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愤青法国版 袁晓驰
法国有一群被称为“Chienlit”的人。戴高乐总统在“五月风暴”时使用这词称呼那些反对改革、瞎胡闹的滋事者。在法语里,“Chien”是“狗”的意思,这个以“Chien”为词根的词,绝不是什么好词。
其实“Chienlit”有些类似中国的“愤青”,但“Chienlit”大多是低收入或失业者,甚至包括一些已退休的老人,严格说有很多“愤中”和“愤老”。另外,他们害怕全球化,抵制英语文化,抗拒欧盟宪法,是怀有强烈民族主义的极端保守派。
初到法国时,我住在中介安排的“青年工作者公寓”。除了我们这帮中国留学生,其余租客都是法国年轻人,只有少数几个有正式工作,很多是靠政府救济的青年失业者。
最初我们常跟这些年轻人聊天,觉得他们虽受教育不多,但参与的意识蛮强,挺关心国家大事。时间长了就发现他们永远满腹牢骚,空谈政治,时不时头上绑条带子,拿面小旗吆三喝四出去游行。有时还挑衅地问我们怎么看台湾问题,或不厚道地问,你们为什么不在自己国家呆着,来法国干吗!
后来搬到一个老式公寓楼。上下三层,分别租给三户人家。我和同学合租了中间一层,楼下住着一位退休的法国老头。老头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微薄的积蓄和政府给的退休金。每天的活动就是到离小楼不到20米的咖啡馆、香烟店、面包店和小超市挨个转悠一圈,跟街坊扯扯淡,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一把。天天如此。
早上9点,我们出门上课,他跟我们同时出门,6点我们放学,他也提着塑料袋,夹着面包,叼着香烟回家。有时在楼道里碰见,老头会跟我们聊天,每次都感慨相同的内容,说世风日下,满大街都是北非和东欧移民,充斥着小偷和无业游民;说物价上涨厉害,以前的东西便宜多了,这都是用欧元给闹的,他怀念法郎时代云云。这样祥林嫂型温和派“Chienlit”也是颇有代表性的“愤老”一族。
二战以来法国人经历了“繁荣的30年”、“困惑的30年”,近年来法兰西经济低迷辉煌不再,似乎进入了“愤怒的”年代,越来越多的“Chienlit”开始掌控民间话语权,指导思想即:凡政府支持的,我们都反对。这次他们似乎成了主流。法国某议员在博客中指责喜欢唱反调的“Chienlit”根本不了解中国,甚至连中国领导人是谁都不清楚,仅凭只言片语就妄下定论,实在荒谬。
还在法国的朋友们说,当地的中国愤青不得不揭竿而起,与“Chienlit”当街论战。奥运现在是法国最热门话题之一,他们身边来过中国的法国人都是支持北京的,只可惜如今“Chienlit”当道,理性的声音太小。
漫长的等待 王 晶
阿陈说,“你不知道,我阿姨回家的时候,很气派。”
我知道她阿姨,那是一个狡黠的老妇人。穿土黄色的棉衣,面容衰老,守在一爿15平米的服装批发店门前。只要打开钱包,里面就会露出一叠500块的纸币。却只会说:“这个,5块。那个,13块。”讲价到火热的时候,她还会说:“这个短的,4块7。”
我不知道她回家的时候摆出了什么样的排场。
那些衣服面料廉价、做工粗糙,从纺织工艺到“Love You”这样的商标,无不透着他们精打细算的小聪明和土气。一件短大衣,法国零售商标价60块钱,老妇人批发出去15块钱。倒推下来,它在原产地的成本不过七八块钱。他们掌握原料、制造、批发,控制了低价服装产业的上游市场。但亦可反向描述:他们被下游的市场操纵着,用14小时的工作时间和1块钱的小时工资养活了腆着肚子的本地零售商。我不知道是谁掌握了谁,又是谁剥削了谁。
