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0月27日,首届中国碳汇林业与低碳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在杭州西郊风景如画的青山湖畔举行。国家林业局授予浙江省临安市全国首个“碳汇林业试验区”,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将全国首批林业碳汇证颁发给10位临安农民。看着这一切,中共临安市委书记邵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深知,殊荣背后,是临安依托生态优势,依靠科技创新,坚持走生态与经济共赢发展路子的不懈努力。
兴林富民促进生态繁荣
临安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市),又地处钱塘江和太湖流域的上游,如何担负起富民强市、保护环境的双重使命?2006年7月,刚刚出任中共临安市委书记的邵毅就轻车简从,深入基层调研,筹谋解题之道。
“生态是临安最大的优势、最大的特色,要善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面对郁郁葱葱的山林,邵毅陷入了沉思。
2006年底,临安市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战略目标,着力打造以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为主要特征,发展协调、以人为本、山川秀美、和谐安宁,全市人民生活幸福、引以自豪的“品质临安”。
作为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都和全国现代林业示范市,临安林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不仅可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林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路子,而且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邵毅认为。为此,他积极推动以“均股均利”为主要形式的林权制度改革,引导林业经营从资源管理向资产经营转变。
到2010年底,全市已累计流转林地40多万亩,实施100余个林业开发项目,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户达1500余户,经营面积达20.6万亩,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57亿元,直接受惠农民1544户。
林改激发了农村活力,带动了农民增收,也使广大农民参与植树造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山林流转还吸引了大量工商企业和社会资金投资林业开发,促进了规模基地建设,全市林业企业已发展到770余家。
与此同时,《临安市6亿元香榧产业发展规划》、《临安市千里富民林道建设规划》等政策文件先后出台。政府的强力引导延长了林业的产业链。目前,临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竹笋加工中心和坚果炒货中心,竹笋和山核桃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0万亩和46万亩,2010年实现竹笋产值29.1亿元、坚果食品产业产值42.05亿元,其中山核桃产值19.5亿元。临安农民的这两棵“摇钱树”已经越来越茁壮。
2008年,临安启动实施了全国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面积50公顷。20年时间可吸收15000吨二氧化碳,相当于4000辆小轿车绕地球跑一圈所产生的废气。农户生态化生产经营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全市每年推广2万亩以上。林业部门还专门给领到碳汇证的林户发了表格,哪一天进行锄草、施肥、采伐,都记录下来,并且都是使用“非机”动力,因为劳动过程中使用机械或汽车运输,产生的碳排放将在交易时被抵扣。目前,《临安市碳汇林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已顺利实施,而碳汇造林试验、中国绿色碳基金临安专项、碳汇林业计量监测和评价体系研究等工作也已经有序展开。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临安生态资源优势,打响具有临安特色的‘碳汇林业、优质水源、都市氧吧、生态食品’四大生态品牌。”邵毅说。活树变活钱、青山变金山、资源变资本,临安正实现着这样的转化。
统筹城乡彰显生态文明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热潮兴起。此刻,临安已经跳出生态资源的单一视野,在更加宽广的发展领域,思考并寻求生态文明理念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最佳切入点。
2008年4月,邵毅来到太阳镇谢家桥村,开展为期两周的蹲点调研。爬山头、走田间、访农家,邵毅深入了解村庄清扫保洁、垃圾集中处理、河道保洁、溪流渔业资源保护等情况,认真总结提炼水系源头村的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
“农村的白色垃圾、生活污水等污染,除了因为环卫基础设施不到位,更与村民的生活习惯有关,实施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培养村民的公共卫生意识,是对千百年来农村生活方式的一次革命。”邵毅说道。
此次蹲点调研,为临安开展新一轮城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决策依据。随后,以邵毅为首的临安决策层先后作出了打造“生态型宜居宜业城市”和“绿色家园、富丽山村”两大战略部署,把生态作为联系城乡区域发展的纽带,加快构建富有生态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2008年下半年起,临安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为抓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清洁临安”活动,从市、镇、村三级抓好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如今,临安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全市所有乡镇均建立了有动力或微动力的污水处理厂,农村全面推廣“三格式、五格式”厕所改建工程,对污水进行集中式厌氧处理。尤其是随着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河道保洁和鱼类资源增殖保护等工作的深入开展,配备了保洁员队伍,健全了长效机制,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整洁的村道、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溪水、成群的溪鱼,令人心旷神怡。
而今,当我们把目光从农村转向城市,城市的发展同样深深地烙上了生态文明的印迹。临安不断加大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力度,构筑一湖二山三溪城市生态景观区,一座生态型宜居宜业城市正在杭州西郊崛起!
