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唯有保持8%以上的增速,才能吸纳每年新增的2000万就业人口。如若“破八”,经济将硬着陆,届时会有大批企业倒闭,大量民众失去饭碗,或将引发社会动荡。因此,“保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个硬“政治任务”。
2008年12月10日,为期3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闭幕,会议为2009年中国的经济工作最终定调。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和国内经济急剧下滑的大背景下,“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成为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也是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
此前,2008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研究2009年经济工作会议将2009年的首要任务定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此次会议被外界看作是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预备会”。
果不其然,之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200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中国经济快速下滑以及在中南海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前夕举行的,具有特殊的意义。
最近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的外向型经济或许正面临着30年来最大的考验,尤其是自2008年10月份以来,各项指标下滑之快历史罕见。统计数据显示,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的涨幅从9月份的9.1%跌至10月份的6.6%,再跌至11月份的2%,创下23个月以来的新低;出口同比增长9月份还有21.3%,到11月时已是-2.2%,为7年来首次负增长;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1月份同比增长5.4%,比上年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增速创下1994年以来的新低。
虽然经济学家普遍预计各项经济指标不乐观,但每项数据的惨淡亮相,都似乎显示着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超乎想象,2009年的“保八”任务会很艰巨。
“保八”守卫战
2008年12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的背景和措施。张平坦言,此次金融危机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均超出预料,目前已在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商品价格、消费市场、新增就业等方面对中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他表示,“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冲击还在加深”,因此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已成为未来两年实现中国“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严峻考验。
据悉,张平所做的这份报告,此前并未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年度议程。而今次国务院首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通报中国经济金融最新形势,显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严峻程度的关注。
而就在2008年年初,中国还在为经济增长的速度太快而担忧。2007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双防”将正式担纲2008年调控的主线。
孰料,未到年末,中国官方即已宣告经济增长要为“保八”而战。“八”,不仅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幸运数字,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心理底线。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时,时任总理朱基定下的GDP增长目标即为“保八”。温家宝政府力主经济转型,为了增长的质量不惜放慢增长的速度,但亦设定“八”的底线。
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唯有保持8%以上的增速,才能吸纳每年新增的2000万就业人口。如若“破八”,经济将硬着陆,届时会有大批企业倒闭,大量民众失去饭碗,或将引发社会动荡。因此,“保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个“政治任务”。
中国经济2009年能“保八”吗?以外资行为代表的悲观者认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中国经济已经失速,“保八”是乐观估计。世界银行以及摩根士丹利等投行近期纷纷将中国明年GDP增长预测调低至7.5%。高盛也在2009年1月6日发布的亚洲经济预测报告中,把对中国的经济增速预测从原先的7.5%调降至6%。
此外,由北京和讯网联合北京锐智阳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对国内31位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48.9%的经济学家认为2009年GDP增幅将在8%以下。
不过,亦有乐观者认为,中国“保八”应该没有大障碍。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便表示,虽然中国经济受到很大冲击,但宏观调控尚有空间,只要措施得当,投资到位,“保八”没有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也乐观预测,根据央行最新的调研结果,2009年GDP(国内生产总值)“保八”一定成功,或者还可能略高于8%。
2009年1月7日发布的南开经济景气指数预判,中国经济本轮衰退的谷底将出现在2009年第一季度,之后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将会逐渐显现,使经济在2009年下半年以后逐步复苏。2009年年末或2010年年初,经济指数将回升至100点以上,中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2009年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也预计,200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开始好转,到2011年宏观经济将恢复正常。
之前,2008年12月12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曾就刚刚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四大判断:
其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变,金融危机不会逆转中国发展机遇期的方向;其二,经济周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其三,外需减少对扩大内需提供了有力的倒逼机制;其四,产能过剩,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更注重环保等公共投资,避免重复建设。
刘鹤说,2008年中国经济出现工业增长,出口、发电量下滑的趋势,是因国际国内经济周期变化、国内经济结构出现调整所致。外需回落,但相当部分的产品仍有需求刚性。
中国经济现状究竟如何?刘鹤表示,中国正处在调整和消化库存的过程中,这一过程还将延续一个季度,阶段性下滑是必然的,不必惊慌。他预计有关行业下滑的趋势2009年一季度将较为明显,之后会逐步回升,届时部分出口仍可恢复增长,城乡消费仍可能保持相对稳定。
4万亿勇担重任
中国经济中各项指标的加速下滑令中国领导人忧心不已。事实上,早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就已提前转向。2008年11月5日,准备在秘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长会议的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被紧急召回国,参加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以及财政刺激经济的“4万亿元”计划,释放出了宏观调控政策转向的明确信号。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在1998年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再度启动。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中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总称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
而一年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提出,2008年中国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就是要以提振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
在2008年11月5日出台的刺激经济方案中,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最为引人注目。然而,悬念也由此产生,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果真能够不负众望,承担中国“保八”的重任吗?