行至美丽城,人已逐渐陷入暮色。半边已是黑夜,半边还有余晖。要不了多久,就会只留下路边饭店的灯火和匆匆的影子。我送阿陈到家门,嘱咐她有事再给我打电话,然后转身离开。
当年,他们跋涉万里来到美丽城,却只求得了一份每天消耗14小时生命的工作。有的家团圆了,更多的家像跌落的玻璃一样破裂了;有的人爬上山峰,更多的人只能像阿陈和小杨一样仰望、忍受、煎熬。8年来他们幸运健康地走到了这一天,但他们还要继续等待16年。16年后,女儿会长大成人,获得国籍,并且给他们申请长期居留。在这16年间,他们要继续躲避、劳作,希望、失望。在这之前,孩子对这个家庭最大的实用功效,就是在警察面前充当母亲的保护者,使她免于被驱逐。
阿陈和小杨活着的目的是一些不连续的假设:“只要有了自己的店,就好了”,“只要女儿长大,就好了”……在阿陈心目中,“好了”意味着有资格去转动“苦难”这铁链,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被它勒进肉里、割在脸上。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学会谨慎生活。并真正做到一毛不拔。既然所有人都是这样发家,那么他们也未尝不可。在美丽城,这根铁链上捆着阿陈、小杨与他们的女儿,捆着夜色中胆怯的门铃声、年轻时爱弹吉他的东北女人春兰,捆着所有和他们相似的面孔和呼吸,所有无论是在拉动这根铁链,还是被铁链捆绑着的人。
把心操到月亮上 韩松落
去年“嫦娥一号”升空后,报纸和网络热烈讨论“月球归属权”问题。北京有家公司,甚至开始售卖月球土地,有人投诉到工商局热线。工商热线的回答非常认真务实:首先应确定月球归属权问题,如果月球是属于全世界的,那就不能买卖。
月亮是谁的,确实事关重大。我们这里有家报纸,在数年前的一天,用头版头条、粗黑大标题写着:“俄罗斯科学家要炸毁月亮!”
报道里说,俄罗斯科学家认为,他们那里大部分的地方长年苦寒,都是因为月球的存在。若把月球炸掉了,地球就不会倾斜,也不存在四季之分。这样,他们那里就会一年到头温暖如春。
这消息早先就流传在网络上,别的报纸也登过,却是发在“奇闻逸事”、“天南地北”之类的栏目里。偏偏就这家报纸当了真,放在显要位置,只当是捡了条大新闻。
这不是这报纸头一回闹笑话。起初他们是一家内部发行的行业报刊,后来不知从哪里拉来投资,就闹哄哄地做了起来,招兵买马,立下豪言壮语,声称自己创下许多第一。还组织了专门的售报队伍,穿红马甲,每天早晨持着喇叭,循环播放当日要闻,专拣骇人听闻的标题来念。然而烧了几个月的钱,报纸做得奇形怪状,慢慢败下阵来。努力挣扎中炸毁月亮就上了头条。
第二日,就见头版头条又写着:“月亮是大家的!”该篇报道声情并茂地说,头天的报道见报后,反响非常强烈,“……颜老先生冒着大雨拄着拐杖连夜赶到报社,愤怒声讨俄罗斯科学家的企图,并说‘月亮是大家的!’”,“一位姓王的中学教师打电话到报社,对俄罗斯科学家不顾他人的做法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大讨论在这家报纸上持续了许多天,又是发布市民留言。又是搜集歌颂月亮的诗歌,又是采访本地学者,热闹非凡。
没几天,本地晚报就不咸不淡地登出一则新闻来。 原来,这条炸毁月亮的新闻是一家专门刊登奇闻逸事的小报在4月1日那天刊出来的,纯属搞笑。晚报也没忘记嘲笑那家“跟帖”的报纸,不指名不道姓地称:“有些媒体把心操到了月亮上。”那“月亮是大家的”的大讨论,于是尴尬地没了下文。
没过几个月,那家闹笑话的报纸就关了门。也许不是“月亮是大家的”闹的,不过也积重难返,许多次类似的“月亮事件”,终于使得他们掉不了头。然而没几天,街面上又有新的红马甲持着喇叭出现了,叫喊的方法如出一辙,走过去看,原来是一张新报。这一次,轮到火星了么?
