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埋头苦干精神

来源 :学习与思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kffdkjk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究竟是哪一年我忘记了,反正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年月,有的报刊曾一本正经地讨论一个问题:在现代化高科技的社会里,还要不要向王屋山下那个老愚公学习?今日中国之辉煌,为这种讨论做了结论。深圳的崛起、上海的巨变、中国院士的风采、种粮大户的喜悦……哪一件事离得开执着和艰苦?人们在为这些丰功伟绩高唱赞歌之时,人们在向那些英雄顶礼膜拜之时,其实也是在颂扬一种精神——埋头苦干。不是么?中外古今,诸工百业,举凡成大事业者,都必须要有这种精神。而今回头看当年的
其他文献
<正>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知识分子问题,做了大量拨乱反正的工作:复查平反冤假错案,恢复和补发被扣减的工资,清理和发还被查抄的图书文物;
优生优育是国家和民族兴旺昌盛的大事,也是每个准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谁都企盼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健康美丽而又聪明可爱的宝宝。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腹中尚未出
基于Kircihhoff板理论和对挠度函数采用滑动最小二乘近似函数进行插值,研究无单元Galerkin(EFGM)方法在对称叠层板弯曲问题中的应用.分析中,本质边界条件采用罚因子法施加,对称
<正> 在人类文明史中,传统的美学体系是从美学家的感情出发,以个人经验为基础构成的。他们往往采用内省的方法,在生活的直接经验中捕捉美的现象,并以个人的经验感受加以叙述。本世纪以来,人类已经进入了“科学时代”。于是,一门从“科
2010年初的时候,一位在美国获得新媒体专业博士学位、回国执教的大学教授,给圈子里的朋友发了一份问卷,主要是针对微博的使用以及未来会不会使用等问题的调查,我当时不以为然。
寒冬腊月的早晨,北风肆虐着大地。几个赶集回来的农民挑着满满的担子,踩着坚硬的冰路匆匆而行。“砰!”不知是谁的油瓶掉了,摔在冰路上,碎瓶片满地都是。可是那油瓶的主人竞径直
<正> 一 徐光启生活在明代末年。生长于资本主义萌芽较早的江南地区而又家道贫寒的徐光启,同一般封建文人大相径庭,在他身上鲜明地体现着启蒙时期知识分子追求科学和新思想的精神。从青年时代开始,徐光启就十分厌恶八股文的呆板和理学的空疏。他尖锐指出:有些文人以文辞相尚,“离藻华
<正> 引进技术是我国的一项战略任务,而技术设备的引进,往往伴随着引进国外资金。如何利用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加快我国四个现代化的步伐,关键是要花最少的外汇,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回顾三年来所走过的曲拆道路,我们提出六个问题,进行探讨。
<正> 在某高校的一个梯型大教室里,坐满了入学不久的青年大学生,他们正在听校团委领导给他们作关于理想问题的报告。一张又一张字条传到了讲台上,一个又一个问题被提出要求报告人回答。据事后统计,当时在坐的160位同学,竟递了110张字条,提了共达239个问题!这些问题,没有掩饰,不绕圈子,几乎都直接指向了一个核心问题——理想和现实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 历史上任何一次较大的动乱,都会引起人们对
<正> 当前法学界在法治和人治的概念理解上是颇有出入的。如果对讨论命题的概念理解不一,讨论自难一致。我认为法治应是指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并反映其物质生活条件的要求而制定的法律来治理国家、来办事;人治应是指按照统治阶级的某一统治者个人意志来治理国家、来办事。目前,有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