对于这一问题,一些业内专家显得比较谨慎。中国国家发改委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表示,目前4万亿元究竟能发挥多大的效果还很难估算。因此中国的投资乘数还不是很清楚,所以算不出来到底能拉动多少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认为,4万亿元相当于GDP增长率多加3%左右,而且这些贡献主要是在2009年第一、二季度之后才会更多体现出来。加上本来会有的4%至5%左右的增速,如果接下来没有其他刺激方案的话,估计2009年GDP增长率在7%至8%。当然,这是一个粗略的估计,有很多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的看法是:投资计划到现在还有很多细节没有澄清,比如,4万亿元计划中有多少是早就宣布承诺过的老项目,还有多少是新的项目?所以,目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难评估。
但更多的业内专家和海外投行则对此表现得较为乐观。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2007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13.7万亿元。“而这次仅两年多时间新安排的投资就达到约4万亿元,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十分明显。”
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按照过去的经验,1998年开始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对GDP增长的贡献为每年1.5至2个百分点。这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将达到差不多的水平。
积极财政政策和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一经发布,各个部门和地方政府就纷纷开始行动起来。从各省市已公布出的投资计划来看,各地投资总额已超过18万亿元,远超4万亿元的预定目标。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各部门于2008年11月19日密集出台了多项措施,包括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安排51亿元支持中小企业,提高起征地补偿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推动TD-SCDMA产业化等,以期借此促进企业投资和拉动居民消费。
提振内需知易行难
200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9年中国将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而农民消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将成为下一步扩大居民消费的五大重点领域。
官方新华社称,这是中国继一个月前提出进一步扩大内需10项政策之后,再度明确以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提振经济增长。分析人士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一部署意味着在世界经济危机面前,中国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说,目前内需仍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当前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不足40%,而美国多年来一直是70%。但他同时指出,中国内需潜力很大,且长期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但知易行难。尽管中央计划投入巨资保住经济增长,但诸多业内专家却依然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持悲观态度。
他们的观点是:尽管宏观经济政策已经转向,但中国经济深层次的矛盾并未解决,政府占据资源过多,经济结构畸轻畸重,民众消费能力低下,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由出口和投资导向到消费导向的转型也还远未完成。
因此,对于中央出台如此规模巨大的投资,是否可保持经济增长,目前来看仍是未知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内需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内需,4万亿元计划基本是无所作为。
他说,一方面,这个计划并没有对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指针对非困难群体的普通民众)等关键民生领域做出应有的支出,民众的消费意愿在这种情况下是难以被启动的;另外一方面,计划并没有太多地刺激人们收入的提高,众多基建投资是项目型建设,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周期性为经济做贡献,除了相关产业链参与者收入的提高,整体上民众收入没提高,始终难以消费。按照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专家曹建海的观点,“这次政策可能是创造了消费机会,但是没有创造消费能力”。
而且,在房价下跌、股价下跌、国内经济减速、收入增长受到压制、失业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指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值得怀疑。
从目前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来看,房产、教育、医疗等是消费大项,其中尤以房产为最。但如今的窘况是,有消费能力的人,消费的刚性需求不足;而有刚性需求的人,却缺乏足够的消费能力。从2007年至今,中国A股市值缩水了22万亿元,数以千万计本来具有消费能力的人,因为股市资产打了折扣而无力消费或不敢消费。
投资方面,根据计划,政府直接投资于基础设施是一个重要内容。而政府替代企业去投资,由于缺乏正确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效率必然是低下的,而且同样由于资源有限,会对私人部门的投资产生挤出作用。
首先,如果庞大救市资金是靠发行国债,就会使民间资金进一步向政府集中,民间的投资和消费受到抑制;其次,救市资金肯定会很大程度依赖于银行贷款,出于银行的风险性、收益性的综合考量,即便银行没有了贷款限制,银行对于私营企业应该会更加惜贷,因为政府贷款的风险性总是要低一点。此外,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并没有对一些行业解除进入门槛,也就没有对私人部门增加投资做出新的激励点。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2008年11月5日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开展全国范围的、全行业的增值税改革,为广大企业减轻了负担。
此外,由于4万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效用尚未显现,有媒体报道,中国政府很可能在近期推出第二套经济刺激方案,以刺激国内消费并帮助低收入者度过难关。