装大肄业生 龙姑娘
网上的装修论坛喜欢自称装修大学,从校长到优秀学员都齐全。混论坛半年多,二手房终于准备入住,不过装修过程一直稀里糊涂,感觉彷佛我毕业考不及格,只拿了个肄业证。
“装大”里有前辈寄语:“装修,其实就是用一堆白花花的银子换来的东西,把你家堆砌成你喜欢的样子。”我向来认为本人和男朋友都是以“砌字”为生(一个砌汉字,一个砌计算机语言符号),可是砌房子的专业课太多,咱俩功课愣是没跟上。
据我不完全统计,砌房子涉及的学科有物理、化学、会计、美学、风水、公关、管理、体育等等。而我显然不够好学。大概念本科的时候习惯了一边听课一边看杂志小说,泡装修论坛的时候我一定要开着某网站的娱乐八卦论坛,用明星八卦来中和钻研装修知识的枯燥。费了好大的劲才搞明白什么叫“强电”和“弱电”,以及它们的布线为什么要隔开一定的距离。结果我压根没跟电工师傅提这个“强弱电相隔××厘米”的要求。
直到现在我也拎不清大家所说的“六方线”跟“四方线”是什么东西,不过我倒会装模作样跟师傅说:“空调位你一定要布六方线啊!”其实他做成什么样子我都不知道。
跟装修师傅打交道是挺考功夫的事情。基本上请师傅吃饭、跟师傅拉家常开玩笑的责任,由我男朋友来担当。我负责对师傅们发飙:水管口做矮了或者灯安装的位置太难看了,必须给我改过来。不同的师傅喜欢互相揭短,安装木门的师傅说我们的门槛石铺得不平,泥工活不好;泥工师傅说油漆工水平太次了,并且马虎赶完工说要回老家是骗我们;装抽油烟机的师傅说橱柜做得不好。我想要是能够安排他们同时工作就最好了,解决了没有监工的问题。
装修能体现主人的审美情趣,但是两个挑剔的人做到没有分歧真是不容易。通常一个人宣告其看中某个款式,另一个马上皱眉摇头。这时候切记不要否定对方的品味和眼光。想想对方挑得上你,那品味和眼光能差么?再怎么着也不要绕着弯错打了自己。不过挑剔而又预算有限的后果,就是逛得筋疲力尽之际再也记不起有什么要求,随便决定一个了事。于是那个Dream House,居然经过反复挑剔而越来越远。
前辈们还说,经历过装修,人生会达到一个新境界。那是,看着终于有了漂亮的调味罐装着糖、盐、生粉,还有两个脚踏垃圾桶分布客厅和厨房,装大肄业生我也由衷觉得人生真是到达了一个新境界。
法国有一群被称为“Chienlit”的人。戴高乐总统在“五月风暴”时使用这词称呼那些反对改革、瞎胡闹的滋事者。在法语里,“Chien”是“狗”的意思,这个以“Chien”为词根的词,绝不是什么好词。
其实“Chienlit”有些类似中国的“愤青”,但“Chienlit”大多是低收入或失业者,甚至包括一些已退休的老人,严格说有很多“愤中”和“愤老”。另外,他们害怕全球化,抵制英语文化,抗拒欧盟宪法,是怀有强烈民族主义的极端保守派。
初到法国时,我住在中介安排的“青年工作者公寓”。除了我们这帮中国留学生,其余租客都是法国年轻人,只有少数几个有正式工作,很多是靠政府救济的青年失业者。
最初我们常跟这些年轻人聊天,觉得他们虽受教育不多,但参与的意识蛮强,挺关心国家大事。时间长了就发现他们永远满腹牢骚,空谈政治,时不时头上绑条带子,拿面小旗吆三喝四出去游行。有时还挑衅地问我们怎么看台湾问题,或不厚道地问,你们为什么不在自己国家呆着,来法国干吗!
