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智能驾驶行业正处在爆发式成长前夜,布局赛道与布局个股的现象不断上演,尤其是智能化的装备俨然展开了一场投资竞赛。
苹果计划在2025年推出智能驾驶汽车的消息,让A股的智能驾驶概念股出现了一轮加速上涨。事实上,智能驾驶概念是最近两年市场较大的热点之一。尽管依然归类为“ 概念”,但许多相关公司已经形成了智能产品放量、业绩快速增长的局面。
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的机构人士认为,智能驾驶行业正在走过初期阶段,行业生态逐步完善。“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的投放,智能驾驶的发展将会进入加速成长的阶段。”
据记者统计,截至11月25日收盘,Wind智能驾驶板块自10月以来累计上涨19.58%,显著跑赢沪深300同期0.62%的涨幅。在智能驾驶概念中,部分个股同期上涨超过50%。
智能驾驶板块行情之所以强势,与苹果计划推出智能驾驶汽车,相关政策如《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及加快高级辅助驾驶技术在营运车辆上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超预期等因素不无关联。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L2级(半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为17.8%,而新能源车中的L2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渗透率达30.9%。另据IHSMarkit发布的《中国智能驾驶市场和未来出行市场展望》报告预测指出,搭载L2+和L3级别智能驾驶功能的新车销量在2025年有望将达到50%以上,2030年则有望达到7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L2以及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具备巨大的提升空间。
基于此,机构人士向《红周刊》记者表示,中长期而言,我国的智能驾驶当前是一个可以重点布局的賽道。
“智能驾驶对于行业来说,是确定性的发展方向。”招商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汪刘胜向记者表示,“对于整车企业来说,整合各类相关资源,在智能化领域里面做前期的投入是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事项,智能驾驶会决定企业未来在行业内的地位。目前国内智能驾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电动化普及率的上升,未来汽车行业的投资领域将是智能化的装备竞赛,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的投放,智能驾驶的发展将会进入加速成长的阶段。”
从智能驾驶的渗透率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智能驾驶渗透率显著提升。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10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共有8个月份超过20万辆,其中,10月份更是达到了38万辆,单月销量创历史最高。而今年前10个月,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达12%。
在汪刘胜看来,新能源汽车是实施智能化、智能驾驶最好的平台。“相较于传统燃油车车型,新能源汽车做了更多的智能化配置。在动力电池逐步获得经济性之后,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到市场化阶段,而汽车电动化将带来控制方面相对简化,这也为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平台。”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也表示,“智能驾驶的汽车和产品处在持续迭代更新的过程中。”
目前,机构正在加大对智能驾驶公司的关注力度。
据《红周刊》记者梳理显示,10月以来包括德赛西威、华阳集团、中科创达、联创电子等多家智能驾驶概念公司均获得机构密集调研,如德赛西威,在11月2日迎来包括星石投资、景顺长城等在内的106家机构调研;联创电子于10月26日获得高毅资产、银叶投资等在内的107 家机构关注(见表1)。
表1机构10月至今调研的智能驾驶公司(部分)
机构调研内容显示,机构关注厂商相关产品的销量情况,而且多家厂商的智能驾驶产品也的确在加速“量产”。如德赛西威,公司ADAS产品持续获得国内主流车企的新项目订单,代客泊车产品即将在多家主流车厂客户的新车型上配套量产;华阳集团表示,公司煜眼摄像头(用于智能驾驶)与百度合作陆续在威马、广汽车型上量产。
《红周刊》记者还注意到,有的车企在扩充智能驾驶产品线的布局。如宇瞳光学,其今年8 月份成立了汽车视觉子公司,表示会先从辅助驾驶360环视、车内监控产品入手,后期推出更多的智能驾驶产品。
同时,智能驾驶类公司业绩也体现出行业需求大增的情况。今年上半年,德赛西威的智能驾驶业务实现5.7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82.68%。此外,记者注意到,从最新披露的三季报业绩表现来看,中科创达、华阳集团、拓普集团、伯特利等智能驾驶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均迎来平稳增长,拓普集团增幅达到了94.44%,华阳集团增幅则达到了133.12%。与此同时,部分公司的估值已处在较高水平。如华阳集团、德赛西威、中科创达等,最新估值已达到百倍左右(见表2)。
