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李学勤他把自己也写进了历史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yue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经七十高龄的李学勤先生给我们班上了整整一年的名师导引课,每节课都邀请中国文史哲界的学术大咖,每次都是亲自主持,从没有因为我们只是大一新生或自己忙而有半分懈怠。这就是大师的师德师风!
  日前,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李学勤先生的去世,是清华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当日上午,清华大学发布消息,沉痛障念并深切缅怀李学勤先生。这位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于一身的“百科全书式”学者,用自己60多年的兴趣、执着和好奇心,穿梭在历史的迷雾中,奋力找寻着中华文明隐藏其中的每一点痕迹。
  一个“多波段收音机”
  得知李学勤先生辞世的消息,记者第一时间拨通了他的学生、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国忠的电话。尽管此前先生因病在医院住了一年多,去年年底甚至缺席了他最珍视的清华简入藏十周年纪念会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的成果发布会,但噩耗袭来,电话那头的刘国忠还是抑制不住地哽咽:“先生始终以科学之方法、进取之精神、乐观之态度积极投入科研工作,是当代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领域的一面旗帜。”
  著作等身,建树颇丰,凭的全是一腔痴迷与热爱。1933年,李学勤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青年时藏书之多就超过了一般的大学教授。1951年,李学勤入读清华大学哲学系,不到两年便肄业,以临时工的身份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后在甲骨学、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研究和简帛学等多个领域研究颇深,成为少数于清华肄业、而后成为教授的特例之一。
  “我是清华哲学系的学生,金岳霖、冯友兰等先生是我的老师。1952年我到了中科院考古所做殷墟甲骨的整理。1953年底,又转到历史研究所,担当侯外庐先生的助手,参加《中国思想通史》的写作。随着马王堆汉墓、银雀山汉简的发现,又转去整理新出土的简牍帛书。几经转折,称为‘杂学’是最合宜的。”若干年后,这位学贯中西的大家,笑称自己是个“杂家”。但也正是这种丰厚的阅历和积淀,涵育了他宽广的学术视野。“前—分钟,他可能在从事甲骨学的研究,后一分钟就可以马上转入对清代学术的探讨,随时随地,了无滞碍。”这让刘国忠感佩不已,“他说自己像一个‘多波段收音机’,这么一拧是中波,那么一拧又到短波,可以随时进行各种调换。”
  始终如一的“主频率”
  尽管“波段”广博,但在李学勤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却有着始终如一的主频率——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奥秘。“在多年‘杂学’涵泳中,我逐渐形成一个认识:就是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由于种种原因,被低估被矮化了,自然也就谈不上更好地介绍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在这方面,历史学家大台可为。”李学勤一直感慨。从甲骨文、青铜器到简帛,从文字、历史到古代文明……李学勤始终为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而奔忙,他提出要“走出疑古时代”,还提出了“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比较考古学”等命题。近年来,他更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免遭秦火的战国竹简“清华简”的抢救、保护与研究工作中。
  清华园,图书馆老馆三层一个不大的工作间,记录下李学勤不知多少个日夜的拼搏。十年间,清华简每年出版—辑整理报告,“每次分配给团队成员整理的篇目,他都是最难的部分却第一个完成,而且是又快又好”。即便是最近一年多,一直與病魔搏斗的先生依旧笔耕不辍:一篇《清华简<摄命>篇“粦”字质疑》发表于2018年9月的《文物》,另一篇《谈清华简(摄命)篇体例》发表于2018年8月的《清华大学学报》。就在—个多月前,先生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两篇文章。
  “慢一点,可以慢一点。”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心疼这位“校宝”,多次劝他要慢一点,但对李学勤来说,对历史的敬畏,对历史学家身份的珍视,让他始终台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2013年10月,记者曾就清华简的研究保护工作采访先生。“为何要对这批竹简耗尽心力?”“为何要读史?”面对记者的提问,先生说,读史让人知来路。两年前,又有报社同人去探访先生,他念兹在兹的,依然是自己身为历史学者的责任与使命:“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民族,靠的就是悠久的历史文明。如果我们不了解、不研究中国古代的文明,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就无法深入理解。”
  热爱教育的赤子之心
  “刚进大学,已经七十高龄的李学勤先生给我们班上了整整一年的名师导引课,每节课都邀请中国文史哲界的学术大咖,每次都是亲自主持,从没有因为我们只是大一新生或自己忙而自半分解怠。这就是大师的师德师风!”先生逝世的消息传开,一位曾选修过李先生课程的清华毕业生在朋友圈如此缅怀。
  对学术倾注心血,先生同样看重的,还有对青年学生历史观的培养与教育。2003年,李学勤全职回到清华大学。从2004年的秋季学期开始,他便给文科实验班的本科生开课。他说:“带研究生最重要的是启发他自己的观点,我愿意让他自己摸索一个题目,而不是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切一块给他。所以我们设立文科讲座,从各方面请专家来。”就在前两年,他还在家里的客厅为研究生授课。而一位曾在10年前上过先生课程的清华学生向记者回忆,讲座课名单网罗了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各方中流砥柱,“奢侈”无比:“如果没有先生亲自出面相邀,很难——落实。”
