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为生活状态的社会运动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xunju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Jan Douwe van der Ploeg在《新小农阶级》里说:社会运动不仅仅是一个口号,
  而是对生产权的牢牢掌握。


中国乡村建设研究学者们与泰国当地农民一起分析讨论有机种植等方面的问题。因为经常有人质疑他们的有机种植,说OFFICE里的高科技和城市生活更诱人。

  对于泰国的印象,除了金碧辉煌的庙宇,还有多姿多彩的植物、神秘的宗教信仰,它文艺清新,它多面深刻,它有太多太多我们不曾发觉的。                                      泰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8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当怀着一种好奇慕名而去,蜿蜒狭长的山路带着我们走过泰国的一个个村落,从饱经沧桑的老人到活力四射的年轻人,从百花盛开的山坡到热闹的有机农夫市集,从锈迹斑驳的农具到高科技机械,从原生态的村落到新社区的建立,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远远超过你的想象。而唯一不变的就是村民们用自己双手开发建设美丽家园的决心和以传统智慧为根基的自信。
  清迈府Maewang区的农岛村村民是克伦族的一支,他们和周边苗族、侗族等19个村落共享一个水域。争取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和原住民居住权已经30多年的历史,目前面临着整个居住森林因要被政府规划为国家森林公园而逼迁或接受其它搬迁村民共享有限土地和自然资源而不得合理分配的问题。他们认为泰国的森林面积每年大幅度减少确实是事实,但造成森林面积减少的因素是与企业的开矿和近年来推进单一经济作物种植等行为有关,而原住民一直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传统。为了实现整个泰国40%的森林占有面积,泰国政府以建立国家森林公园之名将原住民移出。而克伦族的社区Leader认为,克伦族已经在此居住了700多年,森林法的颁布才80多年,他们便通过社区争取居住权的斗争和一些外来机构的帮助。
  另外一个问题是他们的传统智慧不被得到认可,甚至政府部门听不懂他们的语言,比如克伦族文化中会有保护山、水、树神的传统,是他们的信仰,他们会用民族的地方智慧和方法告诉村民不要破坏自然,要敬畏自然,比如会将孩子出生后的脐带埋在树神之旁,即意味着孩子的生命将和这颗大树息息相关。但这样做,并不是没有科学道理,因为其实被列为树神之地,往往是水源地。社区Leader曾经去过29个国家,视野的扩展更加深了他对本民族文化智慧的理解和自信,同时也促使他不得不逐渐转换抗争策略,一方面他们不断通过教育培育从孩童时代到返乡青年的社区新生力量,同时用现代话语和知识体系与政府对话,比如他们通过大学购买了部队的航拍图,发现图上有原住民居住的往往是森林资源最好的区域。他们在图上规划出了哪些是可以合理生产生活利用,哪些是属于绝对保护的区域。并组织村民做了很多保护森林的努力,让政府看到他们保护森林的成效,比如建立防火道,控制火种火源,每年定期组织村民烧山(他们的经验认为一旦没有人居住,每年累积大量树叶,长期积累,一旦有火源,会引起大面积火灾的可能)。这些措施都得到了政府认可,但政府并不接受克伦族村民在生产生活方面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政府经常会抓走砍伐树木的村民,这时19个村子共同成立了管理委员会,来应对与政府的交涉。社区Leader已经74岁,对自然和人的关系思考非常深刻。社区里也有很多返乡青年,组织村民开展有机种植。
  与克伦族村落相比,清迈府Mae Ta区的梅他村则是一个经历了现代农业的高依附,因农户高度负债而不得不努力建立另外一套自足经济体系的社区。泰国乡与村两级乃完全民主选举产生,因为梅他镇是Lang Pang区的水源地,梅他村同样面临着政府禁伐森林的问题。村庄距离清迈80多公里,有300多年的历史,占地7300泰亩,5000多人。他们做了一系列努力,比如通过开发林业副产品让村民来保护树木,建立禁伐区、合理使用区、放牧区等,他们的理念是:积极学习地方智慧,保护森林和水源。但他们的规划还未得到政府的认可。村内采用有机多样种植,种养结合,但经常会有人质疑他们的有机种植。不管是我们在与村子里的返乡青年还是长者集体交流,以及分路居住在不同农户家的体验,大家深刻的感受是:这些农民不是只会种地或者只会将产品高价销售出去的生产者,而是有着极强对全球化剥夺性市场经济的反思和清醒的认识,他们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和坚定的理念宣告:我们不再被牵着鼻子做游戏了。
  梅他村现在同样返回了很多年轻人从事有机农业和加工,他们返乡的基础在于他们的父辈打下了很好的有机种植的基础和观念,父辈们看到孩子受了教育,离自己越来越远,而且在城市入不敷出,也颠覆了曾经对城市的幻象,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回家立足。我所住的民俗家里是比较早种植生态农作物的一家,他们的房屋和装修属于村子里中上等的水平,盖房子是村里人一起来帮忙,只有材料的支出,日常生活的粮食蔬菜都能自产,除了一些调料和其他日用品需要购买,家里有一部小轿车,出远门会烧油外,家里并没有大额开支。而种植生态农产品可以让家里有一些合理和满足的收入。最重要的是家里的小女儿也回来,在镇政府上班,离家很近,自己从网上学习了生态养豆芽、太阳花的方法,每天晚上回家自己还能发豆芽,创造一些额外收入。看得出来,他们非常满意这样一种生活状态。
  乡村建设,不是一场纯粹农业到农业的,合作社到合作社的说辞,不仅仅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分一杯羹,而是一场以农民和社区为主导基础,重新构建一个不一样社会的可能。比如我们总想去学习日韩台的经验,但中国的小农和东南亚小农当下的状况似乎有更多相似性,而从民间力量如何去推动农业的发展或构建良性的社会基础,或者推动社区力量的不断生长和强大,我们应该和泰国的经验有更多对话的空间和共同话语。未来也期待推动中国的返乡青年、合作社组织的农民带头人与泰国的农民兄弟和返乡青年进行更多的交流。


