV开到别的乡镇去,甚至每个乡镇开一个。那时,偶尔有人到了期限不还钱,王超会带一帮人去讨债,威胁一番,钱就收回来了。
王超渐渐尝到了甜头,自己的钱不足以借贷,他开始融资放贷,赚取利息差。很多村民听说他开出的利息比银行高,而且他的KTV和洗浴中心生意不错,纷纷主动找来。王超志得意满,曾在半年里换了三辆车,一辆比一辆高档。一个在全镇人眼里不学无术的小混混,转眼就成了财大气粗的老板。
看着之前远远不如自己的王超,越发意气风发,一个打火机都比他一个月工资高,谢又宁也心动过。但他迟迟不敢,他在小镇出生,跟着爷爷奶奶长到8岁才去县城,而因为与父母关系疏离,让他对小镇和小镇村民有着别样的感情。他担心万一哪天,资金链断了,不就把这些在地里刨食大半辈子的村民给骗了吗?他也把这些担忧对王超说过,“都是亲戚乡邻,你不怕万一出事了,怎么面对他们?”洋洋自得的王超拍着胸脯说:“怎么会呢?没有万一。”
在有钱的假象里,不能自拔
经过一番挣扎,谢又宁决定趟一趟这片“黄金水”。但他不敢贸然融资,只是把自己手头的30多万元现金贷给了另外一个发小,对方给的利息比王超更高。对方承诺说,本金可以随时收回,利息三个月一结。谢又宁想,如果顺利,也向王超学习。毕竟,开着豪车,接受县城人民的注目,的确是一件无比骄傲的事情。
2015年8月的一天夜里,消失了三天的王超,一改往日的西装革履,狼狈不堪地出现在谢又宁面前:“兄弟,求你救救我,现在只有你能救我了。”原来,他的资金链从4月份就断了,从他这里贷款的一些人跑了。很多人追着他要债,为了还债,他贷了部分高利贷。现在,连高利贷也还不起了。
存在感,一个饶有哲学意味的题目,令人想到了海德格尔的巨著《存在与时间》。
我的一位朋友,其小孙子刚刚一岁多。第一次见到我时,小家伙拿出了他所有的玩具,堆在我面前。当我夸他走得从容时,他开始表演爬行,正着爬继之以倒着爬。
这也是存在感——一种幼儿所特有的富有稚气与诗意的存在感。
在王小波笔下,曾出现过一位傻大姐。傻大姐一把年纪时,终于学会了缝扣子,她兴奋莫名。于是,无论见到什么人,她都会像扔石头一样,冷不丁地扔出一句话:我会缝扣子!
这也是存在感,只是相对于她的年龄而言,这种存在感未免滞后。但如果你因此报以冷笑或不屑,并不意味着你多么智慧或勇敢,因为这种“傻大姐”很多,甚至包括你自己。
当下,追逐财富是很多人的梦想,当然,也就是追逐存在感。但在大量击鼓传花的游戏中,曾经的存在感、陶醉感、成就感,最终会是噩梦感与毁灭感。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但在纳粹统治时期,海德格尔活得并不“诗意”,甚至出卖过自己的老师。也就是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无论对哲学家还是凡夫俗子,难度其实是一样大的。
寻找存在感、诗意感并没有错,但同时还要有道德感与方向感。不然,所有极具诱惑力的东西,如财富、权力、性爱等等,都极有可能是陷人于万劫不复之境的海洛因,最终让你葬身于欲望的河流中。
——乌耕(作家,著有《殇》《绝望的绿茵场》等)
逐利的过程中,寻找存在感
当母亲把10万元的存折递给谢又宁时,他鼻子一酸,心里难过至极。毕业十年,开KTV、开洗浴中心、结婚生子,最难的时候,他也没有跟母亲要过钱。没想到,因为给朋友还高利贷,他不得不跟母亲要钱。
母亲留谢又宁在家吃晚饭,谢又宁拿起筷子,泪就要落到碗里。他赶紧起身,找了个借口离开母亲家。开车在街上绕了一圈又一圈,他心里烦闷至极。三个月前,他还打算着趁手头宽裕,给妻子买辆Q5轿车作为生日礼物,没想到,妻子生日还没到,他就已经被曾经的“生死之交”骗了80多万元。