后来搬到一个老式公寓楼。上下三层,分别租给三户人家。我和同学合租了中间一层,楼下住着一位退休的法国老头。老头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微薄的积蓄和政府给的退休金。每天的活动就是到离小楼不到20米的咖啡馆、香烟店、面包店和小超市挨个转悠一圈,跟街坊扯扯淡,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一把。天天如此。
早上9点,我们出门上课,他跟我们同时出门,6点我们放学,他也提着塑料袋,夹着面包,叼着香烟回家。有时在楼道里碰见,老头会跟我们聊天,每次都感慨相同的内容,说世风日下,满大街都是北非和东欧移民,充斥着小偷和无业游民;说物价上涨厉害,以前的东西便宜多了,这都是用欧元给闹的,他怀念法郎时代云云。这样祥林嫂型温和派“Chienlit”也是颇有代表性的“愤老”一族。
二战以来法国人经历了“繁荣的30年”、“困惑的30年”,近年来法兰西经济低迷辉煌不再,似乎进入了“愤怒的”年代,越来越多的“Chienlit”开始掌控民间话语权,指导思想即:凡政府支持的,我们都反对。这次他们似乎成了主流。法国某议员在博客中指责喜欢唱反调的“Chienlit”根本不了解中国,甚至连中国领导人是谁都不清楚,仅凭只言片语就妄下定论,实在荒谬。
还在法国的朋友们说,当地的中国愤青不得不揭竿而起,与“Chienlit”当街论战。奥运现在是法国最热门话题之一,他们身边来过中国的法国人都是支持北京的,只可惜如今“Chienlit”当道,理性的声音太小。
漫长的等待 王 晶
阿陈说,“你不知道,我阿姨回家的时候,很气派。”
我知道她阿姨,那是一个狡黠的老妇人。穿土黄色的棉衣,面容衰老,守在一爿15平米的服装批发店门前。只要打开钱包,里面就会露出一叠500块的纸币。却只会说:“这个,5块。那个,13块。”讲价到火热的时候,她还会说:“这个短的,4块7。”
我不知道她回家的时候摆出了什么样的排场。
那些衣服面料廉价、做工粗糙,从纺织工艺到“Love You”这样的商标,无不透着他们精打细算的小聪明和土气。一件短大衣,法国零售商标价60块钱,老妇人批发出去15块钱。倒推下来,它在原产地的成本不过七八块钱。他们掌握原料、制造、批发,控制了低价服装产业的上游市场。但亦可反向描述:他们被下游的市场操纵着,用14小时的工作时间和1块钱的小时工资养活了腆着肚子的本地零售商。我不知道是谁掌握了谁,又是谁剥削了谁。
行至美丽城,人已逐渐陷入暮色。半边已是黑夜,半边还有余晖。要不了多久,就会只留下路边饭店的灯火和匆匆的影子。我送阿陈到家门,嘱咐她有事再给我打电话,然后转身离开。
当年,他们跋涉万里来到美丽城,却只求得了一份每天消耗14小时生命的工作。有的家团圆了,更多的家像跌落的玻璃一样破裂了;有的人爬上山峰,更多的人只能像阿陈和小杨一样仰望、忍受、煎熬。8年来他们幸运健康地走到了这一天,但他们还要继续等待16年。16年后,女儿会长大成人,获得国籍,并且给他们申请长期居留。在这16年间,他们要继续躲避、劳作,希望、失望。在这之前,孩子对这个家庭最大的实用功效,就是在警察面前充当母亲的保护者,使她免于被驱逐。
阿陈和小杨活着的目的是一些不连续的假设:“只要有了自己的店,就好了”,“只要女儿长大,就好了”……在阿陈心目中,“好了”意味着有资格去转动“苦难”这铁链,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被它勒进肉里、割在脸上。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学会谨慎生活。并真正做到一毛不拔。既然所有人都是这样发家,那么他们也未尝不可。在美丽城,这根铁链上捆着阿陈、小杨与他们的女儿,捆着夜色中胆怯的门铃声、年轻时爱弹吉他的东北女人春兰,捆着所有和他们相似的面孔和呼吸,所有无论是在拉动这根铁链,还是被铁链捆绑着的人。
把心操到月亮上 韩松落
去年“嫦娥一号”升空后,报纸和网络热烈讨论“月球归属权”问题。北京有家公司,甚至开始售卖月球土地,有人投诉到工商局热线。工商热线的回答非常认真务实:首先应确定月球归属权问题,如果月球是属于全世界的,那就不能买卖。
月亮是谁的,确实事关重大。我们这里有家报纸,在数年前的一天,用头版头条、粗黑大标题写着:“俄罗斯科学家要炸毁月亮!”
