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教好小学语文,就是要促使小学生养成阅读、写作、表达、交流和思考的好习惯。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对于一个人来说将一辈子受益,所以在小学教育阶段就要下大力气对其进行训练和培养。
【关键词】习惯;语文;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241-01
俗话说的好:“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忘我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会给学习进步带来困难阻碍。小学语文学科总的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它包括了培养爱国主义感情、认识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等十个方面内容。实现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的就是培养小学生养成阅读、写作、表达、交流和思考的好习惯,为其以后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学习思考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的几点想法。
一、从高标准上入手,用好形象去引导
标准决定高度,有了明确的标准也才能有的放矢。应用好形象的示范力量对小学生学习语文进行培养教育,也最具感染力和说服力。一是讲述名人的高大形象。历史名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高大的,也很容易成为小学生崇拜和学习的对象。所以,老师在培养小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向他们讲述历史名人的故事来加以引导。比如,用《司马光警枕励志》的故事引导教育小学生养成早起晨读的好习惯,用《唐伯虎潜心学画》的故事引导教育小学生养成谦虚好学的好习惯等等。只要老师在教学中适时点拨,表现出信任的期待,那么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会以理想目标的行为来规范自己。二是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老师在小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老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小学生的模仿对象。
所以,老师在要求小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小学生阅读时要富有感情,老师在讲课时却照本宣科、毫无生气;要求小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等,这样显然是不行的。只有老师在教学中以身作则,表现出正确的行为,那么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三是宣扬典型的先进形象。身边同学就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朋友圈”,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往往是最直接的。
所以,老师要善于用好小学生中语文好的先进典型,通过宣扬典型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展示出来的良好习惯,让其他人在羡慕心理中产生压力、在转化压力中找到目标、在达到目标中改变行为。只要老师在教学中用好典型的示范效应,同时注重激励和鼓励其他小学生,那么就能在班级中形成“你追我赶”学好语文的良好局面。
二、从小行为上抓起,用好方法去强化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必须注重从具体的小行为上抓起。一要培养小学生日常积累的习惯。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摘抄名言佳句,背诵课文,写读后感,是积累语言素料、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有效方法。具体可以这样来做:小学生人手一个摘抄本,要求他们摘抄并背诵自己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把自己的读后感和启发写下来。老师定期检查,设计课堂交流,让小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读一读或背诵优美的句、段,说一说读书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样,锻炼和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能力。一个学期设计四、五次这样的课,促进小学生的这种习惯的逐渐养成。二要培养小学生常思勤写的习惯。老师可以让小学生坚持写日记的方式来培养其经常思考、勤于动笔的习惯。布置小学生写日记一定要先激发其写作兴趣,再讲清楚具体要求。每接一个班级,就告诉小学生准备好日记本,大胆地去写去记。写早晨的霞光、夜晚的月景;记生活的欢笑和感动、伤心和委屈的经历;写熟悉的人,记熟悉的事等等。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给学生提示日记的内容,明白日记的素材很广,只要留心生活,用心感受,写好日记是件很容易的事,从而消除小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三要培养小学生查工具书的习惯。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老师应想办法务必使小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比如,每篇课文的生字词,可以让小学生预习时自己弄懂,课堂上老师抽查,抽他们读音释义,督促其养成查工具书,自己解决字音、词意等的语文学习习惯。此外,老师还应向他们强调平时写作中碰到拿不准的字词一定要查工具书,不许用拼音代替,不许空起来。通过上述办法来督促小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这样,小学生不会读、不会写、不理解的字词就逐渐减少,习惯一旦养成,他们将会终身受益。
三、从大环境上营造,用好氛围去感染
环境对人的影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就有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这也成为环境育人的最佳范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好的环境氛围有助于小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语文学习的好习惯。
一是严明奖优罚劣的刚性纪律。语文教学要有严肃的纪律,严明的奖励制度,要及时惩戒坏习惯、表扬好习惯。对小学生中的好人好事,表现突出者,要大张旗鼓地及时给与奖励表彰,以体现小学生自身的价值,使其充满荣誉感和幸福感。对恶习劣迹、屡教不改的行为,要态度坚决地给与严肃、恰当的批评和惩罚,采取果断措施,让其明白错误,翻然悔悟。
二是构建和谐温馨的学校环境。团结和谐、温馨有爱的校园人文环境,能让人感到心身愉悦,有助于滋生积极阳光、向上向好的行为。让花草树木抒情,让墙壁走廊说话。门口醒目的办学理念,校园里的宣传橱窗,楼道间的名言警句,活跃的小学生团体、广播站、体现学校特色及小学生特点的校服、校徽,良好的校风等等。这样的校园环境将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是建立密切互动的沟通机制。老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小学生在家庭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时刻提醒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应该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了解小学生在家的语文学习行为,得到反馈的信息,并对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只有老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才能減少小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育人,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人的文化教养的形成和人生智慧的培养。面对承载着祖国希望的小学生,如果老师每天都能用自己积极的行动去教育影响他们,那将有助于小学生品性的完善。愿我们老师每天展示出一个好行为,小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成就小学生一种好未来。