我们参访了2个清迈地区的有机农夫市场,每个市集参与农户200户,每个市集每个星期举办3天,参与农户最远车程一个半小时。


这里有很多返乡青年,为什么返乡?因为他们在现代都市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工作收入不够支出,常常怀念家乡的人和食物。


泰国土地制度是私有制,从事农业的农民种有59.73%是需要租种土地的,这也是很重要的一项生产成本。


TVS专门开辟了返乡青年的项目,相较于中国返乡青年支持系统的匮乏,其项目是几乎集结了多方的资源建立起来的支持系统。
其他文献
中国的农村是隐遁之所,心灵归处。我们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这是我们永恒的家园。  在高速现代化的背景下,乡村败落、文化流失、农民破产;我们痛彻心扉地看着这块土地上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土壤、水源、大气污染。时代的变迁究竟要把我们的乡村推往怎样的一个方向?  好在我们已经幡然醒悟,懂得反思。开展新的乡村建设包含着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农村新的价值观的建立以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其它方方面面。虽然脚下的
期刊
2015年4月3日,上海。南充大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唐俊和总经理唐雪敲响了大唐农业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的钟。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大唐水稻基地,公司的工人正在耕田抽水,准备种植今年的新稻。这家成立刚4年的公司,通过“慢三步”开始逐步走上了“资源优化配置,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种出能放心吃的农产品  唐俊说,我希望在农业产业方面有个小突破,走出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的
期刊
张绵纯不使用化肥的理念带动了村里的人,村里人开始意识到使用农药、化肥的坏处,开始减少使用量或不再使用。  许多打算从事生态农业的人都担心市场风险太大,  一旦农作物卖得不好便生计堪虞,  但广西凤山县上那东屯的生态种养户张绵纯就予以同路人欢喜盼望。  许多打算从事生态农业的人都担心市场风险太大,广西凤山县上那东屯的生态种养户张绵纯的尝试不但收到市场好效应,对理想的坚持带来生活的欣喜,同时亦感染其他
期刊
中国乡村建设贯穿于现代化进程之始终,其根植乡土大地,始发于乡愁,  却在贴地潜行中不断提高改变自我的自觉性……  梁漱溟:百年近代史,就是一部乡村破坏史  中国作为以农业为传统文明类型及以农民为主的超大规模原住民人口国家,近代以来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中心的整体性变革,既描绘出一条再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百年轮回”经验轨迹,又派生了由“三农”承载代价的实际后果,同时也孕育着“乡村建设”这一延续百余
期刊
真实的食物,真正的农夫,真诚的社区,  “分享收获”致力于搭建一个信任的桥梁,  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健康安全的食品,  让生产者得到公平合理的收益,促进城市与乡村的交流与发展。  有机耕种的“分享收获”农场  每周一次的配送,是“分享收获”农场社员最忙碌的时候。跟蔬菜批发市场繁忙的节奏一样,他们从夜半就开始忙碌,为了能在凌晨把最新鲜的蔬菜送到客户的家中。但是与蔬菜批发市场不同的是,他们配送的蔬菜也
期刊
在乡村建设的道路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验。  乡村建设运动的发起主要是基于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不同农村问题的大背景。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后期或逆城市化时期,城市突出的居住与环境问题导致越来越多居民重返生态环境优美的乡村,乡村生态及文化的保护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乡村建设的重点。而发展中国家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农村人口的流失、耕地的抛荒成为主要问题,因此,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发展农村产业成为发展中国
期刊
瑞士,永久中立国,几百年没有战争,被雄伟的阿尔卑斯山环绕着,就像是这个世界的后花园。而瑞士的后花园,一定是东南部的恩嘎丁地区,因为交通不甚方便,这里得以把持和传承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恩嘎丁,就像一个小秘密,就像幽深山谷里盛放的野百合,不管世界如何沧桑变化,它只是有些孤独地美丽盛放。  恩嘎丁,是瑞士我最偏爱的地方,这里没有雄伟的雪山,没有明丽的湖泊,没有激动人心的建筑,但是,它有瑞士最淳朴的民风,有
期刊
白川乡合掌造聚落已拥有近百年的历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近二十年,目前依然面临着许多有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所以在现代化的今天,保存古村落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对于当地人来说,世界建筑奇迹合掌造是“结”出来的“亲情栖居”。  日本建筑大师安滕忠雄曾经说过:“住宅,终归是一个可以慰藉灵魂的精神场所。”如双手合掌般的尖顶式农家建筑奇迹——合掌造,不仅是当地人建造出的栖居之所,更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一
期刊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发展之基。“水至柔,其利无边”,水资源不仅是物质,还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水之“治”更彰显着治国智慧。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面临的水污染、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水资源管理一直是WWF关注的重要议题,2012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更为WWF促进中国的淡水保护工作提供了更多机遇。他们从中国传统智慧中汲取养分,倡导多方参与水资
期刊
一所典型的白族民居,位于云南省昆明市郊团结镇。它曾颓败不堪,但是改建后,它的外貌丝毫未动,室内则脱胎换骨成为了一所国际青年旅舍,拥有绿野田园、无限空间、露天剧场等。旅社由公益机构“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负责营运,作为推动教育、文化、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收益用于有关的公益活动和社会服务。  5月的昆明,仍是旱季,天空一碧如洗,阳光耀眼。  地处昆明西山区团结镇乡村野深处的连心青年旅舍大门前,一只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