报道里说,俄罗斯科学家认为,他们那里大部分的地方长年苦寒,都是因为月球的存在。若把月球炸掉了,地球就不会倾斜,也不存在四季之分。这样,他们那里就会一年到头温暖如春。
这消息早先就流传在网络上,别的报纸也登过,却是发在“奇闻逸事”、“天南地北”之类的栏目里。偏偏就这家报纸当了真,放在显要位置,只当是捡了条大新闻。
这不是这报纸头一回闹笑话。起初他们是一家内部发行的行业报刊,后来不知从哪里拉来投资,就闹哄哄地做了起来,招兵买马,立下豪言壮语,声称自己创下许多第一。还组织了专门的售报队伍,穿红马甲,每天早晨持着喇叭,循环播放当日要闻,专拣骇人听闻的标题来念。然而烧了几个月的钱,报纸做得奇形怪状,慢慢败下阵来。努力挣扎中炸毁月亮就上了头条。
第二日,就见头版头条又写着:“月亮是大家的!”该篇报道声情并茂地说,头天的报道见报后,反响非常强烈,“……颜老先生冒着大雨拄着拐杖连夜赶到报社,愤怒声讨俄罗斯科学家的企图,并说‘月亮是大家的!’”,“一位姓王的中学教师打电话到报社,对俄罗斯科学家不顾他人的做法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大讨论在这家报纸上持续了许多天,又是发布市民留言。又是搜集歌颂月亮的诗歌,又是采访本地学者,热闹非凡。
没几天,本地晚报就不咸不淡地登出一则新闻来。 原来,这条炸毁月亮的新闻是一家专门刊登奇闻逸事的小报在4月1日那天刊出来的,纯属搞笑。晚报也没忘记嘲笑那家“跟帖”的报纸,不指名不道姓地称:“有些媒体把心操到了月亮上。”那“月亮是大家的”的大讨论,于是尴尬地没了下文。
没过几个月,那家闹笑话的报纸就关了门。也许不是“月亮是大家的”闹的,不过也积重难返,许多次类似的“月亮事件”,终于使得他们掉不了头。然而没几天,街面上又有新的红马甲持着喇叭出现了,叫喊的方法如出一辙,走过去看,原来是一张新报。这一次,轮到火星了么?
装大肄业生 龙姑娘
网上的装修论坛喜欢自称装修大学,从校长到优秀学员都齐全。混论坛半年多,二手房终于准备入住,不过装修过程一直稀里糊涂,感觉彷佛我毕业考不及格,只拿了个肄业证。
“装大”里有前辈寄语:“装修,其实就是用一堆白花花的银子换来的东西,把你家堆砌成你喜欢的样子。”我向来认为本人和男朋友都是以“砌字”为生(一个砌汉字,一个砌计算机语言符号),可是砌房子的专业课太多,咱俩功课愣是没跟上。
据我不完全统计,砌房子涉及的学科有物理、化学、会计、美学、风水、公关、管理、体育等等。而我显然不够好学。大概念本科的时候习惯了一边听课一边看杂志小说,泡装修论坛的时候我一定要开着某网站的娱乐八卦论坛,用明星八卦来中和钻研装修知识的枯燥。费了好大的劲才搞明白什么叫“强电”和“弱电”,以及它们的布线为什么要隔开一定的距离。结果我压根没跟电工师傅提这个“强弱电相隔××厘米”的要求。
直到现在我也拎不清大家所说的“六方线”跟“四方线”是什么东西,不过我倒会装模作样跟师傅说:“空调位你一定要布六方线啊!”其实他做成什么样子我都不知道。
跟装修师傅打交道是挺考功夫的事情。基本上请师傅吃饭、跟师傅拉家常开玩笑的责任,由我男朋友来担当。我负责对师傅们发飙:水管口做矮了或者灯安装的位置太难看了,必须给我改过来。不同的师傅喜欢互相揭短,安装木门的师傅说我们的门槛石铺得不平,泥工活不好;泥工师傅说油漆工水平太次了,并且马虎赶完工说要回老家是骗我们;装抽油烟机的师傅说橱柜做得不好。我想要是能够安排他们同时工作就最好了,解决了没有监工的问题。
装修能体现主人的审美情趣,但是两个挑剔的人做到没有分歧真是不容易。通常一个人宣告其看中某个款式,另一个马上皱眉摇头。这时候切记不要否定对方的品味和眼光。想想对方挑得上你,那品味和眼光能差么?再怎么着也不要绕着弯错打了自己。不过挑剔而又预算有限的后果,就是逛得筋疲力尽之际再也记不起有什么要求,随便决定一个了事。于是那个Dream House,居然经过反复挑剔而越来越远。
前辈们还说,经历过装修,人生会达到一个新境界。那是,看着终于有了漂亮的调味罐装着糖、盐、生粉,还有两个脚踏垃圾桶分布客厅和厨房,装大肄业生我也由衷觉得人生真是到达了一个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