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十分重要。情境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及时、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生物教学中科学地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创设心理情境,诱发学习动因
1.创造学习的好环境,营造教学氛围。教室、实验室要整洁,还应在墙壁的适当位置悬挂孟德尔、达尔文等著名生物学家的画像。教师在进行形象化的教学时,可使用标本、挂图、模型和仪器等,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教和学是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对矛盾,相对而言教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教导得法尤为重要。教师登台落落大方,教态亲切自然,讲课的神色和语调要富有情感,要吻合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课中表达要准确明了,切忌颠三倒四,否则很容易使学生厌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教师要善于把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把比较枯燥的问题讲得生动有趣。例如在讲“根毛吸水的原理”时,我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为什么盐腌过的萝卜条会变软?为什么糖拌番茄会出现许多水分?一经发问,便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索。
3.加强交流、反馈,增进师生间的情感。首先教师要言行一致,态度随和,要时刻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时刻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去感召学生,从而建立起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尊重学生的意见与要求,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听取和采纳学生正确的建议,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向他们说明情况。再次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的特点,联系社会,联系自然,抒发自己的情感,使教学有针对性和生动性,使师生间产生情感共鸣。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对提出问题的要求。第一,问题必须要通过深入分析、逻辑推理等思维活动才能解答。第二,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即回答上一个问题后能引出下一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第三,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而定。
2.设置问题情境中的注意事项。不要盲目提问,教师在教学前的备课中要有计划地安排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提问,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明确,不要含糊不清,让学生找不到确切的答案。
3.课堂问答的评价。学生回答课堂提问时,老师应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一定的评价。课堂提问的评价也是一门授课艺术,应注意评价要及时准确。学生回答问题都是经过多方思考的,如果教师能对学生的回答都及时给予评价,并且准确评价它错在何处,对在何方,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教师评价中得到准确提示,得出正确答案。评价不要模棱两可,不要含混不清,使学生费解。评价语言不能生硬,态度不能粗暴,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思维的拓展。
(责 编涵冰)
一、创设心理情境,诱发学习动因
1.创造学习的好环境,营造教学氛围。教室、实验室要整洁,还应在墙壁的适当位置悬挂孟德尔、达尔文等著名生物学家的画像。教师在进行形象化的教学时,可使用标本、挂图、模型和仪器等,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教和学是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对矛盾,相对而言教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教导得法尤为重要。教师登台落落大方,教态亲切自然,讲课的神色和语调要富有情感,要吻合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课中表达要准确明了,切忌颠三倒四,否则很容易使学生厌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教师要善于把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把比较枯燥的问题讲得生动有趣。例如在讲“根毛吸水的原理”时,我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为什么盐腌过的萝卜条会变软?为什么糖拌番茄会出现许多水分?一经发问,便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索。
3.加强交流、反馈,增进师生间的情感。首先教师要言行一致,态度随和,要时刻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时刻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去感召学生,从而建立起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尊重学生的意见与要求,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听取和采纳学生正确的建议,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向他们说明情况。再次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的特点,联系社会,联系自然,抒发自己的情感,使教学有针对性和生动性,使师生间产生情感共鸣。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对提出问题的要求。第一,问题必须要通过深入分析、逻辑推理等思维活动才能解答。第二,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即回答上一个问题后能引出下一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第三,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而定。
2.设置问题情境中的注意事项。不要盲目提问,教师在教学前的备课中要有计划地安排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提问,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明确,不要含糊不清,让学生找不到确切的答案。
3.课堂问答的评价。学生回答课堂提问时,老师应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一定的评价。课堂提问的评价也是一门授课艺术,应注意评价要及时准确。学生回答问题都是经过多方思考的,如果教师能对学生的回答都及时给予评价,并且准确评价它错在何处,对在何方,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教师评价中得到准确提示,得出正确答案。评价不要模棱两可,不要含混不清,使学生费解。评价语言不能生硬,态度不能粗暴,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思维的拓展。
(责 编涵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