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妨碍学生实验兴趣发展的原因分析
1实验课的内容与形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而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多具有已知操作过程、已知实验结果的特点,有些还是教师曾演示过的,很容易流于重复与枯燥。此外,实验课也大都是“填鸭式”的,即教师与教材设计好了一切,为保证实验正常进行,教师准备得较多较细,学生只管“照方抓药”,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
2考核学生成績、评价学生素质的标准与方法上仍反映出偏重理论课、轻视实验课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与时间用于理论课学习。上实验时,只求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操作过程完成实验,很少考虑实验原理、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验结果的处理等等。长此以往,化学实验也就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意义。
3教师对实验的重视不够。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策略不当,也是妨碍学生兴趣发展的主要因素。过分强调实验仪器珍贵的做法,会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使不少学生做实验时小心翼翼、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实验。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试剂药品的毒害作用,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实验时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教师在实验中应以身示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不应人为增添实验的“紧张”气氛。教师在提示过药品用量、实验操作规范以后,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同时通过巡视指导,给学生带来鼓励和安全感。
4教学方式单一也是导致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每次实验目的性太明确,不光教材上有,黑板上教师给出,实验报告册还需要再次填充,没有给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是每一个化学教师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也是必须去探导的问题。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激发实验兴趣和学习动机
1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而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有意识地将实验所带来的兴趣引导到化学变化的因果关系或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2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训练,既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又注意科学思维方法的养成,还要锻炼其从事实验教学的能力。同时,也可增加一些技巧上的难度,例如除做好规定实验外,还可增加探索性实验。开放实验室,增加实验考核的权重,设计含有新信息的综合实验等,以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3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中学化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而问题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头脑所产生对事物的疑惑心理,这种心理驱使个体去积极思维、去探究、去解答疑惑。正如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题词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创新的起点。其基本内容是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知识或生活、生产实际出发,指出与新课有紧密联系的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现象,引发学生生疑,在他们的意识中,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进而导出本节课的探究问题,使学生在明确探究方向中激励创新动机。
4重视对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化学实验室应配置必需的仪器、设备和实验防护用具,对药品的质和量要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易耗品,以保证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力求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验,实验室建设要标准化,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在实验中,提倡使用成本低的实验器材和药品,这样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节约和环保意识。
5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增加实验深度。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更新仪器设备,更重要的是更新教学观念,跟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及现代化教育思想的发展,教师要在教材和教学手段上不断更新和研究,不断充实科学前沿知识,用生动的、新颖的知识去吸引学生,使学生对进入科学殿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1实验课的内容与形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而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多具有已知操作过程、已知实验结果的特点,有些还是教师曾演示过的,很容易流于重复与枯燥。此外,实验课也大都是“填鸭式”的,即教师与教材设计好了一切,为保证实验正常进行,教师准备得较多较细,学生只管“照方抓药”,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
2考核学生成績、评价学生素质的标准与方法上仍反映出偏重理论课、轻视实验课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与时间用于理论课学习。上实验时,只求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操作过程完成实验,很少考虑实验原理、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验结果的处理等等。长此以往,化学实验也就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意义。
3教师对实验的重视不够。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策略不当,也是妨碍学生兴趣发展的主要因素。过分强调实验仪器珍贵的做法,会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使不少学生做实验时小心翼翼、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实验。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试剂药品的毒害作用,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实验时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教师在实验中应以身示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不应人为增添实验的“紧张”气氛。教师在提示过药品用量、实验操作规范以后,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同时通过巡视指导,给学生带来鼓励和安全感。
4教学方式单一也是导致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每次实验目的性太明确,不光教材上有,黑板上教师给出,实验报告册还需要再次填充,没有给学生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是每一个化学教师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也是必须去探导的问题。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激发实验兴趣和学习动机
1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而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有意识地将实验所带来的兴趣引导到化学变化的因果关系或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2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训练,既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又注意科学思维方法的养成,还要锻炼其从事实验教学的能力。同时,也可增加一些技巧上的难度,例如除做好规定实验外,还可增加探索性实验。开放实验室,增加实验考核的权重,设计含有新信息的综合实验等,以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3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中学化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而问题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头脑所产生对事物的疑惑心理,这种心理驱使个体去积极思维、去探究、去解答疑惑。正如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题词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创新的起点。其基本内容是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知识或生活、生产实际出发,指出与新课有紧密联系的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现象,引发学生生疑,在他们的意识中,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进而导出本节课的探究问题,使学生在明确探究方向中激励创新动机。
4重视对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化学实验室应配置必需的仪器、设备和实验防护用具,对药品的质和量要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易耗品,以保证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力求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验,实验室建设要标准化,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在实验中,提倡使用成本低的实验器材和药品,这样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节约和环保意识。
5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增加实验深度。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更新仪器设备,更重要的是更新教学观念,跟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及现代化教育思想的发展,教师要在教材和教学手段上不断更新和研究,不断充实科学前沿知识,用生动的、新颖的知识去吸引学生,使学生对进入科学殿堂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