生态经济实现共赢发展
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是相互对立的。但是在邵毅心目中,两者并不矛盾,只要依靠思想观念的解放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就能走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关键在于解法。解法不同,效果也就不同。”邵毅认为,生态是临安不可复制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临安经济发展必须依托生态优势,同时这一优势需要与大都市的优质要素资源相融合,才能推动临安建设现代化生态市。
2007年,临安提出了“融入大都市、接轨长三角”的发展战略,并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此后,邵毅每年都亲自带队赴杭州、上海宣传推介,向大都市展示临安独特的生态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大都市溢出的优质要素资源到临安生根发芽。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长三角地区到临安体验生态旅游的都市客越来越多,大都市的知名企业集团也纷纷在临安投资创业。杭氧、杭叉、易辰孚特、西子电梯等一批大项目先后落地,一个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已在临安拔地而起。
2009年,临安市委作出了依托生态优势,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生态与经济如何实现共赢,科技创新是基本支撑点。”邵毅曾多次谈及这一发展理念。他认为,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在发展好经济同时,保护好环境。
经过不懈的努力,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科技城)为临安的生态优势所吸引,最终定点在临安建设。科技城作为浙江省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大工程,将引进一批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集聚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建设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科技资源集聚区、技术创新源头区、高新企业孵化区、低碳经济示范区。科技城的建设,为临安的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
在生态支撑与科技驱动下,“十一五”临安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规模工业销售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翻番,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位居杭州五县市首位,连续五年跻身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同时,森林覆盖率增加到76.55%,森林蓄积量达到1020万立方米,五年增加了193万立方米,5个饮用水源地、11个常规断面和4个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4%以上,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绿色临安,诗画江南。近年来,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市等荣誉先后花落临安。在生态文明建设这条长路上,邵毅像一位不辞辛劳的跋涉者,打破重重思想束缚,跨越道道现实障碍,不断探索具有“临安特色、浙江率先、全国领先、国际影响”的山区绿色发展模式,向世人展示着“鱼与熊掌兼得”的美好前景。
焦点人物小档案:
邵毅,中共临安市委书记,汉族,浙江湖州人,在职研究生(硕士)。1960年10月出生,1977年8月入伍,1985年6月入党。邵毅带领临安市委一班人,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使临安成为杭州西郊后花园。经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委会审议,邵毅获得2010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提名。
兴林富民促进生态繁荣
临安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市),又地处钱塘江和太湖流域的上游,如何担负起富民强市、保护环境的双重使命?2006年7月,刚刚出任中共临安市委书记的邵毅就轻车简从,深入基层调研,筹谋解题之道。
“生态是临安最大的优势、最大的特色,要善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面对郁郁葱葱的山林,邵毅陷入了沉思。
2006年底,临安市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战略目标,着力打造以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为主要特征,发展协调、以人为本、山川秀美、和谐安宁,全市人民生活幸福、引以自豪的“品质临安”。
作为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都和全国现代林业示范市,临安林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不仅可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林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路子,而且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邵毅认为。为此,他积极推动以“均股均利”为主要形式的林权制度改革,引导林业经营从资源管理向资产经营转变。
到2010年底,全市已累计流转林地40多万亩,实施100余个林业开发项目,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户达1500余户,经营面积达20.6万亩,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57亿元,直接受惠农民1544户。
林改激发了农村活力,带动了农民增收,也使广大农民参与植树造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山林流转还吸引了大量工商企业和社会资金投资林业开发,促进了规模基地建设,全市林业企业已发展到770余家。
与此同时,《临安市6亿元香榧产业发展规划》、《临安市千里富民林道建设规划》等政策文件先后出台。政府的强力引导延长了林业的产业链。目前,临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竹笋加工中心和坚果炒货中心,竹笋和山核桃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0万亩和46万亩,2010年实现竹笋产值29.1亿元、坚果食品产业产值42.05亿元,其中山核桃产值19.5亿元。临安农民的这两棵“摇钱树”已经越来越茁壮。