有接近中国财政部的消息人士对媒体透露,2009年财政部将结合推进税制改革,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主要内容涉及: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继续执行2008年下半年先后出台的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降低印花税税率及单边征收,降低住房交易税费等政策措施,取消和停征9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2008年9月停征的城市义务教育杂费和“工商两费”)以及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等。
“采取上述这些措施后,预计将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3500亿元,其中增值税转型1200亿元,个人所得税360亿元,存款利息所得税100亿元,证券交易印花税900亿元,房地产税费150亿元,收费340亿元,出口退税增加438亿元。”上述消息人士说。
中国宏观调控
政策一年之变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2008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的基调也在不断调整。
2007年底“双防”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2008年7月“一保一控”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2008年10月“保增长”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来源:新华网)
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年份 内容
2008定调2009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2007定调2008 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
2006定调2007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5定调2006 继续搞好宏观调控
2004定调2005 巩固宏观调控成果
2003定调2004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
2002定调2003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
2001定调2002 扩大内需
2000定调2001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1999定调2000 突出抓好国企改革
1998定调1999 继续积极财政政策
1997定调1998 继续稳中求进
1996定调1997 稳中求进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2月10日,为期3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闭幕,会议为2009年中国的经济工作最终定调。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和国内经济急剧下滑的大背景下,“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成为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也是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
此前,2008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研究2009年经济工作会议将2009年的首要任务定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此次会议被外界看作是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预备会”。
果不其然,之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200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中国经济快速下滑以及在中南海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前夕举行的,具有特殊的意义。
最近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的外向型经济或许正面临着30年来最大的考验,尤其是自2008年10月份以来,各项指标下滑之快历史罕见。统计数据显示,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的涨幅从9月份的9.1%跌至10月份的6.6%,再跌至11月份的2%,创下23个月以来的新低;出口同比增长9月份还有21.3%,到11月时已是-2.2%,为7年来首次负增长;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1月份同比增长5.4%,比上年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增速创下1994年以来的新低。
虽然经济学家普遍预计各项经济指标不乐观,但每项数据的惨淡亮相,都似乎显示着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超乎想象,2009年的“保八”任务会很艰巨。
“保八”守卫战
2008年12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的背景和措施。张平坦言,此次金融危机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均超出预料,目前已在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商品价格、消费市场、新增就业等方面对中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他表示,“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冲击还在加深”,因此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已成为未来两年实现中国“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严峻考验。
据悉,张平所做的这份报告,此前并未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年度议程。而今次国务院首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通报中国经济金融最新形势,显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严峻程度的关注。
而就在2008年年初,中国还在为经济增长的速度太快而担忧。2007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双防”将正式担纲2008年调控的主线。
孰料,未到年末,中国官方即已宣告经济增长要为“保八”而战。“八”,不仅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幸运数字,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心理底线。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时,时任总理朱基定下的GDP增长目标即为“保八”。温家宝政府力主经济转型,为了增长的质量不惜放慢增长的速度,但亦设定“八”的底线。
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唯有保持8%以上的增速,才能吸纳每年新增的2000万就业人口。如若“破八”,经济将硬着陆,届时会有大批企业倒闭,大量民众失去饭碗,或将引发社会动荡。因此,“保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个“政治任务”。