【关键词】习惯;语文;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241-01
俗话说的好:“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忘我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会给学习进步带来困难阻碍。小学语文学科总的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它包括了培养爱国主义感情、认识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等十个方面内容。实现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的就是培养小学生养成阅读、写作、表达、交流和思考的好习惯,为其以后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学习思考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的几点想法。
一、从高标准上入手,用好形象去引导
标准决定高度,有了明确的标准也才能有的放矢。应用好形象的示范力量对小学生学习语文进行培养教育,也最具感染力和说服力。一是讲述名人的高大形象。历史名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高大的,也很容易成为小学生崇拜和学习的对象。所以,老师在培养小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向他们讲述历史名人的故事来加以引导。比如,用《司马光警枕励志》的故事引导教育小学生养成早起晨读的好习惯,用《唐伯虎潜心学画》的故事引导教育小学生养成谦虚好学的好习惯等等。只要老师在教学中适时点拨,表现出信任的期待,那么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会以理想目标的行为来规范自己。二是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老师在小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老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小学生的模仿对象。
所以,老师在要求小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小学生阅读时要富有感情,老师在讲课时却照本宣科、毫无生气;要求小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等,这样显然是不行的。只有老师在教学中以身作则,表现出正确的行为,那么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三是宣扬典型的先进形象。身边同学就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朋友圈”,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往往是最直接的。
所以,老师要善于用好小学生中语文好的先进典型,通过宣扬典型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展示出来的良好习惯,让其他人在羡慕心理中产生压力、在转化压力中找到目标、在达到目标中改变行为。只要老师在教学中用好典型的示范效应,同时注重激励和鼓励其他小学生,那么就能在班级中形成“你追我赶”学好语文的良好局面。
二、从小行为上抓起,用好方法去强化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必须注重从具体的小行为上抓起。一要培养小学生日常积累的习惯。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摘抄名言佳句,背诵课文,写读后感,是积累语言素料、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有效方法。具体可以这样来做:小学生人手一个摘抄本,要求他们摘抄并背诵自己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把自己的读后感和启发写下来。老师定期检查,设计课堂交流,让小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读一读或背诵优美的句、段,说一说读书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样,锻炼和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能力。一个学期设计四、五次这样的课,促进小学生的这种习惯的逐渐养成。二要培养小学生常思勤写的习惯。老师可以让小学生坚持写日记的方式来培养其经常思考、勤于动笔的习惯。布置小学生写日记一定要先激发其写作兴趣,再讲清楚具体要求。每接一个班级,就告诉小学生准备好日记本,大胆地去写去记。写早晨的霞光、夜晚的月景;记生活的欢笑和感动、伤心和委屈的经历;写熟悉的人,记熟悉的事等等。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给学生提示日记的内容,明白日记的素材很广,只要留心生活,用心感受,写好日记是件很容易的事,从而消除小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三要培养小学生查工具书的习惯。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老师应想办法务必使小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比如,每篇课文的生字词,可以让小学生预习时自己弄懂,课堂上老师抽查,抽他们读音释义,督促其养成查工具书,自己解决字音、词意等的语文学习习惯。此外,老师还应向他们强调平时写作中碰到拿不准的字词一定要查工具书,不许用拼音代替,不许空起来。通过上述办法来督促小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这样,小学生不会读、不会写、不理解的字词就逐渐减少,习惯一旦养成,他们将会终身受益。
三、从大环境上营造,用好氛围去感染
环境对人的影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就有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这也成为环境育人的最佳范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好的环境氛围有助于小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语文学习的好习惯。
一是严明奖优罚劣的刚性纪律。语文教学要有严肃的纪律,严明的奖励制度,要及时惩戒坏习惯、表扬好习惯。对小学生中的好人好事,表现突出者,要大张旗鼓地及时给与奖励表彰,以体现小学生自身的价值,使其充满荣誉感和幸福感。对恶习劣迹、屡教不改的行为,要态度坚决地给与严肃、恰当的批评和惩罚,采取果断措施,让其明白错误,翻然悔悟。
二是构建和谐温馨的学校环境。团结和谐、温馨有爱的校园人文环境,能让人感到心身愉悦,有助于滋生积极阳光、向上向好的行为。让花草树木抒情,让墙壁走廊说话。门口醒目的办学理念,校园里的宣传橱窗,楼道间的名言警句,活跃的小学生团体、广播站、体现学校特色及小学生特点的校服、校徽,良好的校风等等。这样的校园环境将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是建立密切互动的沟通机制。老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小学生在家庭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时刻提醒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应该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了解小学生在家的语文学习行为,得到反馈的信息,并对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只有老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才能減少小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育人,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人的文化教养的形成和人生智慧的培养。面对承载着祖国希望的小学生,如果老师每天都能用自己积极的行动去教育影响他们,那将有助于小学生品性的完善。愿我们老师每天展示出一个好行为,小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成就小学生一种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