  从甲骨文到青铜器到金文,先生给学生开过很多课。他希望能给学生丰厚的滋养:“在基础课之外,老师和学生还能有广泛的学术交流,这是我最希望形成的—种风气。”
  多位清华学生向记者回忆,上课时,无论主讲老师是谁,先生都特别谦逊地坐在一边认真听。有时,台上学者讲课,怕大一学生们听不懂生僻的学术词语,先生还会走到黑板边默默帮主讲者板书。“有一次,我们做社会学的小课题向先生请教,他还特意在课余时间骑车来给我们讲解。”毕业已10年,这些仍是清华2004级文科实验班最温暖的回忆。
  先生为人治学的风骨,也通过这一堂堂课绵延相传。
其他文献
[人物简历]  譚正岩  男,京剧老生。现为北京京剧院主演,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谭派第六代传人、谭门第七代嫡传人,祖父是著名表演艺术家谭元寿、父亲是著名京剧演员谭孝曾。第四届青研班学员。历届文化部青联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荣获央视全国青年京剧大赛“金奖”,2018年“北京青年榜样·时代楷模”文化之星年度人物。  “谭家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京剧史。生在这样的家庭,我从一出生就与京剧形成
期刊
编者的话  随着《流浪地球》的热映,科幻一下子热了起来。  科幻是什么?科幻是有科学依据的幻想,即在不与人类现在已知的最大信息量,如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已发生的事件冲突的前提下,幻想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是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和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起,被誉为是“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他也是“雨果奖”和“
期刊
刘璇的名字耳熟能详,曾获得奥运冠军的她不仅是体育界的翘楚,退役后的她更是成功跨界娱乐圈,成为很多人喜欢的主持人和演员。除了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刘璇把家庭也经营得有声有色。她的先生王弢是中央音乐学院管弦乐系教授。两人结婚以来琴瑟和鸣,是圈内公认的模范夫妻。  刘璇其实比王弢更忙  刘璇的先生王弢是大名鼎鼎的单簧管演奏家,也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他很忙,寒暑假要发新专辑、开演奏会,平时要去中央音乐学院授
期刊
本期沙龙主题:癖(瘾)。  看着大家的文字,我努力回想:这选题当初是怎么来的呢?明明是—伙子人,在恃“癖”而骄嘛!  “癖”这事儿,正经说不太好说,横不能直接说人家有病吧?更何况,“癖”的程度也因人而异,有些还不至于是病态,而是怡然自得态。所以,还是不正经说吧。比如,您可知“季常之癖”“盘龙之癖”“断袖之癖”“嗜痴之癖”……是个啥意思?只回答第一个“季常之癖”:就是怕老婆达到一定境界,成了病了。而
期刊
虽说是“一群”,但也不过五六位,为了做出中国最美天花板,从未服老!“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星宿东井主水,菱又是水生,古人希望以水压火,保护建筑物。名字听起来陌生,藻井通俗讲就是天花板。作为是古建筑内顶部一种特有的结构,起初还只出现于宫廷、寺庙,后来才逐渐流于民间,主要用于宗祠或戏台修建。  在素有“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之称的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的古建筑群中,不能
期刊
斯蒂芬·金是当代惊悚小说之王,美国人。1973年,金已一连创作了3部小说,但都被出版社退了回来,这彻底击垮了他的信心。于是,他把自己正在创作的一部小说,一页页地揉成团扔进了垃圾桶。  那天,他的妻子塔碧莎在做家务时,在垃圾桶里发现了丈夫扔掉的这些手稿。于是,她把那些纸团一个一个从垃圾桶里捡了出来,掸掉上面的烟灰,然后,认真读了起来:一个小女孩,她心地善良,还身怀异能,但因为相貌、性格和有一个整天神
期刊
王振芳与范随州是两口子,他们一个是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一个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二人均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术的代表性传承人。  01  汝瓷是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汝瓷的美在似玉、非玉,而胜玉,民间更有“家财万贯,不及汝瓷一片”的说法,据说宋代汝瓷的存世量,已不足百件。盖因北宋后,汝瓷的烧制配方失传,历朝历代都试图能仿制出汝瓷,但都没有成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无数次研究试验,汝
期刊
北京人藝新春大戏《全家福》落幕,演员梁丹妮再一次告别观众喜爱的“春秀婶”,此轮为期半个月的演出,距离这部经典作品的上一次登台已有6年时间。  熟悉北京人艺的观众对这部话剧并不陌生。2005年,《全家福》在北京人艺首次登台,一经演出就得到了观众的追捧,这部戏几乎包揽了话剧界的所有奖项。其中,2007年,梁丹妮凭借剧中“春秀婶”这一角色,荣获中国话剧奖项的最高殊荣——金狮奖优秀演员奖。时至今日,《全家
期刊
在去年底、今年初的美国图书排行榜上,一本书叫《我,刀枪不入》(Can’t Hurt Me),讲述的是一位草根硬汉大卫·戈金斯的故事。这个男人的人生是大写的逆袭。  100天,100斤  6个月的时间里,我的阅读水平,从小学四年级,达到了高中三年级的水平。厨房的餐桌变成了我整日整夜的自习室。第三次考试,我通过了。但我仍然没自安全感。我,还没有硬到骨子里去。  很多人可能会以为,航空巡逻队的四年生涯,
期刊
在上期中,我们已为您大致介绍了阿西莫夫假想中的2019年。本期我们就从他的假想中,拎出几个要点,把他35年前的假想与我们当下的现实做个对照,并也展望一下我们的2019年大概是个什么样子。  阿西莫夫的想象和我们的2019年  1.可移动的计算机化设备  移动电话是在1985年诞生,重达3公斤。第一款可以像电脑那样安装应用的个人通讯设备,是在1993年出现的。但阿西莫夫认为,2019年,一种可移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