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岛叶胶质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zcj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岛叶是脑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由于其位置深在,周围毗邻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纤维束,与情感、记忆、内脏感觉与运动、语言等多种功能相关,同时脑胶质瘤本身具有极强的侵袭性,因此岛叶胶质瘤患者极易出现功能障碍。近年来,影像学检查技术发展较快,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岛叶胶质瘤的诊治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对应用于岛叶胶质瘤的DTI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基于QST分型的、累及第三脑室底的颅咽管瘤与第三脑室底脑膜层次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在神经内镜下行肿瘤全切除术治疗累及第三脑室底的原发性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7例,其中Q型6例,S型3例,T型8例),所有患者术中均留取肿瘤组织标本。正常鞍区标本来源于同期该院行人工引产或自然流产的胎儿(8例)。对以上标本进行苏木素-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我国迅速蔓延。本文阐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点和预防控制原则,并结合本中心的经验总结了神经外科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控制策略,以期帮助医务人员做好防疫准备。
期刊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能有效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本研究对单中心显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手术步骤进行总结,以促进术中规范操作及技术交流。
期刊
回顾性分析颅脑创伤(TBI)急性期血栓弹力图(TEG)检查和常规凝血功能(CCAs)检测对患者30 d内死亡的预测作用。纳入的51例患者中,CCAs筛查出24例(47.1%)低凝状态患者,TEG筛查出5例(20.8%)。入院后30 d内死亡12例,存活3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国际标准化比值(OR=340.106,95%CI:100.496~734.972,P=0.035)和凝血
期刊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黄荧光染色技术在小脑幕上胶质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72例小脑幕上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5例采用神经导航联合黄荧光染色技术(简称导航+荧光组),117例采用常规手术技术(常规手术组)。81例患者的肿瘤位于功能区,术中均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或)术中唤醒麻醉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进一步采
目的探讨海人酸点燃杏仁核大鼠颞叶癫痫模型颞叶皮质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SP25)的表达情况。方法将52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癫痫模型组(共39只)和假手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13只)。癫痫模型组建立海人酸点燃杏仁核大鼠颞叶癫痫模型,再按构建成功的时间分为3组(构建成功1 d为急性期组、构建成功7 d为潜伏期组、构建成功30 d为慢性期组,每组各13只),在观察结束时取材。对照组在杏仁
目的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分析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DK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TCGA数据库中641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EPIA(http://gepia.cancer-pku.cn/)在线分析网站分析PDK1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之后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创建与PDK1相关的基因列表,再利用STRING在线分析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互作网络分
目的探讨成人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对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进行的一项纳入800例神经外科患者的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的113例成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二次分析。患者于术后第1天至第3天(每日2次)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和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进行谵妄评估。以患者是否发生
目的探讨复发胶质瘤的病理学特征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到2016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54例复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再次行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后行病理学检测,包括肿瘤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Ki-67指数、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状态、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状态;同时根据组织坏死程度、是否存在肿瘤细胞及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评估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9年5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前均采用HRMR-VWI评估动脉粥样斑块的位置和稳定性。通过临床随访明确患者术后30 d的病死率、致残率以及术后12个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