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npfij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NY5096-2002),结合自然环境、食用菌栽培基质等因素,提出了适宜宝鸡地区的杏鲍菇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关键词:杏鲍菇;无公害;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6-76-02
  杏鲍菇中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甘露醇含量丰富,而脂肪、总糖含量低[1],是一种高档食用菌。在此背景下,一套有效的杏鲍菇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对于提高杏鲍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产地环境要求
  空气清新无污染,水源卫生、方便,场地周围清洁,远离畜禽圈舍、粮仓、饲料库、厕所和垃圾场的田间、山洞或厂房。产地环境应符合农业部发布的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2 栽培设施要求
  杏鲍菇生长环境要求温度凉爽、有散射光、空气清新、通风良好。菇棚每料收获结束后暴晒60d以上;菇房和山洞等采用5%甲醛、600倍液多菌灵和功夫(按说明书浓度配)喷雾后再按1m3用硫磺、敌敌畏各10g拌于干麦糠中点燃密闭熏蒸杀虫灭菌60h以上。
  3 原料质量要求
  根据NY5099-2002无公害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操作。
  3.1 主料 木屑、辣椒干(粉碎成粗糠状)、玉米芯(粉碎成小颗粒)搭配棉籽壳等。要求新鲜、干燥、清洁、无虫、无霉变、无异味。
  3.2 辅料 麸皮、玉米粉、蔗糖。要求当年新鲜、干燥、无虫、无霉变和异味。
  3.3 化学添加剂 碳酸钙、石灰等。
  3.4 水 井水、河水。符合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5 菌种 从具有食用菌菌种生产资质的生产专业菌种场或研究院、研究所引进。
  3.6 农药 敌敌畏、多菌灵、甲醛、气雾消毒剂、舒尔净。敌敌畏、多菌灵、甲醛主要用于环境除虫、消毒;气雾消毒剂用于接种室消毒;舒尔净(医用、无毒、强效)用于防治子实体细菌性病害。
  4 菇棚环境消毒
  在接种或进料前3~6d对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和除虫、消毒处理。农药使用剂量为敌敌畏按100倍、多菌灵按500倍配成混合溶液,15kg喷雾150m2,向棚内外全面喷雾,施药后密闭24h以上。排除毒气后进行栽培操作。
  5 栽培操作技术
  5.1 栽培季节 秦岭梁附近及1 000m以上海拔地区7月下旬制袋,9月中旬菌丝长满,9月下旬开始出菇;关中川塬区栽培时间推迟50d左右。
  5.2 原料配方 配方一:辣椒秆50%、棉籽壳23%,麸皮20%,玉米面4%,蔗糖1%,碳酸钙1%,料水比1∶1.3,pH7;配方二:辣椒秆43%,玉米芯30%,麸皮20%,玉米面4%,蔗糖1%,碳酸钙1%,水为干料重1.3倍,pH7;配方三:玉米芯40%,棉籽壳33%,麸皮20%,玉米面4%,蔗糖1%,碳酸钙1%,料水比1∶1.3,pH7;配方四:木屑73%,麸皮25%,蔗糖1%,碳酸钙1%,料水比1∶:1.3,pH7。应注意的是,配方可任意选择,但不得加入化学杀虫剂、杀菌剂及违禁添加剂。
  5.3 拌料 原料按配方称好后按“先多量、后少量”顺序倒成圆锥形,干翻几遍至均匀,蔗糖化入水中拌入料中,再湿翻2遍至所有料粒均匀湿水,手劲握指缝有一滴水掉下为宜(含水量65%左右,此时杏鲍菇的生物学效率最高、密度最大、生产周期最短、经济效益最佳[2])。
  5.4 塑料袋及装袋
  5.4.1 塑料袋选择 选规格为宽17cm、长33cm塑料袋,高压灭菌要求聚丙烯塑料袋,常压灭菌可使用低压聚乙烯塑料袋。
  5.4.2 装袋 先将拌好的栽培料过筛,除去木签和大料块再进行装袋。装袋要先塞紧四角,然后按外实内松要求装至16cm高,套上颈圈,塞棉塞或盖无棉封盖,也可用塑料绳扎紧袋口,每袋装风干料450g。
  5.5 灭菌 高压灭菌的,将料袋整齐地摆放在灭菌锅内,打开放气阀门烧火,到白色蒸汽连续直冒时关闭阀门升温,达到121℃后维持3h;常压灭菌的,将装好的料袋装入专用塑料筐或铁筐,边进灶边烧火,料进毕关闭灶门,大火猛烧,须在4h内达到100℃以上(冒大气),连续保持12h。
  5.6 出料、冷却 灭菌完毕,闷3h后逐步打开灶门降温后出灶,将料袋搬入经卫生处理的冷却间或接种间冷却。
  5.7 接种 当料温降到30℃以下在接种箱内接种。
  5.7.1 准备工作 要求接种人员进操作间前要换干净衣裳,用肥皂洗手。每2人为一组在接种箱两旁对坐配合操作。
  5.7.2 接种方法 接种人员手入箱后先用75%酒精擦手,然后擦洗菌种瓶外壁,再擦拭挖种工具,打开菌种盖转动瓶口用酒精灯灭菌。操作前用经火烧过的接种钩去除表层老菌种,将待接菌种打碎成豆粒状小块。另一人打开袋口递上置于菌种瓶口下方,菌种接入袋中及时密封袋口。操作人员要密切配合,速度要快。接种完毕后开箱将菌袋搬出,打扫箱内卫生。
  5.8 发菌管理 将接好种的发菌袋移入发菌地根据条件立放或平躺磊起,堆高视环境温度以3~6层为宜,行间距50cm。在22~26℃避光发菌。第3天以后开始检查,以后每5~7d检查一次,发现问题袋及时移出处理。菌丝发过袋肩向下深达1cm后翻堆重新摆磊时注意袋间留空隙,防止发热烧菌。
  5.9 催蕾和出菇管理 菌丝长满袋10d后移入出菇室,取掉套环或解开袋口,把袋口周围向下免或剪裁至露出培养料,向墙壁、地面洒水,提高环境空气湿度至90%~95%,也可用无纺布盖袋口保湿,促进原基形成(约15d)。原基分化形成小菇蕾后,将温度调到8~20℃,湿度降到85%~90%培养。
  5.9.1 温度调控 杏鲍菇原基分化需要的温度须低于子实体生长温度。管理上根据该品种温型(以中温型为例)给以连续7d左右较低温度(10~15℃)刺激使原基形成,然后适当升高温度(15~18℃)促进子实体生长。
  5.9.2 湿度调控 子实体生长初期,环境空气湿度保持在90%左右;长大后采收前降到85%左右,使子实体表面干燥(便于贮运)。
