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3年,是学习与实践党的十八大精神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作为普通高校,我们一如既往地把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心,高度重视大学生入党前的教育与培养, 却往往忽略了大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与严格管理,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大形势下,以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目标,我们积极探索研究适应青年大学生入党后的教育机制,在帮助其自身的成长与成材、提升党性修养与保持党员先进性、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机制;创新
一、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入党后,大部分党员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但也有许多大学生在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如入党动机党性修养较差,政治敏锐性与鉴别力较差,无法切实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无法长期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等等。同时,大学生党员的形象、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及其先进性的体现,直接影响到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和对党组织形象的认同,更影响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1]。通过中国知网系统检索有关数据发现,近10年内只有非常少量的专家认真地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而且大部门是关于大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的,针对入党后教育机制的研究非常少。与此同时,我们通过系统地总结分析发现,鉴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党员数量也在急剧增长,以及当代青年大学生性格、兴趣、价值观有了较大转变等原因,现有大学生入党后的教育机制显得不够与时具进,适应不了青年大学生的这种转变。
此外,当前的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的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简单归纳如下:
1、入党后教育主题不突出,内容的新意不够,缺乏吸引力与凝聚力。
2、入党后教育稳固的机制建设不足 ,“重发展、轻教育”现象明显。
3、入党后教育模式比较单一,教育实效一般 。
4、入党后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够,非常需要搭建一支思想政治理论深厚、教育经验丰富的工作团队[2]。
二、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需要改造教育机制
一要打造新型的教育模式,其中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以大学生宿舍为平台搭建教育基地——大学生党员工作站。为广大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建立一个新家,充分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强化党员之间,党群之间的沟通,切实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开展党员工作站的评比评优活动,促进管理的同时帮助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成长与进步。第二方面是,以大学生会、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等学生组织为平台,搭建社会实践基地。在学生组织的主要干部选拔任命上,尽量让更多的大学生党员承担重任,让其在具体的大学生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环境中充实成熟起来。第三方面是,以教学院为平台搭建大学生党员与教工党员导师制度[3],充分发挥导师在大学生党员的成长与成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党员入党后能夠继续努力学习、思想进步、勤于奉献。第四方面是,借助品牌校园文化的魅力,带领更多的大学生党员积极投入其中,全面提升其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尤其是增强服务人民与社会的意识。第五方面是,开辟网络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党员教育网、微博、QQ群、网络党校、网上党员思想交流信箱等为媒介,畅通党员与组织之间的交流,增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再教育的时代性、公开性与广泛性。
二要丰富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的内容。具体表现为:除了开展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党性修养教育和道德廉政教育等基础教育外,我们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更需要结合当今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思想,主动关注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大学生党员的职业发展规划等,充分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与具体市场经济的需求,积极开展有效的理论学习、思想交流与实践教育的具体活动。
三要打造一支过硬的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的师资队伍。一支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富有奉献精神的过硬的师资队伍,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工作的成败。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队伍的建设,并重点需要抓住三个点:第一点是优化师资队伍的选拔机制,务必公平、公开、公正地选择最合适的人到岗;第二点是组织开展系统有效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具体实践培训,培养合格的党员管理与教育骨干;第三点是提供政策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实践课题研究,及时总结分享工作经验,切实服务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的工作。