表2智能驾驶概念股业绩表现(部分)
在张翠霞看来,智能驾驶车企盈利有望继续迎来提升。“我国全球领先的5G通信技术为汽车的网联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另外,随着智能交通战略加速推进,智能驾驶产品会加快落地,必然会带动相关上市公司营收、净利润提升。”
“从行业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企业需要资本、技术、人才在智能化领域做大量的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会影响到当期企业的盈利水平。”汪刘胜指出。对于部分公司的高估值现象,他认为,“市场给予这些公司高估值,主要是考虑到行业的高成长性及确定性。在行业没有变得相对成熟的情况下,这类公司在收入高增长的情况下,仍然会继续享受高估值的待遇。”
智能驾驶产业链包括感知、决策、执行等层面,相对于传统汽车领域大多属于增量零部件概念。据罗兰贝格预计,2030年国内智能驾驶车端系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其中芯片、传感器和软件算法是主要贡献者。
“在进入智能化时代之后,汽车产业的成本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从传统汽车90% 以上成本由机械部件构成发展到智能化之后,机械部件的成本将大幅度下降,而电子、软件的成本构成将大幅度提升,这些增量的电子、软件部分将是投资领域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同时在智能化过程中出现的轻量化也需要重点关注。在新的竞争格局没有形成之前,对于相关产业链来说,收入的增长,下游客户的发展速度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部分企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机遇。”汪刘胜表示。
从智能驾驶产业链各环节来看,感知部分主要体现在传感部分,包括毫米波、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决策部分主要是软件构成,执行端包括转向、刹车灯。汪刘胜指出,“从现阶段看,我们观察企业最主要的指标是在技术的积累、客户的开拓、收入增长等几个方面。”对于智能驾驶企业,其重点关注伯特利、拓普集团等,其认为伯特利的产品One-Box 线控制动逐步落地,打破外资壁垒,获得量产是很好的示范;拓普集团因为前瞻性的投入,持续获得Tesla、Rivian的订单。
至于哪些公司会成为行业性龙头,康庄资产基金经理裘伯元认为,“中国整车企业和零配件领域,具有技术创新和成本领先优势的公司,有可能在未来成长为全球性的大公司。”
(本文所涉个股仅做举例,不做买卖推荐)
苹果计划在2025年推出智能驾驶汽车的消息,让A股的智能驾驶概念股出现了一轮加速上涨。事实上,智能驾驶概念是最近两年市场较大的热点之一。尽管依然归类为“ 概念”,但许多相关公司已经形成了智能产品放量、业绩快速增长的局面。
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的机构人士认为,智能驾驶行业正在走过初期阶段,行业生态逐步完善。“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的投放,智能驾驶的发展将会进入加速成长的阶段。”
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智能驾驶发展确定性强
据记者统计,截至11月25日收盘,Wind智能驾驶板块自10月以来累计上涨19.58%,显著跑赢沪深300同期0.62%的涨幅。在智能驾驶概念中,部分个股同期上涨超过50%。
智能驾驶板块行情之所以强势,与苹果计划推出智能驾驶汽车,相关政策如《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及加快高级辅助驾驶技术在营运车辆上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超预期等因素不无关联。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L2级(半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为17.8%,而新能源车中的L2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渗透率达30.9%。另据IHSMarkit发布的《中国智能驾驶市场和未来出行市场展望》报告预测指出,搭载L2+和L3级别智能驾驶功能的新车销量在2025年有望将达到50%以上,2030年则有望达到7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L2以及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具备巨大的提升空间。
基于此,机构人士向《红周刊》记者表示,中长期而言,我国的智能驾驶当前是一个可以重点布局的賽道。
“智能驾驶对于行业来说,是确定性的发展方向。”招商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汪刘胜向记者表示,“对于整车企业来说,整合各类相关资源,在智能化领域里面做前期的投入是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事项,智能驾驶会决定企业未来在行业内的地位。目前国内智能驾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电动化普及率的上升,未来汽车行业的投资领域将是智能化的装备竞赛,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的投放,智能驾驶的发展将会进入加速成长的阶段。”
