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o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在已有的基础上求变,针对已有的事件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虽然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塑造阶段,但想象力却很丰富,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地合理引导,激发并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注重基础,孕育创新思维
  小学生的数学刚入门,还没有形成思维定势,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数学基础较薄弱。因此要先夯实数学基础知识,在基础上求变,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否则培养创新能力只是纸上谈兵。
  例如在教授直线的相关关系时,需要先让学生了解平行、垂直、交叉等各种直线关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画图,感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然后,让学生展示并相互对比异同,教师给予提示,让他们自行将其所画的直线进行分类,产生了以下几种分法,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在分类之后,教师进行分析和总结,规范概念,如“交叉”在数学中的说法应该是“相交”;在B分类中,让学生明白快要相交的直线也属于相交直线;在C分类中,相交成直角的情况应是按相交产生的角度分类的,而不是根据直线是否相交分类的。最后得出正确的分类方法是“直线相交”和“直线不相交”两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总结,过程看似简单,但却能让学生深刻感知到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而指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就是在寻求思维创新。
  在教学中,应注重把数学的基础概念和数学的发散思维活动结合起来,同时给予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的课堂环境,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孕育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遵循教学规律,渗透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不是要抛弃原本的教学规律,而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规律和创新思维并不冲突,在教学中应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譬如在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方面,小学数学的学习,更多的是通过“概念同化”的形式。所谓“概念同化”,是指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在新旧概念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后,就获得了新概念的具体内涵,而构建关联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
  例如教学“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可采用以下教学方式。首先,回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如“56÷4”,让学生计算并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然后,再列出相对简单的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算式,如“420÷2”“450÷9”等,让学生说出运算过程,这是回忆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过程;最后,列出一些相对复杂的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如“126÷3”“256÷5”等,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列出计算过程,并到讲台上进行解说。在正式学习新知识之前,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利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在学生讲解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并有针对有重点地教学。
  可见,在教学中需要遵循规律,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的过程中一直在回忆和思考旧知识,不仅巩固了原先的基础知识点,也培养了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创新思维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的学习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要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数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进而发现数学中更深层次的内容。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很多数学知识相对抽象,比如对图形的认识。几何知识的学习本身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一旦没有做好开端,学生觉得学习几何知识困难,那么其学习兴趣就会慢慢消磨,创新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应该在讲课时结合具体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使低年龄学生感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譬如在学习图形时,学生开始可能无法理解何为长方形、何为正方形等,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如介绍黑板、手机、课本,这些都是长方形,让学生对长方形有个大概了解,然后介绍长方形形状的具体特点,再让学生自己找一找生活中长方形的例子,并说出来。学生列举了电视机、笔记本电脑、IPAD、冰箱等。
  等到介绍正方形时,则以小组为单位,分发一个正方形形状的魔方,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并以长方形特点为依据,找出正方形的特点,看看它与长方形存在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此后,教师再让学生想一想,找一找,看看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两个形状组合在一起的事物等。教师还可以就图形的特点谈谈在实际中的运用情况,或者通过游戏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图形特点的印象。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使其既掌握了相关知识,又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异同。由于创新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该知识点的记忆和运用,因此,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教师在恰当时候的提示和引导对于学生之后更深层次的几何学习有较大帮助。
  总之,小学生刚步入正式学习阶段,而数学知识又较为抽象,需要教师耐心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遵循教学规律,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爱上数学。
  (责任编辑 郭向和)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外侧联合结膜开眶人路眼眶后部巨大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对17例眼眶后部巨大肿瘤患者行外侧联合结膜人路开眶肿瘤切除术。其中外侧开眶联合内侧结膜180。切开11例,
高中英语学习相对于初中英语学习而言,难度相对会增大。因此,教师就需要不断研究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本文就此探讨了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而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更积极地解决这些困难,从而在英语学习上获
“写”作为语言活动的形式之一,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思想的交际活动。它要求规范,是高层次综合性的学习和实践。具体而言,写可分为抄写、听写、缩写、改写、仿写及默写等,然而没有听觉器官的活动,听写就无法进行;没有视觉器官的参与,也就无从谈抄写;而默写更是一种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训练。无论是听写、抄写或者其他形式的写都属于初级阶段的书写活动。还有技能性、高级阶段的写作,就是一种用文字表情达意主动创作的活
声带小结好发于职业用嗓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电子喉镜下声带小结切除术常用于声带小结,但会对患者发声功能造成一定影响。2008年1月-2009年7月,我们对102例声带小结切除术
从初中到高中要跨一个很大的坎儿,学生跨不好的话就会失去信心。那么如何让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呢?我认为学习习惯很重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我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以下几点。  一、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新课改模式的第一步,所以是非常关键的。通过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减少课堂不必要的重复,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
课堂是实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场所,包含着师生互动的过程。而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最常用的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所以,关注课堂教学,就必须关注课堂提问。以下将结合问卷调查,讨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公平性问题。  一、什么是教师课堂提问的公平性  实践证明,教师课堂提问的公平性能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思考的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信心的树立等。因为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建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术(PE)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例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PE治疗34例次。结果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治
目的探讨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诊治的5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凝血酶、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