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发展,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它在为基础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让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迎接着挑战。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
新课改理念兴趣有效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广泛实行,新课程理念也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理论指导。就小学数学来说,其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是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数学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又一课题。
一、精心创设情境,促进有效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于是,过去的“复习型”“开门见山型”等导入课题的方法,大多被“创设情境”导入法所代替,内容生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层出不穷,课堂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实。
1.情境创设的目的应该明确。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做到具体、明确,不能一概笼统地问:“你发现了什么?”一方面,要及时从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使情境创设成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并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要尽量让情节具有现实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亲切感。因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设计情境时,应适度回归生活,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教学情境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我们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时代气息,上课导入如果总是“复习型”,学生就会感觉“厌”了。
4.情境的形式要有所变化。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变化。有专家建议,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用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更有效。
二、合理开展活动教学,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教学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根据学生“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三、合理的数学教学评价机制
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了要改革传统观念中以考试的形式只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弊端,提倡要注重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合理评价。也只有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健康,教学才能有效,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评价?笔者觉得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明确评价的目的
数学教学评价,就是对所确立的教学目标,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实施的各种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完成和满足个体学习与发展需要的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就是想通过数学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校不断发展,促进数学课程不断完善,以达到数学教学价值增值的目的。故而,在数学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不应以个人私利为目的,只对学生的成绩高低作出不合理的评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教师观念固步,学校整体不得前进等恶性循环。
2.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就要对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多动些脑筋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应该是多种评价形式形结合,如纸笔测验、课堂观察、课后谈话、作业分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过程与方法上予以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积极的鼓励多于批评的方式,当然,评价有法,但无定法。
3.针对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但这并不意味着“齐步走”和“削尖拉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差异,教师既要重视他们共同的发展水平和变化趋势,还要正视他们发展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原则是面向中等,兼顾优、差。
综上所述,要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观念正确,教学方法得当,评价机制健康,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玉红.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新课程,2011,(09).
[2]苟金辉.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新课程,2010,(08).
新课改理念兴趣有效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广泛实行,新课程理念也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理论指导。就小学数学来说,其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是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数学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又一课题。
一、精心创设情境,促进有效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于是,过去的“复习型”“开门见山型”等导入课题的方法,大多被“创设情境”导入法所代替,内容生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层出不穷,课堂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实。
1.情境创设的目的应该明确。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做到具体、明确,不能一概笼统地问:“你发现了什么?”一方面,要及时从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不能使情境创设成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并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要尽量让情节具有现实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亲切感。因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设计情境时,应适度回归生活,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3.教学情境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我们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时代气息,上课导入如果总是“复习型”,学生就会感觉“厌”了。
4.情境的形式要有所变化。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变化。有专家建议,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用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更有效。
二、合理开展活动教学,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教学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根据学生“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三、合理的数学教学评价机制
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了要改革传统观念中以考试的形式只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弊端,提倡要注重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合理评价。也只有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健康,教学才能有效,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评价?笔者觉得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明确评价的目的
数学教学评价,就是对所确立的教学目标,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实施的各种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完成和满足个体学习与发展需要的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就是想通过数学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校不断发展,促进数学课程不断完善,以达到数学教学价值增值的目的。故而,在数学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不应以个人私利为目的,只对学生的成绩高低作出不合理的评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教师观念固步,学校整体不得前进等恶性循环。
2.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就要对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多动些脑筋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应该是多种评价形式形结合,如纸笔测验、课堂观察、课后谈话、作业分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过程与方法上予以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积极的鼓励多于批评的方式,当然,评价有法,但无定法。
3.针对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但这并不意味着“齐步走”和“削尖拉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差异,教师既要重视他们共同的发展水平和变化趋势,还要正视他们发展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原则是面向中等,兼顾优、差。
综上所述,要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观念正确,教学方法得当,评价机制健康,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玉红.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新课程,2011,(09).
[2]苟金辉.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新课程,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