2008年,临安启动实施了全国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面积50公顷。20年时间可吸收15000吨二氧化碳,相当于4000辆小轿车绕地球跑一圈所产生的废气。农户生态化生产经营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全市每年推广2万亩以上。林业部门还专门给领到碳汇证的林户发了表格,哪一天进行锄草、施肥、采伐,都记录下来,并且都是使用“非机”动力,因为劳动过程中使用机械或汽车运输,产生的碳排放将在交易时被抵扣。目前,《临安市碳汇林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已顺利实施,而碳汇造林试验、中国绿色碳基金临安专项、碳汇林业计量监测和评价体系研究等工作也已经有序展开。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临安生态资源优势,打响具有临安特色的‘碳汇林业、优质水源、都市氧吧、生态食品’四大生态品牌。”邵毅说。活树变活钱、青山变金山、资源变资本,临安正实现着这样的转化。
统筹城乡彰显生态文明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热潮兴起。此刻,临安已经跳出生态资源的单一视野,在更加宽广的发展领域,思考并寻求生态文明理念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最佳切入点。
2008年4月,邵毅来到太阳镇谢家桥村,开展为期两周的蹲点调研。爬山头、走田间、访农家,邵毅深入了解村庄清扫保洁、垃圾集中处理、河道保洁、溪流渔业资源保护等情况,认真总结提炼水系源头村的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
“农村的白色垃圾、生活污水等污染,除了因为环卫基础设施不到位,更与村民的生活习惯有关,实施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培养村民的公共卫生意识,是对千百年来农村生活方式的一次革命。”邵毅说道。
此次蹲点调研,为临安开展新一轮城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决策依据。随后,以邵毅为首的临安决策层先后作出了打造“生态型宜居宜业城市”和“绿色家园、富丽山村”两大战略部署,把生态作为联系城乡区域发展的纽带,加快构建富有生态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2008年下半年起,临安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为抓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清洁临安”活动,从市、镇、村三级抓好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如今,临安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全市所有乡镇均建立了有动力或微动力的污水处理厂,农村全面推廣“三格式、五格式”厕所改建工程,对污水进行集中式厌氧处理。尤其是随着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河道保洁和鱼类资源增殖保护等工作的深入开展,配备了保洁员队伍,健全了长效机制,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整洁的村道、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溪水、成群的溪鱼,令人心旷神怡。
而今,当我们把目光从农村转向城市,城市的发展同样深深地烙上了生态文明的印迹。临安不断加大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力度,构筑一湖二山三溪城市生态景观区,一座生态型宜居宜业城市正在杭州西郊崛起!
生态经济实现共赢发展
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是相互对立的。但是在邵毅心目中,两者并不矛盾,只要依靠思想观念的解放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就能走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关键在于解法。解法不同,效果也就不同。”邵毅认为,生态是临安不可复制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临安经济发展必须依托生态优势,同时这一优势需要与大都市的优质要素资源相融合,才能推动临安建设现代化生态市。
2007年,临安提出了“融入大都市、接轨长三角”的发展战略,并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此后,邵毅每年都亲自带队赴杭州、上海宣传推介,向大都市展示临安独特的生态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大都市溢出的优质要素资源到临安生根发芽。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长三角地区到临安体验生态旅游的都市客越来越多,大都市的知名企业集团也纷纷在临安投资创业。杭氧、杭叉、易辰孚特、西子电梯等一批大项目先后落地,一个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已在临安拔地而起。
2009年,临安市委作出了依托生态优势,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生态与经济如何实现共赢,科技创新是基本支撑点。”邵毅曾多次谈及这一发展理念。他认为,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在发展好经济同时,保护好环境。
经过不懈的努力,浙江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科技城)为临安的生态优势所吸引,最终定点在临安建设。科技城作为浙江省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大工程,将引进一批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集聚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建设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科技资源集聚区、技术创新源头区、高新企业孵化区、低碳经济示范区。科技城的建设,为临安的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
在生态支撑与科技驱动下,“十一五”临安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规模工业销售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翻番,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位居杭州五县市首位,连续五年跻身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同时,森林覆盖率增加到76.55%,森林蓄积量达到1020万立方米,五年增加了193万立方米,5个饮用水源地、11个常规断面和4个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4%以上,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绿色临安,诗画江南。近年来,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市等荣誉先后花落临安。在生态文明建设这条长路上,邵毅像一位不辞辛劳的跋涉者,打破重重思想束缚,跨越道道现实障碍,不断探索具有“临安特色、浙江率先、全国领先、国际影响”的山区绿色发展模式,向世人展示着“鱼与熊掌兼得”的美好前景。
焦点人物小档案:
邵毅,中共临安市委书记,汉族,浙江湖州人,在职研究生(硕士)。1960年10月出生,1977年8月入伍,1985年6月入党。邵毅带领临安市委一班人,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使临安成为杭州西郊后花园。经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委会审议,邵毅获得2010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