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语言及课堂教学语言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gaobl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实施者,教师对课改精神体悟深浅与否,课程内容传达是否生动有趣,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而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的信息载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因此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那么数学语言有哪些特点呢?怎样才能运用好课堂教学语言呢?下面浅谈自己的看法。
  1 数学语言的主要特点
  数学语言是以数学符号为主要词汇,以数学公理、定义等为语法规则而构成的用来表达数学思维的一种科学语言。“它是伴随着数学自身的发生和发展而逐渐成长起来的,是储存、传承和加工数学思想信息的工具”。它和自然语言(如汉语)一样是人类思维长期发展的成果,但又不同于自然语言,有其独特的分类和特点。物理学家伽利略在400多年前曾说过:“自然界的伟大的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随着社会科学化、科学数学化的发展趋势,数学语言作为一种通用的科学语言,成为沟通各学科间相互联系的桥梁,成为人们交流科学思想的必须语言。因此,讲明白数学语言的特点,对于更好、更准的应运数学语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从形式上大致可分为数学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和数学图式语言。从数学的具体内容来分,数学语言可以分为代数语言、函数语言、集合语言、统计语言、算法语言等。数学语言主要有四个特点:抽象而精确、简练而多样、通用而无歧义、科学而一般。熟悉数学语言的特点,对于更好的了解数学语言、更快的普及数学语言和更准的运用数学语言起到重要的作用。
  2 数学课堂语言要做到
  2.1 知识性、科学性。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教学。”因此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在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长期以来,由于受数学的所谓“逻辑严谨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偏重逻辑演绎,误以为“精确、严谨、符合逻辑要求”的语言就是唯一科学性的数学教学语言。实际上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应针对学生的特点,既要讲究严谨的逻辑演绎,又要适时的穿插能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猜想、类比、归纳及洞察领悟等活动的非逻辑的语言,从而使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数学,积极主动的去发现数学和创造数学。
  2.2 数学语言要形象生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面对的大部分中学生都比较好动,对于每天一堂接一堂的45分钟的课而言,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尽量用生动有趣、幽默的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还可以拉近师生的关系能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但是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教师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应与无聊的耍贫嘴区分开,不能人为的穿插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笑料,更不能滥用幽默去讽刺、挖苦学生,这样就起到极大的负面影响,引起学生的反感。
  2.3 课堂语言具有激励性。教师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内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特别是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那么,如何实施激励性评价呢?只有把教师的口头语言与体态语言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才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充分尊重了他的意见,又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还培养了他自信的个性品质,更能使他感到了亲切,把师生关系定位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激励他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兴趣,也能对全体学生是一种鼓励。学生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之中,思维才能变得活跃,解决问题才会标新立异。
  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要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即在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分。同时随着现代学生的知识面的加宽,以及学科内容的相互渗透,课堂上的内容往往会引起他们对跨学科或课外知识的联想,并在课堂上向教师质疑。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的钻研和理解,还需要不断学习掌握课外新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认真而力求准确地应付类似的每一个问题,这样不仅树立起了形象,而且让学生觉得上这节课同时可以学到课外的东西,以加强对45分钟课堂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师生们比较生畏的环节。教师只有积极营造一种写作的氛围,让学生不断体会写作的乐趣,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 作文 写作 兴趣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写好作文,能够让学生终生受益。但是,一提起写作文,老师觉得伤脑筋,学生觉得头疼。每当作文时,学生便有的唉声叹气,有的抓耳挠腮,写作文就只能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多种体材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合情合理的形式,多样的结构,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美学的高度去领会、去体验、去感受,使学生受到高尚理想、情操、品德的陶冶。在语文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的。  1 从课文的意境中发掘美  对课文意
期刊
【摘 要】 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 小学教育 英语教学 兴趣学习 研究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期刊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根据教学实践,就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1 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我们有必要在新课的导语上做精心的设计,以利于大面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等,使教师的授课能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的心魄,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从心理上对学习产生探究性倾向,思维应运而生,并诱发他们对高层次学习的需求。  1
期刊
在语文的学习过程当中,既有“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的正面引导,又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殷切劝说;也有“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的形象比喻;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亲身体会。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提高语文素养,丰富学科知识,倘若只局限于教材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课前的搜集,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它会让学生获得教材之外的更多信息。  1 课前搜集带给我们
期刊
语文书中那些灵动的语言,丰富的人文元素,如一泓清泉,潋滟生辉,它们就这样静静地躺在那儿。经典是美的,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处于沉睡状态的,需要我们带领孩子去唤醒它,激活它,让它活在孩子们的生命里。如何激活和唤醒呢?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重视仿写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1 仿写是作文起步的阶梯  仿写,又称模仿写作,是作者照他人文章(或语句)的立意、布局、结构、表达方式等进行自我情感或信息的书
期刊
不少教师把导入新课的功效局限于激励、唤醒、鼓舞,实际操作时只注意发挥它由课间活动导入到课堂教学的过渡作用,多以教师的主体活动如朗读激情、实验激趣、故事明理、悬念设奇等作为载体。其间虽然也有学生的部分活动,但往往只是作为上挂下联的必要手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心态多处于被动调节的状态,对学习活动的参与也多属于被动参与的性质,待学生的学习热情升温,内驱力启动,真正进入积极参与的状态,中间要花费不少的时
期刊
“三学”:自学、互学、导学。“三学”是依据新课标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学、互学,从而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自己就能学的目的。这里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想法。  1 导学  “导学”是“三学”教学模式的关键之一。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就像篮球场上的教练指导队员如何打球一样,让学生如何在学习场上去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自己的学习潜能,能创造性地学习知识,
期刊
【摘 要】 在数学教育中,人们对数学在创新素质培养方面的功能认识不足,导致了有意识开发和利用数学育人功能方面力度不够,这对我们实施创新教育的今天无疑是巨大的缺憾。本文试就数学教育在创新教育方面的功能进行论述。  【关键词】 数学教育 创新素质 功能  1 数学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功能  创新意识是人脑在不断运动变化中的客观事物的刺激下,自觉产生的具有强烈改变客观事物现状的创新欲望,也就是推崇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