中国经济2009年能“保八”吗?以外资行为代表的悲观者认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中国经济已经失速,“保八”是乐观估计。世界银行以及摩根士丹利等投行近期纷纷将中国明年GDP增长预测调低至7.5%。高盛也在2009年1月6日发布的亚洲经济预测报告中,把对中国的经济增速预测从原先的7.5%调降至6%。
此外,由北京和讯网联合北京锐智阳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对国内31位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48.9%的经济学家认为2009年GDP增幅将在8%以下。
不过,亦有乐观者认为,中国“保八”应该没有大障碍。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便表示,虽然中国经济受到很大冲击,但宏观调控尚有空间,只要措施得当,投资到位,“保八”没有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也乐观预测,根据央行最新的调研结果,2009年GDP(国内生产总值)“保八”一定成功,或者还可能略高于8%。
2009年1月7日发布的南开经济景气指数预判,中国经济本轮衰退的谷底将出现在2009年第一季度,之后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将会逐渐显现,使经济在2009年下半年以后逐步复苏。2009年年末或2010年年初,经济指数将回升至100点以上,中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2009年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也预计,200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开始好转,到2011年宏观经济将恢复正常。
之前,2008年12月12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曾就刚刚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四大判断:
其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变,金融危机不会逆转中国发展机遇期的方向;其二,经济周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其三,外需减少对扩大内需提供了有力的倒逼机制;其四,产能过剩,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更注重环保等公共投资,避免重复建设。
刘鹤说,2008年中国经济出现工业增长,出口、发电量下滑的趋势,是因国际国内经济周期变化、国内经济结构出现调整所致。外需回落,但相当部分的产品仍有需求刚性。
中国经济现状究竟如何?刘鹤表示,中国正处在调整和消化库存的过程中,这一过程还将延续一个季度,阶段性下滑是必然的,不必惊慌。他预计有关行业下滑的趋势2009年一季度将较为明显,之后会逐步回升,届时部分出口仍可恢复增长,城乡消费仍可能保持相对稳定。
4万亿勇担重任
中国经济中各项指标的加速下滑令中国领导人忧心不已。事实上,早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就已提前转向。2008年11月5日,准备在秘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长会议的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被紧急召回国,参加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以及财政刺激经济的“4万亿元”计划,释放出了宏观调控政策转向的明确信号。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在1998年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再度启动。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中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总称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
而一年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提出,2008年中国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就是要以提振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
在2008年11月5日出台的刺激经济方案中,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最为引人注目。然而,悬念也由此产生,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果真能够不负众望,承担中国“保八”的重任吗?
对于这一问题,一些业内专家显得比较谨慎。中国国家发改委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表示,目前4万亿元究竟能发挥多大的效果还很难估算。因此中国的投资乘数还不是很清楚,所以算不出来到底能拉动多少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认为,4万亿元相当于GDP增长率多加3%左右,而且这些贡献主要是在2009年第一、二季度之后才会更多体现出来。加上本来会有的4%至5%左右的增速,如果接下来没有其他刺激方案的话,估计2009年GDP增长率在7%至8%。当然,这是一个粗略的估计,有很多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的看法是:投资计划到现在还有很多细节没有澄清,比如,4万亿元计划中有多少是早就宣布承诺过的老项目,还有多少是新的项目?所以,目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难评估。
但更多的业内专家和海外投行则对此表现得较为乐观。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2007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13.7万亿元。“而这次仅两年多时间新安排的投资就达到约4万亿元,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十分明显。”
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按照过去的经验,1998年开始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对GDP增长的贡献为每年1.5至2个百分点。这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将达到差不多的水平。
积极财政政策和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一经发布,各个部门和地方政府就纷纷开始行动起来。从各省市已公布出的投资计划来看,各地投资总额已超过18万亿元,远超4万亿元的预定目标。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各部门于2008年11月19日密集出台了多项措施,包括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安排51亿元支持中小企业,提高起征地补偿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推动TD-SCDMA产业化等,以期借此促进企业投资和拉动居民消费。
提振内需知易行难
