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省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进入基本现代化,为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从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出发,积极构建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以此监测和评价现代化进程,对充分发挥指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科学指导现代化实践,更为清晰地反映现代化建设成效,揭示前进中的问题和矛盾,从而推动全省加快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现代化是一种全球性的时代发展潮流,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对多种现代化研究理论的梳理和归纳,可以得出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现代化是一个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多层面、全方位、动态化的进步变迁过程,它以现代工业、信息与技术革命和社会进步为动力,以知识、人才、制度、体制等创新为保障,以不断优化的经济结构和基础设施为依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不断提高为标志,推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及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革,从而实现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从工业社会向现代信息社会转变。
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一)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指标体系的导向性。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也为实现现代化目标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容。通过构建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开展现代化进程监测,能够有效地引导各级党委政府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更好地突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主题,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
(二)体现省情特征,突出区域现代化的超前性。现代化具有动态性与多层次性,各地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然有先有后,在一定时期内的实现程度也必然有高有低。江苏的基本现代化进程不仅在进度上先于全国,也要在水平上高于全国,从而支持和带动内地和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三)体现与全面小康指标的衔接与递进,突出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全面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乃是由低到高、不断完善充实的同一历史进程。根据目标统一性的特点,并按照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江苏现代化指标体系在指标选取和目标值的确定上,既要注意与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相衔接,又要进一步体现江苏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发展的目标更高、内涵更丰富的基本特征,反映江苏在物质、精神、政治、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不断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水平。
(四)体现可比性和特殊性,突出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江苏的现代化进程必然要参照国际经验,必然与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共同的规律和特征。因此,江苏现代化指标体系在指标设置上应力求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同时,考虑到有些指标彼此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应选取最能反映现代化水平的指标,做到各指标在子目标群中最具代表性,并力求与现实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相结合,通俗易懂,容易操作。
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框架
基于现代化内涵的多样性特征,要客观监测、评价现代化进程,必须构建一套科学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体系。目前,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指标体系:1960年在日本箱根召开的“国际现代化会议”提出的衡量现代化进程的8项标准,1966年布莱克提出的有关现代化的10项标准,上世纪70年代英克尔斯提出的度量现代化的10项标准等;中国社科院建立的由四个部分16个指标组成的社会指标体系,中国科学院提出的第一次、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区也先后制定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指标体系。上述几种指标体系虽然都较具参考价值,但也存在不少偏颇和不足,如没有考虑到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及相关的竞争力等,部分指标标准明显偏低,缺少具体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差等。
根据对现代化内涵的把握,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经过论证和筛选,初步构建出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本体系以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国际化、市场化等关节点为骨架,由经济现代化、科教明代化、社会现代化、民生现代化、生态现代化五大类28项指标组成,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大类: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是社会进步、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努力转变发展方式,使速度与质量、效益、结构相统一,对江苏实现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大类包括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经济外向度等方面的6项指标。
第二大类:科教现代化。科教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发动机和中心环节。适应发展阶段的变化,江苏应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加大科教投入力度,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国民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该大类包括科技投入、科技效能、创新产出、知识化、国民素质等方面的5项指标。
第三大类: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领域。在重视经济现代化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社会现代化。要加快推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提高全体人民的福利。该大类指标包括社会保障、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社会公平、社会事业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6项指标。
第四大类:民生现代化。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主要就是民生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使全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显著改善,使全體人民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该大类包括居民收入、富裕程度、就业、生活质量等方面的6项指标。
第五大类:生态现代化。生态文明是实现现代化的环境基础。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突出解决制约发展的资源环境问题,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统一,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该大类包括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个方面的5项指标。
构建江苏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是明确目标图景。江苏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在2010年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协同带动下,综合实力和人均水平全面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全面优化,人民生活质量和人的发展全面改善,社会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增强,在全国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法制健全、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省份,整体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部分地区接近实现全面现代化。建立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目的,就是从量化的角度来描绘现代化的这一图景。
二是明确衡量标准。基本实现现代化水平的衡量标准是指各指标应该达到的临界值,采用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作为参照系。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指已完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正在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接近或将要达到成熟的工业化社会的国家和地区。经过初步研究论证,我们认为,人均GNP达到世界银行划分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收入的上限、高收入国家的初始值,可以用来表征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般水平。同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质量、创新能力、教育水平、信息化程度、生态化程度等衡量指标的发展水平应与收入水平大体同步。
