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92-01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多读整本的书。”然而,部分学校或学生家长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强迫孩子“一心只读教科书”,使得孩子未能获得大量课外阅读书籍,从而导致其知识面狭窄、积累不足。那么,如何有效的让学生重拾课外书本,指导学生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提高阅读水平呢?笔者想谈谈几点初浅的想法和做法。
一、转变观念重视“读”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学科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的确,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几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哪怕是身边的同学或者自己的父母等。这些令他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相当一部分是学生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时所认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二、激发兴趣我要“读”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课外阅读同样应从兴趣开始,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才能把课外阅读当作他们的一种享受、一种休闲,从而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主动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中。真正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
1.亲情阅读,点燃课外阅读的兴趣。亲情阅读,在这里指家庭父母子女之间,学校师生之间,班级同学之间的共同阅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课外书,可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从小为孩子心灵播下阅读兴趣的种子。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一文时,我发现学生对苏格拉底特别崇敬,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去收集、阅读有苏格拉底的其他哲理小故事。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后,让学生收集如《智劫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水浒传》中其他的许多经典故事。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为学生推荐好书美文,向学生介绍阅读的方法和体会,能潜移默化地为孩子点燃课外阅读兴趣的火焰。
2.营造氛围,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我每接手一个班级,都要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在教室里设置一个温馨的角落,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图书小屋”。“图书小屋”里放满了孩子们带来的最喜欢的书籍,很多学生往往对家中藏书束之高阁,而对在班级中所借之书却读得津津有味。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
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三、创造条件促进“读”
1.保证读物。保证读物的做法就是上文提及的让学生将图书暂时借出或捐出来设置班级图书角,在班里选出负责任的学生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将借阅范围扩大到各班级之间调换借阅。这样一来,图书角就灵活增容,有了源头活水了。
2.保证时间。为使学生在校能有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我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天中午安排30分钟自主阅读或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会因为教学任务紧张而排挤。
3.评价保证。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我们的检查评价跟不上,就容易造成学生的怠慢心理。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我每周一都要检查孩子的阅读记录卡,并针对孩子们的阅读情况评选一周的阅读明星。获得表扬的孩子,不仅能得到一些物质上的小奖励,而且在心理也会更加坚定阅读的信心,从而会更加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四、介绍方法引导“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而没有科学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这里笔者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朝时的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把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课外阅读如源源不断的流水,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法宝。家长和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坚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92-01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多读整本的书。”然而,部分学校或学生家长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强迫孩子“一心只读教科书”,使得孩子未能获得大量课外阅读书籍,从而导致其知识面狭窄、积累不足。那么,如何有效的让学生重拾课外书本,指导学生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提高阅读水平呢?笔者想谈谈几点初浅的想法和做法。
一、转变观念重视“读”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学科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的确,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几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哪怕是身边的同学或者自己的父母等。这些令他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相当一部分是学生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时所认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二、激发兴趣我要“读”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课外阅读同样应从兴趣开始,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才能把课外阅读当作他们的一种享受、一种休闲,从而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主动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中。真正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
1.亲情阅读,点燃课外阅读的兴趣。亲情阅读,在这里指家庭父母子女之间,学校师生之间,班级同学之间的共同阅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课外书,可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从小为孩子心灵播下阅读兴趣的种子。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一文时,我发现学生对苏格拉底特别崇敬,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去收集、阅读有苏格拉底的其他哲理小故事。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后,让学生收集如《智劫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水浒传》中其他的许多经典故事。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为学生推荐好书美文,向学生介绍阅读的方法和体会,能潜移默化地为孩子点燃课外阅读兴趣的火焰。
2.营造氛围,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我每接手一个班级,都要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在教室里设置一个温馨的角落,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图书小屋”。“图书小屋”里放满了孩子们带来的最喜欢的书籍,很多学生往往对家中藏书束之高阁,而对在班级中所借之书却读得津津有味。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
此外,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三、创造条件促进“读”
1.保证读物。保证读物的做法就是上文提及的让学生将图书暂时借出或捐出来设置班级图书角,在班里选出负责任的学生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将借阅范围扩大到各班级之间调换借阅。这样一来,图书角就灵活增容,有了源头活水了。
2.保证时间。为使学生在校能有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我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天中午安排30分钟自主阅读或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会因为教学任务紧张而排挤。
3.评价保证。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我们的检查评价跟不上,就容易造成学生的怠慢心理。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我每周一都要检查孩子的阅读记录卡,并针对孩子们的阅读情况评选一周的阅读明星。获得表扬的孩子,不仅能得到一些物质上的小奖励,而且在心理也会更加坚定阅读的信心,从而会更加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四、介绍方法引导“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而没有科学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这里笔者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朝时的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把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课外阅读如源源不断的流水,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法宝。家长和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坚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