200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9年中国将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而农民消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将成为下一步扩大居民消费的五大重点领域。
官方新华社称,这是中国继一个月前提出进一步扩大内需10项政策之后,再度明确以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提振经济增长。分析人士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一部署意味着在世界经济危机面前,中国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说,目前内需仍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当前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不足40%,而美国多年来一直是70%。但他同时指出,中国内需潜力很大,且长期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但知易行难。尽管中央计划投入巨资保住经济增长,但诸多业内专家却依然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持悲观态度。
他们的观点是:尽管宏观经济政策已经转向,但中国经济深层次的矛盾并未解决,政府占据资源过多,经济结构畸轻畸重,民众消费能力低下,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由出口和投资导向到消费导向的转型也还远未完成。
因此,对于中央出台如此规模巨大的投资,是否可保持经济增长,目前来看仍是未知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内需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内需,4万亿元计划基本是无所作为。
他说,一方面,这个计划并没有对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指针对非困难群体的普通民众)等关键民生领域做出应有的支出,民众的消费意愿在这种情况下是难以被启动的;另外一方面,计划并没有太多地刺激人们收入的提高,众多基建投资是项目型建设,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周期性为经济做贡献,除了相关产业链参与者收入的提高,整体上民众收入没提高,始终难以消费。按照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专家曹建海的观点,“这次政策可能是创造了消费机会,但是没有创造消费能力”。
而且,在房价下跌、股价下跌、国内经济减速、收入增长受到压制、失业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指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值得怀疑。
从目前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来看,房产、教育、医疗等是消费大项,其中尤以房产为最。但如今的窘况是,有消费能力的人,消费的刚性需求不足;而有刚性需求的人,却缺乏足够的消费能力。从2007年至今,中国A股市值缩水了22万亿元,数以千万计本来具有消费能力的人,因为股市资产打了折扣而无力消费或不敢消费。
投资方面,根据计划,政府直接投资于基础设施是一个重要内容。而政府替代企业去投资,由于缺乏正确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效率必然是低下的,而且同样由于资源有限,会对私人部门的投资产生挤出作用。
首先,如果庞大救市资金是靠发行国债,就会使民间资金进一步向政府集中,民间的投资和消费受到抑制;其次,救市资金肯定会很大程度依赖于银行贷款,出于银行的风险性、收益性的综合考量,即便银行没有了贷款限制,银行对于私营企业应该会更加惜贷,因为政府贷款的风险性总是要低一点。此外,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并没有对一些行业解除进入门槛,也就没有对私人部门增加投资做出新的激励点。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2008年11月5日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开展全国范围的、全行业的增值税改革,为广大企业减轻了负担。
此外,由于4万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效用尚未显现,有媒体报道,中国政府很可能在近期推出第二套经济刺激方案,以刺激国内消费并帮助低收入者度过难关。
有接近中国财政部的消息人士对媒体透露,2009年财政部将结合推进税制改革,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主要内容涉及: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继续执行2008年下半年先后出台的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降低印花税税率及单边征收,降低住房交易税费等政策措施,取消和停征9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2008年9月停征的城市义务教育杂费和“工商两费”)以及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等。
“采取上述这些措施后,预计将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3500亿元,其中增值税转型1200亿元,个人所得税360亿元,存款利息所得税100亿元,证券交易印花税900亿元,房地产税费150亿元,收费340亿元,出口退税增加438亿元。”上述消息人士说。
中国宏观调控
政策一年之变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2008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的基调也在不断调整。
2007年底“双防”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2008年7月“一保一控”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2008年10月“保增长”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来源:新华网)
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年份 内容
2008定调2009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2007定调2008 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
2006定调2007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5定调2006 继续搞好宏观调控
2004定调2005 巩固宏观调控成果
2003定调2004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
2002定调2003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
2001定调2002 扩大内需
2000定调2001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1999定调2000 突出抓好国企改革
1998定调1999 继续积极财政政策
1997定调1998 继续稳中求进
1996定调1997 稳中求进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