三是明确监测方法。一般而言,确定了现代化指标体系、目标值等之后,综合评价的实施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监测指标值的标准化处理、各指标及子系统的权重的确定、各指标值的综合合成方法的确定。江苏基本现代化实现程度的综合值计算方法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将各大类指标下各监测指标的标准化值与相应的权数相乘,然后加总得到各大类指标的综合值,反映各大类的达标状况;将各大类指标综合值与其相应的权数相乘,然后加总,得到江苏基本现代化实现程度的一个综合度量指数。
(执笔:刘兴远)
责任编辑:戈尚达
现代化是一种全球性的时代发展潮流,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对多种现代化研究理论的梳理和归纳,可以得出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现代化是一个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多层面、全方位、动态化的进步变迁过程,它以现代工业、信息与技术革命和社会进步为动力,以知识、人才、制度、体制等创新为保障,以不断优化的经济结构和基础设施为依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不断提高为标志,推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及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革,从而实现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从工业社会向现代信息社会转变。
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一)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指标体系的导向性。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也为实现现代化目标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容。通过构建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开展现代化进程监测,能够有效地引导各级党委政府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更好地突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主题,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
(二)体现省情特征,突出区域现代化的超前性。现代化具有动态性与多层次性,各地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然有先有后,在一定时期内的实现程度也必然有高有低。江苏的基本现代化进程不仅在进度上先于全国,也要在水平上高于全国,从而支持和带动内地和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三)体现与全面小康指标的衔接与递进,突出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全面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乃是由低到高、不断完善充实的同一历史进程。根据目标统一性的特点,并按照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江苏现代化指标体系在指标选取和目标值的确定上,既要注意与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相衔接,又要进一步体现江苏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发展的目标更高、内涵更丰富的基本特征,反映江苏在物质、精神、政治、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不断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水平。
(四)体现可比性和特殊性,突出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江苏的现代化进程必然要参照国际经验,必然与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共同的规律和特征。因此,江苏现代化指标体系在指标设置上应力求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同时,考虑到有些指标彼此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应选取最能反映现代化水平的指标,做到各指标在子目标群中最具代表性,并力求与现实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相结合,通俗易懂,容易操作。
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框架
基于现代化内涵的多样性特征,要客观监测、评价现代化进程,必须构建一套科学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体系。目前,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指标体系:1960年在日本箱根召开的“国际现代化会议”提出的衡量现代化进程的8项标准,1966年布莱克提出的有关现代化的10项标准,上世纪70年代英克尔斯提出的度量现代化的10项标准等;中国社科院建立的由四个部分16个指标组成的社会指标体系,中国科学院提出的第一次、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区也先后制定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指标体系。上述几种指标体系虽然都较具参考价值,但也存在不少偏颇和不足,如没有考虑到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及相关的竞争力等,部分指标标准明显偏低,缺少具体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差等。
根据对现代化内涵的把握,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经过论证和筛选,初步构建出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本体系以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国际化、市场化等关节点为骨架,由经济现代化、科教明代化、社会现代化、民生现代化、生态现代化五大类28项指标组成,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大类: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是社会进步、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努力转变发展方式,使速度与质量、效益、结构相统一,对江苏实现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大类包括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经济外向度等方面的6项指标。
第二大类:科教现代化。科教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发动机和中心环节。适应发展阶段的变化,江苏应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加大科教投入力度,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国民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该大类包括科技投入、科技效能、创新产出、知识化、国民素质等方面的5项指标。
第三大类: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领域。在重视经济现代化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社会现代化。要加快推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提高全体人民的福利。该大类指标包括社会保障、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社会公平、社会事业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6项指标。
第四大类:民生现代化。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主要就是民生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使全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显著改善,使全體人民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该大类包括居民收入、富裕程度、就业、生活质量等方面的6项指标。
第五大类:生态现代化。生态文明是实现现代化的环境基础。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突出解决制约发展的资源环境问题,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统一,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该大类包括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个方面的5项指标。
构建江苏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应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是明确目标图景。江苏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在2010年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协同带动下,综合实力和人均水平全面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全面优化,人民生活质量和人的发展全面改善,社会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增强,在全国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法制健全、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省份,整体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部分地区接近实现全面现代化。建立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目的,就是从量化的角度来描绘现代化的这一图景。
二是明确衡量标准。基本实现现代化水平的衡量标准是指各指标应该达到的临界值,采用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作为参照系。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指已完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正在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接近或将要达到成熟的工业化社会的国家和地区。经过初步研究论证,我们认为,人均GNP达到世界银行划分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收入的上限、高收入国家的初始值,可以用来表征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般水平。同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质量、创新能力、教育水平、信息化程度、生态化程度等衡量指标的发展水平应与收入水平大体同步。
三是明确监测方法。一般而言,确定了现代化指标体系、目标值等之后,综合评价的实施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监测指标值的标准化处理、各指标及子系统的权重的确定、各指标值的综合合成方法的确定。江苏基本现代化实现程度的综合值计算方法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将各大类指标下各监测指标的标准化值与相应的权数相乘,然后加总得到各大类指标的综合值,反映各大类的达标状况;将各大类指标综合值与其相应的权数相乘,然后加总,得到江苏基本现代化实现程度的一个综合度量指数。
(执笔:刘兴远)
责任编辑:戈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