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课的心理氛围是体育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心理条件,是保质保量完成练习作业的先决条件,也是衡量体育教学学生活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关键词】体育课堂;心理氛围;创设
一、体育课堂心理氛围的意蕴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的动态的发展过程,老师和学生处于同一个环境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彼此交往,在心理体验上形成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状态,这就是体育课的心理氛围。它是体育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心理条件,是保质保量完成练习作业的先决条件,也是衡量体育教学学生活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体育课堂心理氛围的构成元素及特点
构成体育课堂心理氛围的基本元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情境,这三个元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体育课堂心理氛围的构成元素及特点如下:
1.积极性。这种课堂心理氛围中,学生情绪高昂、热烈、回答问题积极、观察示范认真、动作技术掌握效果较佳。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乐于参与练习,对教师的讲解、示范满意,理智反应增多,动作准确率高。学生之间的交往增多,相互观察学习机率频繁。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有度,宽松与严谨有机协调,课堂有效教学时间比值很高。课的密度,练习强度均能达到预计水平。都能与学生意图、观点和情感能连结起来,形成和谐的统一体。
2.普通型。这种课堂心理氛围中,学生情绪平衡,无高潮。学生对教师的讲解、示范持默许态度。评价一般,动作技能的掌握一般,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不突出。理智活动相对减少,教师无效性调动增加,大多数学生能按教师的要求练习,能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组织教法、节奏、进程完成一节课。课的一般密度仅达到普通值,目標达成不高。师生之间的共鸣性的情感反应基本上不出现。
3.消极型。这种课堂心理氛围中,学生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绝大多数学生精力分散,对教师的讲解反应冷漠,不希望接受教师技能、技术的指导,对动作技术的练习无兴趣,不想参与,十分被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较为紊乱,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课的有效时间降低,学生练习密度达不到通常的要求。
三、体育课堂心理氛围的创设
1.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人的情绪是跟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更是如此。一定的体育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某种情绪状态成为课堂上占优势的心理氛围。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室外的场地进行的,场地和器材是构成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规律、特点和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里进行体育活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创造出积极和谐的心理氛围。
2.创设良好自身心理氛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师生之间交往的次数和频率很高,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在交往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带有自身一定的心理氛围,而心理氛围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它方式所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对学生发生感染,然后使学生和教师在情感氛围控制和维持下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行为上的共振,使情感表现趋向于一致,从而形成积极或消极的心理氛围。因此,每位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要优化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尽可能的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学生的关爱。这必能受到学生的尊重、亲近。与学生关系融洽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练习踊跃,课堂氛围宽松。
3.明确适宜的学习目标。正确有效的学习目标能集中学生的身心能量,激发、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设计具体、明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适当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学生从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了自信心,从而敬仰、尊重、亲近老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获得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4.善待个性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各色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我们不能仅仅采取斥责、批评。对于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手段,个性倔强的我们避免当众批评,对于自由散漫的可以采取鼓励,对于喜欢捣乱的学生更需要进行个别的辅导,甚至可以要求家长的积极配合。总之,善待每个学生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心理氛围,得到积极的情趣体验,从而使我们的目标更有效的完成。
师生之间建立感情,交知心朋友,打开学生心灵窗口,产生心理共鸣,这是使思想交流和信息渠道畅通的主要因素。为此,体育教师要善于不断地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学中充当教师角色,从严要求学生;生活中充当父母角色,关心爱护学生;日常活动中充当“朋友”角色,尊重学生人格。要发挥学生的身心潜力,师生之间就要互尊、互信、互帮。并敢于自我批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之,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也取决于教师创造的教学环境。和谐的心理氛围能造成一种强感染力,产生催人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创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关键词】体育课堂;心理氛围;创设
一、体育课堂心理氛围的意蕴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的动态的发展过程,老师和学生处于同一个环境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彼此交往,在心理体验上形成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状态,这就是体育课的心理氛围。它是体育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心理条件,是保质保量完成练习作业的先决条件,也是衡量体育教学学生活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体育课堂心理氛围的构成元素及特点
构成体育课堂心理氛围的基本元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情境,这三个元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体育课堂心理氛围的构成元素及特点如下:
1.积极性。这种课堂心理氛围中,学生情绪高昂、热烈、回答问题积极、观察示范认真、动作技术掌握效果较佳。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乐于参与练习,对教师的讲解、示范满意,理智反应增多,动作准确率高。学生之间的交往增多,相互观察学习机率频繁。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有度,宽松与严谨有机协调,课堂有效教学时间比值很高。课的密度,练习强度均能达到预计水平。都能与学生意图、观点和情感能连结起来,形成和谐的统一体。
2.普通型。这种课堂心理氛围中,学生情绪平衡,无高潮。学生对教师的讲解、示范持默许态度。评价一般,动作技能的掌握一般,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不突出。理智活动相对减少,教师无效性调动增加,大多数学生能按教师的要求练习,能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组织教法、节奏、进程完成一节课。课的一般密度仅达到普通值,目標达成不高。师生之间的共鸣性的情感反应基本上不出现。
3.消极型。这种课堂心理氛围中,学生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绝大多数学生精力分散,对教师的讲解反应冷漠,不希望接受教师技能、技术的指导,对动作技术的练习无兴趣,不想参与,十分被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较为紊乱,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课的有效时间降低,学生练习密度达不到通常的要求。
三、体育课堂心理氛围的创设
1.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人的情绪是跟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更是如此。一定的体育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某种情绪状态成为课堂上占优势的心理氛围。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室外的场地进行的,场地和器材是构成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规律、特点和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里进行体育活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创造出积极和谐的心理氛围。
2.创设良好自身心理氛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师生之间交往的次数和频率很高,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在交往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带有自身一定的心理氛围,而心理氛围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它方式所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对学生发生感染,然后使学生和教师在情感氛围控制和维持下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行为上的共振,使情感表现趋向于一致,从而形成积极或消极的心理氛围。因此,每位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要优化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尽可能的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学生的关爱。这必能受到学生的尊重、亲近。与学生关系融洽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练习踊跃,课堂氛围宽松。
3.明确适宜的学习目标。正确有效的学习目标能集中学生的身心能量,激发、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设计具体、明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适当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学生从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了自信心,从而敬仰、尊重、亲近老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获得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4.善待个性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各色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我们不能仅仅采取斥责、批评。对于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手段,个性倔强的我们避免当众批评,对于自由散漫的可以采取鼓励,对于喜欢捣乱的学生更需要进行个别的辅导,甚至可以要求家长的积极配合。总之,善待每个学生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心理氛围,得到积极的情趣体验,从而使我们的目标更有效的完成。
师生之间建立感情,交知心朋友,打开学生心灵窗口,产生心理共鸣,这是使思想交流和信息渠道畅通的主要因素。为此,体育教师要善于不断地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学中充当教师角色,从严要求学生;生活中充当父母角色,关心爱护学生;日常活动中充当“朋友”角色,尊重学生人格。要发挥学生的身心潜力,师生之间就要互尊、互信、互帮。并敢于自我批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之,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也取决于教师创造的教学环境。和谐的心理氛围能造成一种强感染力,产生催人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创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