在鲁西南这座小县城,谢又宁算是半个土豪。父亲是政府部门公职人员,响当当的人物;他自己大学毕业后,有一份稳定清闲的工作。颇有经济头脑的谢又宁,最初通过买进卖出获得第一笔资金,随后和朋友王超在老家乡镇上,开了一家KTV和洗浴中心。车从10多万元的北京现代,换成了30多万元的吉普自由光,儿女双全,几乎每个月都有几天飞去别的城市休闲,想去哪里,不过一张机票的距离。当初因为学习成绩差累积多年的自卑,在现有的成就面前,所剩无几。
读中学时,谢又宁是被父母责骂、老师厌恶的“小混混”,在父母和老师眼里,毫无存在感。而毕业几年后,他发现,那些考上好大学、留在大都市的同学,过得并不如他。逢年过节,他们挤火车、赶春运,像极了流浪者;而房贷压得他们过早地白了头发,添了皱纹,小心翼翼地守着一份赖以生存的工作,活得像个木偶。
更让谢又宁觉得幸运的是,正是读书时“不务正业”,结交的众多朋友,让他人脉广泛,各种消息灵通。听说嘉祥大蒜涨价了,他和朋友们走乡串村收购大蒜;听说济南长清树木价格昂贵,他和朋友们贩卖树木。有时候,赚的钱甚至不够宴请朋友的一顿饭钱,但谢又宁享受饭桌上朋友们推杯换盏、酒酣心热的豪情。
曾经,谢又宁对这种生活很满足,日子安稳幸福,是父母眼里小小的骄傲,妻子贤惠,工作稳定,生意算不上兴隆,但也已经足够维持体面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王超悄悄告诉他:“现在融资放贷很火,咱们县城很多人都在做。”
王超和谢又宁认识近二十年,出生在同一个镇上。王超学习成绩不好,家庭条件也很差,高中没毕业就退学了,靠做小买卖维持生计。2010年,小镇开启城镇化建设,很多小镇村民失去了土地,拿到了在他们看来的“巨额”补偿金。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了家乡,拿着土地换来的补偿金,开始想着办法享受生活。谢又宁从中看到商机,和王超一拍即合,两人合伙相继开了KTV和洗浴中心,谢又宁出资,王超负责管理。
最初几年,生意火爆。谢又宁和王超成为小镇人人皆知的成功人士。那时候,很多人纷纷找王超借钱,王超收取一定的利息。他曾劝谢又宁放贷,可谢又宁有着更远大的志向:把KTV开到别的乡镇去,甚至每个乡镇开一个。那时,偶尔有人到了期限不还钱,王超会带一帮人去讨债,威胁一番,钱就收回来了。
王超渐渐尝到了甜头,自己的钱不足以借贷,他开始融资放贷,赚取利息差。很多村民听说他开出的利息比银行高,而且他的KTV和洗浴中心生意不错,纷纷主动找来。王超志得意满,曾在半年里换了三辆车,一辆比一辆高档。一个在全镇人眼里不学无术的小混混,转眼就成了财大气粗的老板。
看着之前远远不如自己的王超,越发意气风发,一个打火机都比他一个月工资高,谢又宁也心动过。但他迟迟不敢,他在小镇出生,跟着爷爷奶奶长到8岁才去县城,而因为与父母关系疏离,让他对小镇和小镇村民有着别样的感情。他担心万一哪天,资金链断了,不就把这些在地里刨食大半辈子的村民给骗了吗?他也把这些担忧对王超说过,“都是亲戚乡邻,你不怕万一出事了,怎么面对他们?”洋洋自得的王超拍着胸脯说:“怎么会呢?没有万一。”
在有钱的假象里,不能自拔
经过一番挣扎,谢又宁决定趟一趟这片“黄金水”。但他不敢贸然融资,只是把自己手头的30多万元现金贷给了另外一个发小,对方给的利息比王超更高。对方承诺说,本金可以随时收回,利息三个月一结。谢又宁想,如果顺利,也向王超学习。毕竟,开着豪车,接受县城人民的注目,的确是一件无比骄傲的事情。
2015年8月的一天夜里,消失了三天的王超,一改往日的西装革履,狼狈不堪地出现在谢又宁面前:“兄弟,求你救救我,现在只有你能救我了。”原来,他的资金链从4月份就断了,从他这里贷款的一些人跑了。很多人追着他要债,为了还债,他贷了部分高利贷。现在,连高利贷也还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