三、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需要完善活动机制
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工作开展,除了基本的理论教育与指导外,更加具体性、可行性强的实践活动教育更加具有说服力与影响力,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以实践活动为平台,努力完善活动机制,具体表现在:
一要搭建基层学习新模式。从学校——教学院——系(教研室)逐级搭建一级、二级与三级党校,采取权限下放,适应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际需要,采取建立创新型大学生党员学习团体,彰显其自主灵活性,将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深入人心。
二要创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平台。以现有的大学生宿舍党员工作站为参照,开辟更多的新平台,例如例如系党支部、党支部与团支部联合工作会、班级党小组等,将工作具体深入化,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切实发挥基层大学生党组织团结人、引导人和培养人的作用[4]。
三要以教育模式里的内容为基础,以“专业创新实践活动或比赛、暑期三下乡、社会兼职、平时的志愿服务等为起点努力开拓创新实践平台,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5],开辟交流交流的新平台,并结合学校的大学生活动管理组织,积极开拓,全力打造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主旋律,在帮助广大学生党员提升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其服务他人的意识与能力。 四、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需要创新管理机制
对于现有的管理机制,我们要认真查找问题,全面真整改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切实完善现有的“三会一课”、党政联席制度等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的相关制度,出台可行性强的新制度;二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以灵活的方式充实第安排基层党组织生活,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三是进一步严格规范党内党外的民主评议制度,从上至下,从党员到群众,从组织到个人,结合考核逐级分阶段认真评议、总结并考核结果,予以整改提高;四是,畅通群众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以及党员与组织之间的交流平台,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有效平台,加强彼此的了解,加固群众的基础,增强组织的号召力与服务力。
此外,创新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管理机制要重点把握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强化大学生党员示范岗监督与考核。
党员示范岗作为一个管理大学生党员的有效实践平台,还需要有力地改进工作方法,并重点掌握以下几个要点:一要,将平时考核权限下放,团支部与党支部有机结合,减轻了考核任务的同时,强化了平时考核的执行力度。二要,成立院级及党支部层面党员督查小组,可以有效深入地监督到大学生党员是否本身各方面的表现能否在大学生群体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6],对于不良表现党组织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做出处理。三要,切实有效地改进民主评议机制,由年度制延伸到半年制甚至到不定期的,再走一个严格、规范的途径来实施,效果会不错。四要,改进年度考核机制,年度考核机制不再是被动的测评与出结果,而是将平时的考核,督查记录、民主评议、及个人的述职述岗情况综合评定。
第二个环节,积极寻找一套规范有效的出口机制。
对应上面提及的党员示范岗教育及监督机制的四个大方面和环节,必然在每个环节都会出现党员违反校规校纪、不能很好的履行岗位职责、思想作风不够严谨或者总方向上不能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等问题,但是如果建立了这样严格规范有效的出口机制,很多问题就可以及时解决,及时纯洁党的队伍,及时先进党的组织。
(1)违反校规校纪,没有很好的履行岗位职责等相对较小的问题,通过团支部、党支部个别谈话及座谈会来教育和督促。
(2)对于反映或出现的相对较大的问题,以党支部为载体,积极求证,重点开展教育与监督改进工作。
(3)对于反映或出现的大问题或恶性言行举止,以及党员示范岗平时教育督促无效,整改也不得力的对象,则由党支部以上(含党支部)严格按照黨员的管理办法,逐级上报处理,严重者延期转正、给予党内处分或直到开除党籍为止。
第三个环节,认真完善党员及党支部的先进表彰机制。
从简单的表扬或是顺应学校开展的党员评优评先工作中走出来,搭建长期有效的党及党支部的先进表彰机制:以建立党员督查橱窗、院级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评选与表彰会、悬挂流动红旗等为平台重点推进以下措施:
(1)党员示范岗记录本展出,评选优秀给予表彰及登载进组织档案。
(2)党员督查结果按日公布,并进行综合月评优秀党支部,悬挂流动红旗。
(3)建立大学生党支部的党员活动室,充分酝酿党组织氛围,提供党员书籍、报刊、电教片播放设备等物质支持。
(4)有效地开展民主测评和年度考核,及时的帮助整改或先进表彰,记录组织档案。
(5)将大学生中评选出的优秀党员的材料进行公展,或者开展先进个人的宣讲活动等。
参考文献:
[1]朱智刚,董选时. 加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管理探索[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59-62.
[2] ]李莉. 当代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创新机制研究[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57-59.
[3] 王晓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工作[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177.
[4] 丁智才. 新形势下创新二级院系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 传承,2010,18:18-19+29.
[5] 向先孟,戴毓军. 高校建立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长效机制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1,12:157-158.
[6] 高文苗. 高校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和管理的问题研究与机制探索[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12:59-60.