从智能驾驶的渗透率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智能驾驶渗透率显著提升。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10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共有8个月份超过20万辆,其中,10月份更是达到了38万辆,单月销量创历史最高。而今年前10个月,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达12%。
在汪刘胜看来,新能源汽车是实施智能化、智能驾驶最好的平台。“相较于传统燃油车车型,新能源汽车做了更多的智能化配置。在动力电池逐步获得经济性之后,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到市场化阶段,而汽车电动化将带来控制方面相对简化,这也为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平台。”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也表示,“智能驾驶的汽车和产品处在持续迭代更新的过程中。”
机构加速布局智能驾驶关注产品“放量”情况
目前,机构正在加大对智能驾驶公司的关注力度。
据《红周刊》记者梳理显示,10月以来包括德赛西威、华阳集团、中科创达、联创电子等多家智能驾驶概念公司均获得机构密集调研,如德赛西威,在11月2日迎来包括星石投资、景顺长城等在内的106家机构调研;联创电子于10月26日获得高毅资产、银叶投资等在内的107 家机构关注(见表1)。
表1机构10月至今调研的智能驾驶公司(部分)
机构调研内容显示,机构关注厂商相关产品的销量情况,而且多家厂商的智能驾驶产品也的确在加速“量产”。如德赛西威,公司ADAS产品持续获得国内主流车企的新项目订单,代客泊车产品即将在多家主流车厂客户的新车型上配套量产;华阳集团表示,公司煜眼摄像头(用于智能驾驶)与百度合作陆续在威马、广汽车型上量产。
《红周刊》记者还注意到,有的车企在扩充智能驾驶产品线的布局。如宇瞳光学,其今年8 月份成立了汽车视觉子公司,表示会先从辅助驾驶360环视、车内监控产品入手,后期推出更多的智能驾驶产品。
同时,智能驾驶类公司业绩也体现出行业需求大增的情况。今年上半年,德赛西威的智能驾驶业务实现5.7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82.68%。此外,记者注意到,从最新披露的三季报业绩表现来看,中科创达、华阳集团、拓普集团、伯特利等智能驾驶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均迎来平稳增长,拓普集团增幅达到了94.44%,华阳集团增幅则达到了133.12%。与此同时,部分公司的估值已处在较高水平。如华阳集团、德赛西威、中科创达等,最新估值已达到百倍左右(见表2)。
表2智能驾驶概念股业绩表现(部分)
在张翠霞看来,智能驾驶车企盈利有望继续迎来提升。“我国全球领先的5G通信技术为汽车的网联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另外,随着智能交通战略加速推进,智能驾驶产品会加快落地,必然会带动相关上市公司营收、净利润提升。”
“从行业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企业需要资本、技术、人才在智能化领域做大量的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会影响到当期企业的盈利水平。”汪刘胜指出。对于部分公司的高估值现象,他认为,“市场给予这些公司高估值,主要是考虑到行业的高成长性及确定性。在行业没有变得相对成熟的情况下,这类公司在收入高增长的情况下,仍然会继续享受高估值的待遇。”
具备技术、成本优势车企有望成为全球性公司
智能驾驶产业链包括感知、决策、执行等层面,相对于传统汽车领域大多属于增量零部件概念。据罗兰贝格预计,2030年国内智能驾驶车端系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其中芯片、传感器和软件算法是主要贡献者。
“在进入智能化时代之后,汽车产业的成本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从传统汽车90% 以上成本由机械部件构成发展到智能化之后,机械部件的成本将大幅度下降,而电子、软件的成本构成将大幅度提升,这些增量的电子、软件部分将是投资领域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同时在智能化过程中出现的轻量化也需要重点关注。在新的竞争格局没有形成之前,对于相关产业链来说,收入的增长,下游客户的发展速度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部分企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机遇。”汪刘胜表示。
从智能驾驶产业链各环节来看,感知部分主要体现在传感部分,包括毫米波、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决策部分主要是软件构成,执行端包括转向、刹车灯。汪刘胜指出,“从现阶段看,我们观察企业最主要的指标是在技术的积累、客户的开拓、收入增长等几个方面。”对于智能驾驶企业,其重点关注伯特利、拓普集团等,其认为伯特利的产品One-Box 线控制动逐步落地,打破外资壁垒,获得量产是很好的示范;拓普集团因为前瞻性的投入,持续获得Tesla、Rivian的订单。
至于哪些公司会成为行业性龙头,康庄资产基金经理裘伯元认为,“中国整车企业和零配件领域,具有技术创新和成本领先优势的公司,有可能在未来成长为全球性的大公司。”
(本文所涉个股仅做举例,不做买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