  5.9.3 注意事项 管理中不能有水喷到子实体上,防止菇体感染细菌发黄。
  6 光线与温湿度调控
  子实体发生和生长阶段给予散射光照,结合调温和调湿进行通风换气,避免出现高温和高湿造成子实体腐烂。
  7 采收
  当菌盖平展,孢子未弹射前采收。采时用利刃从根部割下,或留1cm短根,10d后增加空气湿度,等待下茬菇发生。
  8 病虫害防治
  经常保持好栽培场地内外环境卫生,门窗钉纱网隔离虫源。发现杂菌污染袋及时搬出处理;发现子实体被细菌感染,可用舒尔净微喷消除。
  9 其他
  在符合国家标准前提下,可以通过照射红光[3]、培养料中添加29%~78%平菇菌糠[4]等方式提高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凤芳.杏鲍菇中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J].食品科学,2002,23(4):132-135.
  [2]樊玉萍,杜双田,王崇鼎,等.基质含水率对杏鲍菇生长发育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5):113-116.
  [3]孙雅洁,李明,李守勉,等.不同光质对杏鲍菇生长发育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4(19):142-144.
  [4]王增池,孔德平,范惠菊,等.平菇菌糠栽培杏鲍菇研究[J].北方园艺,2012(11):183-184.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研究选用津研四号和超美特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低温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对比两个品种在不同程度低温胁迫下的生长指标变化,以期为黄瓜冬、春栽培育苗以及耐低温材料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结合数据分析以及植物学性状观察,超美特耐低温性优于津研四号。  关键词:低温处理;黄瓜幼苗;生长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055-
摘 要:为验证江西桃苑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桃苑金农”牌有机肥在小白菜上的使用效果,2015年在上高县翰堂镇磻村进行了有机肥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肥料的施用,可有效改善小白菜的经济性状,提高小白菜产量,增收效果明显。  关键词:小白菜;有机肥;肥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7-55-02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
摘 要:该文以安农大工学院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为例,对比了当前教育体制下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与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优越点;以小班教学为试点对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总结了改革与探索过程中的的一些成功经验,为今后农业院校工科实验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农业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1-1
苏花0537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早熟、优质红皮花生新品种。该文介绍了苏花0537的选育过程、试验示范结果及主要特征特性,并从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
摘要:近年来黔东南民族地区火灾频发,因火灾致贫的现象非常普遍。该文通过分析黔东南民族地区实施的灾后救助,发现其在解决灾民“灾后返贫”问题上成效甚微。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改革和完善灾后救助的措施和方法,以期解决灾民贫困的现状,促进民族地区尽快脱贫致富。  关键词:民族地区;火灾救助;建议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黔东南州火灾越发频繁,接二连三的火灾成为困扰当地村民的梦魇。2015年12月12日,剑
摘 要:该文对太湖县2014年稻螟发生特点和原因进行了探讨,为水稻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螟;发生特点;原因;太湖县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5-68-02  太湖县发生的稻螟主要有三化螟、二化螟2种,2014年这2种稻螟虫均大发生,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主要分析太湖县稻螟的发生特点及原因,以期为进一步
摘 要: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管理类课程。该文针对这门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注重实践教学、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3个方面来进行改革,旨在培养具有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项目管课程;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2-0141-03  Abstra