基金项目:
江西省宜春市社科研究‘十二五’(2013)立项课题成果,编号ycskl2013-007,党史党建类。
作者简介:
龙玲(1981-),女,江西永新人,本科,主要研究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于江西省宜春学院,讲师,担任团总支书记。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机制;创新
一、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入党后,大部分党员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但也有许多大学生在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如入党动机党性修养较差,政治敏锐性与鉴别力较差,无法切实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无法长期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等等。同时,大学生党员的形象、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及其先进性的体现,直接影响到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和对党组织形象的认同,更影响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1]。通过中国知网系统检索有关数据发现,近10年内只有非常少量的专家认真地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而且大部门是关于大学生党员日常管理的,针对入党后教育机制的研究非常少。与此同时,我们通过系统地总结分析发现,鉴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党员数量也在急剧增长,以及当代青年大学生性格、兴趣、价值观有了较大转变等原因,现有大学生入党后的教育机制显得不够与时具进,适应不了青年大学生的这种转变。
此外,当前的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的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简单归纳如下:
1、入党后教育主题不突出,内容的新意不够,缺乏吸引力与凝聚力。
2、入党后教育稳固的机制建设不足 ,“重发展、轻教育”现象明显。
3、入党后教育模式比较单一,教育实效一般 。
4、入党后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够,非常需要搭建一支思想政治理论深厚、教育经验丰富的工作团队[2]。
二、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需要改造教育机制
一要打造新型的教育模式,其中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以大学生宿舍为平台搭建教育基地——大学生党员工作站。为广大学生党员在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建立一个新家,充分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强化党员之间,党群之间的沟通,切实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开展党员工作站的评比评优活动,促进管理的同时帮助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成长与进步。第二方面是,以大学生会、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等学生组织为平台,搭建社会实践基地。在学生组织的主要干部选拔任命上,尽量让更多的大学生党员承担重任,让其在具体的大学生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环境中充实成熟起来。第三方面是,以教学院为平台搭建大学生党员与教工党员导师制度[3],充分发挥导师在大学生党员的成长与成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党员入党后能夠继续努力学习、思想进步、勤于奉献。第四方面是,借助品牌校园文化的魅力,带领更多的大学生党员积极投入其中,全面提升其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尤其是增强服务人民与社会的意识。第五方面是,开辟网络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党员教育网、微博、QQ群、网络党校、网上党员思想交流信箱等为媒介,畅通党员与组织之间的交流,增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再教育的时代性、公开性与广泛性。
二要丰富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的内容。具体表现为:除了开展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党性修养教育和道德廉政教育等基础教育外,我们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更需要结合当今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思想,主动关注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大学生党员的职业发展规划等,充分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与具体市场经济的需求,积极开展有效的理论学习、思想交流与实践教育的具体活动。
三要打造一支过硬的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的师资队伍。一支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富有奉献精神的过硬的师资队伍,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工作的成败。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队伍的建设,并重点需要抓住三个点:第一点是优化师资队伍的选拔机制,务必公平、公开、公正地选择最合适的人到岗;第二点是组织开展系统有效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具体实践培训,培养合格的党员管理与教育骨干;第三点是提供政策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实践课题研究,及时总结分享工作经验,切实服务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的工作。
三、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需要完善活动机制
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工作开展,除了基本的理论教育与指导外,更加具体性、可行性强的实践活动教育更加具有说服力与影响力,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以实践活动为平台,努力完善活动机制,具体表现在:
一要搭建基层学习新模式。从学校——教学院——系(教研室)逐级搭建一级、二级与三级党校,采取权限下放,适应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际需要,采取建立创新型大学生党员学习团体,彰显其自主灵活性,将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深入人心。
二要创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平台。以现有的大学生宿舍党员工作站为参照,开辟更多的新平台,例如例如系党支部、党支部与团支部联合工作会、班级党小组等,将工作具体深入化,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切实发挥基层大学生党组织团结人、引导人和培养人的作用[4]。
三要以教育模式里的内容为基础,以“专业创新实践活动或比赛、暑期三下乡、社会兼职、平时的志愿服务等为起点努力开拓创新实践平台,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5],开辟交流交流的新平台,并结合学校的大学生活动管理组织,积极开拓,全力打造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主旋律,在帮助广大学生党员提升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其服务他人的意识与能力。 四、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需要创新管理机制
对于现有的管理机制,我们要认真查找问题,全面真整改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切实完善现有的“三会一课”、党政联席制度等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的相关制度,出台可行性强的新制度;二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以灵活的方式充实第安排基层党组织生活,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三是进一步严格规范党内党外的民主评议制度,从上至下,从党员到群众,从组织到个人,结合考核逐级分阶段认真评议、总结并考核结果,予以整改提高;四是,畅通群众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以及党员与组织之间的交流平台,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有效平台,加强彼此的了解,加固群众的基础,增强组织的号召力与服务力。
此外,创新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管理机制要重点把握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强化大学生党员示范岗监督与考核。
党员示范岗作为一个管理大学生党员的有效实践平台,还需要有力地改进工作方法,并重点掌握以下几个要点:一要,将平时考核权限下放,团支部与党支部有机结合,减轻了考核任务的同时,强化了平时考核的执行力度。二要,成立院级及党支部层面党员督查小组,可以有效深入地监督到大学生党员是否本身各方面的表现能否在大学生群体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6],对于不良表现党组织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做出处理。三要,切实有效地改进民主评议机制,由年度制延伸到半年制甚至到不定期的,再走一个严格、规范的途径来实施,效果会不错。四要,改进年度考核机制,年度考核机制不再是被动的测评与出结果,而是将平时的考核,督查记录、民主评议、及个人的述职述岗情况综合评定。
第二个环节,积极寻找一套规范有效的出口机制。
对应上面提及的党员示范岗教育及监督机制的四个大方面和环节,必然在每个环节都会出现党员违反校规校纪、不能很好的履行岗位职责、思想作风不够严谨或者总方向上不能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等问题,但是如果建立了这样严格规范有效的出口机制,很多问题就可以及时解决,及时纯洁党的队伍,及时先进党的组织。
(1)违反校规校纪,没有很好的履行岗位职责等相对较小的问题,通过团支部、党支部个别谈话及座谈会来教育和督促。
(2)对于反映或出现的相对较大的问题,以党支部为载体,积极求证,重点开展教育与监督改进工作。
(3)对于反映或出现的大问题或恶性言行举止,以及党员示范岗平时教育督促无效,整改也不得力的对象,则由党支部以上(含党支部)严格按照黨员的管理办法,逐级上报处理,严重者延期转正、给予党内处分或直到开除党籍为止。
第三个环节,认真完善党员及党支部的先进表彰机制。
从简单的表扬或是顺应学校开展的党员评优评先工作中走出来,搭建长期有效的党及党支部的先进表彰机制:以建立党员督查橱窗、院级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评选与表彰会、悬挂流动红旗等为平台重点推进以下措施:
(1)党员示范岗记录本展出,评选优秀给予表彰及登载进组织档案。
(2)党员督查结果按日公布,并进行综合月评优秀党支部,悬挂流动红旗。
(3)建立大学生党支部的党员活动室,充分酝酿党组织氛围,提供党员书籍、报刊、电教片播放设备等物质支持。
(4)有效地开展民主测评和年度考核,及时的帮助整改或先进表彰,记录组织档案。
(5)将大学生中评选出的优秀党员的材料进行公展,或者开展先进个人的宣讲活动等。
参考文献:
[1]朱智刚,董选时. 加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管理探索[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59-62.
[2] ]李莉. 当代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创新机制研究[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57-59.
[3] 王晓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工作[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177.
[4] 丁智才. 新形势下创新二级院系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 传承,2010,18:18-19+29.
[5] 向先孟,戴毓军. 高校建立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长效机制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1,12:157-158.
[6] 高文苗. 高校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和管理的问题研究与机制探索[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12:59-60.
基金项目:
江西省宜春市社科研究‘十二五’(2013)立项课题成果,编号ycskl2013-007,党史党建类。
作者简介:
龙玲(1981-),女,江西永新人,本科,主要研究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于江西省宜春学院,讲师,担任团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